|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探讨

“十村同建”推进乡村治理系统集成——潼关县系统集成乡村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潼关县大力推广“三化同步”乡村治理做法,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十个村”建设,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1-2年时间,集中加快“十个村”建设,全力创建全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

 
坚持“支部带村”,凝聚乡村治理合力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创新党组织设置,以“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村企联合”等形式,探索推进镇村区域党建联盟和农村功能化党支部工作。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做到能兼则兼。
       巩固基层战斗堡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民主评议等党内基本制度,持续深化党建工作规范提升。深入实施“头雁领航计划”,培养选拔政治强、能带富、善治理的村党组织带头人,抓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人一档”,建好用好村社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到2021年,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比例逐步提高。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雏雁计划”,以镇(街道)为单位,按照每村2名40周岁以下后备培养对象的要求,逐村建立后备力量村干部人才库。
 
坚持“产业兴村”,增强乡村治理动力
       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潼关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因地制宜,有效盘活闲置、低效的村级集体存量资源资产,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强化要素保障。到2021年,基本消除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25%以上。
       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潼关软籽石榴发展,每个镇(办)完成新增软籽石榴任务,建设樱桃、黄金桃、设施农业三个千亩示范园,完成畜牧业,生猪出栏12万头,种鸭40万套,肉牛1万头,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大力开展乡村经营,积极发展美丽乡村全域旅游、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做优做精美丽产业,促进农村电商稳步增长。乡村电商专业村达10个,村级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到2亿元。
       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以闲置农房、承包经营权等多种方式入股,与村集体、工商资本等合作取得收益。完善农村养老、公共教育卫生体系,加大农村常住居民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和救助力度,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途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
       做大做强农村电商产业。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重点扶持、典型带动”的基本原则,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依托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网上交易为切入点,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配套产业,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体制机制。
 
坚持“人才强村”,增强乡村内生动力
      健全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机制。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一系列政策体系,强化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保障。统筹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乡村人才,鼓励党政干部(含退二线)回乡创办新型经营主体,以更大力度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等;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
       坚持校地合作提升人才聚集力。以“研学实践、人才培养、合作共赢”为目的,在试点村建立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助力人才工作提质增效,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由县教科局与省市教育部门进行对接,分别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渭南果业研究院、潼关县石榴专家团队等高校建立研学实践基地,依托现代农业园和桃林寨乡村振兴示范点,为人才培育提供舞台。
       抓好乡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发挥好潼关县党校、各镇街党校、县职业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分类分级开展“三农”干部培训,将教育资源延伸覆盖至村和社区。充分发挥县农技中心、再就业培训中心、软籽石榴及花椒协会等单位的培训作用,加强对职业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培养;支持县内现代农业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引导农业企业建设实训基地、打造乡村人才孵化基地、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

坚持“依法治村”,保持乡村治理定力
        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按照“有标识、有阵地、有人才、有服务”的“四有”要求,实施亮牌提升、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法治服务四大工程。强化动态管理,对县级创建成功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进行提档升级,积极争取2年内实现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覆盖,3年内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到50%,5年内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每个镇至少1个。
       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全面推动法律服务乡村全覆盖,实现线下、线上服务有机融合,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推广律师站点驻村、法官联村等创新模式,下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定期开展村务“法律体检”,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推动法律服务延伸至末梢。
        营造依法办事氛围。坚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加大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力度,建立“法律大讲堂”,开展“法治宣传村村行”和“以案普法”活动,提升农民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坚持“道德润村”,提升乡村治理内力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最后一公里”系列活动,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发挥“一约四会”制度作用,着力推进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常态化开展“垃圾不落地、出行讲秩序、办酒不铺张、邻里讲和谐”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提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潼关好人”选树等;加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引导力度,打造志愿服务队伍;深化未成年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基层道德文化特点,加强区域道德品牌建设,生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
      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升级。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整合农村宣传文化、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资源,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组建基层文艺团队,以团队带活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坚持“民主治村”,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完善网格化管理。全面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全域覆盖。加强网格力量配备,每个网格配备至少1名专(兼)职网格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建立网格员队伍的管理、培训、保障、激励机制,提升网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维稳信访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等一体化运行。
       强化村级自治。积极引进社会化服务,发挥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发挥村规民约效能,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善用舆论和道德力量来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力,发挥法规、村规、家规在基层乡村治理中的协同作用。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自治单元的“微自治”,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
       丰富自治形式。以“遇事大家议、决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为原则,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以民主议事为形式,集科学决策、合力干事和效果评估于一体的基层民主管理方式。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开展。
       鼓励多方参与。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开展统战工作,全面建立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人才库,通过搭建工作载体、规范建设标准、试点稳步推进,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广“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志愿者队伍”“优秀人才队伍”等经验做法。
       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深化村级“三务”公开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三务”公开目录,细化公开标准,建立手机App等多元化公开渠道,确保群众见得到、看得明、能监督、易参与。完善“村财民理乡管”模式,全面推行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村务卡结算制度,推行村组集体资金竞争性存放,全面实行村级行政事务零招待和村级财务逐笔公开。
坚持“生态美村”,增添乡村治理魅力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执行生态红线管控制度,杜绝不合理开发,保护水资源、公益林,提升环境总体质量。深入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建设行动,全面落实烟花爆竹全域“双禁”等措施,持续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建设与“两山”实践创新示范点。探索推进农村电力、通信等各类管线缆化下地入户改革试点,破解农村“蜘蛛网”,既美化人居环境,更有利于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提高美丽乡村层级。积极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开展美丽乡村全域建设,持续高品位建设美丽乡村,高品质推进乡村振兴,引导控制村庄整体风貌,融入文化元素、突出乡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美丽庭院100户。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以房前屋后的院落、村庄和周围的闲散土地为依托,以农村宅基地整治为抓手,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栽植软籽石榴和花椒2个果树品种,将村组内闲置宅基地和环境优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高度统一。建成庭院经济试点村5个。
       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大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源头分类的村实现全覆盖,推广“垃圾不落地”等经验做法。27个行政村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全覆盖。健全完善城乡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切实打造更干净、更整洁、更美观的农村人居环境。
       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探索利用农村脱贫攻坚腾退出的空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农村康养、文化旅游产业;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确定有偿使用范围、标准和方式;健全宅基地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农民通过宅基地征收、流转、退出、经营等方式获得收益的保障机制。
坚持“平安护村”,消除乡村治理阻力
       构建立体化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平台的运行效能。大力构建“防控人网+数据智网+全科地网+监控天网”的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落实相应政策。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深入实施村居“雪亮工程”,建立健全镇村户三级联网联控的视频监控网络。
       完善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加快推动法院跨域立案系统、检务办事标准指引、公安“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延伸至农村,提高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能力水平。大力开展自防自治,积极推广“平安志愿者巡逻”壮大护村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分级分类培育打造一批社会治理样板镇(街道)、村(社区)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早化解”。
       加强农村网格化建设。发挥其在协助做好基础信息收集、社会治安巡防、问题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宣传等方面的作用,确保“点上有人守、线上有人巡、面上有人控”。深化“支部建在网格上”,依托网格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推动党员干部就近、就亲、就熟联系服务群众,把党的工作延伸覆盖到每个网格。
坚持“清廉正村”,规范乡村治理权力
       规范乡村治理权力运行。推进村级事务精细化管理,围绕人、财、物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完善落实村级事务清单及流程规范。制定村级微型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管理办法,规范发包方式,加强全程公开和监管。大力弘扬杨震“四知”廉洁文化精神,加强村级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启动实施具有潼关特色的廉洁文化示范村建设,扩大廉洁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知廉、践廉、传廉,叫响杨震廉洁品牌。
       加大基层“微腐败”惩处力度。加强镇纪委(监察组)规范化建设,推动监察职能向镇(街道)、村居基层延伸,强化对基层公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发生在民生资金、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把惩治“蝇贪”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严厉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和黄赌毒背后的腐败行为及其“保护伞”。深化完善巡镇带村工作,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坚持“智慧管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注重乡村治理的系统集成。突出党建引领,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大胆探索创新,落实“三化同步”经验做法,从体系化中聚集治理效能,开启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五治”融合乡村善治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运用智能化手段形成治理模式。深化“智慧乡村”建设,推进“雪亮工程”,抓好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逐步推进覆盖区域向村小组一级延伸,逐步建设村级视频会议室、接通高清视频电话、区域监控全覆盖。应用“村村响”教育引导群众,推进全县28个村(社区)“村村响”大喇叭全覆盖,并有序向村小组推进。启动“智慧党建”强化基层组织堡垒作用,升级党员教育高清直播系统,更新完善“潼关先锋”App综合服务平台、网上党支部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建设便民服务体系,拓宽“互联网+政务服务”领域,着力把窗口服务尽可能地移到网上、连到掌心,推动“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成为常态,用好“一部手机办事通”,提高服务群众的效能。加强“智慧乡村”体系建设,强化乡村智能体系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所有村(社区)全面建成智慧乡村管理系统(智慧乡村App)。加强“智辅决策”体系建设,建立县智慧乡村指挥中心,逐步建立大数据辅助决策机制,推进社会矛盾排查预警体系、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各类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摘要】能够提出质疑说明学习者经历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具有求知的意愿。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从而让学生得

2024-05-13 16:21:02

  【摘要】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学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分层教学法逐渐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其不但能够提

2024-05-13 16:13:07

  闭环管理简称PDCA循环管理,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组成闭环系统。从美国人戴明发明,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在生产销售型企业中,闭环管理通过系统内的各系统

2024-05-13 16:12:36

  近日,《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发行。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

2024-04-26 22:41:48

   ▲引江济淮工程水资源调配系统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04-11 22:48:33

我们要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

2024-03-15 08:58:52

内容摘要:商洛市坚持科学发展,借助矿产资源丰富的自然禀赋,以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市、实业强市、文旅活市、城镇兴市”“四

2024-03-11 23:17:56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