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探讨

提升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研究

        【提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加强长征文物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是一个重要历史使命。江西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而且是红军长征的决策地、中央红军的集结出发地和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的出发地,长征文化资源总量和重要长征文物数量居全国前列,中央苏区遍布着革命先烈的红色足迹,宛若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江西推动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有着丰硕的实践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提升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提升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对于积蓄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增强长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主题词】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提升能力,扩大影响。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赣南中央苏区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场伟大的征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迹,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江西作为长征文物富集的大省,理应也有充足条件成为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强省,提升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让长征文化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是历史之责、当务之需。
        一、提升“总结凝炼”能力
       总结凝炼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与工作方法,其核心在于提炼过往经验、成果与教训的精髓,为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明确的指导方向。提升总结凝炼能力是为了未来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而进行的必要工作,它不仅能够提炼经验、指导实践,还能明确方向、规划未来,并促进创新、实现持续发展。当前应着重总结凝炼好三个方面的实践经验。一是总结凝炼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持续了90年历程的经验。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从原中央苏区迈出第一步特别是长征到达陕北开始,经历了全方位宣传长征、多维度研究长征、零距离体验长征等阶段,期间的实践不仅涉及文化传播的策略和方法,还包括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对此加以总结凝炼,有利于清晰地认识其中的规律,更加准确地设定未来的工作目标。二是总结凝炼新时代江西推进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的经验。江西在长征文化传播方面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例如,通过建设纪念园、博物馆和文化公园,江西不仅在本地进行了长征历史的展示和教育,还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选长征步道建设设计方案,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展现长征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长征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此外,江西还注重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多形式、多维度的呈现红色文化,持续提升长征文化影响力,打造长征文化品牌。通过总结凝炼,可以看到江西在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研究方面拥有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基础,通过这些素材和基础,有利于将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提升到新的高度。三是总结凝炼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经验。从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开始,到后来的各种传播活动和项目,都体现了中国长征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这些实践不仅展示了长征文化的博大,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斗争的精神。通过总结这些实践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长征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意义,为未来的跨文化传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如何才能提升总结凝练能力?个人认为,一是提炼核心。从长征文化包含的大量信息、数据或描述中提炼出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这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迅速识别出关键信息,并去除冗余和次要的内容。二是概括表达。将提炼出的核心信息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或形式表达出来。这要求具备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简短的话语或图形、图表等方式清晰地传达出复杂的信息。三是精当分析。在总结凝练的过程中,需要对所处理的信息进行精当分析,以便发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逻辑。四是形成体系。通过总结凝练,将零散的信息和经验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的知识体系或经验体系。

       二、提升“战略思考”能力
       战略思考能力,是一种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能力,它涉及对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过程。提升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要求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战略思考,提出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思路。提升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战略思考能力,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指引,而且是提升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的行动指南。其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核心要义和战略意义在于增强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种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认识和积极评价,也源于对包括长征文化在内的中华先进文化的坚定信仰和大力弘扬。通过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部不良思想的侵蚀,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其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突出了文化创新的关键作用。提升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就要体现在传承长征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创造出更多具有长征特色、长征风格、长征气派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三,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提升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就是要通过深化长征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打造更多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四,习近平文化思想还强调了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提升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要落实到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上,通过高质量传播,向世界展示包括长征文化独特魅力,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尊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提升“准确阐释”能力。
       长征文化阐释能力与跨文化传播能力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长征文物信息的有效传达和理解。阐释能力是传播内容的基础,它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深度,为受众提供了对长征文物蕴含的知识和价值的深入理解。没有充分的阐释,传播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因为受众可能难以全面理解或正确理解所传达的信息。传播能力则是将阐释的内容有效地传递给目标受众的关键。阐释能力低表现为在表达思想或观点时,语言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使得内容显得平淡无味,难以引起受众或读者的兴趣,更难深入人心、引起共鸣,从而降低了传播效力。应当说,红军“长征第一渡”是全面准确阐释能力和有效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新传播的成功案例。“长征第一渡”全面阐释了长征第一渡是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全面阐释了红军的英勇、坚韧以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全面阐释了这一事件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战略转移的起点,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受众准确获得了长征第一渡的信息,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长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多维度阐释和创新传播也是“长征第一渡”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策略。主创团队通过将长征故事与史诗框架组合,融入话剧、舞蹈音乐、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实现了阐释和传播的融合。这种创新不仅突破了传统的传播窠臼,而且通过诗意化、散点式的人物角色设定和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以全新艺术形象再现了中央红军开启伟大长征的场景,从而吸引了观众的共鸣。2023年3月23日,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震撼首演,火爆“出圈”,一年多已经成功上演了209场,吸引了超过13万名观众,构成了独特的阐释能力。

       四、提升“主体原创”能力
       原创的文化传播内容,可以展现长征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是文化主体性的基础。长征文化本身就是红军这个主体原创性的文化,包括红军长征中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段、不同战场上的标语口号、宣传画、诗词、歌曲等创作,以及长征精神中的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等特质,唯有红军在长征中才能创造出来。因此,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特别需要提升主体原创能力,而不是简单模仿、参照、抄录、重复式的传播。传播主体需要根据历史本来事实,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以独特的视角以及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使长征文化的传播更具个性和特色,更好地感染人和启迪人的心灵。现实情况是,主体原创能力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学术界对什么是长征文化?长征文化的本质属性、核心要素、鲜明底气、逻辑起点是什么等,目前尚未作出准确定义,都是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基础性研究的课题。随着科技创新和传播工具的多样化,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同样需要创新性研究。比如,在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构建长征历史、长征精神、红色文化、军事文化传播体系,亟待新的理论指导。因此,提高主体性、原创性研究能力,是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的现实问题。所谓主体性,是指主体所潜在地具有并且能够发挥出来的属性。所谓原创性,强调的是独一无二的唯一性,是独立自主完成的研究成果。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研究成果归根结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随声附和难有突破和创新,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主体性、原创性的源头是坚持真理、独立思考,见人所未见,保证研究合乎学理逻辑,即合乎事物发展演变所遵循的道理。独立思考是一种基于理性思维的独立研究能力,它要求长征文化研究工作者不仅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历史,还能够独立于外界影响,做出基于证据的判断和结论。而要做到独立思考,就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和方法,以党的历史文献为权威依据,尊崇历史,敬畏历史,还原历史。在研究上不落窠臼,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而从长征历史事实的本来面貌中提出独到的见解,形成系统性、洞察深刻的研究成果。之所以强调长江文化研究工作要有独立思考能力,是因为研究工作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发现新的真理,这要求研究者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以便能够超越成规,深入事物的本质,独辟蹊径,作出新的结论。研究工作是逐步深入的,每去掉一层障碍就可能发现一些真理,这需要研究者用和以往迥然不同的新的独创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创新是研究工作的核心,而独立思考是创新的起点。只有通过独立思考,研究者才能发现常规问题的关键性节点,从而提出新的解方案或理论成果。在已有知识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幅改进或应用,而不是开创性的探索或发现,即使完成了研究,其成果也可能被认为是名不副实的。重复别人的,甚至专门跟着别人后面模仿的行为,属于研究的低水平重复,是不可能做好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的。

       五、提升“深度挖掘”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对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需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深度挖掘”。首先,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长征文化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往往存在对长征文化的表面化理解与传播,忽视了其深层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的挖掘与传达。这种表面化的传播方式,使得长征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内涵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理解。其次,从传播内容和方法来看,长征文化的传播应该基于历时性与共时性视角,协同推进对长征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阐释、教育普及、保护传承。然而,现有的传播活动可能过于注重表面的叙述,而不大重视从多学科角度对长征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导致传播的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再从传播效果来看,长征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应该立足长征文化的整体价值,开展多学科研究,为红色基因的保护、传承、弘扬夯实学理基础。现有的传播活动可能未能充分展现长征文化的整体价值和精神内核,使得受众对长征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不强。对此,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多学科分析和创新传播方式,来提升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应当指出,深度挖掘能力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长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政治、军事、人文和精神内涵。对于长征文化的研究和认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有许多领域有待深入探索和高级认知。其一,长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但在实际认知中,可能还存在未被深度认知的部分。例如,长征历史中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性、长征过程中党的组织力和战斗力的提升方式、以及长征精神如何具体转化为当代党的建设中的实际行动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入理解。因此,可以说长征文化中党的建设还有未被深度认知的部分,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长征精神,以加强党的建设和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其二,长征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仍然有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例如,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具体战斗经历、与当地群众的互动、以及面对极端困难时的决策过程等,都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记录。其三,长征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人文价值也是未被完全认知的领域。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英勇奋斗、团结互助等精神品质的总称。然而,对于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如何传承和发扬等方面,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体验,使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焕发勃勃生机。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在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科技创新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科技创新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和手段,使得文化传播更加具有互动性和新鲜感,为长征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贵阳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红飘带"和遵义《伟大转折》剧目等项目,通过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创新性地呈现长征文化,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让人们在互动体验中深刻感受到长征精神的伟大和坚定。这种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不仅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也为长征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平台。数字技术的应用还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得长征历史和文化资源能够以全新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手法展示,极大地增强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吸引力和互动性。例如,通过数字化展示与传播项目,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和遵义会议纪念馆等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得以"活"起来,这种创新举措不仅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为长征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时代,需要抓住融媒体发展契机,转变跨文化传播思维,强化“内容为王”的理念,创新双向互动传播模式,丰富传播渠道,挖掘民间传播力量,不断探索跨文化传播视域中国家形象建构的新理念和新路径。

       七、提升“交流互鉴”能力
       长征文化具有交流互鉴的属性和功能,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于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长征文化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事件。长征的历程中,红军所展现出的英勇、坚韧和牺牲精神,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团结和互助,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实践来看,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学者们对长征的高度评价,证明了长征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其在促进人类相互理解和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长征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和互鉴,它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多少共同之处的学者们眼中,仍然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说明长征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超越了国界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故事叙述、文物展示、线上线下互动等,这些方式不仅增强了人们对长征文化的理解和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互鉴。通过这些活动,长征文化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和民族的重要桥梁。需要强调的是,提升长征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交流互鉴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尊重各国间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文化传播理念和运行机制,让长征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长征。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方法实现:一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打破文化认知定势和圈层隔阂。二是构建多模态的文化传播格局,除了语言载体,还可以依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元化方式进行文化传播,深化跨文化传播,为受众营造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三是构筑文化虚拟真实体验场景,立足特色长征文化资源,为国外受众提供真实感知长征文化的有效场域,强化受众真实体验,深化文化认同。四是创新长征文化展物形式,使长征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提高长征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五是促进交流互鉴的层次,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桥梁,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实现文化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六是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加强与长征沿线省区的合作与共建,科学规划实施相关制度、项目建设,打造和凸显长征文化的特色内涵,避免内容与形式的同质化。这些交流互鉴的具体实践,不仅可以加深对长征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促进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实现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八、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长征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意义、时代价值,以及产生的广泛影响力都是不言而喻的。提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是因为长征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来看,一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关注。二是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及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为长征文化国际传播提供广阔舞台。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从低潮走向复兴,中国红军长征胜利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巍峨丰碑,长征文化具有的普遍意义,日益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从挑战来看,一是存在文化差异与认知障碍,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对长征历史和精神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增加了传播的难度。二是当前长征文化的国际传播渠道相对单一,难以形成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力。三是国际竞争压力,在全球文化竞争中,长征文化需要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争夺国际舞台。面对机遇和挑战,提升长征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就有了使劲的方向和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创新传播策略,积极探索国际传播心理学视域下的新传播策略,不断加强和改进国际播方式,写好“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外宣大文章。关键一招是更充分地发挥国家主流媒体海外力量的作用,通过多层次内容传播,例如,制作高质量的长征题材纪录片、电视剧和专题节目,展现长征的历史背景、英雄事迹和精神内涵。多元化渠道拓展,利用国际主流媒体、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和合作媒体,扩大长征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交流活动,如展览、讲座和研讨会,吸引海外学者和公众关注。精准化受众定位,研究海外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习惯,制作符合其需求的传播内容。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社团、留学生群体的联系,发挥他们在传播中的桥梁作用。与国际知名媒体机构、学术机构和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长征文化的国际传播项目。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提升长征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九、提高“术语变革”能力
       术语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其变革与创新能力对于提高跨文化传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变革。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术语变革”的大格局,是着眼回答人类文明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升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术语变革能力,要体现在回答“四问”之中找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的术语,引发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长征文化作为革命文化的组成部分,完全可以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全球关注话题。包括长征文物在内的革命文物承载的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中,展现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长征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跨文化传播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还能促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关键要在操作层面下真功见实效。一是在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上下真功见实效,将中华文化、长征故事与国外受众的文化传统、接受习惯相结合,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二是要在术语主导权上下真功见实效。掌握术语主导权是术语革命的核心,通过重释和创造新术语,主动发声和有效设置议题,加快国际话语生产,注重“小切口”的术语方式,让中国故事“听得懂”“听得进”“听而信”。三是在加强跨文化传播人才建设上下真功见实效,通过提升外国在赣、在华留学生和侨界青年的人际传播能力,培育跨文化交际人才,构建一支具有全球视野、通晓传播规律、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主动为在赣、在华外籍人员搭建传播渠道。四是要在国际国内出版双向翻译上下真功见实效。一方面,将中文或其他国内语言的长征文化出版物翻译成外文,以便在国际市场上推广和销售。另一方面,将外国介绍中国红军长征内容的外国作家创作的出版物,如《红星照耀中国》、《长征一一前所未闻的故事》、《伟大的道路》等美、英、俄国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是长征文化跨国传播的代表作。将这些外文出版物翻译成中文或其他国内语言,以满足国内读者的阅读需求。这有助于引进国外先进知识和文化成果,丰富国内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双向翻译不仅要求翻译者具备扎实的术语变革功底,还需要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适应性。

       十、提升“受众应用”能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实现中国化,最具生命力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只有被无产阶级所掌握所应用,才能产生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同理,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最终要让受众应用。这种传播不仅局限于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将长征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长征精神包含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紧密团结的合作精神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只有将长征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通过受众日常应用,长征文化得以在受众中生根发芽,有助于形成持久的文化影响力和认同感。这就需要创新传播方式,使长征文化贴近受众生活。由于长征文化具有传播行为的自觉性、过程的互动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在新媒体背景下,长征文化的传播面临受众个性选择差异等挑战,需要推动分众化传播,提升新媒体传播长征文化的载体能力。同时,长征文化的传承不能局限于长征精神、红色基因,而是要转化为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创新性产品,充分了解目标客源市场发展状态,特别是青年人群的需求特征。长征文化应以更加具体、形象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传播方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还能够让长征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提升受众应用能力,应成为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的价值取向和检验的一个标准。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历史的滋养和智慧。新时代中国,正行进在创造更加美好明天的大道上,大变局的世界,正经历着开创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转型,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工作任重道远,须将使命记在心中,将责任扛在肩上,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用心聆听时代声音,积极回应时代关切,做有灵魂、有思想、有担当的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者、实践者、推动者,在长征文化跨文化传播中,坚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作者:王国龙,江西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联系地址:南昌市红谷滩区九龙湖花园2区2栋402室。联系电话☎️13803500897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首先谈一下我对“誉盛”这两个字的理解。 在历史上,有不少知名中医,都是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而远近闻名,甚至名垂青史。但这都是在治愈了疑难

2024-10-20 21:56:51

【提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加强长征文物跨文化

2024-10-03 10:38:32

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齐聚一堂,共享“首届聚焦企业数字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企业联谊会暨中秋文艺晚会&rdq

2024-09-15 08:48:45

非常感谢大家能参加“薛医堂”十五周年一个简单的庆祝仪式。今天在座的,多是我们自己多年的员工和患难与共的患者,还有这些年追随我而来的门生弟子。回首往

2024-09-15 08:44:07

  我来自古城西安,十分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十堰市“花田酒溪·神农谷地”国际生态康养中心,参加由《公关世界》杂志社、博鳌论坛。公共关系合作组织、花

2024-09-05 13:42:05

  近日,在全国喜迎国庆75周年的热潮中,我们走访调研了我省构建新型医患关系、建设平安医院工作的一面旗帜、被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健

2024-09-01 11:41:20

  党的二十大三中全会,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具有鲜

2024-08-28 09:21:4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