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科先生荣获「墨缘堂艺术大赛」书法特等奖
黄宗科:笔耕岁月,志载岐山
黄宗科,生于1967年11月,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蒲村镇双桥村人,以其深厚的学识与不懈的努力,在档案与地方志领域留下了坚实的足迹。黄宗科字公正,又号竹节、桃花源隐、孤独子,这些字号不仅体现了他对公正、坚韧、隐逸与独立的追求,也映射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学术情怀。拥有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学位的他,不仅是宝鸡市档案学会与地方志学会的会员,宝鸡市地方志专家委员会,同时也是宝鸡市书法家协会的一员。黄宗科还担任着岐山县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的重要职务,以及《岐山县志》《岐山年鉴》的主编。
黄宗科的学术生涯始于1986年9月,他踏入宝鸡师范学院物理系的大门,开始了四年的求学之旅。1990年7月毕业后,他并未立即投身于科研或专业领域,而是选择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用七年的时间在讲台上默默耕耘,传递知识的火种。1997年6月,一个转折点的到来,他通过招考进入了岐山县档案馆(局),从此开始了与档案和地方志结缘的职业生涯。在这里,他不仅负责档案业务指导和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更在2005年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中,为宝鸡市地方志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5年3月,黄宗科凭借其在地方志领域的卓越贡献,被正式聘为宝鸡市地方志专家委员会成员,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2016年1月,他荣获“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一荣誉再次彰显了他在地方志领域的杰出成就。2017年3月,由他主编的二轮《岐山县志》顺利编纂出版,这部志书不仅记录了岐山县的历史变迁,也凝聚了黄宗科的心血与智慧。同年6月,他又被宝鸡市档案局授予“宝鸡最美兰台人”的荣誉称号,这是对他职业生涯的一次高度赞扬。
除了本职工作外,黄宗科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他担任岐山县凤鸣镇资福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为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他还受邀担任中国名酒志《西凤酒志》的副主编,并担任主笔,为这部志书的编纂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地方志编纂方面,黄宗科的成绩斐然。至2023年底,他连续主编出版了《岐山年鉴》7卷(2017~2023),《岐山年鉴》(2018)被评为陕西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三等奖、《岐山年鉴》(2019)被评为陕西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二等奖、《岐山年鉴》(2022)被评为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二等奖、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三等奖。并且指导完成《岐山农商银行志》《北寨子村孟家堡志》《岐山慈善志》《白雀寺志》等志书编纂出版。
自幼聪敏的黄宗科对语言文字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和记忆力。小学时期,他就爱摹仿老师的板书,字迹刚劲有力,入木三分。大学毕业后,他更是利用闲暇之余,广泛学习古今名家的书法技艺,兼习王羲之、颜真卿、怀素、黄庭坚、赵孟頫、于右任、毛泽东、启功等古今名迹,勤学细悟,广采博取,兼收并蓄,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功底。他的书法作品遒劲秀美、飘洒自然、墨法多变、大气磅礴,颇有毛体风范,赢得了书法界的广泛赞誉。
黄宗科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一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风范和敬业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继续在档案与地方志领域深耕细作,为这一领域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获奖作品赏析: 黄宗科老师的这幅草书作品,书写了王昌龄的两首经典边塞诗,将诗歌的雄浑悲壮之情与书法的流动美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力。观赏这幅作品,仿佛不仅读到了诗句中的壮丽景象,也感受到了笔墨之间的力量与情感的共鸣。
从整体风格来看,黄宗科老师采用草书体进行创作,笔势奔放流畅,字形结构多变而富有动感,极具表现力。草书本身讲究“以简驭繁”,不拘泥于每一笔画的规范,而重在体现线条的连贯与气韵。黄宗科老师的运笔潇洒自如,纵横挥洒间充满了力度和节奏感,行气贯通,给观者以磅礴的视觉冲击力。
从用笔来看,黄宗科老师将中锋与侧锋灵活结合,笔触浓淡相间,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例如在“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中,“明月”二字的用笔轻盈舒展,仿佛描绘出了明月悬空的清冷意境;而“长征”二字则运笔厚重,力量感十足,生动地传达了征途漫长而艰辛的画面感。特别是“飞将”中的“飞”字,笔势飞扬,充满动感,仿佛看见了驰骋疆场的英雄形象,草书之妙于此可见一斑。
再看章法布局,作品将诗句分为数行进行排列,整体气势贯通,上下呼应,留白有度。字形大小错落有致,疏密之间自然流畅,打破了单一呆板的结构,形成了富有律动感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在关键字句,如“黄沙百战”“不破楼兰”等部分,黄宗科老师将字形略作夸张,笔势更加飞动,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和诗句的情感表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这幅作品的墨色变化也十分自然,浓墨与淡墨交替使用,赋予作品丰富的层次感,营造出一种苍茫的意境,仿佛与诗中“青海长云暗雪山”“黄沙百战”的边塞画面遥相呼应,体现了黄宗科老师对诗意的精准把握。
当然,草书讲求“乱中有序”,虽笔势飞动,但仍需保持字形的整体和谐感。这幅作品中个别字形如“雪”“遥”等稍显奔放,线条间的呼应可以再稍作收敛,增强连贯性和视觉的平衡感。此外,草书创作在追求动势的同时,也需在笔触上体现出更多的节奏变化,增加细节的层次感。
总体而言,黄宗科老师的这幅草书作品气势恢宏、笔力遒劲,将诗歌的壮丽意境与书法艺术的动感完美融合,既彰显了草书的奔放洒脱,又体现了诗歌的悲壮豪情。恭喜黄宗科老师的作品在众多书法作品中脱颖而出,实属实力之作!期待老师未来能够继续精进,创作出更多气韵生动、力透纸背的优秀书法作品。(鲁宏伟 荐)
其他作品欣赏:
黄宗科的学术生涯始于1986年9月,他踏入宝鸡师范学院物理系的大门,开始了四年的求学之旅。1990年7月毕业后,他并未立即投身于科研或专业领域,而是选择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用七年的时间在讲台上默默耕耘,传递知识的火种。1997年6月,一个转折点的到来,他通过招考进入了岐山县档案馆(局),从此开始了与档案和地方志结缘的职业生涯。在这里,他不仅负责档案业务指导和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更在2005年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中,为宝鸡市地方志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5年3月,黄宗科凭借其在地方志领域的卓越贡献,被正式聘为宝鸡市地方志专家委员会成员,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2016年1月,他荣获“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一荣誉再次彰显了他在地方志领域的杰出成就。2017年3月,由他主编的二轮《岐山县志》顺利编纂出版,这部志书不仅记录了岐山县的历史变迁,也凝聚了黄宗科的心血与智慧。同年6月,他又被宝鸡市档案局授予“宝鸡最美兰台人”的荣誉称号,这是对他职业生涯的一次高度赞扬。
除了本职工作外,黄宗科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2018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间,他担任岐山县凤鸣镇资福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为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他还受邀担任中国名酒志《西凤酒志》的副主编,并担任主笔,为这部志书的编纂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地方志编纂方面,黄宗科的成绩斐然。至2023年底,他连续主编出版了《岐山年鉴》7卷(2017~2023),《岐山年鉴》(2018)被评为陕西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三等奖、《岐山年鉴》(2019)被评为陕西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二等奖、《岐山年鉴》(2022)被评为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二等奖、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三等奖。并且指导完成《岐山农商银行志》《北寨子村孟家堡志》《岐山慈善志》《白雀寺志》等志书编纂出版。
自幼聪敏的黄宗科对语言文字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和记忆力。小学时期,他就爱摹仿老师的板书,字迹刚劲有力,入木三分。大学毕业后,他更是利用闲暇之余,广泛学习古今名家的书法技艺,兼习王羲之、颜真卿、怀素、黄庭坚、赵孟頫、于右任、毛泽东、启功等古今名迹,勤学细悟,广采博取,兼收并蓄,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功底。他的书法作品遒劲秀美、飘洒自然、墨法多变、大气磅礴,颇有毛体风范,赢得了书法界的广泛赞誉。
黄宗科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一生。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风范和敬业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继续在档案与地方志领域深耕细作,为这一领域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获奖作品赏析: 黄宗科老师的这幅草书作品,书写了王昌龄的两首经典边塞诗,将诗歌的雄浑悲壮之情与书法的流动美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力。观赏这幅作品,仿佛不仅读到了诗句中的壮丽景象,也感受到了笔墨之间的力量与情感的共鸣。
从整体风格来看,黄宗科老师采用草书体进行创作,笔势奔放流畅,字形结构多变而富有动感,极具表现力。草书本身讲究“以简驭繁”,不拘泥于每一笔画的规范,而重在体现线条的连贯与气韵。黄宗科老师的运笔潇洒自如,纵横挥洒间充满了力度和节奏感,行气贯通,给观者以磅礴的视觉冲击力。
从用笔来看,黄宗科老师将中锋与侧锋灵活结合,笔触浓淡相间,线条流畅而富有弹性。例如在“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中,“明月”二字的用笔轻盈舒展,仿佛描绘出了明月悬空的清冷意境;而“长征”二字则运笔厚重,力量感十足,生动地传达了征途漫长而艰辛的画面感。特别是“飞将”中的“飞”字,笔势飞扬,充满动感,仿佛看见了驰骋疆场的英雄形象,草书之妙于此可见一斑。
再看章法布局,作品将诗句分为数行进行排列,整体气势贯通,上下呼应,留白有度。字形大小错落有致,疏密之间自然流畅,打破了单一呆板的结构,形成了富有律动感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在关键字句,如“黄沙百战”“不破楼兰”等部分,黄宗科老师将字形略作夸张,笔势更加飞动,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和诗句的情感表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这幅作品的墨色变化也十分自然,浓墨与淡墨交替使用,赋予作品丰富的层次感,营造出一种苍茫的意境,仿佛与诗中“青海长云暗雪山”“黄沙百战”的边塞画面遥相呼应,体现了黄宗科老师对诗意的精准把握。
当然,草书讲求“乱中有序”,虽笔势飞动,但仍需保持字形的整体和谐感。这幅作品中个别字形如“雪”“遥”等稍显奔放,线条间的呼应可以再稍作收敛,增强连贯性和视觉的平衡感。此外,草书创作在追求动势的同时,也需在笔触上体现出更多的节奏变化,增加细节的层次感。
总体而言,黄宗科老师的这幅草书作品气势恢宏、笔力遒劲,将诗歌的壮丽意境与书法艺术的动感完美融合,既彰显了草书的奔放洒脱,又体现了诗歌的悲壮豪情。恭喜黄宗科老师的作品在众多书法作品中脱颖而出,实属实力之作!期待老师未来能够继续精进,创作出更多气韵生动、力透纸背的优秀书法作品。(鲁宏伟 荐)
其他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大秦国脉,终南山秀,才人辈出,笔墨飘香。周至著名画家张方印,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走遍中国》大型系列写生活动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绘画作品充分展现了周至地区丰富
2024-12-28 22:03:47
黄宗科:笔耕岁月,志载岐山 黄宗科,生于1967年11月,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蒲村镇双桥村人,以其深厚的学识与不懈的努力,在档案与地方志领域留下了坚实的足迹。黄宗科字公正,又号
2024-12-28 21:59:23
丁泽民,一位享誉国内外的国粹书画艺术名家,他的艺术成就在书绘画等多个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表现。丁泽民先生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几十年来不断钻研,磨练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024-12-28 21:53:29
宝鸡历史悠久,是周秦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画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从古代的字画到现代的作品,都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 宝鸡的书画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
2024-12-28 21:50:49
在华夏大地的精神图腾中,若信念有颜色,那必然是那鲜艳而庄重的中国红;若信念有形象,那定是傲然挺立的终南山雄鸡。 中国信念画创始人阴江波,以“终南山长江”之
2024-12-27 14:01:27
戚胜东是一位在西安活跃的青年书画家,他的艺术道路与西安美术学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西安美院刘文西工作室的学习和创作经历,为戚胜东的书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
2024-12-27 11:34:42
杨洪梅,女,汉族,陕西汉中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书法家。她的书法作品洋溢着女性的细腻与柔美,同时又充满了力量和气魄,展现了女性书法家的独特魅力。 杨洪梅女士自幼酷爱书
2024-12-27 11:18:5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