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告

关于联合创建“环球绿色发展论坛” 永久性会址工程的申请

  

       中国绿色发展联合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

  古人尊重自然,顺其自然的建设理念值得我们借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华文明的历史历来崇尚天人合一,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是“绿色发展,中国领先”的英明指导。根据《中国绿色发展联合工程绿色创新工作纪要》“2023年环球绿色发展论坛永久性会址工程在海南、河北、陕西、江西等省广泛选址”有关要求。”陕西咸阳积极响应,立即行动,在中国绿色发展联合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于7月2日成立了由咸阳市品牌建设促进会、咸阳市乡贤协会、陕西咸阳五0五医药保健总公司、陕西虎龙山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绿色发展融媒体中心联合发起的创建“环球绿色发展论坛”永久性会址工程咸阳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我们认为,咸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四季分明,交通便利,既是“中国第一帝都”,又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还是中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更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及中华养生文化名城,具备成为环球绿色发展论坛永久性会址工程的基本要素,特别是还有绿色发展“十大优势”,具体内容如下:

  一、华夏文明之肇始地

  咸阳因秦而建,以秦而兴,上承西周丰镐,下启汉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都,也是中华文明正源的肇始之地,咸阳孕育了华夏文明悠远的根脉。据考古资料记载,在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15万年前到70万年前),咸阳土地上已有原始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大约5000多年以前,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实现了中华民族部落的统一,成为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大约3069年前周武王推翻了殷商的末代暴君商纣王,实现了中华民族分封制的统一国家。大约公元前243年前,秦始皇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同时,咸阳位于祖国版图的中心,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自古就是西部战略重地。

  二、生态人文之交汇所

  咸阳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是自然人文交相辉映的现代宜居城。“泾渭横秦野,逶迤近帝城。”历史上,咸阳长期是京畿重地。作为西出长安的首个大驿,一年之始的春季,古人多在此饮酒相送,折柳赠别。咸阳境内,渭河横贯东西,古时渭水丰沛,渭河、泾河、沣河交汇,水上交通便利,沿岸渡口星罗棋布,曾出现过安刘渡、中桥渡、两寺渡等重要渡口,天然次生林5万公顷,优势树种有辽东栎,山杨,白桦、油松等,林木总蓄积量为456.5万立方米。11.5万公顷草场。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品种达626种。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类14目、30科、140余种。

  三、农耕文明之弦歌源

  “后稷星光灿混仪,天教堕地作农师。”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农业始祖后稷在咸阳境内渭水河滨教民稼穑,传播农耕文化,成为远古时代一位大农艺师。后稷教民稼穑,创建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淳朴的先民。据史料记载,大约夏末商初,后稷的第四代公孙刘率领部落民众迁徙到了豳(今咸阳市彬县、旬邑县一带),继承父祖辈的农业传统,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制造农具,整修田园,种植五谷,发展畜牧,传播农耕文化,并南下渡过渭水,取用那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先民过着稳定而富足的生活,引来远近百姓前来投靠归附,出现了繁荣中兴的局面。

  四、古典园林之首创者

  作为千年帝都,咸阳的园林文化情怀同样浓厚且绵长。槐树在周时期就被赋予了吉祥的特性。《太公金匮》载:“武王问太公曰:“天下神来甚众,恐有试者,何以待之。”太公请树槐于王门内,有益者人,无益者距之。国槐还是古代迁民怀祖的寄托。《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咸阳城周围,形成了许多以自然景观为依托的各具特色的园林式建筑群。咸阳渭河南部有上林苑,在苑中草覆盖处建造阳宫,长杨树繁茂区建造长杨宫,五柞树繁茂区建造五柞宫。咸阳东部有郁郁葱葱的兰、芷覆盖区。秦始皇在此引渭水为池,名兰池。“筑为蓬、瀛,刻石为鲸,长二百丈”,在池旁建造兰池宫。咸阳西部有槐、柳覆盖区,秦在槐树覆盖区内置槐里市。在柳树覆盖区置柳中市。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记载,渭河以南有上林苑十池之一的牛首池,因池中有野生之韭,又名“韭泽”。渭河夹岸以柳林为主,南有龙台观,北有细柳观、细柳仓、柳市,位置均在今市中心区中部和西部。在西汉帝陵及其周围,建设了以陵丘为中心的陵、寝、庙、园、邑五位一体的风景区。

  《三辅黄图》记:“秦始皇……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古人尊重自然,顺其自然的建设理念值得现代人借鉴。把“象天法地”作为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赋予新的、具有现实的内涵,使咸阳的整体布局与天象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营室对应阿房宫,阁道对应横桥,天汉对应渭水,紫宫对应咸阳宫。与星象位置对应的还有城中的市井、手工业区、商业区等。秦修建的水利设施成都都江堰、广西灵渠、关中郑国渠,都没有破坏原生态,创造了世界水利史的奇迹,至今都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五、中华文明之博物馆

  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记录王朝兴衰交替的史书。“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绵延百里的咸阳塬上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和800余座皇亲国戚的陪葬墓,举世无双,形成了及其壮观的陵墓群,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帝王谷”的核心。咸阳遍地秦砖汉瓦,境内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五陵塬上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

  咸阳民间文化特别是以黄土文化为特征的关中民俗风情文化源远流长。从古到今,戏曲杂技、勾栏班社方兴未艾,民间舞蹈如社火、跑旱船雅俗共赏,唢呐、皮影、秦汉战鼓、牛拉鼓、剪纸等艺术文明遐迩,充分展现了咸阳人民一言九鼎、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团结奋进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六、中医传承之富集谷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千年深厚底蕴,充满智慧与神奇。咸阳有全国最著名的中医药大学、西北地区最大的中医药标本室、全国第一所中医药科技博物馆,聚集一大批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教授学者和科研院所。全市中成药年产量400多吨,资产5000万左右的制药厂有30多家,而且涌现出了药膳、药浴等特色养生保健企业300多家,药品销售企业720多家。近年来,以中华传统医学保健原理为基础,以“五神”(神医、神刀、神脉、神针、神袋)、“六疗”(医疗、药疗、水疗、茶疗、食疗、足疗)为支撑的中医药保健产业,已经成为对外宣传和劳务输出的知名品牌。

  七、能源科教之西部强

  煤炭、水、电、气、热和人力资源富足,素有“九州膏腴”之称。石灰石资源储量440亿吨,居陕西第一。有大中小水库72座,地下水综合补给量10亿吨,城市日供水能力40万吨。水力火力发电站12座,拥有陕西最大的火力电力企业渭河发电有限公司,装机总容量140万千瓦。天然气供气管网四通八达,城市年供气能力2.7亿立方米。地下热水储量达2500亿立方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公里。其中市规划区177平方公里内储量为373亿立方米,可折合标煤7.2亿吨。地热水富含氡、硫、锂、锶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温度高、压力高、水量高、效益高等“四高”特点,均达到优质医疗热矿水的标准,地热储量和质量在西部乃至全国少有。与中国石化集团、冰岛签订了地热开发框架协议,城市利用地热供暖面积已达到200万平方米,现有中地温泉水疗中心、海泉湾温泉世界等温泉旅游项目,被誉为第一个“中国地热城”。拥有高等院校11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万余人,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全国同等规模的城市中名列第三;80多所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每年培训各类专业技术工人以及较高素质的劳动用工4万多名。

  八、加工制造之重点镇

  素有西北地区“电子城”、“纺织城”“医药城”之称。各类工业企业5000多户,形成了电子、能化、装备制造、纺织、医药、食品、建材等七大支柱产业。彬长旬东煤田是陕西第二大煤田,已探明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6670大卡以上的优质储煤120亿吨以上;年产达千万吨生产能力的大佛寺煤矿跻身全国特大型煤矿行列,咸阳原煤产量突破1000万吨,产值超过20亿元。电子制造和纺织工业企业众多,是香港、上海许多著名服装企业的坯布供应地,也是新疆、内蒙等地棉绒、毛绒的集中加工地。

  九、农林产业之雄厚地

  咸阳是西北地区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年产优质小麦、玉米100万吨以上,而且还是全国闻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奶源基地。尤其是咸阳的苹果能和美国的蛇果媲美,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年产量220万吨,占陕西省的40%,全国的8%。全市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80家,全国果汁加工企业“七雄”中,海升、通达、安德利、汇源、恒兴、富安等“六雄”落户咸阳。全市11家果汁厂年产浓缩果汁16.8万吨,占全省总量32万吨的53%,带动农民增收上亿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旬邑县成为全国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县域经济加速发展,泾阳成为全国奶业大县,彬县、长武成为全省产煤大县,礼泉、旬邑、淳化、永寿成为全省果业强县,乾县成为全省最大的民营纺织大县。

  十、交通便利之区位优

  咸阳是和西安零距离相连的姊妹城市,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东靠国际大都市西安,西临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陕西“一线两带”建设的副核心城市。作为陕西以及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咸阳境内不仅拥有陇海铁路、西(安)宝(鸡)高速、福(州)银(川)高速、包(头)茂(名)高速、机场专用高速、312国道、关中环线、以及正在建设的西(安)平(凉)铁路、咸(阳)旬(邑)高速等3条铁路、5条高速公路、11条国道省道,而且拥有西北最大、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航能力直达国内90多个主要城市以及12个国家和地区,年货物运载量近12万吨,旅客吞吐量达到1185万人(次)。从2003年开始,咸阳大力实施“东靠西联”战略,加速推进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和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联手打造关中核心经济圈。与西安、西咸新区、杨凌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交通通讯、要素市场等已全面对接,地铁几条线路已通达咸阳市区,区域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

  十一、绿水青山之践行者

  自然保护区是物种资源和各种生态系统的天然贮存库,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守护者。咸阳有旬邑石门山省级、永寿翠屏山和淳化爷台山等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0798.23公顷,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3%。2017年开始生态环境、林业、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局等部门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专项行动,严格生态执法和六部门联合检查,构筑自然保护区绿色盾牌,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特别是2019年以来,形成了以青山保卫战为契机、牢记“生态兴则文明兴”和多部门协同发力、齐抓共管的生态保护新格局。长武高家堡、旬邑燕家河等7家煤矿创建并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走在了陕西前列;连续两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3.5平方公里,划定规模以上9条河流管护范围;森林火灾受害率0.072‰,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166‰,均远低于国家控制指标;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35起救护野生动物140余只;《咸阳市乡村旅游提升规划》让袁家村、马嵬驿、龙泉公社等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看咸阳”品牌更加响亮;渭北“旱腰带”生态修复累计投入4.16亿元治理恢复15.16平方公里,绿色和谐矿山格局基本形成;今年以来,咸阳紧扣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坚持以“三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环境治理能力和“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大气污染防治监管平台、生物质视频监控二期项目建设,推动环境监管由人防向技防转变。

  经过前期调研和认真研究,我们初步拟定国家级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型合成材料)、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袁家村、旬邑县马栏镇(鲜红+深绿)等地作为备选会址工程建设地,遵从“政府指导、社团搭台、市场运作”原则,切实做好绿品绿缘汇(绿色消费指导中心)项目推广等基础配套工作,并以西北建设网、《西北建设》杂志及瞭望西北公众号为骨干搭建绿色发展融媒体中心架构,一步一脚印,埋头苦干,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筹办要素、提升申办水平。恳请“绿联”领导和专家莅临咸阳现场勘察确定!

  给我们一次机会,还历史一个奇迹!

  特此申请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附件: 西北建设杂志社通讯员名单

2024-04-09 08:38:44

关于年味 2024 有关春节习俗: 回家过年、 购年货、 贴对联、 吃年夜饭、 看春晚、 闹元宵、 赏花灯、 猜谜语, 浓浓年味扑面而来,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阖家团圆, 幸福快乐的画面映

2023-12-27 12:16:00

今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130周年华诞。西安大口酒业有限公司隆重举办“买鄠醴黄酒赠毛主席画像捐助贫困失学儿童活动”。  一、活动日期:仅限

2023-12-23 22:34:02

省职工作协会员、文学爱好者:   经与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企业报分会商定,拟联合编辑出版《全省职工优秀作品选》,共分上下集,其中上集为新闻作品选,体裁包括消息、通讯

2023-11-03 12:35:50

邀请函尊敬的各歌曲/舞蹈团队: 为了庆祝建国七十四周年,营造一个热烈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好的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带动咸阳绿色品牌的发展和主播基地的运营,把一城一品,一企

2023-09-17 16:21:24

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工作的通知 陕建发〔2023〕1150号  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杨凌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韩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

2023-09-05 21:15:13

  “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

2023-08-24 08:35:17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