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一个82岁老人的先进事迹
两年前,我陪朋友去了一趟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古镇,在云盖寺古镇前街观赏古镇景色及人文风貌,无意间发现有一位白发老人坐在自家屋里,门里放着一张古老的方桌,老人面向门外,借着门外射进的一缕光线,带着眼镜,在聚精会神地抄写着什么,旁边还放着一个放大镜,时不时地拿起来照照,写写。我感到很好奇,便前去看个究竟,原来他抄写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我便和他攀谈起来,正谈到起劲时,被朋友叫走了,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老人。
回家后我一直在想,一个80岁的老人能聚精会神的学习习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很不一般,我一直有个想法,要把这位老人的这种精神宣传出去,希望我们共产党的官员、干部以及所有的共产党员向这位老人学习。
前几天,我为了给一篇文章配图,再次来到了云盖寺古镇。
拍完所需要的图片,我就去找那位老人,上次走的匆忙没有来得及留下老人的联系方式,只知道他是农业银行的退休干部,根据这点线索,我找到了这位老人。
当我见到老人时,他还在抄写着。
我作了个自我介绍,并拿出证件让老人看,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我请求老人让我给他拍几张照片,老人非常配合,我也顺利地拍了几张我想要的照片。然后我便和老人接着上次的话题攀谈了起来。
老人叫梁礼清,是镇安县农业银行云盖寺镇营业所主任任上退休的老干部,1964年进入农行工作的,2000年退休的,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把农行的信贷资金都用在了群众急需要用的地方,他在农行工作了几十年,没有给国家造成一分钱的损失。是一名优秀的银行工作者。
1994年他自发组织当地群众刘应斌、徐德培等几位老人成立云盖寺文物保护组,他自己担任组长,从此开始漫长而艰难的文保工作。一没工资二没固定人员。梁礼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散遗在田野的零散石刻60多件,自己掏钱将其运回并加盖布条;他负责的云盖寺辖区内100余座古墓葬无一被盗。在该县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时,他不仅为普查人员安排食宿,还亲自陪同普查员上山下乡,圆满完成云盖寺镇普查任务。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云盖寺古镇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获得了陕西省文物局的表彰,并披红戴花,同时获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七届“薪火相传——寻找文化遗产守护者年度杰出人物提名奖”。他的先进事迹曾先后在《中国文物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三秦都市报》上刊登转载。
梁老自退休后就一直抄写党中央的会议纪要,重要文件,以及习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厚厚的笔记本已经抄写了十本,还有5本新笔记本准备着,当我问他为什么要抄写习总书记的《谈治国理政》和中央文件时,他说: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学习中央精神,掌握中央的政治方向,我们年纪大了,记性差了,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写是加深记忆。听起来很简单的几句话,真正做到是非常难的。我深感羞愧不如啊!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也没有像梁老那样认真学习中央精神。
我在想,如何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党中央的政策是英明的,是深受老百姓拥护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有那些官僚主义的官员,不认真学习党中央政策,不深刻理解党中央的政策,随心所欲,把党中央的政策丢在一边,尽干一些违背党的政策,坑害老百姓的事情,他们当中有的是思想意识败坏,明知故犯,知法犯法。有的是缺乏政治学习,做了不该作的事,这就叫歪嘴和尚念错经。
我感慨的说:梁老,了不起呀!82岁的你能够这样认真地学习党的政策,我们现在的年轻干部,官员也没有几个像你这样的。
他回答我:不一样,我们退休了有时间,他们工作忙,没有时间。
多么华丽的圆场呀!真叫人佩服。

前几天,我为了给一篇文章配图,再次来到了云盖寺古镇。

当我见到老人时,他还在抄写着。
我作了个自我介绍,并拿出证件让老人看,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我请求老人让我给他拍几张照片,老人非常配合,我也顺利地拍了几张我想要的照片。然后我便和老人接着上次的话题攀谈了起来。






他回答我:不一样,我们退休了有时间,他们工作忙,没有时间。
多么华丽的圆场呀!真叫人佩服。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在重庆市江津区东部,海拔1038米的骆崃山上,有一位默默坚守的广电人——邹光友。他自1998年起,便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这座偏远的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至今已走过了
2024-06-20 23:19:18
两年前,我陪朋友去了一趟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古镇,在云盖寺古镇前街观赏古镇景色及人文风貌,无意间发现有一位白发老人坐在自家屋里,门里放着一张古老的方桌,老人面向门
2024-06-18 12:05:08
很多人问,军品大王李长东一个农民草根,拿7块钱闯北京,靠摆地摊起家的人是如何做到现在这么成功的?小编总结了下面这十个原因,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农民草根。和现在很多
2024-06-16 16:16:50
山路蜿蜒曲折,两旁树木郁郁葱葱。走进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上马村三组杨利军的肉兔养殖场,350多平方米的棚舍里,一排排兔笼整齐排列,每排兔笼被分隔成数个“小房间&rdq
2024-06-12 17:42:32
从事核桃科技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10年来,他始终坚持把发展历史最久、分布范围最广、惠及群众最多的洛南核桃产业,培育成为洛南人民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被子”、
2024-06-11 13:43:30
杨芳,陕西省韩城市人,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名家讲堂》栏目组特聘艺术顾问;陕西双拥书画院理事,西安市军旅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军旅书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研究会会员,韩城
2024-06-08 00:08:30
陈彦,1963年生于陕西镇安。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曹禺戏剧
2024-06-06 13:33:1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