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风采

长安人物‖刘省平:董颖夫——陕西文学的“装台人”

 

  在陕西文学的星河中有这样一位默默闪耀的明星——董颖夫。他以一生的热忱为陕西文学搭建舞台,助力众多文学梦想绽放光芒,堪称陕西文学新时代的“装台人”。

  清明前夕,咸阳草根作者何琼新书《我的逝去的良善庄》分享座谈会在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宫举行。在这场座谈会上,董颖夫的身影格外忙碌,他向到场的30余位作家、学者、评论家介绍何琼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众人对何琼的新书赞誉有加:杨广虎认为,这是“一部底层视角下的‘平民史’”;作家魏宝荣认为,这是“一曲农耕文明的哀歌”;作家张立认为,这是“一部为村庄续命的大书”。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著名文化学者雷涛现场直言:如果说何琼是一匹“千里马”,那董颖夫就是独具慧眼的“伯乐”……

  1949年12月,董颖夫出生于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马王村一个贫苦农家。年少时,一篇《梁生宝买稻种》如同一粒文学种子,在他心中种下,而《创业史》则让这颗种子迅速生根发芽。即便初中毕业后返乡务农,生活困苦、命运多舛,他也未曾放下对文学的热爱。在田间地头的休息间隙,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他坚持编写故事、创作小说。凭借着这份热爱和顽强的毅力,他的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县奖励,开始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

  1980年,董颖夫被聘选至长安县文化馆担任创作干部,本以为文学梦想即将启航,却因文化馆无法转正且收入微薄,无奈中断了这份工作。他不得不离开心爱的文学岗位,走进家乡的建筑队,后来又办起文化站、纸厂,甚至投身建筑工程和地产开发。尽管生活的重心不断转移,但他心中的文学火种从未熄灭。直到 2009年,事业取得成功的他,将多年的文章结集成70万字的《沣浪集》出版,内容包括:小说、故事、散文、诗歌、戏剧等,《沣浪集》的问世在长安乃至陕西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在董颖夫的心中,柳青是一座不可逾越的文学丰碑。他是柳青的晚辈、崇拜者,虽与柳青素未谋面,却将传承和弘扬柳青精神视为己任,为陕西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不少贡献。

  让董颖夫后来一直颇引以为豪的是他为柳青做的那些事情。1996年,为帮助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了却心愿,他自费征地,在长安县皇甫村神禾原头修建了柳青墓园。从此,他便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拓荒者,为弘扬柳青精神先后策划和筹建了柳青广场、柳青纪念馆、柳青雕像。他倡议并筹集百余万元设立“柳青文学奖”,为文学新生力量点亮一盏明灯,扶持和奖掖了无数怀揣文学梦想的年轻人。他一手策划并发起成立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致力于推动柳青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他还自筹资金,与人合作编排大型秦腔现代剧《柳青》,该剧在全国第十一届艺术节上展演,收获了极大反响,让柳青的故事和精神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传播。在担任长安区政协委员的20多年间,他策划编辑《柳青在长安》等文史丛书,用文字记录下柳青在长安的点点滴滴……

  董颖夫促成了长安作协的成立,还为长安作协及会员做了不少好事:长安作协的经费由他提供,他个人出资编辑出版《长安作家及作品名录》,使一百多位作者受益;他出资为徐剑铭、肖宝善、李希仲、王峰、邢小利、何少南、王渊平、王茜红等多位作家朋友组织召开作品研讨会;张军峰、张立、张培忠、吕维等长安作协的青年作家出书时,他也都热心地予以资金扶持。

  2024年夏天,在长安区的一次文学活动中,董颖夫偶然发现了来自咸阳的草根作者何琼。何琼质朴而充满力量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瞬间吸引了他。他敏锐地察觉到何琼的巨大潜力,毫不犹豫地将其吸纳为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并决定从她上百万字的作品中精选一部分,出资帮助其出版。

  为了让何琼的作品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给读者,董颖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策划到统筹,从编辑到出版,他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甚至还拿出2万元的资金予以扶持。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何琼的20余万字非虚构作品《我的逝去的良善庄》终于问世。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的会员及何琼的文友们纷纷撰写评论和读后感。董颖夫看到自己的眼光得到认可,心中倍感欣慰。但他并未就此止步,又出资为何琼召开一场作品座谈分享会,助力她在文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著名作家陈彦长篇小说《装台》中的主人公刁顺子,还有他身边的一帮来自农村、生活于西安城中村的兄弟,他们都是真正的草根,生活充满艰辛,却依然怀揣着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戏剧的热爱,为戏剧事业的发展辛勤工作,默默奉献。董颖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用自己的财富、时间和精力,为无数文学爱好者搭建起通往文学殿堂的桥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精神显得尤为可贵。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陕西文学前行的道路;他又像一座灯塔,为那些在文学海洋中迷茫的人指引方向。

  董颖夫对文学的热爱早已超越个人创作的范畴,升华为对整个陕西文学事业的无私奉献。他扶持的不仅是何琼这样的草根作家,更是在传承柳青精神,推动陕西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他的每一个善举,都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文学进步的强大力量。

  从文学青年到成功企业家,再到陕西文学的“装台人”,董颖夫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多彩。他用一生书写了对文学的忠诚和热爱,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坚定信念,追逐梦想。

  相信在董颖夫的影响下,陕西文学的星空将更加璀璨,会有更多怀揣梦想的文学新星在这片土地上升起,续写陕西文学事业的辉煌篇章……

  2025年3月31日于少陵原下

  作者简介:
  刘省平,生于1979年,陕西扶风人,现居西安,资深策划人、青年作家、编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职工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长安朗诵协会理事。曾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作品入选《中华散文精粹》《当代文学作品精选》《陕西青年散文选》等文集;策划主编《西府散文选》《当代扶风作家散文选》,参编《大美扶风》等书籍;出版散文集《梦回乡关》、旅行随笔集《西路行吟》等。(许衙评 荐)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郑守增同志的逝世,让整个军营都笼罩在一片哀伤之中。习主席对郑守增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对其亲属表示慰问。张又侠同志,还有刘振立、张升民同志,也对郑守增同志的逝世

2025-04-02 12:25:23

  图  在陕西文学的星河中有这样一位默默闪耀的明星——董颖夫。他以一生的热忱为陕西文学搭建舞台,助力众多文学梦想绽放光芒,堪称陕西文学新时代的“装

2025-04-01 11:55:59

  她扎根基层法院奋战审判一线,始终秉承司法公正,定分止争;她用真情办案,用真心解纷,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肯定;她积极担当作为,审判业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获评全市法院&ldq

2025-03-28 16:44:36

商洛主政近四年, 德能勤廉坊间传。 引资招商治烂尾, 兴建商州北客站。 二十二度康养地, 创卫创文魅力添。 建设秦岭博物馆, 体育双城活力现。 古有州官罗文思, 重稼兴学捐俸钱。

2025-03-25 17:03:48

  1994年,日本首相羽田孜亲自率领一个由五千名企业家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访问中国,这次访问不仅是一次国事交流的盛事,更是一次文化交融、经济合作与友谊深化的全方位、深层次互

2025-03-25 09:31:51

  庞军是延安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的一名干部,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集资助学、扶危帮困、抗震救灾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用点滴善举汇聚成爱的海洋,为无数身处困境的人们点亮希望

2025-03-21 13:36:05

  在天水老家的陈列柜里,一本2000年的新疆某红军师31团猛虎三连训练日志与部队领导颁发的“铁血卫士”证书并肩而立。张东方这个从西北黄土高原走出的汉子,用近二

2025-03-16 15:15:13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