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传薪五春秋民盟盟员践初心——记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民盟盟员周宏龙扎根社区书法教学的坚守之路
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朝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每周二的早上总能看到一位神采奕奕的书法老师手持毛笔,耐心指导学员练习书法。他是民盟汉滨区教育二支部原主委周宏龙,也是一名即将退休的小学高级教师,自2020年9月起扎根社区开展公益书法教学,五年如一日,用翰墨丹青为老年群体架起文化养生之桥。
以墨为媒:银龄课堂里的文化坚守
2020年9月,周宏龙在汉滨区老年大学和朝阳社区的支持下开设首期公益书法班,从此开启了一段独特的文化传承之旅。五年来,学员群体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展至20人,年龄跨度从四五十岁到78岁,其中超八成学员自开班起便风雨无阻追随学习。这些银发学员中,既有退休教师、企业职工,也有社区普通居民,他们在横竖撇捺间重拾笔墨乐趣,形成了汉滨区独具特色的“夕阳红书法社群”。
书法+养生:创新教学彰显人文关怀
周宏龙独创“书法养生教学法”,将《曹全碑》集字联临摹与中医养生理念深度融合。教学中,他不仅传授“逆锋起笔”“中锋行笔”等书法技法,更注重引导学员在运笔过程中配合呼吸吐纳,体会“心静体松、气沉丹田”的养生之道。78岁的学员袁善军感慨:“跟着周老师练字后,手不抖了,心气也顺了,每次写完对联都觉得神清气爽。”这群银发学员铺展的宣纸上,既跃动着《曹全碑》的秀美风骨,也书写着新时代“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温暖答卷。
社区提供的40平方米书法教室,配备专业文房四宝,成为老年人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五年来累计开展教学活动230余场,创作作品超5000幅。朝阳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晓菊表示:“这些银发学员已成为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周老师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价值”。
翰墨薪传:书法课堂里的民生温度
在朝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周宏龙的公益书法班不仅是艺术课堂,更是民生服务的前沿阵地。在学员眼中,周老师既是严师,更是益友。72岁的高静梅说:“周老师总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他不仅教技法,更教我们如何在笔锋转折间感悟人生。”周宏龙公益书法班更发起“银龄带朝阳”计划,培养老年书法助教小团队,让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在民盟中央“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的引领下,这位即将于2025年底退休的教育工作者,以“退休不褪色”的担当,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民盟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为基层治理注入人文温度,用五年时光书写了一段基层文化服务的动人篇章。正如刘禹锡所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年龄从不是艺术传承的桎梏。
以墨为媒:银龄课堂里的文化坚守
2020年9月,周宏龙在汉滨区老年大学和朝阳社区的支持下开设首期公益书法班,从此开启了一段独特的文化传承之旅。五年来,学员群体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展至20人,年龄跨度从四五十岁到78岁,其中超八成学员自开班起便风雨无阻追随学习。这些银发学员中,既有退休教师、企业职工,也有社区普通居民,他们在横竖撇捺间重拾笔墨乐趣,形成了汉滨区独具特色的“夕阳红书法社群”。

周宏龙独创“书法养生教学法”,将《曹全碑》集字联临摹与中医养生理念深度融合。教学中,他不仅传授“逆锋起笔”“中锋行笔”等书法技法,更注重引导学员在运笔过程中配合呼吸吐纳,体会“心静体松、气沉丹田”的养生之道。78岁的学员袁善军感慨:“跟着周老师练字后,手不抖了,心气也顺了,每次写完对联都觉得神清气爽。”这群银发学员铺展的宣纸上,既跃动着《曹全碑》的秀美风骨,也书写着新时代“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温暖答卷。
社区提供的40平方米书法教室,配备专业文房四宝,成为老年人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五年来累计开展教学活动230余场,创作作品超5000幅。朝阳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晓菊表示:“这些银发学员已成为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周老师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价值”。

在朝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周宏龙的公益书法班不仅是艺术课堂,更是民生服务的前沿阵地。在学员眼中,周老师既是严师,更是益友。72岁的高静梅说:“周老师总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他不仅教技法,更教我们如何在笔锋转折间感悟人生。”周宏龙公益书法班更发起“银龄带朝阳”计划,培养老年书法助教小团队,让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在民盟中央“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的引领下,这位即将于2025年底退休的教育工作者,以“退休不褪色”的担当,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民盟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为基层治理注入人文温度,用五年时光书写了一段基层文化服务的动人篇章。正如刘禹锡所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年龄从不是艺术传承的桎梏。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西北建设杂志社 由陕西省、安康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资助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汪显峰安居工程住房改善项目,经两个多月的施工建成峻工入住。6月10日,省、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举行峻
2025-06-13 21:54:36
杨恩新(1934—2022),陕西镇安人,先后在镇安县原双庙、蒿坪、熨斗等公社担任武装干部,县革委会副主任,他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兴牧造林、治坡造田、筑路引水,先后40多次被评
2025-05-23 10:15:37
杨仁和,1922年11月生,山西定襄人,曾任商南县公安局局长、柞水县副食公司经理、柞水县法院院长等职务,1984年4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1985年2月离休。
小
2025-05-16 13:38:28
刘治海,1934年2月生,陕西山阳人,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原西鹃岭大队党支部书记、五里公社党委书记,山阳县林业局、水电局副局长,县水保局局长等职务,1995年4月退休。199
2025-05-16 13:37:56
郑强,男,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12月出生,2011年6月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大学本科学历,现任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一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 消防工作15年来,他始终
2025-05-14 22:20:31
在陕建三建集团一公司的发展中,有这样一位技术能手,他以严谨的匠心深耕行业13载,用创新的智慧突破技术壁垒,以卓有成效的管理凝聚团队力量,在每一项重大工程中镌刻下奋斗者的
2025-05-08 14:12:11
题记:今年是杨永年逝世32周年,从本期开始陆续发表几篇怀念文章
共产党的好干部,商洛人民的好儿子杨永年书记离开我们三十几个年头了。
三十年里,你毕生热爱的商山洛
2025-05-08 14:05:2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