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智慧

“智慧秦岭”迈向3.0时代

  一道岭,哺育华夏文明;一道岭,地分南方北方。

  它是祖国的“中央水塔”,滋养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还因南水北调工程而成为供应华北地区群众生活的“大水缸”。

  它钟天地灵秀,蕴藏陕西75%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7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

  它便是秦岭。近年来,为了守护好这中华祖脉,一张数字秦岭保护网正在加速展开,“智慧控山”照进现实。

  秋风一起,风雨笔走游龙,秦岭为纸,红、黄、绿晕染开来。有这样一群人,守护着家门口的风景。

  秦岭秋色。 王健摄

  西安市鄠邑区太平峪,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专职网格员王晓英犹如走在画中,每天要走10公里以上的巡山路,雷打不动。“我们就是秦岭的‘眼睛’,严查乱搭乱建、乱排乱放等‘五乱’问题,零距离保护秦岭的一草一木。”她一脸自豪。

  现在,王晓英的巡山路也发生了变化。她摸出手机向记者展示,“有了‘秦岭卫士’手机APP,可以自动上传巡山轨迹。向上级单位反映问题,以前全靠纸笔手写,现在拍视频、拍照片实时记录发送。”王晓英说,“卫星遥感、摄像头监测等发现的问题,也会传到手机上,方便我们到实地现场查看。”

  如果网格员是“神经末梢”,那么西安市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就是“神经中枢”。在鄠邑区秦岭保护智慧管控中心,以高清卫星遥感影像和高程模型为基础打造的电子沙盘集合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综合监管及生态成效4大类、22项、3万余条各类基础数据,不仅可以为网格员的日常巡查及图斑核查提供准确的坐标信息,还可以通过影像对比发现重点点位环境的整体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现在,控山还有了“千里眼”和“飞毛腿”。

  在鄠邑,152路地面和高点监控覆盖了80%以上的人员分布密集及活动频繁的区域。3架无人机定时动态巡查,经过不同时期的图像对比发现“五乱”隐患。“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控系统等手段,我们织起天、空、地立体监管网络,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管理治理能力。”鄠邑区秦岭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张建合说。

  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查。 郭琰摄

  在西安市长安区沣峪国有生态林场场部,护林员赵峥嵘打开位于秦岭分水岭西侧的光头山的监控影像,皑皑白雪覆满山头。赵峥嵘说,“以前从我值守的保护站走到这里,十几里山路需要带足一天的干粮,大半天才能走一个来回。现在坐在电脑前,不仅可以实时观察山上的情况,高点摄像机可以放大40多倍,远处的山峁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林麝、红腹锦鸡、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被红外线热感摄像头捕捉下生动影像。“去年8月,我们捕捉到了一只金钱豹的身影,距离上一次看到金钱豹已经过了50多年。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一天天在变好。”沣峪国有生态林场场长解鹏说。

  目前,围绕“综合监管+预警分析”定位,西安市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了地理时空资源管理系统、网格化管理系统、综合业务监管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的“四应用”,以一个市级应用平台,统领六个区县子平台、联动N个行业单位的“1+6+N”管理运行模式运行。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管平台。 赵敏孜摄

  西安市秦岭保护管理局科技处处长雷波说,“去年起,西安市对秦岭综合监管平台进行整体优化提升。整合高、低轨遥感卫星14颗,整合省市区县应急、环保、水利、林业等各行业部门的监控摄像头纳网共享共用,无人机增配智能识别、火情预警、水情监测等功能,为‘空、天、地、人’多种监管方式赋能增效。”

  ——2019年,西安秦岭区域各峪口有了“智能眼”,实现“人过留迹,车过留痕”。

  ——2021年,西安各区县探索以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监管平台建设。

  ——2023年,西安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整合升级成为一个智慧化数字开放平台,让各县区及职能部门数据互通、数据共享。

  两年一次“变身”,西安市腾“智”驾“数”,不断为守护秦岭的绿水青山注入科技动能。“‘智慧控山’经历了从可视化、静态化向动态化、自动化的转变。目前,我们正努力迈向‘智慧秦岭’3.0时代,将智慧化数字平台建设成开放共享平台,实现多场景应用、多部门共享。未来基于各方海量数据,我们力争实现多个秦岭保护事项的智能化决策,为‘智慧秦岭’的不断升级打下坚实基础。”西安市秦岭保护管理局副局长薛亚洲说。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2023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11月3日在陕西西安开幕。开幕式上,阿秒光脉冲测量技术、“领航者”深海光学智能导引系统等一批西安硬科技成果发布。  本次大会由科

2023-11-06 09:20:01

  一道岭,哺育华夏文明;一道岭,地分南方北方。  它是祖国的“中央水塔”,滋养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还因南水北调工程而成为供应华北地区群众生活的“大水缸

2023-11-03 16:13:05

  11月1日6时50分,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顺利将天绘五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据悉,该火箭捆绑的四枚两分段固体助推发动机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以下

2023-11-02 16:10:42

  在线群聊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能否把机器也拉进群,让它们组团商量着干活,并和人类无障碍地沟通和交流,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生活?西工大建立无人机自主“聊天群&rdq

2023-11-01 09:06:04

10月19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新华社发(汪江波 摄)  神舟十七号飞船即将出征。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

2023-10-26 10:37:50

在“双碳”目标下,走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是建筑行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近年来推动其绿色低碳发展备受关注。为进一步

2023-09-22 22:04:47

9月19日上午,第30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杨凌示范区拉开帷幕。  本届农高会以“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为主题,主展区共设置4个室内展馆和2个

2023-09-19 23:30:43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Vgong#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技术支持:国视云新媒体中心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