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的表现形式 唤起“老西安”的城市记忆
画家陶浒创作的关于西安城市记忆的水彩画作品。
城市的不断更新,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建筑、空间的改变,更是城市记忆与城市人文的传承与发展。
5月31日,老城记忆·在西安“这”地方——陶浒《老城记忆》水彩画及李运正《老西安》撕纸画艺术联展在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开幕,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
城市记忆,藏在旧街巷、老建筑、老照片,以及那些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文字、音乐、电影、戏曲与绘画里,更藏在每一个与时光相伴的人身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把创作的视角伸向对传统文化和城市记忆的挖掘中。
老地方,新生活
此次联展通过两位艺术家笔下描绘出的“老西安”,重现了这座城市的过往和记忆,用艺术创作唤起城市记忆。在城市不断更新变换中,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每一代人的记忆中都有着不一样的西安。老钢厂、老菜场等城市更新实践,以艺术创造的形式,唤醒并展现出一个“老而新”的西安。
陶浒《老城记忆》水彩画及李运正《老西安》撕纸画艺术联展,以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结合老钢厂、老菜场等城市更新实践所带来的“老地方、新生活”,在那时、那地、那人、那事与此时、此景、此人、此事之间,建立起一条艺术化的情感纽带,用城市乡愁滋养当代生活。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山说:“出于对‘老西安’的眷恋与热爱,陶浒、李运正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表达老钢厂的‘新面貌’,展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老钢厂和老菜场代表不同的城市更新实践路径。老钢厂是产业先行的创意园区和产业聚集社区,老菜场是以市井生活和创意商业为基底的文旅休闲街区。两者都是‘老地方’,都留存着城市的记忆和生活痕迹,同时又带来新的人群、新的产业、新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公共艺术。”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发起人、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创始人全建彪说。
全建彪表示,希望通过老钢厂、老菜场等城市旧址的焕发新生,让更多时尚、年轻的艺术方式与西安城市更新项目碰撞。这种跨界融合是老与新的融合,体现了年轻活力与古老传承之间的结合,更加符合现代潮流。
“老钢厂、老菜场通过延续文化遗产,盘活存量资源,推动区域有机更新,不仅留住了城市记忆,还成为了人们拓展文化旅游生活的新空间。”西安市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赵晓程说。
画家李运正创作的关于西安城市记忆的撕纸画作品。
绘西安,真写实
“时代在不断发展,我想用自己擅长的手绘再现自己经历过的场景。作家朱文杰邀我为他的丛书《记忆老西安》作插图,我就收集了许多关于老西安的图片资料。随着积累的素材增多,以及对这座城市过往的了解,我萌生了创作老城记忆系列画的想法。”画家陶浒说。
很多人说“陶浒的水彩画像照片”,这正是陶浒想要达到的效果。在画“东木头市尚友社”一图时,由于照片残缺,陶浒根据童年的记忆还原了尚友社的原貌。“客观呈现老城原来的风貌,引发众人的回忆,是我的初衷和理想。”陶浒说。
“老西安”的街景是画家李运正少年时期的记忆。为了还原当时的景象,他拜访了很多收藏家,看到了一些老西安的照片。结合多年对民俗的研究和少年时期的记忆,李运正创作了《老西安》系列。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运正发现撕扯纸张产生的自然断裂和残缺,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多年来,为了掌握它的属性,我不停地撕扯着各种纸张。我希望能够不借助任何绘画工具,仅用双手撕扯纸张来塑造形象。”李运正说。
从1995年开始,历时17个春秋,李运正完成了“三秦民俗风情系列撕纸画”。这组画以民国时期为背景,分三秦节俗、三秦婚俗、三秦丧俗、三秦食俗、三秦风情等,展示了那个时期陕西的人文、建筑和衣食住行,共计200余幅作品。
青年画家卫东青和他的团队用手绘地图的形式,将西安乃至陕西的历史文化精彩呈现在世人面前。他们的作品让人们对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展示了西安城110多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西安众多特色美食,将地处陕西各地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景观都展示出来。
卫东青说:“我和我的团队还创作了《唐长安城》。为画好这张手绘作品,我们多次到大学求教唐史专家,搜集资料,确定展示的内容等。我希望这幅作品能将唐长安城的东市、西市、大明宫、曲江池等都表现出来,让人们一看到这幅画,就能感受到唐长安城的气势。我觉得这是我作为生活在古都西安的一名艺术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
画家李秦隆用钢笔写生勾勒出人们记忆里关于老西安的温情时光。“西安透出的吸引力是持续的。”李秦隆说。
李秦隆在《绘忆长安》中用300余幅图画,用0.3毫米粗的笔尖描摹出了他记忆中西安的老房子、老街道和老物件。李秦隆脑海里关于老西安的记忆随着岁月的沉淀而愈发鲜明清晰。他在画作中还原了民国时期南院门大多数店铺的面貌和名称。“我画这些画就相当于写一本日记,边画边记,把当年的感受和记忆都融进了画中。”李秦隆说。
5月31日,游客在欣赏老城记忆·在西安“这”地方艺术联展作品。
写长安,有情怀
作家李连源创作的《西安旧事》,收集了他10年来创作的92篇纪实文章。这些文章从钟鼓楼、南院门、书院门写到三学街、民乐园、东木头市,从《李白与长安酒肆》《鲁迅先生的西安之行》到《新城黄楼1936》《张子宜与民生市场》,从《尚仁路百年图鉴》到《东新街夜市》,包罗了西安城大街小巷、历史人文、风土人情,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息。陶浒为这部作品创作的配图,增加了作品的画面感、亲切感。
李连源经过认真细致的采访,然后再执笔为文。《西安旧事》是一种写意和工笔相结合的作品,也是一种建筑和人物相映生辉、历史和现实纵横交织、情感和文字相互融合的结晶。
“李连源是个全身心投入撰写古城西安的人。他以自己的视角去看老西安街巷的过往,以自己所思所想去记录即将逝去的历史。”朱文杰说,“我和李连源都把笔头对准老西安。我是西安西头的,写老西安就从西南城角写起,连源是西安东头的,写老西安则从解放路一带写起。写着写着我们就在西安城中心的钟楼食品店‘会师’了。1965年,我在这家店打过工。1975年,连源卖过这家店的钟楼冰棍。虽然跟这家店接触的时间相差近10年,但这不妨碍我们对其认知的一致性。”
朱文杰撰写的《记忆老西安》以西安的中轴大街串联起无数个街巷,故事就从一条条街道展开。《记忆老西安》从西大街、东大街,再到南大街的书写,系统、全面、细致地呈现了“清明上河图”式的老西安的全景,让人们对这座古都有了最为直观、最接地气、最有烟火气的视觉感受。
《记忆老西安》以“亲见、亲闻、亲历”的写作方式,追寻老西安的一条条街巷以及一个个老建筑、老店铺、老房子的前世今生,将近百年老西安消失的历史云烟、市井民俗、人世沧桑,一件一件串成鲜活的记忆,化为当代人的一缕缕乡愁,彰显了一座老城的文化血脉。
责任编辑:李欢颜
2024-05-23 09:07:42
2024-05-23 08:48:39
2024-05-23 08:30:36
2024-05-22 17:15:01
2024-05-22 17:12:3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