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走后的一天
我的奶奶,去世了。
照常理来讲,我的奶奶是我的外婆。听母亲说,因觉得“奶奶”听起来洋气,所以外婆让我们都唤她“奶奶”。
奶奶八十八岁了,近三年身体都不大好,为了方便照顾,舅舅和妈妈轮流住在奶奶家,早晚的两顿饭几家人也就一起在奶奶家吃了。这样挺好的,一大家人在一起吃饭,热闹。
我们照常地去奶奶家吃饭,七八个人围坐在煤炉旁。舅舅端上热气腾腾的菜,有荤有素,小辈们拿碗筷、端米饭,坐在自己常坐的位置上。男女老少在一起吃饭,总是热闹的,因着身体和口味等原因,有吃杂粮饭的,有吃白米饭的,有吃白馒头的,有吃辣的,有吃清淡的,舅舅做饭总是一一照顾周全。
背对大门的藤椅是奶奶的座位,今天是爸爸坐在那,或许奶奶又胃口不佳,在里屋的床上休息吧。仔细听听,今天她还是没有打呼噜。烧的菜没有软和的,都生脆的很,也许也是因为奶奶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所以舅舅才没有专门为她做专属的菜吧。
吃完饭,要午睡了,走进里屋,奶奶不在床上。我躺在她松软的乳胶床垫上,想着她现在该在藤椅上看电视吧,怕打扰我睡觉,才没有开声音。也许是在看斯诺克。八十多岁的人,耳朵也不好,好几次回家看到她在看斯诺克,本以为她听不到解说,该是看不懂,却没想到说起规则来头头是道,倒让我也涨了不少的知识。
闹铃响了,我缓缓起身,屋里静的出奇。打开门,奶奶没靠坐在外间的长藤椅上看电视,也没躺在松软的床上打呼噜。我看了眼厕所上方黑洞洞的磨砂玻璃,心想也许是在上厕所吧,她总是懒得开灯。
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回到奶奶家吃饭。舅舅热了剩菜剩饭,晚饭只有舅舅、舅妈、妈妈和我四个人吃。舅舅坐在奶奶的藤椅上,我想,奶奶还是胃口不佳,在床上休息罢。下午舅舅应是给她弄了稀饭吃的,以前也总是这样。
吃完饭,坐了一会,起身回家。出门,下台阶。这台阶本是一层的,因为太高,怕奶奶摔着,所以又找了一块平整的石头分摊了高度。右转,便是一个巷子了,我回家总是要走这条巷子的。而奶奶和她养的小狗总是会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看着我和母亲的背影消失在巷子的尽头。
我停下脚步,站在奶奶的脚印上,这里她站了二十多年,该是有她的脚印罢。电线杆上,数十年如一日的昏黄的灯光包在我身上,我看着巷子的尽头,像是一方窄窄的镜头,周围是黑色的死寂,只留一点仿若加了老旧电影滤镜的流动画面,里面有零星的人影穿过。这,便是奶奶看了二十多年的景,而我和母亲是这景的主角。
回到家,猫咪过来接我。上次抱它去看奶奶,奶奶叫它“大猫”。现在它又长胖了不少,下次抱去奶奶家,她应该又会说“你回来了,大猫”,也许还会说“又长胖了,大猫”。
牙膏用掉了四分之一,开盖时,奶奶还在。
打开APP签到,月会员还有10天过期,开会员时,奶奶还在。
洗手时,右手无名指被香烛烫伤的地方结的痂掉了,露出粉红的肉。
牙膏还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会员还有10天的时间,而奶奶却没有时间了。
我的伤口在人间慢慢生长,而她的身体在地下渐渐腐烂。
奶奶现在在干嘛呢?或许在藤椅上看电视,或许在床上睡觉,或许吧,我不确定。
她的身影渐渐模糊,动作慢慢虚化,我不像之前那样笃定她一定就在家里做着某件事,因为连我也很久没见到她了。
奶奶确乎是走了吧,在她去世的第二十天。她没有在沙发上看电视,也没有在床上睡觉,没有在黑乎乎的厕所,也没有在昏黄的路灯下目送我和母亲离开。
照常理来讲,我的奶奶是我的外婆。听母亲说,因觉得“奶奶”听起来洋气,所以外婆让我们都唤她“奶奶”。
奶奶八十八岁了,近三年身体都不大好,为了方便照顾,舅舅和妈妈轮流住在奶奶家,早晚的两顿饭几家人也就一起在奶奶家吃了。这样挺好的,一大家人在一起吃饭,热闹。
我们照常地去奶奶家吃饭,七八个人围坐在煤炉旁。舅舅端上热气腾腾的菜,有荤有素,小辈们拿碗筷、端米饭,坐在自己常坐的位置上。男女老少在一起吃饭,总是热闹的,因着身体和口味等原因,有吃杂粮饭的,有吃白米饭的,有吃白馒头的,有吃辣的,有吃清淡的,舅舅做饭总是一一照顾周全。
背对大门的藤椅是奶奶的座位,今天是爸爸坐在那,或许奶奶又胃口不佳,在里屋的床上休息吧。仔细听听,今天她还是没有打呼噜。烧的菜没有软和的,都生脆的很,也许也是因为奶奶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所以舅舅才没有专门为她做专属的菜吧。
吃完饭,要午睡了,走进里屋,奶奶不在床上。我躺在她松软的乳胶床垫上,想着她现在该在藤椅上看电视吧,怕打扰我睡觉,才没有开声音。也许是在看斯诺克。八十多岁的人,耳朵也不好,好几次回家看到她在看斯诺克,本以为她听不到解说,该是看不懂,却没想到说起规则来头头是道,倒让我也涨了不少的知识。
闹铃响了,我缓缓起身,屋里静的出奇。打开门,奶奶没靠坐在外间的长藤椅上看电视,也没躺在松软的床上打呼噜。我看了眼厕所上方黑洞洞的磨砂玻璃,心想也许是在上厕所吧,她总是懒得开灯。
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回到奶奶家吃饭。舅舅热了剩菜剩饭,晚饭只有舅舅、舅妈、妈妈和我四个人吃。舅舅坐在奶奶的藤椅上,我想,奶奶还是胃口不佳,在床上休息罢。下午舅舅应是给她弄了稀饭吃的,以前也总是这样。
吃完饭,坐了一会,起身回家。出门,下台阶。这台阶本是一层的,因为太高,怕奶奶摔着,所以又找了一块平整的石头分摊了高度。右转,便是一个巷子了,我回家总是要走这条巷子的。而奶奶和她养的小狗总是会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看着我和母亲的背影消失在巷子的尽头。
我停下脚步,站在奶奶的脚印上,这里她站了二十多年,该是有她的脚印罢。电线杆上,数十年如一日的昏黄的灯光包在我身上,我看着巷子的尽头,像是一方窄窄的镜头,周围是黑色的死寂,只留一点仿若加了老旧电影滤镜的流动画面,里面有零星的人影穿过。这,便是奶奶看了二十多年的景,而我和母亲是这景的主角。
回到家,猫咪过来接我。上次抱它去看奶奶,奶奶叫它“大猫”。现在它又长胖了不少,下次抱去奶奶家,她应该又会说“你回来了,大猫”,也许还会说“又长胖了,大猫”。
牙膏用掉了四分之一,开盖时,奶奶还在。
打开APP签到,月会员还有10天过期,开会员时,奶奶还在。
洗手时,右手无名指被香烛烫伤的地方结的痂掉了,露出粉红的肉。
牙膏还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会员还有10天的时间,而奶奶却没有时间了。
我的伤口在人间慢慢生长,而她的身体在地下渐渐腐烂。
奶奶现在在干嘛呢?或许在藤椅上看电视,或许在床上睡觉,或许吧,我不确定。
她的身影渐渐模糊,动作慢慢虚化,我不像之前那样笃定她一定就在家里做着某件事,因为连我也很久没见到她了。
奶奶确乎是走了吧,在她去世的第二十天。她没有在沙发上看电视,也没有在床上睡觉,没有在黑乎乎的厕所,也没有在昏黄的路灯下目送我和母亲离开。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在推出红色革命题材长篇《五月黎明》不久,作家、编剧巴陇锋的长篇新作《秦岭人家》近日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百花洲》杂志重磅推出,随后发行上市。 《秦岭人家》取材
2024-05-23 09:07:42
骑行在渭河以北五陵原上,秦宫汉墓遗址接续入眼;徜徉于古城西安街头巷尾,传统与现代的互文随处可感……行走在文化厚重的三秦大地,多元化的旅游场景,令不少游客
2024-05-23 08:48:39
5月22日下午,咸阳乡贤子弟拍摄的立志电影《获奖》在秦都区宝泉路“时代华纳国际影城”(彩虹店)举行首映式,观后感触颇深。 电影《获奖》犹如一把犀利的剑,直
2024-05-23 08:30:36
5月18日,由龘贤居和华人拳心旗下的斌心共修营共同组织的一场太极拳馆体验日活动。趁着周末假日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以亲子活动的形式,特别是还有远道而来的华人拳心闻鸡起武
2024-05-22 17:15:01
2024年5月19日下午1:30,在这天气晴朗、风清云淡的良辰吉日,邵长华老师收徒仪式暨兰心等六人拜师仪式,在上海市静安区天目中路585号上海武仁行功夫馆举行。本次拜师仪式是继
2024-05-22 17:12:3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