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四川吟诵第五代传承人王传闻——让吟诵在传承中焕发光彩

       王传闻,男,汉族,四川绵阳人,中共党员,中华吟诵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吟诵学会会长,中南大学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吟诵”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孔子基金会“中日韩吟诵交流大使”,四川省“书香之家”、四川省“全民阅读金牌推广人”,四川吟诵(绵州吟诵)第五代传承人。
  中华传统吟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传统吟诵作为我国传统吟诵艺术的瑰宝,被誉为四川传统音乐形态的活标本。“四川吟诵(绵州吟诵)值得用一生去坚守,去传承。”四川吟诵(绵州吟诵)第五代传承人王传闻的着作《四川传统吟诵》曾获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社署“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今年,王传闻参加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举办的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获诗词讲解大学教师类别一等奖
  砥志研思 一个悉心传承的工匠大师
  “传闻先生写就《四川传统吟诵研究》做了一件非常重大的、具有流传性的历史性贡献。他做了表率和先锋,起到了带动全国传统吟诵研究、发展的引领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吕耀东说。《四川传统吟诵研究》是非遗传承人王传闻及其学术团队通过对四川传统吟诵进行首次全面完整深入的研究,创新形成一系列的吟诵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将历代四川读书人口耳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原本本的保护下来、传承下去。
  全书分上下两册,88.8万字,由五个章节组成。在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西南音乐研究中心、四川省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面向全国发行。
  此书是传闻先生组织音乐、文学和语言学等专业学者将四川与全国各地吟诵流派的特色加以比较分析,形成了系统化的研究成果,梳理了四川各地域的吟诵面貌、音乐形态和传承体系,树立四川传统吟诵整体面貌的全局观念,从而推动四川传统吟诵上升到学科高度,对其所蕴含的文学、文字、音韵、音乐、美学和教育等学科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传承价值进行挖掘探究,尽力还原四川传统吟诵的教育功能价值,拓宽吟诵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领域。这对于传承传统吟诵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学术意义,是对蜀地乃至全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学术贡献。
  “王传闻博士及其团队的吟诵学术研究在中华吟诵的历史进程中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丁国旗教授说,我们开展吟诵研究和吟诵推广,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沿着中华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往下走,在原有文化基础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开拓创造。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唐调吟诵”代表性传承人魏嘉瓒先生指出,该书对于四川吟诵现状的认知没有人云亦云,是清醒的、新颖的,是言之有理的。吟诵不单单是腔调也不单单是吟诵方法,它还涉及到社会、语言、文学、文化等等方面。
  作为国学和传统吟诵的传承推广人和学术研究者,传闻先生的研究成就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曾经多次主持四川省级重点社科基金项目,此前已经主编其恩师杜道生教授的学术着作《杜道生先生文字音韵训诂学遗稿选》(三卷),口述史着作《问道——王传闻行脚书稿》,人物传记《杜道生传》。此外,发表吟诵学术论文几十余篇,其中有十余篇被《中国诗歌研究》《当代口述史丛书——青史留真》《第四届全国音乐口述史学术研讨会》等收录。
  笃信好古 一个坚守“老方法”的读书人
  熟悉王传闻的人都知道,他爱读书,也爱“淘书”,其藏书近3万册,涉及文学、史学、心理学、音乐学、非遗学、传统吟诵、日本韩国汉学古籍等类别。阅读上,王传闻的方式有些“另类”,喜欢诵读,还会抚琴吟唱。在他看来,读书是将精神内化为信仰,从而表里如一,恪守终生。
  王传闻曾前往日本和韩国淘书。红漆雕花书柜里,《说文解词》《饮冰室全集》《汉语大字典》等摆放其中。王传闻介绍,自己每年用于购书的经费在8000元左右,平均每个月都会买上20余册书。说到自己最宝贵的藏书,他手指向书房靠里侧的书柜,那里的两个大书柜装满了线装书,《昭明文选》就在其中。《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选录了秦至南朝梁代数百年间100多位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王传闻的这套藏书为祖传的明末清初善本,看上去,书页泛黄,每卷藏书的侧面均用毛笔注明卷数。翻阅开来,《两都赋序》《西都赋》《东都赋》……典雅的诗意跨越时空扑面而来。
  作为四川省吟诵学会会长,王传闻长期从事吟诵研究,很多吟诵技巧、方法,都需要从古书中获得,正因如此,“淘古籍”成了他的爱好之一。除了在旧书市场、网上淘,他还曾前往日本和韩国淘书,有一套《全唐诗》就是在日本淘到的,这本外观看似平平无奇的书,是王传闻的至宝。原来在这套书里,编者细心地给每首诗词都标注了吟诵的符号,国内少见。
  在王传闻家中,还有不少名人赠书,被誉为华东师大“双子星”的徐中玉和钱谷融、丰子恺女儿丰一吟、流沙河等都赠予他亲笔签名书籍。
  王传闻的书房最上方挂着一幅“乐在其中”的书法作品,风格典雅大方。这是他的老师,我国着名文字学、语言学、音韵学和古文学家杜道生先生97岁时写给王传闻的。杜道生推崇孔子弟子颜回的生活学习方式,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希冀王传闻能乐在其中,不可懒散。王传闻回忆,在杜道生门下学习时,每天下午2点到4点为授课时间,“老师很严格,头天讲的东西,第二天就会抽查背诵,如果背不到,他就不讲下一课,直到我们背得滚瓜烂熟为止。”
  每隔一段时间,杜道生都会给学生开一份读书清单,“阅读后,要汇报心得体悟,他觉得你读得不错,会在书封或目录处备注‘王传闻读,杜道生签’的字样,在杜老看来,读书一定要烂熟于心之后,才能自由发挥,运用自如。”这些读书的方式和习惯,至今影响着王传闻。
  王传闻更倾向于用老办法去阅读,踏踏实实做笔记,甚至以吟诵来阅读。近几年来,他反复阅读的一本书是《论语》。在他看来,《论语》如人生指南,会生出一种静下心来的魅力,让他“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春风化雨 一个致力教育事业的灌溉者
  王传闻自2004年就跟随恩师杜道生教授宣讲“蒙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极力推广中华传统读书法——吟诵,至今已近20年。此间,王传闻先生公益讲学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并陆续出版了《杜道生传》《问道—王传闻行脚书稿(1)》《杜道生先生遗稿》(三卷)《四川传统吟诵研究》等学术专着。
  在开展传统文化专题授课时,王传闻发现很多学生背得多却忘得快,学习之后只能维持短时间的记忆。同时也发现几位耄耋之年的老先生,儿时诵读过的诗词依然能倒背如流。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王传闻发现这些老先生读书都使用了中华传统读书法——“吟诵”,便是依着诗词固有的格律音韵,循着一定的调式“唱”出来的。吟诵是如此有效的读书方法,应广而告之,并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专门的吟诵课程,这就是由四川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王传闻主讲的《中华传统读书法——小学生必背古诗吟诵》一书的初衷。
  王传闻先生在江苏、新疆、上海、天津、成都、巴中等多地以吟诵的方式公益开展了《国学概论》《中国古文字学发凡》《诗经》《打开智慧之门》《认祖归宗》等国学专题讲座100余场,受众2万余人次;在绵阳人民广播电台FM96.7、91.2、103.3等频道讲授国学专题《论语的智慧》《诗经之美》《增广贤文》《传闻读书给您听》《清凉小语》《我们的传统》《说文解字》500小时;在中国科技城讲坛开设《论语》《诗经》《古文字学》《周易》《中国传统读书法——吟诵》《蒙以养正》《太白诗歌赏析》等国学专题讲座20次,受众6000余人次;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开设《国学经典概论》《中国古文字学》通识课程,选课学生6000余人次;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开设《中国传统读书法——吟诵》专题课程,选课学生5000余人次。
  经过多年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以及实际教学经验的积累,2019年,王传闻先生在四川省吟诵学会、绵阳市教育体育局、绵阳市电化教育馆、西南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绵阳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四川传统吟诵的文化传承典型性和语言的地域性,明确其文化教育功能和研究价值,通过文献研究、音乐形态分析、实用实证、归纳概括、对比分析等方法以理论联系实际,创作出具有教育价值、涉及音乐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的专着《中华传统读书法——小学生必背古诗吟诵》。
  吟诵汉诗在海外一直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之间,而且在日本、韩国等很多汉文化圈国家中,也一直流传。通过开展吟诵传承讲座,王传闻用音律诠释了诗词的雅致和唯美,让更多的受众对中国古老的吟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真切地感受到“中华吟诵”的魅力,体会到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
  王传闻说,传承不仅需要一辈一辈人的口传心授,更需要一代一代人的继往开来,才能让吟诵文化这棵大树落地、生根、开花。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五月商洛青排赛, 八方男儿展风采。 智拼力搏胜旧我, 心高志远壮情怀。

2024-05-23 09:38:32

多年红尘摸路迢, 几经坎坷疲惫跑。 有志命薄恨天高, 受欺被骗无翅糟。 本想人间逞英豪, 无奈尘世作怪妖。

2024-05-23 09:36:26

  在推出红色革命题材长篇《五月黎明》不久,作家、编剧巴陇锋的长篇新作《秦岭人家》近日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百花洲》杂志重磅推出,随后发行上市。  《秦岭人家》取材

2024-05-23 09:07:42

  骑行在渭河以北五陵原上,秦宫汉墓遗址接续入眼;徜徉于古城西安街头巷尾,传统与现代的互文随处可感……行走在文化厚重的三秦大地,多元化的旅游场景,令不少游客

2024-05-23 08:48:39

  5月22日下午,咸阳乡贤子弟拍摄的立志电影《获奖》在秦都区宝泉路“时代华纳国际影城”(彩虹店)举行首映式,观后感触颇深。  电影《获奖》犹如一把犀利的剑,直

2024-05-23 08:30:36

  5月18日,由龘贤居和华人拳心旗下的斌心共修营共同组织的一场太极拳馆体验日活动。趁着周末假日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以亲子活动的形式,特别是还有远道而来的华人拳心闻鸡起武

2024-05-22 17:15:01

  2024年5月19日下午1:30,在这天气晴朗、风清云淡的良辰吉日,邵长华老师收徒仪式暨兰心等六人拜师仪式,在上海市静安区天目中路585号上海武仁行功夫馆举行。本次拜师仪式是继

2024-05-22 17:12:3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