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演艺“西安样板”初步显现 旅游演艺产业规模、各项数据位居全国前列
西安市立足文化、文物资源,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打造旅游演艺IP,创作出一大批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旅游演艺精品,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和宣传阵地。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至10月,全市12台旅游演艺共接待游客619.8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144%;总营业收入9.32亿元人民币,同比2019年增长114%。以《长恨歌》为代表的精品旅游演艺频频“刷屏”,西安旅游演艺产业规模、各项数据位居全国前列,中国旅游演艺“西安样板”初步显现。
《长恨歌》剧照。(资料照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摄)
创新表现形式
不断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
从中国第一台旅游演艺在西安诞生,到如今发展成16台大型旅游演艺矩阵;从单一模式舞台演出,到“演艺+文旅”“演艺+音乐”“演艺+科技”“演艺+消费”等多业态、新场景和新动能融合发展;从艺术性的历史还原,到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景区动起来,满足游客对文化审美、视觉震撼、场景艺术的沉浸式体验……历经30余年发展,西安不仅成为国内旅游演出项目数量最多、最集中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旅游演艺丰富创新的表现形式也不断助推文旅高质量发展。
“当时的旅游还处于‘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初级阶段,服务理念、服务水平比较落后。随着西安唐乐宫‘餐饮+唐宫乐舞’演出模式横空出世,几乎颠覆了很多人对旅游的认知。”西安市导游行业协会会长郭玉辉回忆起30多年前西安唐乐宫的盛况,至今难掩激动。作为中国第一个将“演艺”引入旅游的创举,唐乐宫开启了中国旅游演艺的先河,是原国家旅游局首推的来华旅游夜间文化生活项目、陕西省对外文化推广的重要窗口。
生活在南稍门的市民刘强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每天载有大量外国游客的大巴车将南稍门围得水泄不通,参观了一天文物的游客们排队进入唐乐宫体验。演出不仅一票难求,还引发社会风潮。“不少体验过的人都在感慨,一边吃饭一边看演出,这样的感觉只有在影视剧里才有。”刘强回忆道。
如今,唐乐宫已累计演出万余场,接待世界各国游客1100多万人(次),为中国旅游演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旅游演艺增添了城市的文化色彩,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则为旅游演艺的繁荣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据不完全统计,仅西安市常见旅游景区演艺就有16台,包括《长恨歌》《梦长安》《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大唐女皇黄金版》《12·12》《再回长安》《二虎守长安》等著名演出,已经积攒了相当高的口碑。
《12·12》西安事变实景影画剧剧照。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 摄 资料图片)
坚定文化自信
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西安旅游演艺有多火,这些数据可以佐证:2023年“五一”假期,《长恨歌》每天4场演出,总计演出19场,接待游客人数5.29万人(次),是2019年的两倍;《长恨歌》2006年公演以来,已连续演出18年,演出超过5000场,接待游客约1000万人(次),成为中国文旅演艺领域的一个奇迹。2023年1月至8月,《复活的军团》共演出2952场(次),接待游客92万人(次),暑期创造过单日演出20余场的纪录。西安千古情景区2023年3月4日恢复开园,截至11月30日,《西安千古情》共演出868场(次),接待游客362.63万人(次)……
《长恨歌》剧照。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 摄 资料图片)
2023年12月1日,2023冰火《长恨歌》首演暨《长恨歌》演出5000场纪念专场活动在华清宫景区拉开帷幕。尽管当晚温度降到零下,仍吸引了千余名忠实观众来现场观看,山西的汪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来,舞剧《长恨歌》实现了让“真山真水真历史”为我所用和历史文化深度挖掘的突破,借助现代科技和艺术表现手段,实现了常改常新、常演常新。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历史故事,通过立足真实可信的文物史料,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价值,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是西安旅游演艺经久不衰的秘诀之一。
以秦兵马俑考古研究成果和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的两封“家书”为依托的旅游演艺《复活的军团》,是一部将秦代部队建制、行军纪律、后勤补给、服饰装备、军功军爵、邻里关系、亲属关系、社会组织、社会治安等史料进行研究并经过严谨加工创作,将“冰冷”的兵马俑文物还原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的历史巨作。该剧改变了长期以来大众对兵马俑的刻板印象,从纪念追求和平、为了促进国家统一而阵亡的将士的角度进行了重新定义;从怀念亲人、褒奖英雄的视角进行了重新演绎,更加契合当代价值观念,从而引发观众共鸣。
“整部剧充满了奋发向上、慷慨激昂的力量,尤其是折射出的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容易引发观众广泛共情。”西安金牌导游王会坦言,每次陪游客观看后都有心灵冲击的感受,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打破固有模式
实现多业态新场景融合发展
舞台上,雪映骊山;歌舞里,华清生烟。冰火《长恨歌》自2021年冬季推出,将现代科技与文化景观深度融合,让观众穿越时空,近距离沉浸式感受冬季旅游的别样浪漫;剧场中,《复活的军团》利用声、光、电等科技渲染和舞台场景加持,在跟随演员一幕幕转场观演中,最终将观众“带回”2000多年前的秦国……
近年来,西安各个旅游演艺纷纷打破“我演你看”的固有模式,实现了“演艺+文旅”“演艺+音乐”“演艺+科技”“演艺+消费”等多业态、新场景和新动能融合发展。
入选“全国首批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的《长恨歌》自首演以来累计实现收入近15亿元,带动周边酒店、民宿、康养、文创综合收入超70亿元以上,网络平均好评率达99%,成为西安旅游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被誉为“天下第一礼”的《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不仅是一场让人难忘的国宾级礼仪演出,还是盛唐文化、长安风情集大成者,成为外地游客必打卡体验旅游剧目。
西安儿艺联合曲江海洋极地公园推出的大型儿童舞台秀《哪吒》,开辟了“旅游+演艺”儿童剧行业领域的先河,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复活的军团》剧照。(受访单位供图)
《复活的军团》更是将文物故事与演艺深度融合,既对每年前来参观兵马俑的1000多万游客进行了有效引流,又满足了游客参观兵马俑和秦始皇陵之后进一步的精神文化需求,加深了游客对文物的理解,取得了相辅相成的效果,是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鲜活案例。
突破创作桎梏
全景演绎西安历史文化
如何突破“一台演出只讲述一个朝代、一个故事”的桎梏,全景演绎西安历史文化?这两台旅游演艺——《西安千古情》《驼铃传奇》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驼铃传奇》剧照 (受访单位供图)
拜别不舍的妻儿,迎着喷薄而出的数百立方米黄沙,手持旌节、骑着骏马的张骞跨过大漠孤烟,用脚步丈量出一条丝绸之路;灞柳依依的浪漫诗情、泱泱大秦的风骨气魄、大唐长安的盛世华章……作为西安市重大文旅项目,由西安世园集团和宋城演艺联合打造的《西安千古情》近年来受到市民游客的好评。演出以归国华裔少女重返中华文明发源地寻根为故事主线,在光影穿梭、时空往复中开启寻根穿越之旅,通过《半坡之光》《周韵秦风》《汉使张骞》《大唐盛世》《新的长安》等篇章全面展现了周秦汉唐的辉煌历史,整个演出历时1个小时。
西安千古情景区策划部负责人王鹏辉告诉记者,今年演出升级改版之后,增加了更多舞台特效和现代科技元素,使舞台空间变幻莫测, “我们的演出展示了西安从古至今的风貌,让市民和游客通过一场演出就能了解到西安的悠久历史和城市形象。”
同样是以丝路为主题的旅游演艺,华夏文旅西安度假区的《驼铃传奇》则通过现代高新科技与驼道丝路的传奇历史文化相融合,给观众带来了超凡的视觉体验和心灵震撼,以正能量传播西安最辉煌的历史时期的文化传奇。
《驼铃传奇》整场演艺分为序幕《岁月再现》及《送君千里》《狼道遇险》《异国风情》《祥雨洗尘》《迎郎归来》《华夏盛世》七幕,剧情跌宕起伏,为观众带来了震撼、刺激、唯美、欢快的视听感受。其中,有20峰骆驼和30匹苍狼参与的惊险刺激表演成为本剧的亮点之一;此外,首创的旋转行走式观众席,打破了单一舞台演出模式,可将观众送至最佳观演位置,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开业以来,累计演出4600余场,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成为西安现象级旅游演艺。
华夏文旅集团西安事业部副总经理孙培山认为,西安市近年来打造“中国演艺之都”的发展方向是集团寻求文化旅游竞争发展的良机之一,“今后我们会向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以亮点荟萃的景区内容及成熟有序的运营经验,成为西安市乃至陕西省一张亮眼的文化旅游名片。”
首批国家文旅部优秀专家、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旅游景区协会会长、陕西省旅游演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姚新桓强调,旅游演艺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特色表演,而是一种建构文化原真性的重要方式,是旅游目的地主动建构并展示地域传统文化的尝试,是地域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诠释过程,西安众多旅游演艺正是根植于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风、民间文化,致力于用艺术活化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了全国旅游演艺产业的典范。
责任编辑:李欢颜
2024-05-23 09:07:42
2024-05-23 08:48:39
2024-05-23 08:30:36
2024-05-22 17:15:01
2024-05-22 17:12:3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