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陕北乡村的腊月、正月

       岁尾年首的腊月,正月,当你走进陕北,走进那山连着山,沟套着沟的黄土大地,你才能真正体味到陕北的年味。 
  整个腊月,人们似乎都在忙,蒸煮烧烤,油炸煎炒,祭祀打扫,每天都忙忙碌碌,日子一天一个进程。时序进入腊月,每逢集日,集镇街道两旁卖春联年画的、卖金银箔烧纸的、卖瓜子柿饼的、豆腐豆芽各种蔬菜的、锅碗瓢盆,各种调料的,卖者一个个眉飞色舞,忙得不可开交,买者一位位挑三拣四,治买的物品放入大包小包,大街小巷挤的水泄不通,真是比肩继踵。街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周围村庄的人们一吃过早饭,便呼朋唤友,结伴而行,有的骑摩托,有的开三轮,有的是开小车,上了年纪的老汉们则是赶着架子车。一街两行的铺面里都摆放着春节用的商品——年货。琳琅满目的年货给街道披上了年的盛装,给集市增加了年的元素。男人们买烟、买酒、买肉,购置吃的喝的,忙得两脚生风;女人们选衣服挑鞋袜,在服装店里挑的眼花缭乱,不亦乐乎;孩子们买玩具、购花炮,高兴得手舞足蹈。尤其是乡村那些6、7岁的猴娃娃们拽着大人的衣角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小脸冻得通红却依然开心快乐,因为此时能实现添置新衣服的愿望。街道上的喧闹声、叫嚷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还有那扩音器里的嘈杂声混杂在一起,组成一个声音的海洋,弹奏着迎春曲。交易的热闹场面,川流不息的人群洋溢着年的气息,彰显着老百姓富足殷实,红红火火的日子。
  腊月,把乡村人那种朴实的幸福高高地挂在用砖石砌筑的古老的大门上,把一幅幅火一样的春联贴在崭新的红漆大门上。那黄土高坡上的土窑洞、天地窑窑、羊圈、牛驴马棚、石磨、石碾、鸡窝、厕所上都贴着春联,黄土圪崂、黄土洼上的父老乡亲,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都浓缩寄托在红红的春联里。
  腊月、正月是婚娶的高峰。进入腊月、正月,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闲下来了,在外打工的年轻姑娘,小伙们都从天南地北的工厂、单位赶回家中,爷爷奶奶们看着20好几的孙子,说该给孙子娶媳妇了,爸爸、妈妈看着变得越来越俊俏的姑娘说这个女子该找婆家了。农村的一些媒婆们不顾寒冷穿梭于大龄青年的家中,用他们三寸不烂之舌撮合成一桩桩美满姻缘。腊月、正月隔三岔五,娶媳妇的,嫁闺女的喜事一桩接着一桩。陕北唢呐回响在陕北山沟,震耳的锣鼓回荡在古老的黄土大地,一辆辆经过妆扮的婚车行进在街头巷尾,农家院落。迎亲队伍成为乡村一道最热闹、最靓丽的风景线。一位位身材高挑,容貌俊俏,面若桃花,身如摆柳的姑娘带着几分羞涩、几分温柔、几分妩媚在陕北唢呐《大摆队》、《得胜回营》的伴奏下走出山沟沟,走进另一个乡村,或走入城市,新郎新娘的穿戴从里到外一崭新。特别是新娘打扮的花枝招展,有的穿着鲜红的红婚纱,象征着红火热烈;有的穿着洁白的婚纱,彰显着洁白高雅。那有高有低的曲线美,那袒胸露背的衣服省了厂家的布料,费了小伙的眼睛,把小伙们的眼睛拉得直各沿沿。
  乡村腊月、正月,被春联和笑容染红了,被爆竹与年火烤红了,红得淋漓尽致,喜气冲天!
  腊月的空气里,弥漫出一股股越来越浓的香味,那是家家户户点燃年的韵味,那韵味里升腾着对来年的守望与寄托,把整个乡村都熏醉了,那袅袅的炊烟像舞蹈中美丽少女的腰肢一扭一扭,有的弥散开来,有的直直升入天空,迤逦出美丽的图画。腊月里,黄土高坡上的人家东家在做豆腐,西户在蒸米馍馍,淘年糕。村头在杀猪,村尾在宰羊……人们在年味里看到了一片忙碌的身影。
  陕北的腊月、正月像一块磁铁,把外出打工的男男女女,多年不回家的游子们都吸引回家,他们搭飞机、乘火车、坐汽车,拎着大包小包,满载着一年艰辛的收获,带着满满的“乡愁”,踏上日夜思念的故土,于是,弥显出更浓更亲的年味。
  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父母亲每天不停地翻动着日历,扳着指头算计着日子,盘算着孩子们的归期。父母们一边在大槐树下的石碾、石磨上滚米、磨面,准备着过年的吃食,一边却用期盼的眼光眺望着通向村口的那条路。那份期盼,那份思念,唯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才知道。那就是父母永远的等待、期盼、守望!??
  腊月、正月使陕北的山路有了灵气,沉寂了一年的乡村飘荡着欢歌笑语。平常的日子里村里只住一些老人、妇女、儿童。中年人,青年人都在城里打工。穿越大山里的火车路、国道、省道、县道,这些主干道好像一棵树的主干,那通往山山峁峁,沟沟岔岔的水泥路、简易公路、羊肠小道好像是树的枝枝拐拐,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那路在大山深处曲曲折折,若隐若现。一辆辆小车不时从路上飞驰而过,穿着皮靴,披着花花绿绿外套,脖颈上围着五颜六色丝巾的姑娘媳妇不时从路上走过。乡村的大路小道连起了一家家的牵挂,一家家的喜怒哀乐,以及流动不息的血缘亲情。
  只有腊月,正月,陕北乡村的路才显得繁忙,才流动着色彩,流淌着欢笑;冬天,白雪覆盖下的乡村像一幅素淡的年画,大河小溪像一条条白练镶嵌在千沟万壑,往日枝繁叶茂,花枝招展的各种树木繁华落尽,落叶归根,脱去了艳丽的服装,尽现枝桠,像一幅没有色彩的素描画。冬,让乡村褪去了缤纷,年又让乡村恢复了灿烂。
  陕北的腊月、正月充满着喜悦。古老的土窑洞,崭新的平房石窑的气眼上腾腾的热气直往外冒。那腾腾的热气里有馍的馨香,肉的美味。男人们女人们都激动着,忙碌着,把一年的收获搬出来,享受着太平盛世的幸福生活。家家门前荡漾着喜悦,户户窗前流溢着幸福。红红的灯笼,点亮了一家人的富足,见证着一家人的兴旺。
  腊月,进入初八以后,日子一天比一天长。民谚云:“过一冬,长一针。过一个腊八,长一镢把。”从腊八开始,掀开了过年的序曲。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吃腊八粥,母亲在腊八这天常常给我们做枣焖饭、羊肉焖饭,这些饭称为腊八粥。人们吃腊八粥,以慰劳辛苦一年的人们,预示着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用吃腊八粥庆祝丰收。
  时光离年一天比一天近,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离年只剩几天。农家小院里的炊烟越飘越高,香味愈来愈浓。急不可耐的猴娃娃们等不得过年就燃起了鞭炮,他们一会儿甩纸宝,一会儿滚铁环,一会儿上网,他们天真的脸蛋上写满了幸福,洋溢着甜蜜。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打发灶王爷快上天。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相传灶神专管人间厨房烟火,每年腊月二十三回天上向玉皇大帝回报人间的生活情况。这一天晚上,家里的女人把厨房里的锅台、灶堂打扫擦洗得干干净净 。男人们则忙着灶王爷、天地窑窑、碾磨上点香,到坟里烧纸,给老祖宗送年饭。或劈柴、担水、扫院。这些流传在陕北民间的习俗,把喜迎过年欢快忙碌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随着时光的流转,除夕的日子也就一天天的临近。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把黄土大地装扮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白雪覆盖下的山山村村非常宁静祥和,像婴儿睡在母亲的怀抱里那样幸福、甜蜜。大红的春联在瑞雪的映衬下显得红红火火格外醒目!
  除夕,夜幕降临。黄土大地的山村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两响炮、闪光雷、大地红、烟花,孩子们你追我赶地放着、叫着、跳着、笑着,炮声、叫声、笑声汇合成一片,炸响了萧条的乡村,缤纷了寂静的夜空,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硝烟味。这是陕北乡村的表情和心跳。随着硝烟味的越来越浓,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当除夕夜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响彻云霄,五彩的礼花绽放天空时,年终于迈着轻盈的步子款款而来,随着“过年喽”的欢呼声,全家老小在新年的钟声里许下了新春的祈愿,描绘着未来的梦想。
  腊月三十过大年,一顿团圆饭,便是过大年的主题曲。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热菜、凉菜样样都有,当然,那酥鸡、排骨、清蒸鱼是不能少的,因为“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骨肉亲情的快乐。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结结实实的香喷喷的团圆饭,所有的奔波和劳累不再沉重,所有的失落和苦痛烟消云散,所有精神的物质的贫穷或富有都不再重要,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洋溢在喜形于色的脸上,绽放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
  除夕,是乡村腊月的极致和高潮。室外,树梢、硷畔上,大门外不停地闪烁着火星、火龙,村庄里火光一片。鞭炮声此起彼伏地笼罩了村庄。室内,一家人围坐在炕桌、茶几周围,一边嗑着瓜籽、喝着饮料、吃着水果、品着美酒,一边欣赏着中央电视台的文艺晚会,屋子里散发着暖暖的亲情,浓浓的香味。
  难忘的年夜总是过得很快。到了子夜,各家的鞭炮都要拿出去燃放,爆竹声声,花炮在天空中尽情绽放,乡村像一座鞭炮声奏响的大舞台,鞭炮声响彻一片,勾勒出一派“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热闹景象,把除夕夜衬托得美轮美奂,异常热闹。
  天亮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有时给饺子里包几个钢镚儿,谁吃出来谁有福气,一年走好运。有的大人们为了哄孩子多吃几个水饺,故意把有钢镚儿的饺子让孩子吃。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吃过早饭,人们开始相互拜年,整个乡村又在年的气氛中沸腾起来。
  在乡村,拜年可谓是整个节日期间最富年味的民俗活动了。现在拜年无非就是见面时互相问候一声,讨个吉利罢了,而在乡村拜年却要讲究得多,也庄重得多。首先晚辈给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们拜年;这时长辈们会给孙子儿女们分压岁钱;然后给长辈亲属们逐一拜年。
  如今,网上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方便快捷,远在天涯海角。也如近在咫尺。
  民谚云:“忙腊月,闲正月。”正月里,男人们有的抱着书看小说,有的看电视, 有的在阳圪崂崂下象棋,有的骑着摩托带着婆姨、孩子,有的驾驶着小车载着爱人、儿女给丈人拜年的,有的邀三五狐朋狗友在一起打麻将、甩扑克、喝烧酒,农家的窑洞里传出:“哥俩好呀,一点高升,二喜财呀,三星高照,四喜发财,五魁首呀,六六大顺。巧七巧七,八码子双杯,九州同庆,全来到呀…….”的划拳声。村里的人市上坐着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及一些不参与打麻将喝酒的闲散人员,一些看了点古书的乡村人给人们讲《三国》、说《水浒》、话《红楼》,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神情专注,也有一些老人半闭着眼睛一边抽烟一边听着,听着听着睡着了,两眼眯成一条缝。一边抽烟一边点盹,涎水流出来了,一头挂在胡子上,一头落在衣襟上,闪耀着晶晶亮光。
  到了初六、初七又是过小年,吃的基本和除夕、初一一样。初八、初九至十五人们走镇串村看秧歌。村庄的场院里随着唢呐、锣鼓的响起,秧歌在伞头的带领下开始掏大场。然后跳二人场子、四人场子、说快板、演小品,把正月的天、正月的地扭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精彩的表演引来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欢呼雀跃前来观看。一阵阵吆喝声、欢呼声、哨子声、虎跃、龙腾、狮舞的跑步声把乡村的正月闹得有声有色,给乡村正月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与生机。
  乡村腊月、正月,是民间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古往今来源远流长的传承,如百年陈酒,芳香浓郁扑鼻,醉人肺腑,沁人心脾,品不完民俗文化的神韵,尝不够陕北文化的大餐。乡村腊月、正月,它留给人们的是温馨的回忆,激荡起人们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憧憬。乡村腊月、正月,充满了温馨,洋溢着祥和,散发出喜庆,满载着吉祥,也孕育着新的希望,发酵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梦想。
  过年,是一种亲情的凝聚,是一种文化血脉的延续,是一种情感的融合,因为家的感觉在心间,铸就了永恒不变的期待与思念。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五月商洛青排赛, 八方男儿展风采。 智拼力搏胜旧我, 心高志远壮情怀。

2024-05-23 09:38:32

多年红尘摸路迢, 几经坎坷疲惫跑。 有志命薄恨天高, 受欺被骗无翅糟。 本想人间逞英豪, 无奈尘世作怪妖。

2024-05-23 09:36:26

  在推出红色革命题材长篇《五月黎明》不久,作家、编剧巴陇锋的长篇新作《秦岭人家》近日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百花洲》杂志重磅推出,随后发行上市。  《秦岭人家》取材

2024-05-23 09:07:42

  骑行在渭河以北五陵原上,秦宫汉墓遗址接续入眼;徜徉于古城西安街头巷尾,传统与现代的互文随处可感……行走在文化厚重的三秦大地,多元化的旅游场景,令不少游客

2024-05-23 08:48:39

  5月22日下午,咸阳乡贤子弟拍摄的立志电影《获奖》在秦都区宝泉路“时代华纳国际影城”(彩虹店)举行首映式,观后感触颇深。  电影《获奖》犹如一把犀利的剑,直

2024-05-23 08:30:36

  5月18日,由龘贤居和华人拳心旗下的斌心共修营共同组织的一场太极拳馆体验日活动。趁着周末假日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以亲子活动的形式,特别是还有远道而来的华人拳心闻鸡起武

2024-05-22 17:15:01

  2024年5月19日下午1:30,在这天气晴朗、风清云淡的良辰吉日,邵长华老师收徒仪式暨兰心等六人拜师仪式,在上海市静安区天目中路585号上海武仁行功夫馆举行。本次拜师仪式是继

2024-05-22 17:12:3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