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红色延安参观随想——赴延安圣地参观学习采风散记之二

      来到陕北高原的都城一一延安,是癸卯年的年末了,再有一周余,就要过元旦了。
  陕北连接塞北的雪已经停止,太阳虽然高高在上,晴空无云,但是,冬月的塞北西北风,寒风凛冽。几个革命遗迹的上空红旗漫漫,广场旁边落了叶的高大树杆,直刺天际,而周围那些苍松翠柏,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轰轰烈烈,那段红色革命燃烧的13年岁月历史。
  延安这地方,筑城并设县于秦时,而延安的革命圣地的标志性建筑一一巍巍宝塔山,却始建在唐期。延安如今所发展起来,成为了现代化的都市,有延安人民的努力,有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关爱。延安,八十年前,她却承载着中国革命从低潮走向胜利的光荣与伟大。这是一段老一辈革命家可歌可泣的13年奋斗历史。
  现在,五零,六零,七零后的人,甚至八零后年龄段的人们,大都知道红军长征和延安的一些故事。而那些九零,零零后,一零后以后的年轻人和高中、初中、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却未必知道红军长征,以及红军会师陕北后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故事。甚至,当你问一下初中学生的这些问题时,他们有的会答非所问,令人啼笑皆非。因为现在学生的教材和教育界的先生们,大凡不给学生展示接触这些知识。也难怪,现在的网民们,会在网上群体呼吁:毒教材问题,国境内日本人学校的问题,抗日纪念场所被莫名其妙拆除的问题,侮辱烈士和抗日英雄的问题,还有侮辱退役军人以至现役军人的事件发生等等……这些,怎能让那些多少有点爱国心和民族责任感的人,不发怒吼呢?
  每当在网上看到这些现象,我这低血压的身体,也会血流加快的,血压也会上升的!这是一些低级趣味的人,在挑战国人的底线!
  癸卯年的冬月去延安,我们二十余人,每去一处红色遗迹,看着,听着,给我们的心灵就产生跌宕激荡和振奋昂扬的震撼。
  一个是:这些革命老前辈,不少人家庭背景是大资本家和地主土豪家庭,有的人是大城市上层名流人家的后代,他(她)们是富二代,阔少爷,贵小姐,但是,他们却背道而驰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去参加红军,奔向延安艰苦奋斗闹革命,红军,红色,共产党厉害呀!竟然把他(她)们这类人吸引过来了;
  一个是:陕北长期被国民党经济封锁。中央领导和红军战士都同生产,同劳动,同生活,同挨饿受冻,同吃苦菜喝稀饭充饥,生死与共,亲如兄弟。我们看着土墙上悬挂着泛黄的历史老照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穿的是补丁的衣服,这是何等的品格和境界;
  还有一个是,他们住窑洞,土炕,甚至有时睡的是地面只铺点杂草的草铺子身体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关节病、风湿病,为革命,自己的生命又何所惜;
  再还有就是:红军到延安后至抗战初期,十多万的军和民,穿插长期住在这荒凉的黄土高坡地带,很艰苦的生存呀?
  而最让我惊奇的还有就是:参加长征的红军官兵平均年龄是很小的。与这些当时的红军相比,这些革命火种的红军战士当时的年龄,也才与现在的初中生,高中生年龄相当,这是我惊讶至极的。
  过去,我看过一些反映红军长征的书籍,营长17岁,团长19岁,师长才21岁。对他们任职的年龄,那时候看书简单又不动脑筋,的确是有点懵。
  这次延安参观,这是令我很是震撼的。我仔细地看着这些革命遗迹的介绍资料统计:
  红一方面军,官兵的平均年龄是十八岁!
  红二十五军,官兵的平均年龄只有十六岁!
  而在红四方面军中,还有年龄仅为九岁的红军小战士。
  参加长征的大多数红军官兵,虽然很年轻,但人人志气大。他们秉承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让劳苦大众从苦日子中走出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一个个年少,毅然走上了生死命运非常残苦的革命道路。
  在那艰苦的战斗岁月中,无论环境如何艰险,他们始终坚持到底的革命理想信念,却从来没有动摇过,哪怕需要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也会笑迎面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这些山脉大都是两千米以上的缺氧地区,红军渡过了三十余条大河流,走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总里程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
  在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官兵经常面临着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威胁,过个草地,战斗减员,翻座大山不知多少个小同志掉进深沟,渡过大河,又有被急流冲走几个红军战士,而他们往往同时需要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还要与数十倍于己前堵后截的敌人进行作战,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战斗,伤亡减员可想而知。
  在红军长征途中,红军队伍内部,还要面临着不团结的现象,好在转战遵义后,党一个遵义会议的决定,就彻底改变了红军走弯路的命运,为红军胜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红军一次次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代价之后,党的这支队伍,终于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正如我在枣园革命景区内看到一个牌子上,楷书书写的毛泽东主席关于红军和革命他讲的话语,令人感慨,看着这里的一切,又令人浮想联篇当年的情况。我也用手机随拍这个纪念牌子。牌子上显示毛主席的话语:“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一一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讲话
  红军长征和红色延安精神告诉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首先,从小我们教育下一代,就要教育他们要有胸怀大志的志向精神。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历程,证明了这样的一个真理就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是心灵荒凉和丧失人生动力的人。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的命运撞击,如果能够始终保持有理想和信念,一切艰难险阻都能成为一种锻造,可以创造出奇迹来。
  再者,就是人的精神高度决定着人生或事业的成败。长征是“永不言败”的勇攀者的宣言。一个人在社会上成就任何事情,就如同是一场充满艰难险阻的长征,遇到困难时,是勇敢面对、知难而进,还是消极躲避、止步退缩,这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正如毛泽东所言: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人。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为不屈的精神典范,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而长征精神,也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置身于红色延安,漫步于宝塔山下,延河水畔,令我们这些二十多名中、老年人感慨万千,思绪连连,我们只有感叹声多,感恩语言多,怀念他们的话语多。
  当年,无产阶级革命家甘冒出生入死之险、身陷囹圄之难、丧亲失友之痛、缺衣少食之苦,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情怀。 
  看着土窑洞,看着他们简易的生活设施,看着令人心潮澎湃的宣传标语,看着像古人生活用的土质烧制的盆盆罐罐,再走进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五人书记都有自己开耕作务的菜地,粮田,感概万千。
  今天我们来这里看到的,来延安学习和读到的,是求真务实的红色精神。这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在这里实践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整风精神,是成就延安伟业的重要基石。
  我们来延安学习和读到的,是伟人们和红色队伍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个个感人故事、生动事迹,用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是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彰显着党的力量之源、生命之本;
  我们来延安学习和读到的,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精神。窑洞里彻夜不熄的点点灯光,山峁上吃小米饭、中央领导穿着补丁衣和延安军民吃住在一起,打仗在一起。南泥湾里大生产,周恩来,任弼时自己的纺车自己纺线线,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运动场景啊,令人激情燃烧,这凝聚着不畏困难、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
  我们来延安学习和读到的,还有清正廉洁的解放区的党风和政风的政治品格,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延安的“甘为公仆耻为官”的政治宣言,严以律己、一身正气的革命风范,造就了开创伟业的“延安作风”建设正确引导。历史是一种最丰富的营养剂、也是一本最生动的教科书。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2009年,习近平同志曾来这里视察时指出的警示教育话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伟大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干部教育培训的永久教材,要用好这笔财富,用活这部教材,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我们一行二十多人,挂的是什么中国散文会员的,省、市作家会员的,还有读书会员的,大都是学习文化的,宣传文化的。今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是离不开文化传承的。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离不开先进精神文化的滋养的。
  如今,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应该更有理由,来学习和读懂红军所进行的长征精神,读懂延安精神,读懂从延安出发的抗战精神。只有我们学习读懂了这些精神,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从红军开始的,是从延安发扬光大的。这是何等的一种伟大精神,我们也就会知道,生命中,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难险阻,却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心。也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自己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相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天地将会是多么的广阔无垠,生命将会是何等的至高光荣。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延安的历史,镌刻着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风范、独特的人格魅力。延安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延安有说不尽的历史故事。当你看到凤凰山、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当你走进延安,延安也就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任时光荏苒,仍在以独特方式,讲述着她红色的故事,展示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当每一个人,站在这里的一个个革命旧址上、站在一沟,一梁的一孔孔窑洞中,面对着一张张发黄的老相片、面对着这些破旧的桌椅和生活用品时,不由你会浮想翩翩,感慨万千!
  今天,不论我们的党的各级组织,不论我们政府的各级机构,不论各种类别的大小学校,不论是工厂的,还是农村的,不论你是老年的,还是年少的娃娃,我们都应该铭记红军长征的这段历史,不忘延安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在传承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中筑牢党魂。始终不忘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不忘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不忘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不忘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努力地做一个忠诚老实、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时代人。
  作者简介
  王应祥,陕西省扶风召公人,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文化,军人出身,县国防教育办主任,县武装部军事志办主任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市散文杂文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县作协副主席,县社科联副秘书长。
  在网络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首),多次获奖。主编的《扶风县军事志》一书,获全国县、市级军事志书展评三等奖。主编《宝鸡疫情志》扶风篇、《宝鸡市脱贫攻坚实录》专志扶风篇、《扶风县疫情志》,曾任县党史、地方志编研员。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五月商洛青排赛, 八方男儿展风采。 智拼力搏胜旧我, 心高志远壮情怀。

2024-05-23 09:38:32

多年红尘摸路迢, 几经坎坷疲惫跑。 有志命薄恨天高, 受欺被骗无翅糟。 本想人间逞英豪, 无奈尘世作怪妖。

2024-05-23 09:36:26

  在推出红色革命题材长篇《五月黎明》不久,作家、编剧巴陇锋的长篇新作《秦岭人家》近日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百花洲》杂志重磅推出,随后发行上市。  《秦岭人家》取材

2024-05-23 09:07:42

  骑行在渭河以北五陵原上,秦宫汉墓遗址接续入眼;徜徉于古城西安街头巷尾,传统与现代的互文随处可感……行走在文化厚重的三秦大地,多元化的旅游场景,令不少游客

2024-05-23 08:48:39

  5月22日下午,咸阳乡贤子弟拍摄的立志电影《获奖》在秦都区宝泉路“时代华纳国际影城”(彩虹店)举行首映式,观后感触颇深。  电影《获奖》犹如一把犀利的剑,直

2024-05-23 08:30:36

  5月18日,由龘贤居和华人拳心旗下的斌心共修营共同组织的一场太极拳馆体验日活动。趁着周末假日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以亲子活动的形式,特别是还有远道而来的华人拳心闻鸡起武

2024-05-22 17:15:01

  2024年5月19日下午1:30,在这天气晴朗、风清云淡的良辰吉日,邵长华老师收徒仪式暨兰心等六人拜师仪式,在上海市静安区天目中路585号上海武仁行功夫馆举行。本次拜师仪式是继

2024-05-22 17:12:3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