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又想起祁连文殊山军营(散文)

       从祁连山北边文殊山沟军营退伍返回周原家乡,送行的车驶过沟口的团部运输连,经过了藏乡的草原,穿过戈壁,车行驶在砂石公路约三十多公里时,就会远远地看见坦克十二师部门口岗楼哨兵。
  当卡车向右转过弯穿过一片连一片制糖的甜疙瘩菜地和那些当地牧民固定居住的生活区后,就会看见前面一个建筑不大的小火车站。
  戈壁地带这个小火车站很简陋,新闻办摄影干事赵洪斗曾给我讲过,这个小火车站,还是坦克师驻防这里时官兵帮助铁路上建设的,他说:这在师部的军史上是有记载的。
  (一)
  从部队退伍回家乡已有三十多年了,但我的心怎么仍就留在那个祁连文殊山沟?!
  留在那个裕固族草原上!
  留在那个戈壁滩沙土尘飞的训练靶场上!
  留在那个在师新闻办报道组时下连队采访写稿子的路上。
  虽然说边关苦,戈壁苦,这苦中和那些恶劣的环境也是有美丽的地方。
  因为在这里待的久了,常生出几许久违的情感了。
  在这里,曾经有周原扶风的151名,和以前的几年入伍来的,有二百多名扶风籍的年少娃娃,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了这片雪域高山,奉献给了这个戈壁半环绕的军营,奉献给了这个裕固族藏乡的牧区……
  是祁连山和她消融的雪水,洗涤滋润了我的心灵?!
  是戈壁滩的骆驼草与美丽无比的裕固、藏乡草原,激发出了我的一串串思想火花?!
  还是那些守疆老军人对这片边关疆土发自肺腑母亲般的爱,而感染了我的认知?!
  我不知道是想起了副连长仇有明,还是又在梦乡里碰见了常帮我改稿子、教我冲洗胶卷和像片的摄影干事赵洪斗,他们的生命被定格在格桑花盛开的季节,而在周原家乡每年的花开时节,就像感应是我感应到了他们的灵魂,时不时会梦见。
  人啊!年龄渐长,就容易想起过去,就容易伤感过去的事,激情燃烧的边关岁月的故事,又怎能忘记?
  当夜深的梦乡拉近我与边关的距离,西北风刮过带点牛、羊的膻腥味就会把我带进边关的境遇中,这种膻气味,在我的嗅觉记忆里,怎么也无法消除。
  时光匆匆而过,几回回魂牵梦绕,几回回我忘情吟唱……
  部队驻地的祁连山的祁连,是来自于匈奴人。
  古时,匈奴人称天为“祁连”。
  祁连山,在匈奴语中的天山之意,即:天上的山。
  这里,因祁连山的高,因整个地域的高,天都是湛蓝湛蓝的天,云都是洁白无瑕的白,高耸的雪峰是纯洁的白色,山上的雪都是十年、百年、千年,甚至,万年粘附在一起没有消融,苍莽的林海和碧绿的草原被净化得那样洁清。
  老连长说:部队初来乍到,曾经常组织枪法好的官兵围打狼群,当然,黄羊肉的美味也经常出现在连队的会餐桌上。
  而自从《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官兵也就没有那个口福了。近六年的青春芳华留在那个高原军营,这里也就成了我终生难忘的情结。
  几回回的思绪猖狂,几回回的回忆遐想,不是自己在军营外河堤坝上的情景,便是散步在文殊寺窟山上极目的向着家乡方向远眺记忆。
  不是徜徉在二营营区外境的水库边边上学吹口琴,便是与乌波,满宏,宗虎,绪宏、军林、方贤等战友活跃在军营篮球场上一比高低,或者,与他们流连于宽敞的河床之上。
  慢步走着,聊着自己的内心,倾诉着思乡之苦,畅谈着未来该能找个什么样的对象?
  在这边关的部队,年轻人聚集,年轻人谈论着自己的未来,憧憬的都是美好的:
  想着提干,考军校,转志愿兵,退役了报名去钢厂,去油田,或者,回乡去经营汽车、拖拉机,或者,去南方城市做工谋生……
  想出来的规划,是很多的美好,那个时候,每个人都不知自己的未来是怎样一种生活情景!
  我也想着自己,想着,心境似乎有点悟觉,不那么惆怅。
  身居雪域高原,是雪山的巍峨震撼了我,是草原的美丽感染了我,是军装的神圣折服了我,是装备的武器激荡着我,还是父母亲的嘱托提醒着我?
  虽处在恶劣环境,但是,还是要下决心,狠下心,不回家好好地干。
  在军队的这个大熔炉里,军营是净化每个人心灵的地方。
  在大自然天际里,真想把自己融化在这里的白云、蓝天里,真想把自己粘附在边关山峦的树林里,或变成一棵高大无比的新疆杉松,替代着要好的战友,多分担点他们的站岗时程。
  或者,变作戈壁里一粒砂砾,与戈壁和草原形成一体,永驻这里,看着心爱军营,看着这里民族的能歌善舞族和美妙的旋律舞姿。
  看着巍巍的祁连,我不知道是该赞颂她的巍峨和险峻,还是该感谢她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守护了祖国的北部边疆,为我们保存了这片湛蓝洁净的天、新鲜的空气、墨绿色的森林和碧茵如毯的草原。
  在这荒凉的边关,能使我们常常看到了自由飞翔的小鸟,还有满山遍野色彩斑斓的鲜花,清澈见底雪域圣水,和领略感受这里裕固族人的淳厚、藏族和蒙古人的豪爽、回族人的朴实好客。图片
  这里,北面是蒙古草原,南面是青藏高原,如果没有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没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带兵尽收西域之地。
  没有耿恭、陈汤、卫青、班超、李靖,征战十六国归顺,没有侯君集、苏定方、高仙芝、力挺朝廷收复西域之地,没有左宗棠抬木棺与兵士勇收新疆。
  恐怕早就被敌对势力南北结合了,我们北部边疆的边防线估计早得移到兰州市附近了。
  从这里向东部是中原,向西头是新疆,稳定新疆就靠着祁连山域这个狭长的地带做支撑,所以,要庆幸祖先们给祖国北部边疆所留下的这份宝贵的遗产!
  (二)
  在军营里,每天下午军营吃饭时间过了,我们就会坐在宽敞的河堤大石上,听着飘过来悠悠牧歌,闻着花香草味和掺杂着时有时无的牛羊腥气味……
  改革开放好多年后了,地方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们的军营还是那样,不是封闭,又像是封闭,只是重复和循环着“一二一”的和出操 、训练、打靶队伍的口号声,还是那样铿锵有力。
  在连队,有时候运气好点,会被派岀去出公差,顺便能逛逛城,这些时间平时都是不多的,也就很难知道军营外的社会发展情况了。
  当长期封存的愿望被打开,当长期保守沉寂已久的文殊寺院,藏经阁,藏经画窟,被当地有经济头脑的少数民族能人与僧人联合形成一个开放的思维后,于是,军营不远文殊山的文殊寺院就热闹了起来。
  惹得那些经常游走草原牧场的游牧部分少数民族,便把自己的民族帐包,还有蒙古包,就固定在宽敞的河岸边,固定在文殊寺院的山脚下改牧业学着外面的世界专搞起旅游经商了。
  当地不同民族都在开发闹腾起藏区的旅游热来了。
  顺山脚下,顺河堤边,顺山坡上,藏族包房、裕固族包房、蒙古族毡帐房、还有回族、汉族经营小包房和摊位都永久支撑起来了。
  卖小吃的,卖旅游品的,表演他们民族舞和其它经营项目也都不示弱,一个个搞了起来。
  各民族的经营的能人,都相互发展,生意兴盛。
  来这里游客越来越多,文殊山的旅游一下子火爆起来。当然了,这是文殊山的文殊寺在外是太闻名了。
  于是,各种旅游的小桥车,从鲜活嫩绿的牧草上碾了过去,越来越多的越野车,也从一眼望不到边际矜持而沉寂的戈壁滩上,怒吼着腾雾驾云般疾驰……
  把边关这里的军营周边搅动得越发浮躁起来,把草原、山峦和戈壁滩往日的宁静搅动着,打破了。
  鸟和鹰绕道而去,祁连山各类动物被这里狂热的浮躁环境,冲击得躲避进入里山不敢出来了。
  当地少数民族的头人与文殊寺僧人开发这里,以至于开发后开放时不多久,旅游热劲竟然是火爆爆了。
  那是因为这个文珠寺是藏传佛教在这里唯一保存完好的数千年西域藏传佛教寺院。
  这里不仅是佛教壁画石窟保存完好寺院场所,也是道教最早在西域这里发扬光大之道场,是藏传佛教和道教建筑的重要经典之地,也是西域佛、道两家共同一处相互融合发展的特殊宗教场所。
  文殊山,乃祁连山北部的一条支脉,山上山下寺庙林立,有建筑360余座,70余院,石室洞窟18处,佛教洞窟根据山势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少部分后山的崖壁上,道教建筑则分布在后山上。
  佛教、道教场所均分布于南北约1.5公里、东西2.5公里的范围内。
  文殊山的山上山下,亭台楼阁举目皆是;前山后山,石窟佛龛是星罗棋布;宫、观、庵多为道教所立;寺与庙多为佛教所建。
  文殊山寺的特殊就是:儒、释、道三教相安一处,一概敬奉的格局。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文殊寺院,藏语称“嘉木样贡巴”,汉语意即“文殊大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据传说和《安多政教史》载,是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故名为“文殊寺”。
  这里的文殊山,峰峦叠嶂,巍峨峻险,宛如一条巨龙盘卧于祁连山麓。
  奇峰异峦之上,寺庙耸立,洞窟排排,壮丽玄妙,堪称奇观。
  南与祁连山对峙,两山层峦叠嶂,清泉流水,林木葱郁,气象清净。
  又有佛寺、道观、石窟、石径、天桥遍布其间,实为神佛、仙道憩息修炼之所。
  山中佛、道盛会声名远播,朝拜者人山人海,鼓乐鸣响,香烟缭绕,故更名为文殊山。
  根据记载:文殊山石窟群始建于北凉时期(约401—433)时期。
  文殊山寺另一个特殊就是,它是中国早期佛教的遗存,是研究十六国时期佛教艺术的珍贵资料,对研究西域的佛教建筑、艺术关系有重要价值。
  其壁画具有早期洞窟壁画的布局特点,有些壁画内容可弥补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则是敦煌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现存的西夏时期的壁画是研究西夏佛教及其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还有一个特殊就是研究道教在西域的历史。
  文殊寺石窟曾被当地政府档案部门长期占用,存放历史档案之用。因此,它才得以比较好的保存下来。
  这个,我们入伍刚来到这里,老兵就给我们讲起这里的历史。
  平时,我们会看到北京牌吉普车出入这里,老班长说,上面十几个窟洞里放的是满满的档案,当地的几个干部常住在里面。
  文殊山早期是内地道教传道的圣地,后来,藏传佛教传过来,也在山上开洞窟,建寺传教。
  农历四月初一是文殊菩萨诞辰,初八是释迦牟尼诞辰。每逢节日,汉、藏、裕固、蒙古、回等各族群众,都来参加庙会。
  香烟缭绕,灯火辉煌,众僧、尼、道士,梵音袅袅,缭绕于耳,敲打钟磬、木鱼之乐昼夜不断。
  商业、饮食服务百业俱兴,民间工艺、百戏杂耍、歌舞大戏,甚是红火热闹。并有九曲黄河灯会助兴夜间有的在山顶燃柏斗香,一面敬神求福禳灾,一面又“寓教于乐”,成为一项很有意义的群众文化活动。
  每年四月初一至初八,在文殊山景区内各种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其景象足以印证昔日的“小西天”是何等的繁盛。
  随着中外游客的逐年增加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这个千年古刹又呈现出勃勃生机。图片
  (三)
  部队首长曾对我们讲话:我们坚守的不仅仅是站岗,训练,我们这里地上有名胜古迹,脚下踩着的却是石油和金属矿藏。
  首长说的也的确如此。
  我当连文书时,几乎每天都要去团部办公事,取文件,送材料,取营房和枪械置换的易损件,从连部过河床走祁丰区大路要左拐直角转弯走向团部,从营区直向对着三营方向走,再在团部对面过河床去团部走路会近些。
  于是,多会一个人顺山体走这段清静路,就是担心有伤人的野生动物出现,走在左侧山坡一个靠河床的小道上,看到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脸盆口粗的直下小洞,周围是铁锈土石砂一样的东西,这一带山,山体表面暴露暗红氧化物。
  老连长说,这些就是赤铁矿粉末,这里区域还有其它的矿藏……这里,生活着藏,裕固,回,蒙古、汉等民族,不知他们是何时聚居生活在这里的。
  老班长说,各族人民在这里代代繁衍数千年了。
  据说,从西夏时,蒙古人入侵回鹤人(裕固族),蚕食侵吞,他们被迫迁徙在这里,与藏族、回族、蒙古族和汉族就聚集生活这里,相互包容,相互依赖,相互生存。
  裕固族是与维吾尔族人都是一个同宗同源的民族,后被迁徙分离开来,称为现在的裕固族。
  令人感慨的是,裕固族人民对我们中国革命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
  1937年春,红军的西路军在国民党马家军的围追堵截下进入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幸运的是,很多红军战士进入了尧呼尔草原。
  尧呼尔就是当时裕固族的称谓。
  红军是3月1日进入这片草原的,4月22日走出。
  在此期间,弹尽粮绝的红军在裕固族牧民的毡房里得到了休养。有的伤员也得到了救治,牧民把自己的民族衣服拿出来让男女红军换上,粮食不够吃,裕固族总都(头目)通知给每帐房族人分配宰杀羊只数量维持这些红军一个多月的生活。
  据史料载,当时有3000多红军官兵进入了裕固族生活的草原牧区,后来有800多人走出了祁连大山。更让人感动的是,不少红军伤员就被迫留在了这片草原上,一直生活在这里。
  后来,有的与当地牧民结了婚,有的直到解放后,才走出裕固草原。
  裕固族人对这段解放前他们支助红军的历史是非常骄傲的。
  我所在的坦克四连北边有牧民生活住房区域,就有一位女红军,这是连队老坦克车长说的,平时看见她,走路略弯着腰,穿的很朴素,这位女红军她有60多岁样子,她经常牵着一大一小的两个骆驼去放牧,她的说话,是带着一点点四川的音调。
  她是被国民党马步芳、马鸿逵的马家军冲散到这里,后来,被一户牧民收留,马家军封锁了牧区,她就无法走出草原,后来就与这里的牧民结婚生活下来……
  这里的旅游热起来,就影响了军营的周边环境。
  营区外,时不时就会有游客转悠拍照,岗位的哨兵也在不停地劝阻,后来部队与当地政府対游客进行教育,竖立了警示牌子。
  这些少数民族经营有他们自己民族特色小吃,售卖的有自己民族的工艺品,当然,表演的都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歌舞。
  藏族有他们的弦子、锅庄、踢踏、马背功夫舞等。
  当藏家集体舞的演出进入高潮时,会让一些游客不由自主地也加入舞步行列里来。
  这些歌舞,多种是来表现欢庆丰收、喜庆节日、婚礼、狩猎和宗教活动的,藏家集体舞的多样性舞姿,以鼓乐和歌声伴舞,男女老幼排队或围成一个大圈,在这隆隆的冬天里会使游客像藏家人一样,也融入到一个大家庭的温暖之中。
  而裕固族大牧包里表演的舞蹈主要也有集体舞、双人舞、男女独舞、马背舞等多种,主要也是表现欢庆丰收、喜庆节日、婚礼、狩猎和宗教活动的内容。
  集体舞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鼓乐和歌声伴舞,男女老幼排队或围成一个大圈,中间置以篝火或猎物,快慢轻重兼之,节奏强劲有力,集体舞是与藏族集体舞形式是小同大异的。
  双人舞主要表现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某些场面;男女独舞以腾跳见长,基本上保留了裕固族古老的腾跳形式。
  裕固族民歌以长调处长。平时,如果我一个人在家,就会扯开嗓门儿,吼上几段裕固族长调,自己的喉咙也会觉得舒服许多。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特别是传统的舞蹈文化非常丰富,蒙古毡包里表演有安代舞、筷子舞、牛斗虎舞之类的,这些都是蒙古族的特色舞蹈文化。
  蒙古族的舞蹈都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很多舞蹈动作的非常矫健,活泼多样,很多的动作模仿动物。
  当地的民间舞蹈很多都是节奏非常欢快,富有丰富草原风格的舞蹈,音乐悠长嘹亮。
  这里几个少数民族各自为战的经营,却没有因生意的磨擦而面红耳赤,都是和和气气的。
  虽处于环境恶劣边关的荒漠地域,各民族和谐相处,睦邻友好,不分彼此,有驻军子弟兵双拥工作的言传身教,更有军民一家亲的军风,族风,民风相互教育和渗透的影响,更是民族大团结的这个好传统美德,长期在这里养成的结果。
  (四)
  一入军营便是家,不知不觉快六载。
  从当初的年少娃娃,锻造成一个成熟的硬汉,那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话,也就落在我的身上。
  我终究是要回到我的故乡周原扶风去的。
  后来,回到了周原大地,来到了的家乡城市,享受了混浊的空气,耳听着城市噪杂的声音,看着城市楼阁固定的花花绿绿的图形色调。
  慢慢地从当初的纯洁,心态向善的美好。在时不时接受和感悟到现在变化的人与人之间,如山的隔膜和一些生活中零散的冷漠。
  总感觉,以前那些年,人们生活和工作,都那样的是亲力亲为,亲切又合着享受着善待他人气息的,人情味在以前是那样的富足,又是那样的纯善,人们的烦恼和忧伤,那时候几乎是淡淡的,甚至是没有的。
  现在回想从前的生活,从感情和经历上讲,多么想回到从前,回到那个时候的生活,去保存那个时候人心的善美和纯真;多么想回归到当年部队的生活中;多么想在祁连山下那个文殊山沟中,在那里的蓝天白云下,喝着巍巍雪川融化而下流淌在营区河流里圣洁的雪水;多么还想在夕阳西下前,官兵吃了饭之后,享受着一个小时的宝贵休闲时间。
  每每这时,我们同行者的乡党兵,在一起三三两两坐在宽敞的河堤大石上,听着悠悠牧歌,闻着花香草味和掺杂着时有时无的那种牛羊膻气味的空气。
  曾多少次,我感叹过,只有草原才能孕育出,我们这些在外游子的这种多愁善感的情怀。
  草原给了我坦荡的心胸,使我由内向变成了无拘束的性格。
  离开西域久了,偶尔在手机,或者,在电视上看到几个民族的舞姿。这时,伴舞的音乐就会让我泪湿双眸,而这个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草原上自由飘动的灵魂……
  在短暂的感慨过后,有时候,多少会有无边无尽的幻想,像悠悠的白云—样,总是萦绕着祁连山的雪峰;像浓浓的雾一样,弥漫在裕固族藏乡的草原上。
  耳边总是响起那些无拘无束、如行云流水般高亢的牧歌和他们待人豪爽的那些敬酒歌调……
  大概多愁善感的人,都会见物思人,触景生情,我也不例外。
  一场青春,一段情感,一个人的特殊经历,虽然已经成为过去,却让我在内心柔软的地方留下消不去的位置。
  多少次又多少次,回忆把我生活划成了一个圈又一个圈,而我在原地转了无数次又无数次,有时竟有无明状的感慨,总希望能去寻找一下那个释怀的地方。
  风月无声,心若琉璃。走过岁月无数,看过花开花落,许是有了历经世事后的从容,对生命有了更透彻的感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静好的季节里,在周原飞凤之地的北塬,携一片馨香的军旅回忆,许一段素白的时光,倚一窗似水的月色,让如烟往事如淡墨轻染,任时光的碎影斑驳,描出一纸美丽的画卷。
  想当年,二百余周原的年少娃娃,曾在那个荒漠、戈壁和雪山环抱的边关,生活少的也五、六年,时间长的二十多年,战备执勤训练,和高寒缺氧使他们带着伤痕和病痛的身体才回到了家乡。
  祁连山,文殊山,戈壁滩,荒漠,他们曾经在这里笑过,哭过,也闹过;他们也曾经在这里流过血,负过伤……一起走过的日子让他们终生难以忘记。
  回忆它是记忆痕迹的重新活跃,是既往创伤经历过,不由自主地对脑子当中反复闪回事物的现象;回忆是“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恍然幽梦,回忆它又是我们“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豪壮军旅故事的再次回放。
  春节的夜,已经很深了。
  小区外面还有零零碎碎的炮仗声响,我端起温热的水杯,又想起在边关曾经喝过的那些奶茶上漂浮的酥油和柔软的曲拉,眼前仿佛又看到了边关的军营里正在训练喊口号的队伍,仿佛又听到了坦克四十七团部大喇叭里传来的军号声声,还有,营区对面文殊山寺院昼夜鸣响不停的风铃声。

  作者简介
  王应祥 ,陕西扶风人,曾任士管所长,武装部长,县国防教育办和军事志办主任等;先期在部队和地方宣传报道上,刊发新闻、摄影作品上千篇。后在《中国农机化报》《人民军队报》《陕西农民报》《宝鸡日报》《西北民兵》等部、省、市级报刊和网络媒体等发表散文,小故事,短诗歌百余篇(首),十余篇文章获省、部级刊物二、三等征文奖。主编的《扶风县军事志》书,总参展评会中获全国县、市级军事志书展评三等奖。主编《宝鸡疫情志》扶风篇、《宝鸡市脱贫攻坚实录》专志扶风篇、《扶风县疫情志》等,曾任县党史、地方志编研员。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市散文杂文学会会员,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和市作协会员,县作协副主席,县社科联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五月商洛青排赛, 八方男儿展风采。 智拼力搏胜旧我, 心高志远壮情怀。

2024-05-23 09:38:32

多年红尘摸路迢, 几经坎坷疲惫跑。 有志命薄恨天高, 受欺被骗无翅糟。 本想人间逞英豪, 无奈尘世作怪妖。

2024-05-23 09:36:26

  在推出红色革命题材长篇《五月黎明》不久,作家、编剧巴陇锋的长篇新作《秦岭人家》近日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和《百花洲》杂志重磅推出,随后发行上市。  《秦岭人家》取材

2024-05-23 09:07:42

  骑行在渭河以北五陵原上,秦宫汉墓遗址接续入眼;徜徉于古城西安街头巷尾,传统与现代的互文随处可感……行走在文化厚重的三秦大地,多元化的旅游场景,令不少游客

2024-05-23 08:48:39

  5月22日下午,咸阳乡贤子弟拍摄的立志电影《获奖》在秦都区宝泉路“时代华纳国际影城”(彩虹店)举行首映式,观后感触颇深。  电影《获奖》犹如一把犀利的剑,直

2024-05-23 08:30:36

  5月18日,由龘贤居和华人拳心旗下的斌心共修营共同组织的一场太极拳馆体验日活动。趁着周末假日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以亲子活动的形式,特别是还有远道而来的华人拳心闻鸡起武

2024-05-22 17:15:01

  2024年5月19日下午1:30,在这天气晴朗、风清云淡的良辰吉日,邵长华老师收徒仪式暨兰心等六人拜师仪式,在上海市静安区天目中路585号上海武仁行功夫馆举行。本次拜师仪式是继

2024-05-22 17:12:3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