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又是一季桑葚红

  偶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桑葚的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那一颗颗籽粒饱满的桑葚在他的童年生活中算得上是最美味可口的水果了……读到这里,竟然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桑树,它最大的价值莫过于绿色的叶子。桑叶的伟大和蚕有莫大的关系,扬名于蚕丝,伟大于古丝绸之路。而今眼目下养蚕人少了,桑叶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竟有些落寞了。虽有小孩子养蚕,那也是闹着玩的。至于桑树开的花,就更是寂寥了。
  今天回娘家,忽然看到邻居家旁边地里有紫红的桑椹,顺手可摘一些,让家人也过过瘾。
  记得儿时桑树也是很少的,第一次吃桑葚还是在母亲干姐家的下底子窑院里,有一棵特别高大的桑树。那个时候的孩子不知道养蚕,也就不知道桑叶的价值,只是知道桑葚吃起来甜甜的味道,很好吃。能吃到桑葚,自然便有了乡村的生活气息。
  每到桑葚熟了的季节,我总会和姊妹们携手,去村西边母亲的干姐家捡拾桑葚,过过嘴瘾。“那清风摇曳下绿叶婆娑,躲在硕大叶片下的一颗颗桑葚,挨挨挤挤的,有的青涩,有的红如玛瑙,彻底红透的更是娇艳欲滴。看到那密密匝匝的桑葚,我忍不住它们的诱惑,将伸手捡拾到的一颗桑葚塞进嘴里,香甜可口,甜如蜜糖。
  可桑葚虽好吃,好景并不长,它成熟后不多的时日里,就会被风刮雨淋的落尽了。再后来,姨姨家盖房,填平了下底窑,桑树也被砍伐了。
  儿时记忆里的桑葚赛如人间美味,毕竟那个时候很少能吃到水果的。即便是锦衣玉食,即便是天价的美味,也远不如桑椹的美味。为何?桑葚不仅味美汁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生津润肠、补肝益肾、乌发明目、抗老养颜,经常食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睡眠质量,有“民间圣果”的美称。桑葚也有故乡的味道,有自然的味道。
  后来,父亲在我家场院里栽了棵桑树。每到6月份的时候,树上的桑葚由青变红,再由红变紫,亮晶晶地藏在浓郁苍翠的桑叶下边,书写着美丽的童话。人们走到树下都会迫不及待地摘下几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沁凉甘甜的汁水在唇齿间流淌,清爽可口。闷热的夏日,有了桑葚陪伴,心情也跟着轻快舒畅起来。特别是调皮的小孩子,总会被桑葚吸引着。他们有空就去我家场院里采摘桑葚,有些竟然上到树上把树枝压断了。但我家人很宽容,从来不会因为孩童们的贪婪而阻止他们采摘桑葚。我家的那棵桑树,也曾满足了好多大人小孩的口味,也给我们的童年时光带来许多快乐。
  桑葚表皮很薄,水分充足,稍微挤压就会皮破汁溢,所以很难储藏,尽量现摘现吃。清洗时,用淘米水或者盐水,盐水有杀菌作用。有面粉的话,取少量面粉和桑葚混合一起清洗,面粉有粘性,会把桑葚果肉表面的残留物沾掉。桑葚可用来制作桑葚酒,清代诗人吴伟业的《梅村》中写道:“桑落酒香卢橘美,钓船斜系草堂开。”制作桑葚酒首先要将桑葚洗干净倒入玻璃器皿中,再加入少许白酒、冰糖,然后把玻璃器皿密封好让桑葚发酵,待发酵成熟后即可饮用,其味酸甜可口,酒香浓郁,是夏天必备的清凉饮品。
  我家有桑树了,母亲也养了一段时间的蚕。养蚕可是弟弟们喜欢做的事情,他们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蚕采摘桑叶。家人总会精心的照管着蚕宝宝,及时清理蚕沙,就是采摘回来的桑叶也要用抹布把露水擦干净,吃了有刺激味的东西也不能靠近蚕宝宝的。我家的那棵桑树陪伴家人走过好长一段岁月,母亲也养过好多蚕。母亲把蚕茧在锅里的沸水里一煮,抽丝,把蚕丝缠在拐线杖上。由于养蚕不少,所以母亲也会抽好多丝线。那晶莹透亮的丝线很结实的。母亲给丝线染色,做花鞋绣花用,也编织衣服。
  母亲说我家的桑葚向阳而生,受光好,个头也大,而且汁多味甜。她把采摘的桑葚送邻居,也让我们把桑葚分给同学们吃。所有能吃到我家桑葚的人,都体验到桑葚酸甜美妙的滋味,唇齿间久久留香,直至沁入心脾。
  又是一年桑葚红。桑葚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记忆里那些饱满的桑葚化作浓浓乡愁,时常萦绕在心头,也让我感受到儿时那独特的本土情怀。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一次我回娘家路过一片麦地,看到成熟的麦子如潮水般随风起伏。不一会儿,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隆隆地进地收割麦子。看到如此情景,不由人感慨万千啊!那一大块地,不大功夫就被收割完

2024-06-16 16:15:06

  偶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桑葚的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那一颗颗籽粒饱满的桑葚在他的童年

2024-06-16 16:13:41

  有缘千里相会,俊韬在线有声,如若心有灵犀,不妨我读你听。这是一本打开的语言杂志,这是一道靓丽的生活风景,这是一碗健康的心灵鸡汤,这是一剂醒脑的提神良药。俊韬在线,始终把自

2024-06-16 16:11:26

六月 晨 是那样透明清凉 赤红的朝日 升腾 于长空云际 我看到 那仿佛是我的父亲 心中曾经的太阳 他曾以沸腾的血 青春的躯体 筑起抗日长城 痛击入侵的豺羆 子弹穿臂穿膝 血

2024-06-16 16:09:31

拙笔勤耕二十秋, 单反快门摄旧游。 夜半青灯难眠醒, 寂寥人生苦心头。 记者生涯难长久, 梦终时分不见头。 悲切人间走一走, 酸楚凄凉孤雁休。

2024-06-16 16:01:44

辛勤付出写春秋, 流浪漂泊时孤独。 常常夜半难眠醒, 寂寥难耐苦心头。 谁人与我共白头, 但愿梦终不是空。 来到人间走一遭, 酸楚凄凉孤雁鸣。

2024-06-16 15:56:59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2021辛丑年清明刚过,我的父亲吕天录突然心衰永远离开我们了,无疾而终,他没有给自己的儿女子孙增添任何麻烦……

2024-06-16 15:54:2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