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印记③ | 走进南通赤子情华侨图书馆
近日,“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在京开幕。江苏2件见证物、4位讲述人入选中国侨联、国家文物局“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共和国故事我来讲——华侨文物百佳讲述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共和国故事我来讲——华侨文物百佳讲述人”宣梁,到南通赤子情华侨图书馆看看缅甸老归侨王振坤珍藏的一封特殊的“介绍信”。
一封特殊的“介绍信”
这是一封由缅甸南洋中学写给广东省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的纸质公函,信封9*15cm,信纸22*28.6cm,信油印在缅甸南洋中学信签纸上,内容为:
(缅甸南洋中学公函 南字第0八七号 敬启者:兹有本校初中部三年下期毕业生王振坤回国升学,该生系福建省南安市人,今年19岁,特具函为向您介绍,即希在交通方面以及生活方面予以指导协助,为荷。此致广东省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校长徐曰琮(印)。公元一九五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这封“介绍信”的主人,是一位至今仍然健在的91岁高龄的老人,他叫王振坤。
王振坤出生在缅甸东吁县杰柳军镇一个普通的华工家庭,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素有“民主堡垒”誉称的仰光南洋中学,
在1954年毕业前夕,他积极响应祖国召唤,回国报效,老父更是特别叮嘱他要作为全家的“根”永远植于祖国大地。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新中国才刚成立不久,国际形势比较严峻,对于海外归来的华侨需要进行必要的审查。
1954年6月21日,定为正式启程回国的日期。在启程的前夕,同学杨一川亲手把一封由南洋中学的校长徐曰琮亲自签发的“介绍信”交给了王振坤。杨一川告诉他:“回到祖国后,路上遇到困难可以拿出来使用,此介绍信可以证明你爱国华侨的身份,确保回国行程的一路顺利。”见此“介绍信”如此珍贵,王振坤非常珍惜,并一直贴身珍藏,这一珍藏便是70年。
王振坤大学毕业后,便分配到了江苏省南京市,做过行政干部,也做过教务老师,直至1978年,调往侨务部门,履行侨务使命,落实侨务政策,他鼓励海外华侨积极捐赠钱物,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振坤更是以归侨身份担任过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在一次北京市缅甸归侨联谊会上,王振坤遇到了当年签发这封特殊“介绍信”的校长徐曰琮,这位曾经的信仰启蒙者。他回国后先在中联部任职,后担任了中国新闻社副社长的职务,他看到王振坤后非常激动,并且教导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南通赤子情华侨图书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华侨为主题的图书馆,创始人镇翔在得知王振坤的人生经历后,先后多次登门拜访,在介绍了华侨图书馆的职责和功能后,王振坤深受感动,终于决定把一批珍贵的华侨历史文物和资料捐赠出来,其中就包含了这封珍藏一生的“介绍信”。这些历史文物,见证的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更是几代人谱写的时代华章。
弹指间,沧海桑田;刹那间,芳华几十载。一个繁华盛世的背后,总有那么多隐约不明的身影,如繁星点点,最终汇聚成灿烂星河。历史不应被遗忘,探索者更应被铭记,正是因为永悬不落的信念,才汇聚成一个辉煌旷世。
一封特殊的“介绍信”
这是一封由缅甸南洋中学写给广东省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的纸质公函,信封9*15cm,信纸22*28.6cm,信油印在缅甸南洋中学信签纸上,内容为:

这封“介绍信”的主人,是一位至今仍然健在的91岁高龄的老人,他叫王振坤。
王振坤出生在缅甸东吁县杰柳军镇一个普通的华工家庭,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素有“民主堡垒”誉称的仰光南洋中学,
在1954年毕业前夕,他积极响应祖国召唤,回国报效,老父更是特别叮嘱他要作为全家的“根”永远植于祖国大地。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新中国才刚成立不久,国际形势比较严峻,对于海外归来的华侨需要进行必要的审查。
1954年6月21日,定为正式启程回国的日期。在启程的前夕,同学杨一川亲手把一封由南洋中学的校长徐曰琮亲自签发的“介绍信”交给了王振坤。杨一川告诉他:“回到祖国后,路上遇到困难可以拿出来使用,此介绍信可以证明你爱国华侨的身份,确保回国行程的一路顺利。”见此“介绍信”如此珍贵,王振坤非常珍惜,并一直贴身珍藏,这一珍藏便是70年。
王振坤大学毕业后,便分配到了江苏省南京市,做过行政干部,也做过教务老师,直至1978年,调往侨务部门,履行侨务使命,落实侨务政策,他鼓励海外华侨积极捐赠钱物,为当地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振坤更是以归侨身份担任过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在一次北京市缅甸归侨联谊会上,王振坤遇到了当年签发这封特殊“介绍信”的校长徐曰琮,这位曾经的信仰启蒙者。他回国后先在中联部任职,后担任了中国新闻社副社长的职务,他看到王振坤后非常激动,并且教导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南通赤子情华侨图书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华侨为主题的图书馆,创始人镇翔在得知王振坤的人生经历后,先后多次登门拜访,在介绍了华侨图书馆的职责和功能后,王振坤深受感动,终于决定把一批珍贵的华侨历史文物和资料捐赠出来,其中就包含了这封珍藏一生的“介绍信”。这些历史文物,见证的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更是几代人谱写的时代华章。
弹指间,沧海桑田;刹那间,芳华几十载。一个繁华盛世的背后,总有那么多隐约不明的身影,如繁星点点,最终汇聚成灿烂星河。历史不应被遗忘,探索者更应被铭记,正是因为永悬不落的信念,才汇聚成一个辉煌旷世。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2016年10月9号,是中国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是缅怀祖先回顾历史的日子,在这一天,澳大利亚华人总工会联同其他华人社区组织在澳大利亚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六福公墓 (R
2024-10-12 23:32:55
近日,“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在京开幕。江苏2件见证物、4位讲述人入选中国侨联、国家文物局“共和国印记”见证物
2024-10-12 23:31:48
西安北院门牌楼 陶浒 绘 世有非常之人,方能成非常之事。视之古人亦然,用之今人亦同。故朱文杰出,而西安地域文化大放异彩。
当文杰兄的《记忆老西安》5卷10本的巨着
2024-10-12 23:04:39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增强老年人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2024年10月10日上
2024-10-12 23:02:38
为庆祝九九重阳节,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社区广大居民参与孝老敬亲活动,社区党委、居委、长庆和兴园离退休服务站联合宝石花长
2024-10-12 22:39:40
李军强(商洛)
(1) 商山秋暝
晴风经处暑,树下好荫凉。
万彩高楼显,千霞故邑芳。
青蝉窗外噪,蟋蟀石间藏。
疗养商山往,秋暝入梦香。
(2) 商山秋韵
2024-10-12 14:51:55
2024年10月6日上午,中华文明重地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又起波浪,在《毕公之歌》的嘹亮声过后,陕西省毕公文化研究会在此诞生。
参会人员为西安、宝鸡、咸阳、凤翔、扶风等
2024-10-11 22:56:35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