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忆“柿”
又是一季柿子红。看着那原野上满树红通通,黄澄澄的柿子,不由人勾起童年的回忆来
童年的时候,家乡人把柿子视为家宝,它可是人们一年到头唯一的水果。生产队时候,各家各户的柿子是生产队分的。柿子有尖柿子和扁柿子两种,有的柿子树是分给农户一家人的,有时候是几家人分一棵树。每到柿子熟了的季节,人们总会约定一天,去塬上夹柿子。几户一树柿子,夹的夹,划树叶的划树叶,等到大家把柿子都夹完了,又开始分柿子。分柿子是用一个固定的笼子分,分到最后所剩无几时,就又数数分,不管咋说,都要让大家基本上平分为最好。
那个时候,卖扁柿子的人多,而尖柿子都是挂起来,等到软了就拌炒面吃,或者直接吃。在粮食短缺的时候,用软柿子喂孩子,或者大人吃,人们吃软柿子是用来充饥的。在天特别冷的时候,柿子被挂在房顶捆好的稻草上,冻得硬邦邦的。父亲取下柿子,放在凉水里解冻,然后拌炒面。父亲拌好的炒面,又匀又细,那甜甜的味道真好吃。父亲将拌好的炒面,给我们姐弟们分着吃,那独特的味道令我此生难以忘怀。
而扁柿子在黄了的时候夹回家,由母亲泡着吃,或者家人拉着架子车去城里卖。当然我家分的扁柿子不够多,父亲就会去石柱塬上买人家的柿子,夹回来一起泡,然后在去城里卖。那夹柿子是一件十分苦的差事,一般情况下,都是我和父亲一起去买柿子。所买的柿子是在树上的,还需要父亲上树去夹。我在树下将父亲夹好的柿子叶子,树枝折掉,好点的柿子装在车厢里,摔坏的柿子放在一边。等到父亲夹满一车厢后,我就把那些摔坏的柿子捡拾到笼子里,带回家母亲压醋用。
每当去石柱塬夹柿子时,天都特别凉,甚至有点冷的感觉。可父亲不辞劳苦,站在树上夹柿子,真得很不容易啊!一天下来,人是又饥又渴的,才拉着架子车,拖着疲惫地身子往家走去。
回到家,母亲又开始在大锅里烧热水。母亲将烧好的热水倒进一口大缸里,兑上凉水,等水温合适的时候才能将扁柿子放在缸里,然后再用旧麻袋将缸口包裹严实,为的就是保温。如果到下半夜,水温稍凉的话,母亲还要重新烧热水,再继续将水重新换一遍,否则柿子就没法泡熟。如果泡柿子的水温太热,柿子就会生煮了。柿子颜色发黑,还带有涩味,那卖起来就很少有人要的。所以,母亲每次泡柿子,都会用心地去掌握水温,哪怕水温低一点,泡的时间长一点,都不敢生煮。尽管母亲用心地泡着柿子,每次所泡的柿子都是黄亮黄亮的,可拉到城里去卖,也并非能卖上好价钱。
那个时候的城里人,买东西十分挑剔,他们把那一架子车的柿子翻来翻去的挑拣。既要大点的,还要黄点的。一天的时间里,那一架子车的柿子都不知道被翻捡了多少遍了,还没有卖掉多少。眼看着天色已晚,我又和母亲将柿子拉到城附近的泥阳村里贱卖,还是没有卖完。
当我们往回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们娘俩拉着又沉又重的架子车,忍着饥饿和疲惫,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个时候晚间的道路上黑压压的,没有月亮,只听到风吹树枝摆动的声音,偶尔还听到几声狗吠和鸟的尖叫声,心里面挺害怕的。就在我们上坡到白家庄附近的一个拐弯处,车子的轱辘出现问题,就在我和母亲停下来修理车子时,一辆面包车疾驰而来,把我吓得发出一声怪叫。幸好,司机及时踩刹车没有发生意外。那车上的两个人真好,帮我们收拾好架子车,才使我们顺利、平安地回到家。
那次卖柿子,在我的心里有着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迹,它不但让我尝到了生活的苦滋味,更多的是让我明白了生活的不易。那次所卖的柿子,是我和父亲花费了一天的时间从石柱塬上夹回来;母亲用了两天的时间泡好;然后我和母亲再用了一天的时间去卖。结果非但没有长到一分钱,还连本钱都没有卖回来。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明白,我们就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压根就不会做生意的。
家乡的柿子,陪我走过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它就是家乡的一大特产。从生产队的柿子树开始,到后来母亲栽种的柿子树,期间点点滴滴地经历都铭记于心,难以忘怀。
在柿子少的时候,人们简直把柿子当成缺物。我们还在柿子熟了的时候看管柿子,唯恐孩子们糟蹋。记得那个时候,生产对给家里分的尖尖柿子树,在村北边的桥沟里,过往行人都能看得见柿子熟了,就会有人去摘柿子。仅有的不多的一树柿子,到家人夹的时候,就所剩无几了。为此,母亲就会派我们姐弟们轮流看管柿子。等轮到我看管柿子的时候,我就会拿本书,坐在树上看书,那种感觉也是十分惬意的。我去的时候偶尔也会带着小伙伴一起去玩。就在那棵柿子树下,也曾留下我许许多多童年的快乐时光。
如今每到柿子熟了的季节,不由人回忆起曾经的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那提着篮子在塬上柿子树下捡拾软柿子的情形依旧,可如今的人们,喜欢吃成熟的柿子的人能有多少呢!
时代在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各式各样的水果应有尽有。如此情形下我还是情有独钟地依然爱吃家乡的柿子,尤其是母亲亲手栽种的柿子。那独特的味道,令我百吃不厌。因为那柿子是家乡的味道,是有着浓浓母爱的味道的。
童年的时候,家乡人把柿子视为家宝,它可是人们一年到头唯一的水果。生产队时候,各家各户的柿子是生产队分的。柿子有尖柿子和扁柿子两种,有的柿子树是分给农户一家人的,有时候是几家人分一棵树。每到柿子熟了的季节,人们总会约定一天,去塬上夹柿子。几户一树柿子,夹的夹,划树叶的划树叶,等到大家把柿子都夹完了,又开始分柿子。分柿子是用一个固定的笼子分,分到最后所剩无几时,就又数数分,不管咋说,都要让大家基本上平分为最好。
那个时候,卖扁柿子的人多,而尖柿子都是挂起来,等到软了就拌炒面吃,或者直接吃。在粮食短缺的时候,用软柿子喂孩子,或者大人吃,人们吃软柿子是用来充饥的。在天特别冷的时候,柿子被挂在房顶捆好的稻草上,冻得硬邦邦的。父亲取下柿子,放在凉水里解冻,然后拌炒面。父亲拌好的炒面,又匀又细,那甜甜的味道真好吃。父亲将拌好的炒面,给我们姐弟们分着吃,那独特的味道令我此生难以忘怀。
而扁柿子在黄了的时候夹回家,由母亲泡着吃,或者家人拉着架子车去城里卖。当然我家分的扁柿子不够多,父亲就会去石柱塬上买人家的柿子,夹回来一起泡,然后在去城里卖。那夹柿子是一件十分苦的差事,一般情况下,都是我和父亲一起去买柿子。所买的柿子是在树上的,还需要父亲上树去夹。我在树下将父亲夹好的柿子叶子,树枝折掉,好点的柿子装在车厢里,摔坏的柿子放在一边。等到父亲夹满一车厢后,我就把那些摔坏的柿子捡拾到笼子里,带回家母亲压醋用。
每当去石柱塬夹柿子时,天都特别凉,甚至有点冷的感觉。可父亲不辞劳苦,站在树上夹柿子,真得很不容易啊!一天下来,人是又饥又渴的,才拉着架子车,拖着疲惫地身子往家走去。
回到家,母亲又开始在大锅里烧热水。母亲将烧好的热水倒进一口大缸里,兑上凉水,等水温合适的时候才能将扁柿子放在缸里,然后再用旧麻袋将缸口包裹严实,为的就是保温。如果到下半夜,水温稍凉的话,母亲还要重新烧热水,再继续将水重新换一遍,否则柿子就没法泡熟。如果泡柿子的水温太热,柿子就会生煮了。柿子颜色发黑,还带有涩味,那卖起来就很少有人要的。所以,母亲每次泡柿子,都会用心地去掌握水温,哪怕水温低一点,泡的时间长一点,都不敢生煮。尽管母亲用心地泡着柿子,每次所泡的柿子都是黄亮黄亮的,可拉到城里去卖,也并非能卖上好价钱。
那个时候的城里人,买东西十分挑剔,他们把那一架子车的柿子翻来翻去的挑拣。既要大点的,还要黄点的。一天的时间里,那一架子车的柿子都不知道被翻捡了多少遍了,还没有卖掉多少。眼看着天色已晚,我又和母亲将柿子拉到城附近的泥阳村里贱卖,还是没有卖完。
当我们往回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们娘俩拉着又沉又重的架子车,忍着饥饿和疲惫,行走在回家的路上。那个时候晚间的道路上黑压压的,没有月亮,只听到风吹树枝摆动的声音,偶尔还听到几声狗吠和鸟的尖叫声,心里面挺害怕的。就在我们上坡到白家庄附近的一个拐弯处,车子的轱辘出现问题,就在我和母亲停下来修理车子时,一辆面包车疾驰而来,把我吓得发出一声怪叫。幸好,司机及时踩刹车没有发生意外。那车上的两个人真好,帮我们收拾好架子车,才使我们顺利、平安地回到家。
那次卖柿子,在我的心里有着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迹,它不但让我尝到了生活的苦滋味,更多的是让我明白了生活的不易。那次所卖的柿子,是我和父亲花费了一天的时间从石柱塬上夹回来;母亲用了两天的时间泡好;然后我和母亲再用了一天的时间去卖。结果非但没有长到一分钱,还连本钱都没有卖回来。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明白,我们就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压根就不会做生意的。
家乡的柿子,陪我走过几十年的沧桑岁月,它就是家乡的一大特产。从生产队的柿子树开始,到后来母亲栽种的柿子树,期间点点滴滴地经历都铭记于心,难以忘怀。
在柿子少的时候,人们简直把柿子当成缺物。我们还在柿子熟了的时候看管柿子,唯恐孩子们糟蹋。记得那个时候,生产对给家里分的尖尖柿子树,在村北边的桥沟里,过往行人都能看得见柿子熟了,就会有人去摘柿子。仅有的不多的一树柿子,到家人夹的时候,就所剩无几了。为此,母亲就会派我们姐弟们轮流看管柿子。等轮到我看管柿子的时候,我就会拿本书,坐在树上看书,那种感觉也是十分惬意的。我去的时候偶尔也会带着小伙伴一起去玩。就在那棵柿子树下,也曾留下我许许多多童年的快乐时光。
如今每到柿子熟了的季节,不由人回忆起曾经的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那提着篮子在塬上柿子树下捡拾软柿子的情形依旧,可如今的人们,喜欢吃成熟的柿子的人能有多少呢!
时代在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各式各样的水果应有尽有。如此情形下我还是情有独钟地依然爱吃家乡的柿子,尤其是母亲亲手栽种的柿子。那独特的味道,令我百吃不厌。因为那柿子是家乡的味道,是有着浓浓母爱的味道的。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我对银杏始终有一种敬仰
自然界的活化石
中生代孑遗植物
显示着生命最恒久的希望扇叶深秋给大地覆盖亮黄
象征着秋日金贵
昭示着富丽堂皇
一棵树织就金色地毯一张
公孙树历
2024-10-19 22:48:51
又是一季柿子红。看着那原野上满树红通通,黄澄澄的柿子,不由人勾起童年的回忆来
童年的时候,家乡人把柿子视为家宝,它可是人们一年到头唯一的水果。生产队时候,各家各户
2024-10-19 22:48:19
1936年12月12日滴西安事变震惊中外。事变发生后不久,就有不少人发出疑问:身为国民党“剿匪”副总司令的张学良,怎么会毅然决然地扣押国民党最高军事领袖蒋介石呢
2024-10-19 13:51:18
醉 墨 斋 靳 宝 简 介
靳宝,醉墨斋斋主,陕西省西安市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承家学,备受家训,酷爱中国书画艺术,早年就读西安美院国画系进修。拜帖颜,柳,欧,赵等诸家碑帖,为
2024-10-19 13:41:10
醉 墨 斋 靳 宝 简 介
靳宝,醉墨斋斋主,陕西省西安市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承家学,备受家训,酷爱中国书画艺术,早年就读西安美院国画系进修。拜帖颜,柳,欧,赵等诸家碑帖,为
2024-10-19 13:40:01
肖茜,2004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2016年-201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养老产业管理高级研修班。现任渭南市临渭区杜桥医养中心主任,陕西杜桥医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民主同
2024-10-19 13:34:13
10月10日是所谓的“双十节”,海峡对面台湾当局也将庆祝这个节日,但主导者却是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赖清德当局。这样的情形总是让人感觉有点不伦不
2024-10-19 13:33:05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