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旬邑丧葬习俗——“迎馔”

  “迎馔”是旬邑埋葬老人的前夜最为隆重的仪式之一。所谓“迎馔”,“馔”即“饭”。即给死者迎送“献饭”,所以有的地方也叫“转饭”。
  “馔”就是由厨师为亡者制作的各种美味佳肴,过去讲究祭猪头之类,现代社会移风易俗,讲究文明,祭奠时意思到就行,因此,厨师通常要使出浑身的解数,提前动手,制作出各种象征意义的祭品,并将各种菜肴面点等吃食由孝子们按照传统仪式迎送至亡者的灵桌上供其享用。通常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两、三个小时。
  厨师为逝者制作的美味佳肴品种繁多。雕刻的物品大多以水果瓜蔬为原料,如红白萝卜、番茄、冬瓜等,雕像的品种有花卉、瑞兽、珍禽、飞虫等等,雕刻的饰品常常比真的还生动,个个栩栩如生,非常精美。常见的馔饭有寿桃、荷莲、凤鹤,龙象、数目一般为二十四件(盘),大都是只供观赏,不可食用的“花献饭”形同现代生活中的盆景。
  晚祭结束,安排客人休息后,接下来进入“迎馔”环节,“迎馔”开始,按旬邑丧事上的老讲究,喝礼者(司仪)高唱“乐队启乐,开始迎馔”,所有男孝子列队在长子的带领下,手端酒壶、酒杯、盘子里放着红包、香烟,来到厨房,先为厨师们敬酒酒,以感谢厨师做“馔”饭的辛苦”。
  迎馔开始后,喝礼者打头,乐人居中,女婿外甥打灯笼、提香纸笼、掌馔盘紧随其后,孝子每人手中点一支香,柱着哭丧棒,列队缓步慢行,从灵前到厨房,喝礼者、掌灯、提纸活笼、端馔盘和走在前边的孝子,先在灵前交叉旋转一回,再哭到厨房交叉转8字形,然后跪下点纸,厨师将一碗献饭放在盘中,孝子起身伴随悱恻婉转的唢呐声哭嚎到灵前,喝礼者将馔饭放在灵桌上。这样循环往复,直至馔饭迎完。
  在旬邑“迎馔”有严格的讲究,先迎酒、菜、箸(筷子,用两根香代替);再迎“福”,就是用煮熟的鸡蛋做主体,再用竹茹、彩纸、颜料和豆子做成蝙蝠的形象,“蝠”“福”同音。故称“福”;三迎“禄”用彩纸扎成的梅花鹿,“鹿”即“禄”。四迎“寿”即“佛手”(一种水果)。五迎“松鹤同春”,松是一根在白面中滚过的篙草,插在碗中,俨然雪后青松;鹤的身子用熟鸡蛋做成,头用蒜瓣做成,插上羽毛,点上眼睛,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总之,二十四碗馔饭(也有叫吃桌的),各有各的讲究。献饭每次只迎一碗,献饭迎齐后,上香、化纸、奠酒、跪拜,迎馔结束。
  迎馔是一般人家祭奠活动的高潮,礼宾打头,乐人居中,唢呐悲鸣,哭声悲恸。女婿穿孝衣,抹花脸,戴红花在迎馔的队伍中奔来晃去,嘻嘻哈哈给悲哀的丧事增添了无限喜气。
  “迎馔”时众孝子排成长队,亡者长子居队首。众人在厨房案板前双膝跪下,掌盘的女婿双手举盘接献饭,然后大家起身,在唢呐声中缓慢走到灵前,郑重地将其放置在用来祭奠的八仙桌上。“馔饭”一碗一碗迎,所以这样简单的动作要重复二三十次,这不仅考验着孝子们的体力,而且面对如此精致又繁杂的食品,人们禁不住回想到亡者生前生活的拮据、节俭,以及生活中所遭受的苦难,孝子们往往情不自禁哭声一片,行走步态缓慢,前行一步,后退半尺。涕泪交流,悲痛伤心,依此表达对逝者的敬重和哀思。
  在“迎馔”过程中,民间乐队的各种乐器,诸如唢呐、洋鼓、洋号、电子琴等一齐奏响,将悲情吹得满夜空满街道都是,也将“迎馔”的仪式推向了高潮。
  作者简介:王新民,1954年生于旬邑县土桥镇牙里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1991年出版《旬邑风情》获陕西省优秀编辑奖,1998年出版民俗专着《旬邑风情》(续集),2002年出版民俗散文集《乡风乡韵》,2008年出版民俗散文集《乡韵醴尘》,2013年出版民俗文集《俗海拾贝》,2015年出版《豳风·旬邑民俗风情录》,陕西省第七届民间文艺奖获得者,咸阳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旬邑好人”荣誉称号获得者。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石门山坐落在旬邑县城东南方,南接淳化,东连耀县。两座主峰如刀削斧劈一样直插云霄,海拔1855米,“秦直道”从两峰中间穿过,远远望去像一座石门,故称石门关。据清康熙

2024-10-22 21:07:01

  “迎馔”是旬邑埋葬老人的前夜最为隆重的仪式之一。所谓“迎馔”,“馔”即“饭”。即给死者迎送“献饭”,所以有的地

2024-10-22 21:04:33

  旬邑粘糕,又称旬邑粘面(方言读【ran】面),是由糜子面经多种工序加工后的一种地方美食。2020年,旬邑粘糕列入咸阳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名录。  糜子[méi zi],原名稷(ji)、

2024-10-22 21:01:49

   西安钟楼 陶浒绘 文杰兄的《记忆老西安》,一大摞厚厚的、整整齐齐的摆在书桌上,我老伴无意间发现了,“写了这么厚?”她惊讶地咂舌,又道:“全是记忆老

2024-10-22 10:05:39

  大人们说了:城北有条狼路,也像狼一样,垂着扫帚尾巴,尥着棉杆细腿,从西天地里一直通到各家的炕角角。谁家碎娃不听话,捣蛋,哭,狼就把他吃了。大人们还说,狼吃娃有三技:一是哭,像被狼

2024-10-22 09:53:14

那是一场难以避免的战争 新生的共和国无畏地出征 第一场持续到第五场战役 精神意志将强大敌人战胜 铁原阻击战决定生死存亡 六十三军付出了巨大牺牲 为了保家卫国越过鸭绿

2024-10-22 09:49:37

  久闻西安广仁寺盛名。迎着初秋的温润漫步玉祥门,层林尽染红枫昂扬,还有迎风如金的银杏叶唯美了眼眸。空气中流淌着迟来的桂花香。玉祥门前,一排排的栾树像挂着张灯结彩的小

2024-10-22 09:48:0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