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竹龙(散文)
这是一段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深秋的美好回忆。
吃过早饭,我按照父亲的吩咐,拿出两把头天晚上磨好的砍柴刀,找了根绳子,用一个紧口小布袋,装好当作午饭的干粮,也就是几个烧(放在高温柴火灰中闷熟)洋芋(土豆)和生萝卜。将这些都装到手推板车上后,我们准备上山去砍竹子。
供销社收购竹子,规格是根部至少大拇指粗,梢部不低于小拇指粗,打成捆就行。一斤两分钱,遇到竹子多的地方,一个人一天可以砍三、四百斤,收入七、八块钱,甚至更多。那时候一斤猪肉才六毛多钱,砍山竹的可观收入,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们父子俩推着板车,沿着公路向预定目的地前进。公路两旁,落光叶子的水杉,笔直挺立,炫耀它傲人的身材;浑身是刺的槐树,张牙舞爪,守护着三米高上下的空间;霸道的大柳树,枝杈极力伸展,妄想一手遮天。来年春夏之季,水杉叶会让你领略什么叫排列有序,形如梳篦。刺槐花会让你知道什么叫鲜艳夺目,沁人心脾。大柳树会让你看到什么是丛茏青翠,遮天盖地。它们合成的林荫大道,绿意盎然,深邃悠远。
公路傍着清悠悠的小河,小河拐弯了,公路也顺着拐弯,不离不弃。公路旁边,河水缓缓流过,我们沿着这条稍微有些坡度上扬的公路,走向小河上游的大山。走着走着,公路两边的山,离我们的路越来越近。走了两、三公里,只见左边山上,青翠的竹林,大片小片的铺满了山坡,这就是目的地了。我们把板车推到公路旁边的山脚下放好,带上工具、干粮,钻过草丛和灌木丛,手足并用,艰难地向山上攀爬。竹林终于出现在面前。我们找了个一人伸手高的树杈,挂好干粮袋,席地而坐,稍事休息。
养精蓄锐后,我们开始砍竹子了。从下往上砍,利用山体的坡度,稍微弯腰就行,人轻松些。砍着砍着,离山顶越来越近。我干脆爬上山顶,四下眺望。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千山万壑,重重叠叠。向下看,蜿蜒曲折的公路断断续续,曲曲弯弯的小河,时隐时现。整个画面,和在山下平地每天看到的景象,似曾相识,但又区别很大。抬头仰望,天格外蓝,是那么深邃遥远,让人心境格外安宁平静。
竹子砍得差不多了,我和父亲坐在山谷小水沟旁吃“中饭"。烧洋芋就着甜脆的生萝卜,充饥又解渴。
休息片刻,我们继续干活。把已经砍下来的竹子,拖到一个坡度相对平缓点的地方堆起来,然后把竹稍朝下,根部朝上,拢在一起。这里关键是要把竹稍有枝叶的部分,用葛藤使劲捆成“毛笔尖"形状,竹子光杆部分让它散开,以便在快速向下运动过程中,随时灵活地通过障碍物。“笔尖"尖而揉软,遇到障碍物可轻松随意摆动,避实就虚,自觉选择前进路线,这一大捆几百斤竹子,就是我们的“竹龙”。“笔尖"将在整体“竹龙"贯性推动下,引领“竹龙”奔驰下山。
做好了准备工作,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放“竹龙"下山。我们先对着山下高声喊叫"竹龙下山了"!"竹龙下山了”!防备山下有人被飙下来的“竹龙“擦伤。接着,父亲和我拉着"竹龙"的“毛笔尖",向山下使劲拽。“竹龙”启动了,我们连忙松手,让到旁边。在坡度四、五十度,甚至更陡峭的山坡"上,“竹龙"越跑越快,在树林中穿梭。碰到石头“哗哗啦啦“,声音山响;遇到灌木草丛,“呼呼噜噜"一穿而过;风驰电掣,向山下飞奔,势不可挡。所到之处,吓得小松鼠飞速爬到树上,竖着大尾巴,灵活地转着头,四下张望。山鸡野兔,慌慌张张,快速逃窜。还没看清是啥“猛曽",来自何方,“竹龙"早已飙下山岗。从山上到山下,几百米距离,短短两三分钟就顺利到达。
我们随后下山,去掉竹梢,捆成几捆,搬到已经靠路边停放的手推板车上,用绳子捆好。顺着略微下坡的公路,轻松地拉着一板车竹子,送到供销社收购站,过磅、开票、取钱,大几块上十块钱就到手了。那个年代,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可惜收购部有收购计划限制,收齐了数量,就停收了。
飙竹龙成为了我少年时无比期盼,现在无比怀念的自由时光,每每回忆起来,感觉这一条条狂飙的竹龙又将我带回溪流淙淙的小路和微风拂过的山岗,还散发着烤土豆的芳香。
作者简介:张代全,湖北鹤峰人,一九五五年三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管理专业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当过民办教师,担任过中小学校长、教育站长、县一中副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曾被表彰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在《中小学管理》、《中学校长》、《后勤管理》等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吃过早饭,我按照父亲的吩咐,拿出两把头天晚上磨好的砍柴刀,找了根绳子,用一个紧口小布袋,装好当作午饭的干粮,也就是几个烧(放在高温柴火灰中闷熟)洋芋(土豆)和生萝卜。将这些都装到手推板车上后,我们准备上山去砍竹子。
供销社收购竹子,规格是根部至少大拇指粗,梢部不低于小拇指粗,打成捆就行。一斤两分钱,遇到竹子多的地方,一个人一天可以砍三、四百斤,收入七、八块钱,甚至更多。那时候一斤猪肉才六毛多钱,砍山竹的可观收入,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们父子俩推着板车,沿着公路向预定目的地前进。公路两旁,落光叶子的水杉,笔直挺立,炫耀它傲人的身材;浑身是刺的槐树,张牙舞爪,守护着三米高上下的空间;霸道的大柳树,枝杈极力伸展,妄想一手遮天。来年春夏之季,水杉叶会让你领略什么叫排列有序,形如梳篦。刺槐花会让你知道什么叫鲜艳夺目,沁人心脾。大柳树会让你看到什么是丛茏青翠,遮天盖地。它们合成的林荫大道,绿意盎然,深邃悠远。
公路傍着清悠悠的小河,小河拐弯了,公路也顺着拐弯,不离不弃。公路旁边,河水缓缓流过,我们沿着这条稍微有些坡度上扬的公路,走向小河上游的大山。走着走着,公路两边的山,离我们的路越来越近。走了两、三公里,只见左边山上,青翠的竹林,大片小片的铺满了山坡,这就是目的地了。我们把板车推到公路旁边的山脚下放好,带上工具、干粮,钻过草丛和灌木丛,手足并用,艰难地向山上攀爬。竹林终于出现在面前。我们找了个一人伸手高的树杈,挂好干粮袋,席地而坐,稍事休息。
养精蓄锐后,我们开始砍竹子了。从下往上砍,利用山体的坡度,稍微弯腰就行,人轻松些。砍着砍着,离山顶越来越近。我干脆爬上山顶,四下眺望。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千山万壑,重重叠叠。向下看,蜿蜒曲折的公路断断续续,曲曲弯弯的小河,时隐时现。整个画面,和在山下平地每天看到的景象,似曾相识,但又区别很大。抬头仰望,天格外蓝,是那么深邃遥远,让人心境格外安宁平静。
竹子砍得差不多了,我和父亲坐在山谷小水沟旁吃“中饭"。烧洋芋就着甜脆的生萝卜,充饥又解渴。
休息片刻,我们继续干活。把已经砍下来的竹子,拖到一个坡度相对平缓点的地方堆起来,然后把竹稍朝下,根部朝上,拢在一起。这里关键是要把竹稍有枝叶的部分,用葛藤使劲捆成“毛笔尖"形状,竹子光杆部分让它散开,以便在快速向下运动过程中,随时灵活地通过障碍物。“笔尖"尖而揉软,遇到障碍物可轻松随意摆动,避实就虚,自觉选择前进路线,这一大捆几百斤竹子,就是我们的“竹龙”。“笔尖"将在整体“竹龙"贯性推动下,引领“竹龙”奔驰下山。
做好了准备工作,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放“竹龙"下山。我们先对着山下高声喊叫"竹龙下山了"!"竹龙下山了”!防备山下有人被飙下来的“竹龙“擦伤。接着,父亲和我拉着"竹龙"的“毛笔尖",向山下使劲拽。“竹龙”启动了,我们连忙松手,让到旁边。在坡度四、五十度,甚至更陡峭的山坡"上,“竹龙"越跑越快,在树林中穿梭。碰到石头“哗哗啦啦“,声音山响;遇到灌木草丛,“呼呼噜噜"一穿而过;风驰电掣,向山下飞奔,势不可挡。所到之处,吓得小松鼠飞速爬到树上,竖着大尾巴,灵活地转着头,四下张望。山鸡野兔,慌慌张张,快速逃窜。还没看清是啥“猛曽",来自何方,“竹龙"早已飙下山岗。从山上到山下,几百米距离,短短两三分钟就顺利到达。
我们随后下山,去掉竹梢,捆成几捆,搬到已经靠路边停放的手推板车上,用绳子捆好。顺着略微下坡的公路,轻松地拉着一板车竹子,送到供销社收购站,过磅、开票、取钱,大几块上十块钱就到手了。那个年代,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可惜收购部有收购计划限制,收齐了数量,就停收了。
飙竹龙成为了我少年时无比期盼,现在无比怀念的自由时光,每每回忆起来,感觉这一条条狂飙的竹龙又将我带回溪流淙淙的小路和微风拂过的山岗,还散发着烤土豆的芳香。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这是一段来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深秋的美好回忆。
吃过早饭,我按照父亲的吩咐,拿出两把头天晚上磨好的砍柴刀,找了根绳子,用一个紧口小布袋,装好当作午饭的干粮,也就是几个烧(
2024-11-06 11:20:38
夫赋者,始于先秦诸子,屈、宋承之。两汉益盛,谓之辞赋。魏晋以后,渐作骈文,有唐则转为律体。至宋,以散文行之。殆赋之兴也,历代不乏佳篇,尤以司马相如之《子虚赋》、杜牧之《阿房
2024-11-06 11:10:30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信任,是人际关系中最为珍贵的财富。人生不易,相遇是缘,相知是福》我们一起关注一段非常通透的话:“别人指责你时,别难过。不懂你的人,你再努
2024-11-06 11:10:01
(一)胸怀天下共产党激浊扬清树新风不忘初心信念坚光芒万丈新思想生活幸福新时代美丽独特新社会欢歌笑语新生活(二)英勇无畏共产党深化改革新时代爱心福利暖民心百业点亮中国
2024-11-06 09:50:22
今年十月初一,是娘八十八岁生日,由我操持生日宴。说起给娘过生日,还有段小插曲。娘出生这天偏逢寒衣节,所以她一直心存忌讳,从不过生日。时光如矢,娘已步入古稀之年,我们兄弟三
2024-11-05 21:34:3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