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的甜水井
西安的甜水井街分南北甜水井街和东西甜水井街,说西安的甜水井,首先得说甜水井街。盖以这条有名的古街,就是清朝康熙年间因为井水甘甜而得名的。
这条街中的水井出的水是甜水,确实神奇。偌大个西安城,过去除过西门城楼瓮城里的几口大井出甜水,再也就是这里的井了。就是紧挨它的四周的几条巷子,多走几步,其井水的水质都差一些,而走两三条街那就更差一些,至于西南城角以外大多街区的井水,一般就都又苦又涩了。
60多年前的1956年,我在东西甜水井街小学上了六年学,家先后住西南城角四知村、西门里的白鹭湾。这里虽然没有一口叫做‘甜水井’的大井。但这几条街上每家每户院中的水井,打出的水都能喝,清清亮亮,无色无味,就是口感不及西门大井和甜水井小学内的井水那么柔滑甘甜,有点涩。不过水烧开后还可以,就是烧水壶底结的水垢多。 秦腔有《李彥贵卖水》亦名《火焰驹》剧照 所以甜水井有专门卖水送水的。秦腔和眉户戏里有《李彥贵卖水》(亦名《火焰驹》),说的就是卖水的故事,和甜水井的卖水运水差不多。我记得在甜小上六年级时,到七贤庄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观,其中说到国民党特务给八路军办事处的运水车的水桶中投毒的事,让我记忆尤深,因为这水就是从我学校所在的甜水井街拉的呀! 韩湘子陈吉祥绘
传说《青琐高议》中记载的韩湘“逡巡酒”就发生在甜水井街东边的湘子庙里。故事说古时西安井水皆为苦水,韩湘子用其住处的井水做酒,顷刻间就酿成了美酒。“苦水”酿美酒,一般人不信,有所顾虑,欲饮不饮,迟疑不决,故而人们就把韩湘子酿的酒叫做“逡巡酒”。韩湘子见众人迟疑,信口吟道:“真酒无苦,真水无香,苦尽甘来,玉露琼浆。”吟罢随手将酒倒入院中水井之内,井内立刻就飘出一股酒香,闻者欲醉。
有人忙取桶打水试尝,却并无酒味,但入口则十分甘美、清热解渴、润肺和脾;洗头洗脸,洁身沐浴,则脸若海棠,肤如凝脂,嫩柔白晳,自感体态轻盈。世人将湘子住处之井称“香泉”,而“香泉”亦即“湘泉”也。
有人附会说甜水井和西门大井的甜水,就因韩湘子苦水所酿美酒倒入井中变甜水而引来的。神话传说当不得真,但甜水井有千年历史确是真的。
(二)
早在唐玄宗开元(713)年间,长安城湘子庙西边含光门外的善和坊,就有一眼出甜水的大井,负责给皇宫供水。比韩湘子的爷爷韩愈登进士第的贞元八年(792年),还早79年。 唐玄宗
据《类编长安志》载:此坊有井水极甘美,以供内厨。开元中,日以骆驼驮入大内,以给六宫。故称此井为御井。这里所说的唐玄宗开元年间皇宫大内,据推测应指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因唐玄宗在这三大内都曾居住听政过。
含光门外善和坊在今含光路东岸与朱雀路之间,这口御井与含光门內甜水井街,城墙内外两处直线距离不超过500米,应系同一水源地。于是我明白了,原来这一带早在千年前就因甜水而闻名,而且并不为人所知。好神奇的唐代甜水井!
说起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甜水井,唐代千宫之宫、三大内中号称东内的大明宫也有口御井,地址在今未央区大明宫乡的井上村。这口御井曾是专供唐高宗李治饮用的御井,朝东南隔浐河有供武则天饮用的神峪寺沟内的甘泉,在今灞桥区纺织城办事处。未央区大明宫附近还有一条御井路,其名应该就源自井上村的这口御井。
今之临潼华清宫有一口唐井,地址位于临潼华清池的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内。这是华清池园内现存的唯一的一口唐代水井遗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据历史记载,唐代帝王在驾幸华清宫时,常常汲取这口井的甜水,用于饮食。特别是在天宝年间,这口井因为曾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在华清宫的专用井,无疑也算是一口出甜水的御井。贵妃饮水的御井、贵妃沐浴的御汤,华清宫之水名闻天下,这更增添了华清宫冠绝千年,美丽的奇幻色彩。
这口唐井1987年考古队才发现复原,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井深8.3米,井口及井身呈椭圆型,南北长1.9米,东西长1.26米,底部略小,壁厚0.25米。井壁以蝇纹条砖和手印条砖错缝环砌而成,底部没有铺砖。
(三)
西门即西安古城的安定门。安定门的城门楼是西安城墙解放前到七八十年代最完整的城门楼。朝城外的箭楼,朝城内的城楼,以及瓮城一应齐全,如果拿我们小时玩的蛐蛐相比,可以说西门城楼全眉全箭,须发皆有。
西门瓮城内还保存有一口古井,号称西门大井,非常显眼,是四大城门瓮城中唯一的古井。此井近些年都被铁篦盖着,看不见井内,也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水。 西门大井
西门大井是西安城中最珍罕的甜水井,其井水之丰,似乎取之不竭。关于古井来源传说很多,不一而足,有的甚至云里雾里的神奇异常。西门大井开凿的具体时间有关志书的记载也不一致,现多倾向于建于清康熙(公元1662年—公元1722年)年间,嘉庆七年复修,如此也应该享誉300年了吧!相传系当时地方上的善长仁翁在官方备案允许下,邀“善识水脉之匠”全城勘察选址打出的。这井口位于瓮城东墙根,直径足有六尺,井深约五六丈。上置大型十字井架,四个木辘轳双索升降,八个大桶昼夜提吊井水。关于大井曾流传有民谣曰:"西门瓮城大甜井,四只辘轳八个桶……"。
这口井的水不但水质甘甜,遇旱不枯。而且因水量丰沛,当时西安人就称其为“龙口”“海眼”。数百年来一直都为“官井”,亦即公用水井。
西门大井之水,以色、味、声俱佳称著。色者,有翠玉甜水之誉;味者,甘洌清甜;声者,此水比重奇大,倒入水缸时会发出咚咚的回响声。
因为西安城内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味道苦涩,不宜饮用。所以这里的水便日夜不停地通过人推马拉,送到了西安的大半座城。
有资料显示,西门甜水井,并非一眼,原来并列着四眼水井,近在咫尺,水质却有差别,而且据说唯有东面一眼最佳。清朝道光年间长安县令胡兴仁还在大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刻有“井养无穷”四个大字,以彰显这口大井的无量功德。 李广瑞撰书“井养无穷”
但原碑已不知去向。新碑立于2007年,碑文及背面“重现西门瓮城大井景观记”为书法家李广瑞所撰书。李广瑞先生曾担任过西安市政协副主席、西安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有老西安人回忆,早些年大井旁有一棵大柳树和一棵大槐树,树荫覆盖井台,仿佛为汲水者头顶搭了个帐棚,能挡点小雨,避个烈日。后大柳树不见了,只剩下大槐树,少说也有百十年历史啦!
在靠天吃饭的年代,老百姓是热衷于祭神的。西门大井旁边曾修有两座小庙,一为龙王庙,一为药王庙。修龙王庙可能因为龙王是司水之神,代表天,天给西安降赐这几口甜水大井,人们自然要感恩上天之徳,以修庙祭拜龙王。再就是每逢大旱之年,附近方圆十几里的民间街巷社团,会在古乐器伴奏下,引领善男信女来此“祈水”,祈水即求雨。仪仗队迎井水(也称神水)两瓶回去设坛祭奠,求龙王赐雨,场面隆重,仪程庄严。每年阴历六月初六庙会之时,还要求神拜药,焚香唱戏,而修药王庙,可能因了药王是龙之恩人,为东海龙王治过病,耀县药王山的药王洞塑有龙王雕像,为药王站班。 南院门旧景陶浒绘
(四)
西大街上的贡院门离西门很近,当年在贡院门的西安市临时参议院门前(今儿童公园)也有一口甜水大井。西安西门与甜水井街周围,方圆也就两三里,这几个地点皆出甜水,可见其水脉是一体的。
南院门曾是西安乃至于陕西的行政中心,大约有300年以上的历史。因清朝初年这里就是陕甘总督部院行署的驻地,可谓西安的风水宝地。
这都因为南院门中心位置的街心花园北边,曾经也有一口甜水大井,名“龙头井”,其水甘淡清洌。现在虽然不少人几无印象,鲜为人知,但当年在西安名声亦不小。“龙头井”井口还架有一座木桥。据说夜深人静时能听到哗哗的水流声,传说是龙王翻身,捋须移枕呢,你看神奇不神奇。后来此井还安装简易压水器,被人称作洋井。多供南院门区域及南半城之用。不让西门大井的“海眼井”一家独尊。
南院门一片除过“龙头井”,东边的大车家巷还有一口出甜水的“轮轮井”。这在过去长期没有自来水的日子里,使得这一片因为处于“龙脉”之上而显示得天独厚。南院门20世纪20年代前后也曾是西安政治文化中心,商业更是极尽繁华,绝对是西安首善之地。你可以想象,一个地方,有水则兴。南院门有甘美的甜水,不兴都难。
当然,西安城里还有一些水井,水质也不错。那是民国年间西京政府派出的凿井队又挖掘的,有开元寺、正学街、炭市街、平民巷、后宰门、民乐园、南院门、新西街、西仓门、皇城内的皇井,小东门外的五道什字井,雷神庙街、西九府街(今青年路)、莲湖公园等多处公井,供人饮用。东门外喇嘛寺巷南头王家井园的井水也不错,就近大商号和富有户就是常年买水户,只买吃水不买用水,用水用苦水,用完泼地或往渗井里倒。360行,当年就有掏井捞桶的从业者,背挎着井绳、铁钩,手掂长竹竿寻找顾主。民国年间,廿四年(1935)市政上有公告说要开办自来水厂解民之难。水厂选址在西关战干路(今环城西路西北大学到南小巷一段),开工、停建轮换着来,皆因资金短缺把事弄(办)不成。直到卅八年(1949)麦收时,市民始终未见到一滴自来水。
我的老朋友画家陈让先生是个西安通,他告诉我:你们西安市文联曾经住的莲湖巷,最里头有个二郎庙,供奉《西游记》中的杨二郎杨戬,但也有人考证原供奉的是二郎神是李二郎,战国时秦国李冰的次子,因李冰父子都江堰治水有功而后世立庙供奉。而庙旁就有一口官井,水质不错,属甜水井。这里还有条东西向的窄巷子,叫小莲花池街,修莲湖路时被占而永远消逝了。当年这条街很出名,就因为也有一口甜水井,莲湖公园周围人吃水就靠这两口甜水井。甚至南边西华门、鼓楼街;北边青年路、药王洞;西边老关庙、教场门;东到北大街,也来这里拉水。据当地老居民回忆:“青石板砌成的井沿上,架一个木制的辘轳。人力转动这古老的绞盘,就可以把甘甜的井水源源不断地提上来。”先是由这里的大莲花池街居委会卖水牌,后来有了自来水站,就开始不收钱咧。
(五)
再者,老东关地区有几口甜水井,远近闻名。枣园巷、大兴巷、东板房、孟家巷、西板房、窦府巷、索罗巷等街区的井水,也都是甘甜可饮的。
西安城修自来水管以前,景龙池这一片的井水也多是甜水井。龙脉之地的景龙池也叫井龙池。《唐中宗实录》载:这里“井溢,浸成大池数十顷,号隆庆池”,景龙池因1400多年前井溢成池,所以因水而兴嘛!这里出甜水井是有历史的。
王永生撰写的《池里人家话老井》一文,曾说到景龙池的老井出甜水。其文章题目的“池里人家”,即景龙池人家,因这里的老住户把景龙池居住的人,称作“池里人”。
王永生和我西安市文联的同事商子秦是发小、景龙池小学的同学,1949年出生的同龄人。 王永生绘王永生在《池里人家话老井》文中说:“景龙池大小几十户人家,几乎家家院子都有一口甘泉水井,吃的喝的洗的涮的居家过日所有用的水都源于那一脉龙水。我家也有这样一口水井,这口水井到底有多少年代,已是无从考证。走进院子,穿过二道门,一眼就看见那口水井,青砖砌起的井台有半间房大小,高出院落地面一尺多,地面灰尘吹不到井边,污泥浊水流不进井里,从井里绞出来的水总是那么干净清澈。青砖箍成的井口,经受井盖常年累月来回滑动磨擦,变得溜溜光滑,木质井盖经不起井里散发出来的湿气沤蚀也不知换了多少茬。专为水井修建了一座井桩,三尺见方一丈多高的井桩下半截全是青砖砌成,伸出来的长长的井棚为水井遮风避雨,相比之下,院子里的住房墙壁却全都是土坯砌成,有的甚至是黄土夯的墙,不难想像当初筑建这所院子的主人对水井的偏爱。一半镶嵌在井桩里的木质辘轳轴有小臂粗,承担着所有重量的辘轳轴当然要用上好的木料制作。制作辘轳两端堵头的两块圆木专门用数块木板拼结而成,再久也不会变形;辘轳摇把是用柳木经过数次浸泡熏烤弯曲而成,光滑坚韧。那年代没有轴承,辘轳木轴一圈均匀地镶嵌着五六根生铁条,辘轳两头木堵头同样镶嵌着生铁套,辘轳的铁套和木轴铁条之间相互研磨如同轴承滚滑。”
辛亥革命先驱、“西安围城”保卫战功臣任阁臣先生的孙女任建友说:“我们家开通巷29号老宅院里后院的那口水井,井很深,水也很甜。井台旁边长满了爷爷栽种的金银花,井台上供奉有龙王的牌位。井台上有辘轳和水桶供打水用,一到夏天,爷爷奶奶就把西瓜放到水桶里,下到井中间去冰镇,等拿上来切开时那真叫一个凉爽可口!
任阁臣先生的孙女任建友和王永生对他们院子老井的描述,我熟悉得如在眼前。因为20世纪50年代就住在西南城脚西门里和甜水井街之间的四知村,四知村的水也能饮。虽然水质不如西门大井和甜水井街的井水甜,口感好,但绝不咸涩,饮用没问题。我小时候过春节时曾跟着父亲到景龙池附近卧龙巷、孟家巷的亲戚家拜年,喝过这一带井里打出的水,觉得和四知村的水质差不多,和西门大井和甜水井街的井水比,还是有差距的。并且这种差距十分明显,因为我有从1956年起在东西甜水井街小学上了六年学的体验。那可真正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甜水井街学校喝的水明显要甜得多,甜水井街井里出的水,绝对西安最好。记得卧龙巷东口附近解放前有家茶馆,挂牌子就说卖的水是西门大井的水。
当然了东西两头的甜水井也有不同之处。例如王永生说他们家的井深有七八丈,而我们西南城墙一带井也就三五丈深。
西安碑林孔庙院中,有一口砚水井,相传文人若饮用此井之水,便能才思泉涌,笔底生花。说明此井之水也能喝。但都和西门大井及甜水井街附近的甜水井,无法相比。有文说南城长安清凉寺的水井是甜水,但是与西安老城区距离太远,可以不提。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西安饮食股份公司首席文化顾问。
曾任《陕西百年文艺经典.诗歌卷》主编、《太白诗丛》主编、《诗书画文丛》主编、《大地文化丛书》主编、《西安城墙(文化卷)》主编、《中国名家书画文库》主编。《情系黄土地~陕西知青老照片》主编、《集邮年华》主编、《集邮情怀》主编、《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主编,还担任《名人眼中的碑林》《名人看未央》《名人话未央》《十说碑林》特邀编审。
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2019年《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2020年《记忆老西安》(第二卷上下册),2021年《记忆老西安》(第三卷上下册),2022年《记忆老西安》(第四卷上下册),2023年《记忆老西安》(第五卷上下册),《碑林老字号》《长安吉祥说》(四册)。
这条街中的水井出的水是甜水,确实神奇。偌大个西安城,过去除过西门城楼瓮城里的几口大井出甜水,再也就是这里的井了。就是紧挨它的四周的几条巷子,多走几步,其井水的水质都差一些,而走两三条街那就更差一些,至于西南城角以外大多街区的井水,一般就都又苦又涩了。
60多年前的1956年,我在东西甜水井街小学上了六年学,家先后住西南城角四知村、西门里的白鹭湾。这里虽然没有一口叫做‘甜水井’的大井。但这几条街上每家每户院中的水井,打出的水都能喝,清清亮亮,无色无味,就是口感不及西门大井和甜水井小学内的井水那么柔滑甘甜,有点涩。不过水烧开后还可以,就是烧水壶底结的水垢多。 秦腔有《李彥贵卖水》亦名《火焰驹》剧照 所以甜水井有专门卖水送水的。秦腔和眉户戏里有《李彥贵卖水》(亦名《火焰驹》),说的就是卖水的故事,和甜水井的卖水运水差不多。我记得在甜小上六年级时,到七贤庄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观,其中说到国民党特务给八路军办事处的运水车的水桶中投毒的事,让我记忆尤深,因为这水就是从我学校所在的甜水井街拉的呀! 韩湘子陈吉祥绘
传说《青琐高议》中记载的韩湘“逡巡酒”就发生在甜水井街东边的湘子庙里。故事说古时西安井水皆为苦水,韩湘子用其住处的井水做酒,顷刻间就酿成了美酒。“苦水”酿美酒,一般人不信,有所顾虑,欲饮不饮,迟疑不决,故而人们就把韩湘子酿的酒叫做“逡巡酒”。韩湘子见众人迟疑,信口吟道:“真酒无苦,真水无香,苦尽甘来,玉露琼浆。”吟罢随手将酒倒入院中水井之内,井内立刻就飘出一股酒香,闻者欲醉。
有人忙取桶打水试尝,却并无酒味,但入口则十分甘美、清热解渴、润肺和脾;洗头洗脸,洁身沐浴,则脸若海棠,肤如凝脂,嫩柔白晳,自感体态轻盈。世人将湘子住处之井称“香泉”,而“香泉”亦即“湘泉”也。
有人附会说甜水井和西门大井的甜水,就因韩湘子苦水所酿美酒倒入井中变甜水而引来的。神话传说当不得真,但甜水井有千年历史确是真的。
(二)
早在唐玄宗开元(713)年间,长安城湘子庙西边含光门外的善和坊,就有一眼出甜水的大井,负责给皇宫供水。比韩湘子的爷爷韩愈登进士第的贞元八年(792年),还早79年。 唐玄宗
据《类编长安志》载:此坊有井水极甘美,以供内厨。开元中,日以骆驼驮入大内,以给六宫。故称此井为御井。这里所说的唐玄宗开元年间皇宫大内,据推测应指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因唐玄宗在这三大内都曾居住听政过。
含光门外善和坊在今含光路东岸与朱雀路之间,这口御井与含光门內甜水井街,城墙内外两处直线距离不超过500米,应系同一水源地。于是我明白了,原来这一带早在千年前就因甜水而闻名,而且并不为人所知。好神奇的唐代甜水井!
说起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甜水井,唐代千宫之宫、三大内中号称东内的大明宫也有口御井,地址在今未央区大明宫乡的井上村。这口御井曾是专供唐高宗李治饮用的御井,朝东南隔浐河有供武则天饮用的神峪寺沟内的甘泉,在今灞桥区纺织城办事处。未央区大明宫附近还有一条御井路,其名应该就源自井上村的这口御井。
今之临潼华清宫有一口唐井,地址位于临潼华清池的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内。这是华清池园内现存的唯一的一口唐代水井遗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据历史记载,唐代帝王在驾幸华清宫时,常常汲取这口井的甜水,用于饮食。特别是在天宝年间,这口井因为曾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在华清宫的专用井,无疑也算是一口出甜水的御井。贵妃饮水的御井、贵妃沐浴的御汤,华清宫之水名闻天下,这更增添了华清宫冠绝千年,美丽的奇幻色彩。
这口唐井1987年考古队才发现复原,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井深8.3米,井口及井身呈椭圆型,南北长1.9米,东西长1.26米,底部略小,壁厚0.25米。井壁以蝇纹条砖和手印条砖错缝环砌而成,底部没有铺砖。
(三)
西门即西安古城的安定门。安定门的城门楼是西安城墙解放前到七八十年代最完整的城门楼。朝城外的箭楼,朝城内的城楼,以及瓮城一应齐全,如果拿我们小时玩的蛐蛐相比,可以说西门城楼全眉全箭,须发皆有。
西门瓮城内还保存有一口古井,号称西门大井,非常显眼,是四大城门瓮城中唯一的古井。此井近些年都被铁篦盖着,看不见井内,也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水。 西门大井
西门大井是西安城中最珍罕的甜水井,其井水之丰,似乎取之不竭。关于古井来源传说很多,不一而足,有的甚至云里雾里的神奇异常。西门大井开凿的具体时间有关志书的记载也不一致,现多倾向于建于清康熙(公元1662年—公元1722年)年间,嘉庆七年复修,如此也应该享誉300年了吧!相传系当时地方上的善长仁翁在官方备案允许下,邀“善识水脉之匠”全城勘察选址打出的。这井口位于瓮城东墙根,直径足有六尺,井深约五六丈。上置大型十字井架,四个木辘轳双索升降,八个大桶昼夜提吊井水。关于大井曾流传有民谣曰:"西门瓮城大甜井,四只辘轳八个桶……"。
这口井的水不但水质甘甜,遇旱不枯。而且因水量丰沛,当时西安人就称其为“龙口”“海眼”。数百年来一直都为“官井”,亦即公用水井。
西门大井之水,以色、味、声俱佳称著。色者,有翠玉甜水之誉;味者,甘洌清甜;声者,此水比重奇大,倒入水缸时会发出咚咚的回响声。
因为西安城内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味道苦涩,不宜饮用。所以这里的水便日夜不停地通过人推马拉,送到了西安的大半座城。
有资料显示,西门甜水井,并非一眼,原来并列着四眼水井,近在咫尺,水质却有差别,而且据说唯有东面一眼最佳。清朝道光年间长安县令胡兴仁还在大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刻有“井养无穷”四个大字,以彰显这口大井的无量功德。 李广瑞撰书“井养无穷”
但原碑已不知去向。新碑立于2007年,碑文及背面“重现西门瓮城大井景观记”为书法家李广瑞所撰书。李广瑞先生曾担任过西安市政协副主席、西安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有老西安人回忆,早些年大井旁有一棵大柳树和一棵大槐树,树荫覆盖井台,仿佛为汲水者头顶搭了个帐棚,能挡点小雨,避个烈日。后大柳树不见了,只剩下大槐树,少说也有百十年历史啦!
在靠天吃饭的年代,老百姓是热衷于祭神的。西门大井旁边曾修有两座小庙,一为龙王庙,一为药王庙。修龙王庙可能因为龙王是司水之神,代表天,天给西安降赐这几口甜水大井,人们自然要感恩上天之徳,以修庙祭拜龙王。再就是每逢大旱之年,附近方圆十几里的民间街巷社团,会在古乐器伴奏下,引领善男信女来此“祈水”,祈水即求雨。仪仗队迎井水(也称神水)两瓶回去设坛祭奠,求龙王赐雨,场面隆重,仪程庄严。每年阴历六月初六庙会之时,还要求神拜药,焚香唱戏,而修药王庙,可能因了药王是龙之恩人,为东海龙王治过病,耀县药王山的药王洞塑有龙王雕像,为药王站班。 南院门旧景陶浒绘
(四)
西大街上的贡院门离西门很近,当年在贡院门的西安市临时参议院门前(今儿童公园)也有一口甜水大井。西安西门与甜水井街周围,方圆也就两三里,这几个地点皆出甜水,可见其水脉是一体的。
南院门曾是西安乃至于陕西的行政中心,大约有300年以上的历史。因清朝初年这里就是陕甘总督部院行署的驻地,可谓西安的风水宝地。
这都因为南院门中心位置的街心花园北边,曾经也有一口甜水大井,名“龙头井”,其水甘淡清洌。现在虽然不少人几无印象,鲜为人知,但当年在西安名声亦不小。“龙头井”井口还架有一座木桥。据说夜深人静时能听到哗哗的水流声,传说是龙王翻身,捋须移枕呢,你看神奇不神奇。后来此井还安装简易压水器,被人称作洋井。多供南院门区域及南半城之用。不让西门大井的“海眼井”一家独尊。
南院门一片除过“龙头井”,东边的大车家巷还有一口出甜水的“轮轮井”。这在过去长期没有自来水的日子里,使得这一片因为处于“龙脉”之上而显示得天独厚。南院门20世纪20年代前后也曾是西安政治文化中心,商业更是极尽繁华,绝对是西安首善之地。你可以想象,一个地方,有水则兴。南院门有甘美的甜水,不兴都难。
当然,西安城里还有一些水井,水质也不错。那是民国年间西京政府派出的凿井队又挖掘的,有开元寺、正学街、炭市街、平民巷、后宰门、民乐园、南院门、新西街、西仓门、皇城内的皇井,小东门外的五道什字井,雷神庙街、西九府街(今青年路)、莲湖公园等多处公井,供人饮用。东门外喇嘛寺巷南头王家井园的井水也不错,就近大商号和富有户就是常年买水户,只买吃水不买用水,用水用苦水,用完泼地或往渗井里倒。360行,当年就有掏井捞桶的从业者,背挎着井绳、铁钩,手掂长竹竿寻找顾主。民国年间,廿四年(1935)市政上有公告说要开办自来水厂解民之难。水厂选址在西关战干路(今环城西路西北大学到南小巷一段),开工、停建轮换着来,皆因资金短缺把事弄(办)不成。直到卅八年(1949)麦收时,市民始终未见到一滴自来水。
我的老朋友画家陈让先生是个西安通,他告诉我:你们西安市文联曾经住的莲湖巷,最里头有个二郎庙,供奉《西游记》中的杨二郎杨戬,但也有人考证原供奉的是二郎神是李二郎,战国时秦国李冰的次子,因李冰父子都江堰治水有功而后世立庙供奉。而庙旁就有一口官井,水质不错,属甜水井。这里还有条东西向的窄巷子,叫小莲花池街,修莲湖路时被占而永远消逝了。当年这条街很出名,就因为也有一口甜水井,莲湖公园周围人吃水就靠这两口甜水井。甚至南边西华门、鼓楼街;北边青年路、药王洞;西边老关庙、教场门;东到北大街,也来这里拉水。据当地老居民回忆:“青石板砌成的井沿上,架一个木制的辘轳。人力转动这古老的绞盘,就可以把甘甜的井水源源不断地提上来。”先是由这里的大莲花池街居委会卖水牌,后来有了自来水站,就开始不收钱咧。
(五)
再者,老东关地区有几口甜水井,远近闻名。枣园巷、大兴巷、东板房、孟家巷、西板房、窦府巷、索罗巷等街区的井水,也都是甘甜可饮的。
西安城修自来水管以前,景龙池这一片的井水也多是甜水井。龙脉之地的景龙池也叫井龙池。《唐中宗实录》载:这里“井溢,浸成大池数十顷,号隆庆池”,景龙池因1400多年前井溢成池,所以因水而兴嘛!这里出甜水井是有历史的。
王永生撰写的《池里人家话老井》一文,曾说到景龙池的老井出甜水。其文章题目的“池里人家”,即景龙池人家,因这里的老住户把景龙池居住的人,称作“池里人”。
王永生和我西安市文联的同事商子秦是发小、景龙池小学的同学,1949年出生的同龄人。 王永生绘王永生在《池里人家话老井》文中说:“景龙池大小几十户人家,几乎家家院子都有一口甘泉水井,吃的喝的洗的涮的居家过日所有用的水都源于那一脉龙水。我家也有这样一口水井,这口水井到底有多少年代,已是无从考证。走进院子,穿过二道门,一眼就看见那口水井,青砖砌起的井台有半间房大小,高出院落地面一尺多,地面灰尘吹不到井边,污泥浊水流不进井里,从井里绞出来的水总是那么干净清澈。青砖箍成的井口,经受井盖常年累月来回滑动磨擦,变得溜溜光滑,木质井盖经不起井里散发出来的湿气沤蚀也不知换了多少茬。专为水井修建了一座井桩,三尺见方一丈多高的井桩下半截全是青砖砌成,伸出来的长长的井棚为水井遮风避雨,相比之下,院子里的住房墙壁却全都是土坯砌成,有的甚至是黄土夯的墙,不难想像当初筑建这所院子的主人对水井的偏爱。一半镶嵌在井桩里的木质辘轳轴有小臂粗,承担着所有重量的辘轳轴当然要用上好的木料制作。制作辘轳两端堵头的两块圆木专门用数块木板拼结而成,再久也不会变形;辘轳摇把是用柳木经过数次浸泡熏烤弯曲而成,光滑坚韧。那年代没有轴承,辘轳木轴一圈均匀地镶嵌着五六根生铁条,辘轳两头木堵头同样镶嵌着生铁套,辘轳的铁套和木轴铁条之间相互研磨如同轴承滚滑。”
辛亥革命先驱、“西安围城”保卫战功臣任阁臣先生的孙女任建友说:“我们家开通巷29号老宅院里后院的那口水井,井很深,水也很甜。井台旁边长满了爷爷栽种的金银花,井台上供奉有龙王的牌位。井台上有辘轳和水桶供打水用,一到夏天,爷爷奶奶就把西瓜放到水桶里,下到井中间去冰镇,等拿上来切开时那真叫一个凉爽可口!
任阁臣先生的孙女任建友和王永生对他们院子老井的描述,我熟悉得如在眼前。因为20世纪50年代就住在西南城脚西门里和甜水井街之间的四知村,四知村的水也能饮。虽然水质不如西门大井和甜水井街的井水甜,口感好,但绝不咸涩,饮用没问题。我小时候过春节时曾跟着父亲到景龙池附近卧龙巷、孟家巷的亲戚家拜年,喝过这一带井里打出的水,觉得和四知村的水质差不多,和西门大井和甜水井街的井水比,还是有差距的。并且这种差距十分明显,因为我有从1956年起在东西甜水井街小学上了六年学的体验。那可真正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甜水井街学校喝的水明显要甜得多,甜水井街井里出的水,绝对西安最好。记得卧龙巷东口附近解放前有家茶馆,挂牌子就说卖的水是西门大井的水。
当然了东西两头的甜水井也有不同之处。例如王永生说他们家的井深有七八丈,而我们西南城墙一带井也就三五丈深。
西安碑林孔庙院中,有一口砚水井,相传文人若饮用此井之水,便能才思泉涌,笔底生花。说明此井之水也能喝。但都和西门大井及甜水井街附近的甜水井,无法相比。有文说南城长安清凉寺的水井是甜水,但是与西安老城区距离太远,可以不提。
2017年第一稿2024年11苑月修订稿于龙首苑
曾任《陕西百年文艺经典.诗歌卷》主编、《太白诗丛》主编、《诗书画文丛》主编、《大地文化丛书》主编、《西安城墙(文化卷)》主编、《中国名家书画文库》主编。《情系黄土地~陕西知青老照片》主编、《集邮年华》主编、《集邮情怀》主编、《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主编,还担任《名人眼中的碑林》《名人看未央》《名人话未央》《十说碑林》特邀编审。
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2019年《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2020年《记忆老西安》(第二卷上下册),2021年《记忆老西安》(第三卷上下册),2022年《记忆老西安》(第四卷上下册),2023年《记忆老西安》(第五卷上下册),《碑林老字号》《长安吉祥说》(四册)。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宗祠》
厚重的木板门
隔着厅里厅外
一个大大的项字
召示先祖是皇
抛开许多历史的错觉
不在乎褒奖或非议
项氏后人只记住了
那个自感愧对父老
至今不肯过江东的勇士
西楚
2024-11-07 22:31:06
西安的甜水井街分南北甜水井街和东西甜水井街,说西安的甜水井,首先得说甜水井街。盖以这条有名的古街,就是清朝康熙年间因为井水甘甜而得名的。
这条街中的水井出的
2024-11-07 22:22:01
在甘肃省乡村发展促进会成立大会上,除了为促进会规模大、层次高、社会反响强烈感到高兴外,我还记住了座前摆放的那罐"陇南核桃露"。不只是我,参会的各界人士,连北京来的嘉宾都
2024-11-07 22:20:26
秋韵犹浓小雨迟,
临冬云雾漫苍穹。
萧萧陌上问谁知,
最是农人叹此时。 作者简介:
李明清,旬阳市人,爱读书、喜好诗词,徜徉在书本(文字)的海洋,追寻内心的宁静。
2024-11-07 22:19:39
秦始皇陵坐落在骊山北麓。秦岭为帐,八百里秦川为床,渭河像一匹白绫轻轻抚摩摇曳着千古一帝的魂灵。明人都穆文曰:“始皇陵内城周五里,旧有四门,外城周十二里”,足见
2024-11-07 17:04:51
秦始皇陵坐落在骊山北麓。秦岭为帐,八百里秦川为床,渭河像一匹白绫轻轻抚摩摇曳着千古一帝的魂灵。明人都穆文曰:“始皇陵内城周五里,旧有四门,外城周十二里”,足见
2024-11-07 12:22:3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