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周陵志》老周家的千年史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源自于黄帝。从黄帝开始,到千古一帝秦始皇,华夏文明已经历了约1700年的历史时期。这1700来年也就是中国历史上划分为“夏、商、周”的三朝诸侯王部落时代。就是“夏、商、周”三朝共生并存时期和西周、东周时期,就是小堡子部落与大堡子部落的关系。在堡子部落时代,老周家逐渐由开始的较小部落到后来发展成为了最大部落,诸侯王的部落统治时间就逾千年,它将周王朝划分为了“先周、西周和东周”三个时期。
一
先说说先周时期。先周时期的具体起始时间无从考证,但大致起始于商朝的早期,一般是说武王灭商之前的时期,大约公元前的十七世纪——公元前的1046年,包括了先周后稷至周文王约15代先王。
先周时期的15位先王分别是:后稷(弃)、不窋、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组绀、古公亶父、季历和周文王。
这15位先王世系排序分别是“父与子”的关系。后稷(弃)因懂得稼穑之道,被帝尧举用为“农师”,并封于邰,号曰“后稷”,姬氏为姓,也就是自古有记载的老周家人的始祖。
先周的15位先王能被后人称为圣祖或圣王,历朝历代都受到后人祭祀或赞颂的有后稷、不窋、公刘、古公亶父、季历和文王姬昌。
后稷名姬弃,周人的始祖,为“五帝”之一的帝喾和邰氏女姜媛所生,封地位于邰地。后稷在农业发展上功劳很大。
姬不窋是带领周人实现第一次迁徙的首领,为了躲避夏朝夏太康之际的战乱,他率领周人从邰地迁到了渭河平原北面的山地,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战略转移。
公刘是姬不窋的孙子。在公刘继承父志作为部落首领时,他带领周人进行了第二次迁徙,使周人摆脱了游牧部落戎狄的骚扰和争斗,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机会,并使周人在新的居住地结合、融合了更多的部族,壮大了周人的部落群体。
古公亶父,也称周太王,是古羌周族部落的后来首领,他带领周人从豳地迁到了土地肥沃的岐山脚下、渭水河边的周原,使周人较为彻底地走上了农耕文明的发展道路,并进一步融合了周边更多的部落,使周人从一个小小部落联盟变成了一个大片区的部落联盟之首。从豳地迁到了周原对周人后来的迅猛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周文化的正式形成大约也就从此生根发芽了。
季历是古公亶父的少子,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并继续发展壮大周族。多次征伐戎狄,迫使狄人放弃北豳远迁到蒙古草原。季历立下屡屡战功,被商王封为“西伯”,即商王在西部的众诸侯首领。
先周圣王在各自时代背景下,通过迁徙、发展农业、联姻,以德怀人,与周围部族融洽相处、增强周族力量及征伐战斗等方式,为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迁居豳地及第三、四次迁居岐山渭水对周族意义重大,从此改变了周王室的命运,也是周朝兴盛的开始。
第五次、第六次迁徙,周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京,周武王在沣水东岸建立镐京。“丰京、镐京”并称为“丰镐”,也是西周王朝的国都,历史上最早称为“京”的中国最早期的城市,作为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当于今天的首都被沿用了将近三百年。
二
再说说西周时期。西周时期也就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历时275年。西周时期对历史有贡献的圣王有武王、成王、康王,伯侯周公旦等。
武王首先推翻了商朝暴政,建立了西周王朝,为老百姓带来了平和安居的稳定生活。其次,武王实施分封制,将天下的土地分封给诸侯,通过逐级分封、层层外扩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周朝疆域。再次,推行礼乐文化治国方略,以礼仪音乐教化百姓,通过礼乐文化的认同感,促使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第四,奠定了周朝的政治格局,以“仁义礼智信”的治国理念,影响了后世儒家文化的产生并为老周家的后世所借鉴和延续。
周成王继续加强周王室的宗法统治权力,进一步拓展疆域扩大影响,令周公东征,灭掉了奄等五十多个国家,打杀掉商朝遗臣飞廉,使得周王朝的势力延伸到海边,诸侯们纷纷臣服于周王朝;继续大行分封诸侯与礼乐制度,规范社会秩序和行为准则,为周王朝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制度保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康王进一步推行成王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分封诸侯,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平定东夷与鬼方,推广乐舞礼制,让许多才能出众的人担任官职,实现了疆土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社会和谐,百姓和睦的“成康之治。”
西周还有一位不能忘记不是先王的“元圣”,他就是周公旦,《周陵志》中历朝历代祭祀周公旦的帝王和先贤们为他树碑立传的最多。周公旦,西周王朝的总设计师,开国元勋,无冕之王,儒学先驱,功绩贡献卓越深远。周公辅佐武王灭商建周,东征平叛奠定周朝版图,确立继承制、宗法制和分封制,制礼作乐奠定典章制度,摄政安国与迁都洛邑,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一生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旦还被称之为“孔子之师”,他还是《周陵志》八、九、十卷的主要赞颂者。
西周时期从周武王始,约建立了71个诸侯国,主政有12位君王。分别是: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中国最早的法典《吕刑》产生,在位55年,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
三
最后说说东周时期。东周时期约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历时约515年。史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东周时期包含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部分,以公元前476年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历史上东周时期虽然有500多年,实质却是一个“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历史时期。500多年东周的26位老周家君王中没有出现圣王,除周平王、周桓王、周庄王、周釐王、周惠王略有小作为外,其他诸王均不甚评价。
在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周王室政权的逐步弱化、衰微,周王朝在不断失去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各诸侯国相互争斗,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大国春秋争霸,社会局势动荡不安。为了争夺领土资源,富国强兵,各诸侯国不断发动战争,频繁的战争,使得多个国家被兼并。分封制、井田制的瓦解,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周天子纳贡,导致了周王室的控制力和依赖诸侯国的地位下降。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各持己见,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多派兴起,文化发展空前活跃,西周形成的礼乐文化被多派兴起的多元化文化所削弱替代。
东周春秋时期的15位君王是:周平王、周携王(二王并立),周桓王,周庄王,周釐王,周惠王,周襄王,周顷王,周匡王,周定王,周简王,周灵王,周景王,周悼王,周敬王。
东周战国时期的11位君王是:周元王、周贞定王、周真王、周思王、周考王、周威烈王、周安王、周烈王、周显王、周慎靓王、周级王。
直到公元前的256年,老周家被秦所灭,周朝灭亡。
老周家的千年史已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但“周人重風水,自昔已然,七百年享祚綿長,興盛之徵實在於此。”“自古享国之久,莫如周;而制礼作乐声明文物之盛,亦灿然至周而始备。”却给后人们留下了不灭的精神记忆并被继续传颂,“周家史千年,薪火永相传。祭祀慰先祖,国泰又民安。”(许衙评 荐)
责任编辑:李欢颜
2024-12-13 16:36:14
2024-12-13 16:35:10
2024-12-13 16:29:00
2024-12-13 13:18:26
2024-12-13 12:33:34
2024-12-13 12:32:50
2024-12-13 12:32:13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