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与小提琴首席回望青春年华

  在陕西,西北国棉一厂“文艺宣传队”那是首屈一指的强队,演艺精湛,也是名不虚传!
  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窗花舞、红头绳,器乐合奏《地道战》,唢呐独奏《秦腔咔戏》,钢琴伴奏《红灯记》选段,舞蹈《军民大生产》,小舞剧《木头手榴弹》,小品《一张汽车票》,眉户剧《送宝书》,话剧《于无声处》,尤其是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居然在咸阳地区大礼堂创下了连续上演8天16场的历史记录。《枫叶红了的时候》的背景故事描写的是某科研单位以冯云彤、陈欣华为首的科研人员与“四人帮”的亲信张得志、陆峥嵘等人围绕着一项周恩来交办的科研任务所展开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这部讽刺喜剧,以诙谐幽默的笔调,讽刺了“四人帮”,抒发了人们拨乱反正、结束“文革”后的喜悦心情,歌颂了久经考验的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记者当时在剧中扮演陆峥嵘,到位得体的演技,也赢得了一片赞扬。何况,记者扮演杨白劳有A角B角两个喜儿做女儿,也是值得快乐的幸事一件。
  但是,纺织女工是十分辛苦的,尤其是上“三班四运转”的宣传队女队员更是如此。有次晚上在西安姚村机场露天为空军演出,天上大雪纷飞,执勤战士一边扫舞台上的雪,一边观看演出,当时上演《白毛女》窗花舞的女演员个个单衣单裤,迎风冒雪,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回来的晚上照样进车间顶岗上班。
  那时,纺织女工连续上一个礼拜夜班下来,个个脸上少有血色。晚上在外执行演出任务回来进车间连续上班,昏倒在弄档的事情时有发生。尽管军宣队和厂革委会有了请假的特批,但是,只要车间人力欠缺,“一个萝卜一个坑”,必须有人顶岗的现实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不少时候,军宣队杨排长、宣传队男队员,甚至是革委会副主任、宣传队指导员都迎难而进,上岗顶替,这在劳模的企业已不是什么新闻。而这,就是记者当时亲历的现实,是共和国第一代纺织工人的爱国绝唱。
  话收回来,要说记者所遇到的这位“小提琴首席”,也得先揭秘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
  1970年10月,厂里接到了陕西省外事办一项特殊任务,柬埔寨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与夫人诺罗敦·莫尼列·西哈努克要来陕西访问,让企业做好接待和文艺演出准备。
  西北国棉一厂是共和国建国以后在西北地区所建棉纺织基地上投产的第一个棉纺织企业,是党的八大代表、劳动模范赵梦桃和以她名字命名的“赵梦桃小组”所在厂。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赵梦桃小组”的党组长吴桂贤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企业也成为陕西第一批恢复接待外宾工作的首选单位。
  为了搞好常年的外事接待工作,结合当时形势需要,国棉一厂准备有“三件套”:一个是整洁的生产现场,一个是精彩的文艺节目,一个是精良的射击表演。
  做好接待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一行来厂参观访问事关重大,是排在第一位的政治任务。为此,工厂决定提前一个月把文艺队队员全员抽调下来,集中进行文艺节目的创作与排练。著名的器乐合奏曲《地道战》就是在那种环境中创作出笼的。
 
  为了保证演出的节目能够精益求精,陕西省领导特意指派陕西省乐团指挥油达民莅临国棉一厂俱乐部予以现场指导,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也选派出一位姓张的年轻女主演张X萍参与指导舞蹈队的排练。
  陕西省乐团是1957年成立的一支造诣很深的职业交响乐团。其前身为成立于194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文工团,1950年成为陕西省军区文工团,而油达民是山西岢岚人,1943年1月就参加了革命,曾在晋绥边区服务剧社、雁门剧社、人民剧社、七月剧社、西北艺术学院实验剧团任演员、演奏员,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秋调西北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民族乐器教研组长(讲师)。1957年春调陕西乐团任作曲、民族乐队指挥、艺术委员会主任,他的音乐才能一度享誉大西北。1959年9月14日成立的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四个儿童剧团之一。来厂辅导排练的女主演张老师因为演出时膝盖受伤,成为这次驻厂当辅导教练的主宾之一。
  听说油达民要来,乐队成员个个欣喜若狂,都在为一个工人业余宣传队乐队能够让专业团体大指挥家来指挥排练而深感自豪。而舞蹈队的女演员们则是围着张老师亲热交谈。
  当油达民第一次踏进国棉一厂俱乐部,看见有近30名队员的乐队,甚是吃惊。从打击乐的鼓手到十多名的弦乐,从大贝司到小号,清一色的管弦乐专业配置:打击乐4人,大贝司1人,大提琴2人,小提琴4人,小号1人,唢呐1人,二胡4人,板胡1人,琵琶2人,大阮1人,中阮1人,古筝1人,笛子1人,手风琴1人,钢琴1人。令他想不到的是,乐队中有8位是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的毕业生,除过一名是学声乐的,其余7位乐手都是从未丢过专业而且一直在从事不下6年的文艺演出,有着极强的实战演出经验。
  第一遍演奏开始到结束,油达民和随从静心听完看完,直到拍手称赞。他说,“想不到你们工厂会有如此实力雄厚的乐队,而且个个乐感极好。真是难能可贵!”说着,和指挥握手,和小提琴首席握手。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油老师只是略微动了几处小节和配器建议,就基本维持原作,赞同上演!并预祝演出成功。
  在这个不小的乐队中,坐在首席小提琴位置的队员,也是记者要写到的主人翁叫牛伦。
  牛伦是西安市人,1947年正月出生,家住红缨街,自小喜好音乐,尤其对小提琴情有独钟。小时候就喜欢跑到城外的陕西省歌舞剧院看演出,常常靠在乐队傍边一听一个晚上。后来自己买来小提琴,就让学校音乐老师教练指导,从识谱唱谱抄谱到熟知五线谱上的标记,的确下了死功夫。毕业后被招进了25公里外,位于咸阳市中心的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织布车间当工人,但是,每天晚上依旧练琴不止。后来参加了厂俱乐部工人乐队,工余排练就成了家常便饭。时间久了,左手小拇指都明显变了形。
  1968年是“备战备荒”的特殊年代,记者被“陕西省大专院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办公室”分配到国棉一厂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当工人。在宣传队,牛伦与记者都是住在男工楼里的单身汉,排练以外,就喜欢到管理服装的张勤生家里做客。张勤生是河北人,做的一手好菜,隔三差五请我们到他那间油毛毡小厨房里小酌。一般情况下,都是“石头剪刀布”输者去到厂南大门对面的商店拿酒瓶去灌8角7分钱一斤的“散西凤”。时间一长,三人便成为形影不离的“三(散)酒客”。
  牛伦和记者是张勤生小厨房的常客,张勤生和记者也成了牛伦西安家里的常客。“三酒客”至此情好日密。
  1998年,记者根据国务院对于纺织厂的特殊规定,第一个向劳资科递呈了《退休申请》,便到《企业信息报》当了记者,走上了新闻媒体报道行列。而牛伦与张勤生退休不久,联手去到西安音乐学院成人教育学校去给当时已经返校当上校长的原厂文艺队指挥当助手,一干就是好多年。期间,记者已经到深圳《丝路发现专刊》杂志社当总编辑。时间一长,也就少有往来。
  这次与牛伦相遇,也是通过张勤生儿子给了牛伦儿子的电话,才联系上了冬季回厂住有暖气的老宅的牛伦。应牛伦诚请,结伴同行,到清渭楼西边的一家馄饨馆落座。一斤白瓶“西凤酒”,二人畅叙而干。
  回想几十年的坎坎坷坷,笑谈身边的风风雨雨,将近4小时的抢说论道,思绪万千,万事缠绕,一吐为快,好不爽哉。
  分手之际,记者提起和牛伦在音乐学院一起辅助成人教育学校工作的乐队二胡老手苗斌虎,牛伦兴奋不已。当即决定,来日相邀,共叙旧谊!
  电话通知了,静待佳音!
  古人云,“一生有一知己足以。”今天能够与牛伦相逢,言叙尽欢,此乃幸事一件。今天是12月12日,恰逢“双十二”,喜怒哀乐业已一吐为快,感慨万千。
  时光荏苒如梭去,是非曲直难违天。
  往事如烟终有果,吃亏常在意悠然。
  人在做天在看。让那些颠覆三观和人性的伪君子为健在者跪倒祈福吧。正义终会审判,只是可能迟到而已。
  ——2024年12月14日(星期六)贡嘎尼玛-雪荷斋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2024年12月10日,陕西省汉中市老科协建会40周年文艺展演在一片炽热的氛围中盛大启幕。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协会40年辉煌历程的深情回溯,更是集中展示老科协会员卓越风姿与丰饶

2024-12-18 14:25:03

  在陕西,西北国棉一厂“文艺宣传队”那是首屈一指的强队,演艺精湛,也是名不虚传!  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窗花舞、红头绳,器乐合奏《地道战》,唢呐独奏《秦腔咔戏

2024-12-18 14:16:02

冬阳虽暖风亦寒满目残雪漫北山却道艺术润农业直教高营春满园当归精养生态鸡药食同源益康健乐为乡村兴实业东川处处赛江南  是日,在兰州市东北山区和平镇高营村红立方会议厅

2024-12-18 10:36:10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

2024-12-18 10:10:41

  2024年9月19日至24日,参加由《诗刊》社、中国南水北调工程集团主办的“饮水思源——南水北调工程文化采风活动”。从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水源地出发,

2024-12-18 10:04:23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这句谚语蕴含着古人对养生的深刻领悟。寒冬降临,万物蛰伏,我们的身体也进入了内养的佳季。此时进补,能为身体积蓄能量,使我们在来年活力满满

2024-12-18 09:21:27

  “心中有天地,掌上绣山河。”用这句赞扬匠人精神的诗来形容镇安刺绣艺人葛良慧,再合适不过了。   30多年来,她从一名普通刺绣手艺人成长为一名企业管理者,手上

2024-12-18 09:18:5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