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森寨军工城走出的文化名人
西安城东郊的韩森寨一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西安的风水宝地。上世纪50年代,这里号称军工城,汇聚了一批现代化的军工企业,也汇聚了一批科技方面的顶尖人才。如今这里仍是西安东郊的一块文化高地,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闻名遐迩,甚至在整个西安文学艺术界也叫得响的名家大腕。
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长篇纪实文学《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苦雨斋》荣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耗子大爷起晚了》获2019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文字)奖。《耗子大爷起晚了》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小说奖。
出版的著作主要有《全家福》《琢玉记》《老县城》《青木川》《状元媒》《黄连·厚朴》《本是同根生》《注意熊出没》《谁翻乐府凄凉曲》《乾清门内》《采桑子》《豆汁记》《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等。还有三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家族》《全家福》,改编老舍的话剧《茶馆》为电视剧,以及电影《红灯停、绿灯行》《谁说我不在乎》。
我和叶广芩从1995年起一直是西安市文联创研室同事,都是专业作家。退休后又成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我为她写过《叶广芩的修炼门径》的评论文章,她是我《记忆老西安》一书的编委,还为我的书写过《北京人读西安人写的〈记忆老西安〉》评论。我们俩数十年中经常一起出外采风,参加文艺活动。是知根知底,关系密切,无话不说,狗皮袜子没反正的挚友。
我和白阿莹是1988年至1990年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的同班同学,因而熟悉也有来往。他的散文集《俄罗斯日记》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和俄罗斯契诃夫文学奖;散文《饺子啊饺子》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报告文学《中国9910行动》获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优秀奖;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获第九届国家文华大奖特别奖、优秀编剧奖和第二十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话剧《秦岭深处》获第三十一届田汉戏剧奖一等奖。2021年12月,阿莹的《长安》入选“2021年度好书”。现任黄帝陵基金会理事长。
后他调入中国兵器工业西北管理局工作。现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兼职副教授,陕西省职工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出版有《中国历史上的娃娃皇帝》《白马银枪小罗成》两部著作,主编有《中国历代传奇人物传奇》等丛书和艺术论文集。曾获得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当代青年文学诗歌大赛”优秀作品奖,全国产业新闻通讯二等奖、陕西省“好新闻”评论二等奖等。
周折对从秦川机械厂走出书画艺术家比较熟。他告诉我当年长安画派的创始人赵望云和修军,“文化革命”后双双平反,他们的儿子也调到秦川厂工作。
我和赵望云先生和修军先生都认识,不过与赵望云前辈仅一面之缘,“文革”中一次我随老师张义潜进北大街省美协院子,正碰上赵老先生正在扫地,张义潜老师急上前打招呼,还回头特别给我介绍这就是赵望云先生。
我和赵望云先生几个儿子都有来往。长子赵振霄是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我70年代在铜川歌舞团工作,曾任乐队负责人,一次带乐队几位演奏员到音乐学院上过约一个月培训课,听过赵振霄讲授大提琴课。后多次看望退休后的赵先生。当时赵振霄还喜欢摄影,我把他摄影作品还推荐发在我任特约编审的《西北航空》杂志上。老三赵振川和我交往最多,我和他多次出外采风,还给他写了《太白有鸟道~记赵振川山水画创作》评论文章。80年代中,为了纪念长安画派的创始人赵望云先生,东大街美术家画廊举办了“赵望云与他的徒弟的大型画展”,我有幸受赵振川先生委托,参与宣传与新闻报道事宜,还在《西北航空》杂志发表赵望云先生的历史照片和绘画作品。振川先生很满意,豪气大方的他,主动赠送给我四尺和四尺三开各一幅画,让我非常感动。老四赵季平我也熟悉,曾一次邀请他当评委,去过他家。再就是《西北航空》被东方航空公司兼并改名为《东方商旅》时的一次庆祝会上,我建议推荐邀请时任中国音协主席的赵季平参加,同时邀请的还有中国美协副主席的刘文西、中国作协副主席的陈忠实、中国书协副主席的钟明善,并安排摄影家柏雨果拍了张四位大腕的合影。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合影,已被刊登在《西安市志》上。
修小锋的父亲著名版画家修军,“文革”后期被下放到耀县文化馆工作。我当时在铜川市中心文化馆工作,曾多次到耀县文化馆拜见过修老。后我调回西安,还到北大街省美协家中看望过他。我和修老另一儿子在陕西省群众艺术馆工作的修建桥也来往较多,有过合作。
杨牧之,原名杨明奎(已故),1947年出生于江苏睢宁,原秦川机械厂宣传干部。陕西省作协会员。1996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西安人》一书,200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世相》。另,发表有《鸟人》《鸟话》《落口》《青草滩、响马滩》《龙门》《私奔》《白桑椹、红桑椹》等中篇小说。创作有电视剧《圣水观》,并担纲了《遭遇昨天》的策划。
郝建生(已故),原东方机械厂技术工人。陕西省作协会员。著有《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杨虎成》等书。
李健,笔名无忧方人,原东方机械厂干部,现民营企业负责人。陕西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美文》《视界观》《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文化艺术报》等报刊。散文《大球与小球》获评《美文》“2023年上半年读者最喜爱的短篇散文”。
丁平安,生于1957年7月,原华山机械厂工会干部。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出版有《丁平安国画作品》《丁平安国画作品选》《国画家丁平安》等,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国家级展览。
黄世鹏,原秦川机械厂文化宫美工。出版有国画人物作品集《红楼梦人物》。
韩森寨军工城走出的名人中,还有集邮界的名家。我的邮友陕西省集邮协会副会长黄剑波告诉我,担任过华山机械厂厂长的刘长旭,就是其中的皎皎者。《陕西邮坛人物》上记载:刘长旭1959年开始集邮,主集新中国邮票。陕西省和西安市集邮协会3-5届理事、常务理事,华山机械厂集邮协会会长。1992年和2002年华山厂邮协两度获得全国集邮先进集体荣誉,1992年刘长旭还代表厂邮协参加全国集邮联十周年表彰大会。
他的邮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和《说牛》参加省、市邮展。还先后参加了《中国集邮大辞典》和《陕西集邮史》部分条目、章节的撰稿工作,担任《陕西集邮史》副主编,参与了《集邮天地》的编辑工作。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出生于1930年3月23日的刘长旭,2003年11月10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3岁。
再有关广原,1948年7月生,陕西西安人,满族,西安昆仑机械厂《昆仑报》主编。系西安市集邮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厂集邮协会秘书长。60年代开始集邮,主集新中国封、票、片,兼集国际通讯年、国际和平年、儿童画、雕刻版专题邮票。曾参加西安昆仑机械厂邮展。
韩森寨军工城真正是各类人才汇聚,影响一方,值得撰写。让我们记住他们的不朽功绩,记住历史的闪光一刻!
曾任《陕西百年文艺经典.诗歌卷》主编、《太白诗丛》主编、《诗书画文丛》主编、《大地文化丛书》主编、《西安城墙(文化卷)》主编、《中国名家书画文库》主编。《情系黄土地~陕西知青老照片》主编、《集邮年华》主编、《集邮情怀》主编、《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主编,还担任《名人眼中的碑林》《名人看未央》《名人话未央》《十说碑林》特邀编审。
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2019年《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2020年《记忆老西安》(第二卷上下册),2021年《记忆老西安》(第三卷上下册),2022年《记忆老西安》(第四卷上下册),2023年《记忆老西安》(第五卷上下册),《碑林老字号》《长安吉祥说》(四册)。

叶广芩 朱文杰摄
首先是叶广芩,女,1948年出生于北京。满族,姓叶赫那拉氏。1968年分配到西安黄河机器制造厂卫生科任护士。1983年调入《陕西工人报》任副刊部主任,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创研室当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曾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现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长篇纪实文学《没有日记的罗敷河》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苦雨斋》荣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耗子大爷起晚了》获2019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文字)奖。《耗子大爷起晚了》获得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小说奖。
出版的著作主要有《全家福》《琢玉记》《老县城》《青木川》《状元媒》《黄连·厚朴》《本是同根生》《注意熊出没》《谁翻乐府凄凉曲》《乾清门内》《采桑子》《豆汁记》《耗子大爷起晚了》《花猫三丫上房了》等。还有三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家族》《全家福》,改编老舍的话剧《茶馆》为电视剧,以及电影《红灯停、绿灯行》《谁说我不在乎》。
我和叶广芩从1995年起一直是西安市文联创研室同事,都是专业作家。退休后又成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我为她写过《叶广芩的修炼门径》的评论文章,她是我《记忆老西安》一书的编委,还为我的书写过《北京人读西安人写的〈记忆老西安〉》评论。我们俩数十年中经常一起出外采风,参加文艺活动。是知根知底,关系密切,无话不说,狗皮袜子没反正的挚友。

白阿莹
再一个要说的是白阿莹。1955年4月生,陕西铜川人,著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副主席。1972年12月至1984年3月,在秦川机械厂工作,历任秦川厂宣传部干事、团委副书记、企业管理处处长、厂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后来还担任过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等。我和白阿莹是1988年至1990年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的同班同学,因而熟悉也有来往。他的散文集《俄罗斯日记》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和俄罗斯契诃夫文学奖;散文《饺子啊饺子》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报告文学《中国9910行动》获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优秀奖;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获第九届国家文华大奖特别奖、优秀编剧奖和第二十届曹禺戏剧文学奖;话剧《秦岭深处》获第三十一届田汉戏剧奖一等奖。2021年12月,阿莹的《长安》入选“2021年度好书”。现任黄帝陵基金会理事长。

周折
我还认识从秦川机械厂走出的文友周折,原名周俊峰,1958年11月30日生,陕西长安人。是位爱好众多的艺术全才,为陕西省作协、美协、书协会员。后他调入中国兵器工业西北管理局工作。现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兼职副教授,陕西省职工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出版有《中国历史上的娃娃皇帝》《白马银枪小罗成》两部著作,主编有《中国历代传奇人物传奇》等丛书和艺术论文集。曾获得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当代青年文学诗歌大赛”优秀作品奖,全国产业新闻通讯二等奖、陕西省“好新闻”评论二等奖等。
周折对从秦川机械厂走出书画艺术家比较熟。他告诉我当年长安画派的创始人赵望云和修军,“文化革命”后双双平反,他们的儿子也调到秦川厂工作。

赵振陆
赵振陆,1950年出生。原秦川机械厂工人,毕业于西安教育学院。后调西安文化系统工作。自幼受长安画派艺术熏陶,并从父赵望云先生习画,其间受方济众、徐庶之先生指点,现为职业画家。

修小锋
修小锋,1955年生,山东莱阳人,西安教育学院艺术系毕业。著名版画家修军之长子,曾任原秦川小学、中学美术教师,西安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版画家协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理事。出版有修小峰画集。我和赵望云先生和修军先生都认识,不过与赵望云前辈仅一面之缘,“文革”中一次我随老师张义潜进北大街省美协院子,正碰上赵老先生正在扫地,张义潜老师急上前打招呼,还回头特别给我介绍这就是赵望云先生。
我和赵望云先生几个儿子都有来往。长子赵振霄是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我70年代在铜川歌舞团工作,曾任乐队负责人,一次带乐队几位演奏员到音乐学院上过约一个月培训课,听过赵振霄讲授大提琴课。后多次看望退休后的赵先生。当时赵振霄还喜欢摄影,我把他摄影作品还推荐发在我任特约编审的《西北航空》杂志上。老三赵振川和我交往最多,我和他多次出外采风,还给他写了《太白有鸟道~记赵振川山水画创作》评论文章。80年代中,为了纪念长安画派的创始人赵望云先生,东大街美术家画廊举办了“赵望云与他的徒弟的大型画展”,我有幸受赵振川先生委托,参与宣传与新闻报道事宜,还在《西北航空》杂志发表赵望云先生的历史照片和绘画作品。振川先生很满意,豪气大方的他,主动赠送给我四尺和四尺三开各一幅画,让我非常感动。老四赵季平我也熟悉,曾一次邀请他当评委,去过他家。再就是《西北航空》被东方航空公司兼并改名为《东方商旅》时的一次庆祝会上,我建议推荐邀请时任中国音协主席的赵季平参加,同时邀请的还有中国美协副主席的刘文西、中国作协副主席的陈忠实、中国书协副主席的钟明善,并安排摄影家柏雨果拍了张四位大腕的合影。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合影,已被刊登在《西安市志》上。
修小锋的父亲著名版画家修军,“文革”后期被下放到耀县文化馆工作。我当时在铜川市中心文化馆工作,曾多次到耀县文化馆拜见过修老。后我调回西安,还到北大街省美协家中看望过他。我和修老另一儿子在陕西省群众艺术馆工作的修建桥也来往较多,有过合作。

王西洲
还有画家王西洲,生于1950年,西安市人。西安教育学院美术专业毕业,1977年在秦川机械厂的秦川中学当过美术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精英班画家、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神剑文学艺术学会理事。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部主任,长安中国画院名誉院长、西部画院副院长。

许巍
再有,中国最负盛名的摇滚歌手许巍。1968年7月21日出生于西安市,1984年在东郊韩森寨的西光子校上初中时,开始弹着吉他走上摇滚歌手之路。许巍的母亲是西光子校的教师,他也是在母亲支持鼓励下才取得成功的。1997年首张专辑《在别处》发行。1998年作品被选入中国当代诗歌文选。他的代表作《蓝莲花》《故乡》《时光·漫步》等,一首首金曲响彻华语乐坛。2002年发行第三张专辑《时光·漫步》时获得第3届音乐风云榜最佳摇滚歌手奖,2010年获“中国十年最具影响力音乐人物”的荣誉。

郭文珺
西光子校还有一名初中学生叫郭文珺,1984年6月22日出生。她十三岁那年进入了西安市军体校。2005年入选了陕西省射击队;2006年9月进入国家队,专攻女子10米气手枪。2007年先后夺得世界杯德国站的冠军和总决赛亚军;2008北京奥运会上摘取了女子十米气手枪冠军,为祖国获得荣誉。她后来还实现奥运双连冠、亚运四连冠的荣誉。

高志华
高志华,原华山中学老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原西安市杂文学会副会长,原陕师大出版社编审。自上世纪八十代年始,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及省报市刊发表散文、随笔、杂文50余万字,其中二十余篇在各级征文中获奖,编著书籍五十余种。其书法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三十余次在各级书展中获奖。杨牧之,原名杨明奎(已故),1947年出生于江苏睢宁,原秦川机械厂宣传干部。陕西省作协会员。1996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西安人》一书,200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世相》。另,发表有《鸟人》《鸟话》《落口》《青草滩、响马滩》《龙门》《私奔》《白桑椹、红桑椹》等中篇小说。创作有电视剧《圣水观》,并担纲了《遭遇昨天》的策划。
郝建生(已故),原东方机械厂技术工人。陕西省作协会员。著有《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杨虎成》等书。
李健,笔名无忧方人,原东方机械厂干部,现民营企业负责人。陕西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美文》《视界观》《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文化艺术报》等报刊。散文《大球与小球》获评《美文》“2023年上半年读者最喜爱的短篇散文”。
丁平安,生于1957年7月,原华山机械厂工会干部。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出版有《丁平安国画作品》《丁平安国画作品选》《国画家丁平安》等,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国家级展览。
黄世鹏,原秦川机械厂文化宫美工。出版有国画人物作品集《红楼梦人物》。
韩森寨军工城走出的名人中,还有集邮界的名家。我的邮友陕西省集邮协会副会长黄剑波告诉我,担任过华山机械厂厂长的刘长旭,就是其中的皎皎者。《陕西邮坛人物》上记载:刘长旭1959年开始集邮,主集新中国邮票。陕西省和西安市集邮协会3-5届理事、常务理事,华山机械厂集邮协会会长。1992年和2002年华山厂邮协两度获得全国集邮先进集体荣誉,1992年刘长旭还代表厂邮协参加全国集邮联十周年表彰大会。
他的邮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和《说牛》参加省、市邮展。还先后参加了《中国集邮大辞典》和《陕西集邮史》部分条目、章节的撰稿工作,担任《陕西集邮史》副主编,参与了《集邮天地》的编辑工作。2002年被评为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出生于1930年3月23日的刘长旭,2003年11月10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3岁。
再有关广原,1948年7月生,陕西西安人,满族,西安昆仑机械厂《昆仑报》主编。系西安市集邮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厂集邮协会秘书长。60年代开始集邮,主集新中国封、票、片,兼集国际通讯年、国际和平年、儿童画、雕刻版专题邮票。曾参加西安昆仑机械厂邮展。

金步摇
青年作家中有金步摇,原名陈梅,女,1974年7月生,西安人。原东方机械厂宣传干部。陕西省作协会员,灞桥区作协副主席。入选西安市委宣传部“百名青年优秀文艺人才”。作品见于《人民日报》《延河》《少年文艺》《十月少年文学》等。长篇小说《寇准》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年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书目,获第三届“白鹿文学奖”;长篇小说《永葆真心》入选陕西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精品项目”,获评第九届“上海好童书”;长篇儿童小说《社火娃》获第三届“小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桐花齿轮》获第十三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三等奖。

刘省平
刘省平,生于1979年,陕西扶风人,现居西安。青年作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梦回乡关》、旅行随笔集《西路行吟》;荣获陕西省水利厅和渭河水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美丽的渭河”水文化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奖评选活动二等奖、第一届西北有高楼征文大赛诗词组主奖。写过《韩森寨的记忆》一文。韩森寨军工城真正是各类人才汇聚,影响一方,值得撰写。让我们记住他们的不朽功绩,记住历史的闪光一刻!
2024年12月17日第一稿2024年12月19日第二稿

叶广芩与朱文杰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西安饮食股份公司首席文化顾问。
曾任《陕西百年文艺经典.诗歌卷》主编、《太白诗丛》主编、《诗书画文丛》主编、《大地文化丛书》主编、《西安城墙(文化卷)》主编、《中国名家书画文库》主编。《情系黄土地~陕西知青老照片》主编、《集邮年华》主编、《集邮情怀》主编、《国家名片上的丝绸之路》主编,还担任《名人眼中的碑林》《名人看未央》《名人话未央》《十说碑林》特邀编审。
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2019年《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2020年《记忆老西安》(第二卷上下册),2021年《记忆老西安》(第三卷上下册),2022年《记忆老西安》(第四卷上下册),2023年《记忆老西安》(第五卷上下册),《碑林老字号》《长安吉祥说》(四册)。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岁月难禁时令催, 世故俱向目中谜。 十年人生三巴老, 一夜阳从九地起。 淬锻流光感慨多, 泰来惊走厌否极。 经得一番寒彻骨, 迎接福寿暖红梅。 作者
2024-12-19 18:02:12
西安城东郊的韩森寨一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西安的风水宝地。上世纪50年代,这里号称军工城,汇聚了一批现代化的军工企业,也汇聚了一批科技方面的顶尖人才。如今这
2024-12-19 16:29:10
我自己的外公去世的早,在我童年的时光里,没有外公这个角色。记忆里第一次对“外公”这个词有概念是认识爱人之后的事了。那是2006年,我们还在上大学,婆婆一行去西
2024-12-19 13:59:14
骊山屏立于南,渭河东西横贯。山川河流让临潼地貌大致呈现山、塬、地三种形态和南北两大区域。渭河北平原沃野,清河、石川河南流入渭。渭河南为低山丘陵和台塬、河川平地。
2024-12-19 13:36:14
十多年前,我由杭州乘船来苏州,历览了各处园林,写得一篇《苏州园趣》;后来自觉不自觉地在两部长篇小说中均把主人公设置为苏州人,并大篇幅描写了苏州园林、苏绸、苏绣和历史文
2024-12-19 09:26:55
冬天就像一首诗,
初雪轻轻飘落,带来一片宁静,这宁静仿佛是诗的开头。
寒风吹过,发出呼呼的声响,就像奏响了寒冷的音乐。
那些没有叶子的树枝,在风中好像在小声地说着话。
雪花不
2024-12-19 09:26:37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