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有龙便有灵 ——读梦萌散文《龙湾之脉》
梦萌老师是我崇拜的作家。他的文章清丽俊秀,赏心悦目之际给人以哲思和启示。所以我把见到的他的作品,以及众人对他文章的解析赏评一一收藏了起来,不时地浏览学习,希望自己也能够像梦老师那样写出几篇像样的作品。
今天读到《龙湾之脉》,又是一篇不俗的文章,感觉就像我早年课文《葡萄沟》里的描写,让我至今仍念念不忘那美景,那场境,多少年了仍心向往着吐鲁番葡萄沟里漫山遍野的野葡萄,连脚下都是踩着不知累积多少年风干了的厚厚的一层葡萄干……
这篇《龙湾之脉》又有所不同,诸如:“焦局长和我认了世交,他是焦赞后代,我是孟良子孙,老祖先同在天波府为将,所以他问路线怎么走,我毫不拘束地说,人都凡事图大,那就从大龙湾开始吧。”这一拉扯,宾主二人竟成了世谊,一下子“够”到北宋那了!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就是文化人的博识风趣。于是,一场探古寻幽的旷世之旅开始了……
“……早在中生代,龙就是世界的主宰。到了冰河期,地球被冰雪覆盖,气候奇寒,龙才在地球上消失了。这次全球性的大裂变,使人类得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开始从混沌蒙昧幡然走向古代文明的新时期。自那时起,龙就逐渐作为图腾符号融入人类的血液,既是生命的昭示,又是对生存环境的警惕。也几乎同时,由于燕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吉林省辉南山区发生了一连串火山爆发,留下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火山地貌,即今天所谓的‘龙湾群’。可以这么说,‘龙湾群’正是伴着人龙易帜而诞生的,所以有那么多龙的传说和故事就不足为奇了。”
读到这段文字,我方才意识到,我们图腾的龙,便就是曾经统治地球的恐龙!二十年前我去自贡恐龙馆参观,也没有联想到,那拼接起来的高颈长尾的巨型动物化石就是龙凤呈祥中“龙”的原型。人类晚了恐龙许久,并不曾彼此相见,但是,你虽不在江湖,江湖仍有你的传说。于是,人类就一代一代地膜拜了那似有若无的龙,甚至把它幻化为有鳞有爪、如虎添翼、能够呼风唤雨的图腾物——龙。我一直以为,被当做一种止血化淤的中药,默默无闻地在中药铺为人类粉身碎骨、肝脑涂地的龙骨,就是它的骨身。
我终于明白了,中国人虽然没见过“龙”,却钟情于龙,自称龙的传人!相比于其他民族,中国人这种认知,这种心理思维,才值得研究和推崇。
“……这是一片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深藏峡谷深处,无天无日,给人的感觉就像在地下,所以叫地下森林。我们从入口下去,越走越深,越走越险,虽有桥有栏,但奇形怪状的地貌仍令人胆战心惊。那桥也是奇特,铁索做肋,木块镶嵌,有的如彩虹飞架,有的似月牙横渡,有的简直就不是桥而像木排了。两边树木高大密集,葛藤盘缠,花草蓬茸,腐殖质足有两尺厚,把山体包裹得严严实实。偶见裸露的山石也都嶙峋狰狞,仿佛突然钻出的妖怪,吓人一跳。到处都有枯树朽木,又粗又长,横七竖八地躺着,实在可惜。一棵据说三百多岁的枯树,不知躺了多少年,树心已空,猫腰可从树洞通过。这里的树多为白桦、紫椴、红松、冷杉、黄菠萝、水曲柳等,胸径逾米,高二三十米,笔直挺拔,一眼望不到顶。有棵大青杨已二百多岁,粗两三米,四人才能合围。树皮也很特别,如桦之银甲、松之斑斓、槭之皱褶、椴之鱼鳞,皆坚硬滑腻,颇有沧桑感。叶子各显姿态,或针形、或羽状、或复叶、或对生,繁繁缛缛,苍翠欲滴。特别是色木槭,刚入小秋,五角形叶片便显出红萝卜素来,要是到了深秋,又该何等灿烂啊!”
梦老师文中的景致是别样的,是不寻常的,那处在峡谷深处,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无天无日,给人的感觉就像在地下,所以叫做地下森林。”“一棵据说三百多岁的枯树,不知躺了多少年,树心已空,猫腰可从树洞通过。”……如此等等,让人有了一个不同已往的世界,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于是,我多想了些,作为个体人也就七八十年的寿命,我们日常所看到的植物体,也无非三五十年的寿龄,而这两三百年的树木,让我们心生敬仰和有如出世之感。庄子在《逍遥游》里有言:“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是说那早上出生,晚上就枯死的菌芝,不会知道一个月的时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蝉,不会知道一年的时光。面对这山中古树,联想古代先贤的名言,怎能不让我们引发恍若隔世和望洋兴叹的人生感慨呢!想想数以亿万年计的恐龙与人类统治地球的地质年代的历史更迭,“人龙易帜”,我们一定以为是人类内心的一场噩梦,一定以为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们在突发奇想,痴人说梦。
梦老师把我们带入这个不同寻常的龙湾,期待着找到龙脉,我也曾潜意识里兴致盎然地希望随着梦老师的足迹发现龙的些许痕迹。后来意识到这根本就是异想天开,梦老师并非古生物学家。虽有所失望,但是我毕竟看到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奇异之旅,一篇让我叹为观止的美文教我细细品味。一处大自然的造化,在作者的笔下,展现了不一般的奇趣妙意,融汇了悠久广博的中华文化,让我回味百遍,遐思神往……
我更欣赏梦老师的状景:
“偶见裸露的山石也都嶙峋狰狞,仿佛突然钻出的妖怪,吓人一跳。”——闯入其境,当提心吊胆,时时设防。
“游艇调头东南,湖面灼金烁银,至岸边始成笼统,更觉水深无底,森然可怖,恐有龙出。”——不是一般地紧张,一定心在嗓子眼了。
“这里水更深,林更密,真不敢贸然伸颈,不然山上的浓荫塌落下来准会砸了乌首。”——这里的浓荫,用了“塌落”和“砸”,可见不是一般的浓度。
“大龙湾给我的第一印象,仿佛一路的绿风绿浪全都流淌汇聚到这里来了。湖呈半圆形,崖岸迤逦曲折,山势连绵起伏,直把一层层绿波叠入人的瞳仁。”——“叠入”人瞳仁的,这是怎样的一种绿波青浪?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独特感受?
“入了这般境界,心愈显得葱茏,人就多了仙气,不再把家长里短、功名利禄当回事儿,悠悠哉荡荡乎地断然而作佛了。”——状如柳暗花明,使刚才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得到了纾解和升华。
“沿山道下去,似乎又掉进绿色大染缸,一时竟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山、哪是林、哪是水了。”——我也分不清了,是迷入诗文,还是误入天界仙境?
“‘吊水壶,吊水壶瀑布!’随着一阵惊叫声望去,但见巉岩陡壁下突然裂出一个石洞,洞里涌出一股暗流,在洞前与谷底溪流汇合一起,碰撞着,旋转着,然后从拦河而立的石坎倾泻而下,湍急似电掣,喧豗如雷霆,毫无节制和章法地将浪花、飞沫、水汽和雾霭向人周身抛来。瀑布之水被摔得粉粹,经过须臾的滴渗透漏,复又会聚拢来,沿谷底潺潺湲湲地向远处流去。”——真是图穷匕首现,直到最后才点明主题:水啊,水不就是龙脉么?
“临别,焦副局长问我,是否找到龙脉?我说不用找,龙脉不就是水吗?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难道不是这样吗?他大笑,我亦大笑,双双抱定,奈何拳拳世交。”——真是神来之笔,不但进一步突出了主题,而且前后照应,使文章更加充满趣味性。
至此不禁自问:倘若我到了这般境地,一定是心魂不定,一定是意乱神迷,哪有这么精准、这么奇特的体验呢?“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梦老师既写了水,也写了龙,所以文章便写出了灵气。于是我暗下决心,哪天也要去龙湾群朝圣一番,亲身感受一下梦老师笔下的美景美情,想必也会沾点儿水与龙的灵气的吧!
〓 作者简历
高超文,陕西礼泉人,毕业于西北大学无机物工学专业,高级工程师。三十年来一直从事燃气、化工项目的技术研究、开发与企业管理。礼泉县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副主席兼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李欢颜
2024-12-24 11:27:27
2024-12-24 11:21:00
2024-12-24 09:43:42
2024-12-24 09:43:21
2024-12-24 09:27:37
2024-12-24 09:26:30
2024-12-23 21:30:2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