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故乡泉水井
我的故乡在麻虎光王沟老穆云垛大院子。大院子有十多户人家,院子中心有一口泉水井,整个院子里的人都依赖这口井生存。
水井的构筑十分巧妙。靠水井的西面是一堵七八尺高牢固的石坎,水井就在坎子根基处,只有五尺多深,砌成大半月亮形,井口舀水的一方像月亮边,其余的部分砌成椭圆形。先辈们模仿石拱桥洞的建筑模式砌了个封顶,高出井口六七尺,像圆顶的门洞,下暴雨积水冲不到水井里去,刮大风吹起的尘土也进不去,牲口也糟蹋不到。很早以前,爷爷就告诫不许在井里洗东西,人们都遵守不用水桶打水的约定,以免桶底污染水源。井底是用石头铺成的,大约有两平方米。水井口由石匠打磨石板铺成,既整齐美观又方便实用。
井水是从井底冒上来的山泉,时常冒起一串串大小不等的晶莹水泡。水泡的动态很奇异,有时接连不断地冒,有时断断续续地冒,时而快时而慢,不时还咕嘟咕嘟地响。井水冬暖夏凉。冬天到了,井水逐渐升温,下雪结冰的天气,井水冒着轻雾般的热气,洗菜不觉得冻手。井水长年清澈见底,即使下暴雨也不浑浊,照常可供饮用。井水的水量常年基本均衡,水面与井口始终保持在离井口六七寸深,长时间干旱时水位略有下降,遇上连阴雨时,水位也没有溢出井口,也从未枯竭过。曾经干旱3个多月,附近柴草都枯死,但这口井仍未枯竭,让人感觉到大自然是那么神奇,那么无私,那么伟大!
水井坎上有一棵大核桃树,听我父亲讲是我爷爷亲手栽种的。因井水的滋润,长得枝繁叶茂,约两人合抱粗。夏天,核桃树枝叶覆盖整个水井,遮挡住了水井附近上空的烈日,是乘凉的最佳去处。水井旁就是我家房屋,母亲非常贤惠,放一个水瓢在井边,供人们解渴。几个兄长专门从山上抬回几个大石条,摆放在井边供人们歇息。每到三伏天,院子里的人中午端着饭碗到井边树下乘凉歇晌聊天,邻里们在树下讲古经、聊家常,话庄稼丰收。院子里的人都十分热情好客,南来北往的行人累了乏了,都要到井边核桃树下歇一阵子,咕咚咕咚喝几口清凉甘冽的泉水止渴解乏。解了渴,歇了脚,再拉拉家常,讲讲各地的新鲜事或趣闻轶事,水井成了农村重要的社交场所和公共活动阵地。
故乡的泉水井不光给过路人奉献了诸多好处,更重要的是给穆云垛大院子里的人提供了生命的泉水,滋养大院子一代又一代人。一天到晚挑水提水的男女络绎不绝。挑水的汉子嘴里叼着烟哼着没名的曲子,用木桶提水的婶子大嫂们,身子一扭一扭地往前走着,显得婀娜多姿。这一井水,养出了一院子的俊男靓女,女子个个如出水芙蓉般水灵,孩子们个个聪明活泼。也许是水的滋养和灵气,院子里出了好几位长寿老人,朱奶奶活到84岁,陈奶奶享年96岁,赵奶奶98岁寿极而终。院子里出了5个石匠、4个篾匠、3个木匠,还走出了几位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
近百年历史的老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见证了岁月变迁和历史的沧桑变化。移民搬迁工程实施后,村民陆续搬下山,这口井被改成水窖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在县城生活多年,用着方便快捷的自来水,但常常想起家乡那口神奇的水井,怀念着水井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怀念周边那种淳朴的乡村生活,怀念着邻里和睦的感情……
责任编辑:李欢颜
2025-01-02 13:41:28
2025-01-02 13:40:49
2025-01-02 11:07:48
2025-01-02 10:40:28
2025-01-02 10:06:40
2025-01-02 10:03:56
2025-01-02 10:03:1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