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过了腊八就是年

  时间如白云过隙,稍纵即逝。不知不觉一年已接近尾声,今天已经是传统的“腊八节”了。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年的气息日渐浓烈起来。

  腊八节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北方,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腊八节”也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我身居北方,从小时候记事起,我就喝母亲做的腊八粥,吃腊八面。那味道余味无穷,时不时勾起我的回忆。

  记得腊八节前夕,母亲早早就开始筹备了。脸盆盘里装上一些小麦,去到邻居家等候捣麦仁 。寒冬腊月天,北风呼呼刮着,母亲却不畏严寒,为了让我们能吃上腊八粥,她站在寒风中耐心的等着。

  因为那时候的人们,喝腊八粥已经是个习惯,所以人们都轮着在石臼捣麦仁。

  麦仁捣好啦,还需要准备腊八面的食材。逢黄堡会,母亲就去会上卖鸡蛋,鸡蛋变卖的的钱再购置豆腐,红萝卜,大葱之类的。

  每到腊八这天,母亲天不亮就开始拉着风箱做腊八粥了。那风箱吧嗒吧嗒的声音,惊醒了我们。由于天冷,蜷缩在被窝里的我们,懒得起床,就眼巴巴的等母亲叫我们喝腊八粥。

  母亲做腊八粥可用心了,她提前把豇豆、麦仁、玉米仁、红小豆用开水泡着,泡开后做起来熟的快点。熬好的腊八粥里,母亲会炒点葱花,和点面糊糊倒进去,再放上盐,调料,吃起来可香可香的。

  做好的腊八粥,先要祭祀天地,祭祀列祖列宗;然后,再让我们姊妹分头给邻居家送去几碗。母亲说,送的家数越多越好。邻居们也会把他们做的腊八粥给我们端来品尝。做完这些事情,我们才可以享用腊八粥了,那迫不及待的样子,至今清晰可见。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腊八粥,有说有笑,幸福感充盈着每个人的心。

  腊八粥是腊八节要喝的粥,还有吃腊八面的。

  母亲把在黄堡会上买的红萝卜,大葱,择洗干净。葱切丝,红萝卜和豆腐切丁,将这些菜烩在一起,熟后放在盆里,等面条做好了,就烩在一起。有时候还打两个鸡蛋烩在一起。那味道是绝对的美味佳肴,想着都垂涎三尺。

  儿时的腊八节,有母亲的辛劳,才换来令我终生难忘的美味。如今的腊八节,没有儿时母亲做的腊八粥,腊八面,我也就找不到“腊八节”的味道了。

  儿时的腊八节,有母亲的辛劳,才换来令我终生难忘的美味,和那浓浓的缭绕于心的乡音。如今的腊八节,没有母亲做的腊八粥,腊八面,我也就找不到儿时“腊八节”的味道了。

  作者简介:

  郝玉静,教师,自幼酷爱文学,工作二十多年以来,坚持写日记、生活随想,把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编写了《我的平凡世界》,《我的教师之路》,《曾经走过的日子》,《花絮》,《生活拾零》,其中《我的师范生活》一文收录在《一代中师生》一书,曾有多篇论文,文章发表在网刊、杂志、报刊。2008年被中国教育学会聘为研究员。我坚信,我人生的路有多长,我的笔耕就有多远。(焦点 荐)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的内涵和物质做后盾,人生就会变得底气十足。 没有美丽的外表,根本没人会去在意你美好的内心,这就是现实。  【微语】  生活或许并不完美,但我们可以用

2025-01-06 10:55:13

  时间如白云过隙,稍纵即逝。不知不觉一年已接近尾声,今天已经是传统的“腊八节”了。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年的气息日渐浓烈起来。  

2025-01-06 10:53:43

  那片蓝色的大海像是被阳光唤醒的巨人,温柔地起伏着。我看到有人赤裸上身站在冲浪板上,与波涛共舞,那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充满了活力,仿佛与大海融为了一体。他享受着这片刻的

2025-01-06 10:48:04

全世界最通透的一段话:“加减乘除算不出人间富贵,笔墨纸砚书不尽世上辛酸,望闻问切诊不出人心凉薄。东西南北走不出世间纷纭,江河湖海填不满私心欲望,日月星辰照不亮

2025-01-06 09:41:26

  在记忆长河中,焦阳姑娘仿若一颗明亮温暖的星辰,光彩照人,照亮了往昔岁月的每一帧画面,成为我生命中一段难以磨灭的珍贵回忆。   焦阳的母亲是我外婆的干女儿,所以我们也有

2025-01-06 09:41:08

  (1)南北广济街趣事~对对子(散文)发表于《陕西交通》2024年1月9日。编辑:周迎春。   (2)说灵芝(散文)发表于《教师报》2024年1月10日。   (3)誉满长安的慈恩寺牡丹(散文)发表于《三

2025-01-06 09:29:40

  今天是2025年的第四天。   新年总会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好像在告诉我们,过往已经翻篇,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把烦恼放下,才能和快乐拥抱;卸下昨天的包袱,今天的脚步才会

2025-01-05 22:48:3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