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寻梦白沙溪

  一溪白沙水,蜿蜒数道湾。润田千万倾,福泽惠四方。白沙溪,从东汉绵延至今,岁月的沧海桑田,映照在平静的溪水之中。

  从绵延起伏的南山腹地,到一马平川的婺江河畔,白沙溪婉蜒辗转了不知多少道湾,沿途的农户村舍,一路的芳草萋萋,两岸芦花飞絮,夹杂着鸡鸣鸭啼声,随溪水一路下游,滋润着桑园和麦田。

  这一方拥有江南稻米文化的土地,因白沙溪水的润泽而显得肥沃和富庶,沿溪两岸的乡民,几千年来汲取着白沙水而世代绵延流传。

  走近白沙,去领略白沙溪沿线深厚的文化内涵,走进白沙,去挖掘白沙文化的真正精髓。这是一个婺文化追随者的梦想。

  《白沙溪泄洪》 陈彤 摄

  对于白沙溪,也许我并不陌生,早年在沙畈担任山村教师时,每周都会沿着白沙溪骑车去学校。当时,只觉群山在白沙溪两岸拥簇,流淌的清泉碧绿透彻,茂密的毛竹和林木,倒映的溪水之中。

  我除了走马观花般浏览一路风景之外,对身边这条水系所拥有的独特文化却熟视无睹,以至于一年往返十多次,仍对白沙文化一无所知。

  白沙溪,发源于婺南群山腹地的溪流,途经沙畈、琅琊、白龙桥,流入婺城的母亲河——婺江,然后奔向钱塘江,汇入东海。尽管普通而又平凡,但这条婺城西南山区的河流历经岁月流淌,福降沃野,惠泽乡民,不仅滋育了两岸的稻麦,也传承了悠久的婺文化。

  对于婺南山区人民来说,白沙溪,是承载几多乡愁的水系,更是一条令游子怀想的母亲河流。

  白沙溪原名称白龙溪,是金华婺江南部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沙畈水库、金兰水库,经琅琊、白龙桥两镇后注入婺江。以溪水白如镜而得名,又以蜿蜒曲折似龙蛇,风吹波浪似白鳞而得名白龙。

  白沙溪水清沙白、平湖映日,是金华一大美景。

  然后,真正让白沙溪载入史册的,却是因为一位古人:卢文台。他的“白沙三十六堰”让我们记住了这位古人筑堤治水、造福乡邻的丰功伟绩。

  卢文台,字高明,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人,汉武帝末年,卢文台任步兵尉历官辅国大将军。后来,王莽篡汉,卢侯厌倦官场生涯,率部三十六人,退隐辅仓,来到浙西南山区——金华沙畈祖墎殿一带。

  处地域广阔,沃野肥润,竹木茂密,对面山峰如五指伸展,便停留此地,垦辟田畴卢畈,自食其力。只因卢侯在此停留较久,便将此地命名为停久,并一直沿用至今。

  车子过琅琊集镇往南不到一公里处,有一座琅峰山,丹霞地貌,奇岩突兀,林木茂盛。沿着山脚流淌的便是白沙溪,溪水清澈见底。在琅峰山脚建有一条堰坝,古称“白沙堰”,这便是“白沙三十六堰”中最著名的第二堰。

  《水韵》  傅俊 摄

  我们在琅峰山的山门处,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题“白沙堰”三个大字,背面记载着“白沙堰”的史料考证:白沙溪有三十六堰,首创于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至今已有二千年历史。

  白沙溪旁有一座“琅峰阁”,穿过“琅峰阁”便来到“白沙亭”,“白沙亭”三个绢秀大字是著名书法家姜东舒所题写的。“白沙亭”立于险峻的双扇门下,呈六角亭状。

  亭中间立着一块石碑,刻着原浙江省省长李丰平题写的“白沙堰”石碑,石碑经岁月的冲洗已经长满了绿绿的青苔,但背面的碑文依然清晰可辨:“白沙溪古有三十六堰,琅峰山位于最著名的第一堰”之下,第二堰之上,两堰浇灌东北、东南两岸农田十数万庙。

  民国汤溪县志载: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辅国大将军卢文台率部隐退辅仓,垦辟田畴,兴建白沙溪三十六堰。金华县志载: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旱。乡民开堰引白沙溪水灌溉,取名白沙堰,为省内最早水利工程之一。

  以前,曾经因为白沙溪水肆虐,给两岸乡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正是由于白沙三十六堰的修筑,才让泛滥洪水得到了遏制。后来,白沙溪上游又修筑了沙畈水库和金兰水库,急湍的白沙溪水一改往日的汹涌澎湃而显得轻缓流动。

  《梦境白沙湖》 傅卫明 摄

  我们在琅峰山脚,看到了“白沙溪第二堰”,这条古时用石块砌成的堰坝,将白沙溪拦腰截断,围筑的溪水便从南边的琅峰脚流入下游广袤的农田。

  溪水从堰坝上淌过,形成一道白练,如白练一般铺垫在白沙溪中,流水从堰坝上方冲下,在溪涧形成一朵朵翻卷的浪花。堰坝上游则形成一个人工湖面,水清波平,倒映的群山在水底晃动,宛如一幅动感水墨画,映衬在白沙溪中。

  白沙第二堰历经岁月的冲洗,虽然二千多年过去了,但堰坝依然稳固坐镇溪中,庇佑白沙溪两岸的乡民。只是后来几次大修后,原先的岩石堰面,现在改成了水泥浇铸,自然就失去了古朴的味道。

  当时,白沙溪水时常泛滥,危及乡民,卢文台便率部组织乡民治理白沙溪,先后修建了能灌溉二州三县八都之良田千万顷的三十六堰,成为浙江省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

  现如今,白沙溪流域的三十六堰历经岁月流洗,其中有23道堰自1960年以来因为修造水库、开发等陆续不存在了,剩余的13个堰也只残存部分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主要是位于琅琊镇琅琊徐村的白沙第一、第二堰,但也已经用水泥改建过,古朴的原貌已不复存在。

  站在2000多年前的白沙堰上,看着经堰坝围栏后的溪水绕着琅峰山脚从边上的沟渠流上下游广袤的农田,脚下的流水依旧,两岸的风景依旧,只是心中的感慨有些茫然。这,就是我们的先人曾经流下汗水凝成的古老水利工程吗?

  这,就是造福白沙溪流域上万乡民的宏伟构筑吗?

  卢文台死后,就葬在婺城区沙畈乡停久与高儒两村之间的祖郭殿,其墓葬已经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由于卢文台治水有功,历代朝廷都进行勒封,而民间怀其意,则建庙祀之,现在琅琊建有白沙庙,在白龙桥建有马海庙,庙内供奉着的就是白沙老爷卢文台。

  在白沙堰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明朝诗人杜桓的诗作《白沙春水》:

  白沙春水镜光清,水面无风似掌平。

  春暖锦鳞吹细浪,晚晴黄莺啭新声。

  烟堤绿树人家小,云渚斜阳钓艇横。

  三十六渠饶灌溉,秋田万顷仰西成。

  历经几千年流淌的白沙溪,孕育了丰厚的白沙文化,令后人一辈子研读。而造福乡民的人,总是会让人记住他的恩典。

  作者简介

  戴建东,男,浙江金华人,1965年8月出生,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曾从事石匠、泥瓦匠、代课教师、新闻记者等职业,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后通过自学获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供职政府机关新闻中心。曾出版诗合集《九峰派诗选》、个人散文集《行走田园》。(焦点 荐)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热气腾腾的浆水豆腐  过了腊八就是年,那些年往往过了腊月十五家家户户就开始筹备年货了。磨面、碾米、蒸馍、摊米黄、做豆腐、炸油糕等,足够忙活半个月的,单单做豆腐就需

2025-01-08 10:50:33

  一溪白沙水,蜿蜒数道湾。润田千万倾,福泽惠四方。白沙溪,从东汉绵延至今,岁月的沧海桑田,映照在平静的溪水之中。  从绵延起伏的南山腹地,到一马平川的婺江河畔,白沙溪婉蜒辗

2025-01-08 10:44:38

由甘肃朝旭影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主办的第七届西部电影梦工厂颁奖盛典于2025年1月7日在兰州万达文华酒店隆重举行。冬入腊八满粥香 清清黄河似漓江 梦工厂中群英聚

2025-01-07 22:59:51

  1月7日下午,《丹凤方言》首发式暨丹凤地域文化助力康养名县建设研讨座谈会在丹凤举行。   《丹凤方言》2024年元月开始编辑,12月由陕西新华出版、三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

2025-01-07 22:53:30

  我们一起分享醍醐灌顶的一段话:“穷人失去健康,等于雪上加霜;富人失去健康;等于一辈子白忙;男人失去健康,她会成为别人的新娘;女人失去健康,他将会重新装点自己的洞房;

2025-01-07 16:04:02

  懂,无需太多的语言,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它是灵魂与灵魂的对白,它是心与心的共鸣。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相惜。懂,不是一个字,而是一颗心。 只有频率相

2025-01-07 16:00:37

  在农村下田劳作,可恶的除了蚊子、昆虫、水蛇外,当然还有蚂蝗了。  水蛇只是样子可怕,但无毒性,也不伤人,只是在水田里窜来窜去,让人望而生畏。而蚂蝗则是吸人血的软体动物,蠕

2025-01-07 13:22:39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