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朱文杰:春节源流长安说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首屈一指的节日,是最隆重、最光灿、最红火、最盛大的开年第一佳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春节就是过年,而百节年为首。《尔雅•释天》一书上有:尧舜时称年曰“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改岁称“祀”,周朝才称之为“年”。到了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的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曾把年又改回了“载”,又过了14年,到唐肃宗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又改 “载”为“年”。改来改去,总之过年和农业丰收之季有关,《说文解字》对年最早的解释就是“谷熟也”。《谷粱传》中有“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大有年”即大丰收年。

  西周建都长安丰镐两京,周朝称 “年”,意思即“年”之称呼始于陕西。

  中国有阴历、阳历之分,阴历正月初一叫“春节”,即阳历正月初一叫“元旦”。中国人更重视阴历,阴历也称农历。这个传承久远的历法,基本上是在二千年前西汉时确定的。就是汉武帝时,经陕西韩城人的“史圣”司马迁提议并参与,和落下闳、邓平等人在都城长安改《颛顼历》而另制的《太初历》。

  《太初历》亦称汉历,以夏历正月为岁首,并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反映季节。“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所以第一个月之始的节气“立春”,春与节组合在一起就被叫成春节了。不同的是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

  “春节”和“元旦”曾经是一回事。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很有意思,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如此解释,让你马上会领略到汉字形成时的丰厚内涵和无限魅力,而感叹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元旦”也叫“元日”。北宋王安石有诗为《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也有专家认为立春是24节气之首,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唐长安城东郭墙正中偏北处有春明门,皇帝在唐长安城最东处的望春宫举行迎春大典。唐代诗人京兆武功人的苏颋有《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一诗。

  过元旦仅是一天,而过年,即过春节时间要长得多。除过除夕和正月初一,可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陕北民歌有 “初一到十五”,即指过春节。春节时间跨度长,决定了它内容丰富,项目众多的特色。还囊括了不少派生出的小节日,例如春节前农历的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春节后的正月十五元宵节。

  腊八节,意味着春节序幕已经拉开,民谣有:“碎娃碎娃你甭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元宵节为汉文帝所定。是为了庆祝周勃等大臣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汉文帝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和落下闳、邓平等人创建的《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书•音乐志》载:“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这也指隋都长安大兴城节日情景,到唐长安时“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达到盛极。

  正月十五元宵节,赏月、吃元宵是必须的,象征春节一家团聚。陕西风俗中有“正月里闹元霄”之说。社会上要组织的有耍社火,狮子龙灯、跑旱船、竹马子、踩高跷等,还有一种芯子,在一根竹竿上捆上小孩子穿戏装,扮戏剧人物,在大街游演。

  十五也叫灯节,陕西西安一带有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习俗,一般是舅舅给外甥送,民谚有“外甥打灯笼,照舅”;还有:“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腊八节”为腊月初八的腊祭。从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的风俗。“腊八粥”作法简单,放黄豆、红豆、扁豆、大米、麦仁、薏米,五谷杂粮八种以上,以及桂圆、莲子、板栗、杏仁、花生、核桃、芝麻、枸杞、红枣、葡萄干等一起煮。

  再有俗称 “小年”的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年三十贴窗花、春联,贴门神、福字。年夜饭:包饺子、蒸碗子、炸年糕,祭奠祖先,除夕夜守岁;大年初一迎喜神,放鞭炮,也叫放炮仗、爆竹。互相拜年、走亲戚、给小孩压岁钱;初二媳妇回娘家等等。过年燃放鞭炮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没有鞭炮就感觉年味不足。放鞭炮贺新春的历史,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诗经•小雅•庭燎》记载有“庭燎之光”。把竹竿放到大火里烧叫“庭燎”。竹竿燃烧后,竹竿膨胀爆裂而发出“噼噼啪啪”的炸声,爆竹由此而得名。爆竹、桃符、春联,都是古时用来去除邪魔鬼怪的。“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或刻上字,称“桃符”,后来演变为门神画神荼、郁垒,秦琼、敬德。

  中国邮政在2000年1月29日发行《春节》邮票,全套3枚和小型张1枚,这是我国首次发行传统节日的邮票。这3枚邮票分别是“迎”“过”“庆”,表现了春节的三个重要阶段。第1枚“迎” 的图案是“迎新春”,画面上媳妇剪窗花,姑娘贴窗花,表现是年三十前正为到来的春节作准备的情景。第2枚“过”的图案是“辞旧岁”,画面上红灯高挂,两个小该手捂着耳朵,在放鞭炮,表现的是欢度春节,大年初一的情景。第3枚“庆” 的图案是“闹社火”, 上边是舞龙灯,中下部两个青年男女一个跳扇舞,一个打腰鼓,表现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喜庆场面。小型张的图案是“除夕大团圆”,边框用绿色剪纸装饰出“雄鸡高唱” “连年有余” “万紫千红”的喜庆氛围,画面中营造出一幅阖家欢聚,守岁包饺子、团圆祥和、其乐融融、共度除夕的欢乐情景。

  中国邮政还从2015年1月10日(农历腊月廿三小年期间)开始专门发行了《拜年》系列邮票,图案以两个卡通形象的儿童双手合抱作辑拜年的画面,衣着、配饰具有现代特点,旁边是代表中国建筑文化的门墩,背景的朱漆大门两边贴有一副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内有照壁一方,上贴福字和剪纸风格的羊形象。整个画面烘托出过年的热烈气氛。现代形象的卡通儿童将现代人过大年,拜大年时的场景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人们眼前。

  而2016年1月10日发行的《拜年》系列邮票推出了中华春节吉祥物“年娃、春妮”。邮票画面上的“欢欢” “喜喜”身着民族传统服饰,“欢欢”戴 “猴帽”,高举竹竿,挂着正在燃放的鞭炮,炮花如绽放的春之花,绚丽多彩;“喜喜”双手捂耳,一脸喜悦,笑逐颜开。两边春联上分别写有“爆竹声声辞旧岁”“桃符户户贺新春”。

  2017年1月10日发行《拜年》系列邮票,从2017年开始,《拜年》邮票将展开“民族大团结”的美丽画卷,围绕“欢欢喜喜过大年,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展开。主体形象“欢欢”和“喜喜”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以美丽的大草原为背累,手捧哈达,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献哈达”。蓝色的哈达象征着尊贵,白色的哈达象征着祝福,祥云象征着吉祥,蒙古包象征着幸福。邮票画面洋溢着“吉祥哈达迎春献,幸福花儿向日开”的喜庆气氛。

  2018年1月10日发行《拜年》邮票,是《拜年》系列的第四套。邮票上“欢欢”“喜喜” 在壮族聚居区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邮票画面中的粽子象征着富裕丰收,热情好客的壮家人过年时就会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客人。绣球则是壮家人的吉祥物,是壮家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中间桌子上摆放着柚子、香蕉、五色饭等当地特色水果和食物,打开的石榴籽粒饱满,像石榴籽那样颗颗紧紧抱在一起。背景衬以铜鼓和当地民居建筑。两侧的春联 “三春景物随风至,五福人家接喜来”使整个画面洋溢着新年的喜庆画面。

  2019年1月10日发行《拜年》特种邮票,是《拜年》系列的第五套,也是最后一套的关门票。主图为背景衬以位于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欢欢”和“喜喜”身着藏族传统服饰,手捧象征吉祥的切玛,在藏民族聚居区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画面两侧楹联文字为“雪月冰星春酒暖,吉祥兴旺彩云飞”。整个画面轻松愉悦,新年的喜庆跃然而出。

  虽然2020年,《拜年》邮票关门大吉,停止发行了。但中国邮政专门安排在2020年2月8日元霄节这一天,发行《中国剪纸》(2)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2枚选的是陕西安塞剪纸李秀芳《腰鼓贺春》,正好呼应的是闹元霄时的耍社火,打腰鼓,而安塞腰鼓闻名海内外,正好表现了陕西人民以《腰鼓贺春》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欢度元霄节。

  值得说一下的是笔者曾受陕西省集邮协会委托,2001年参与组织 “第二届大唐集邮文化周”任组委会秘书长,当时亲自去安塞邀请李秀芳做为贵宾在“陕北剪纸和安塞农民画展览”上现场表演剪纸,并引起轰动。当年她剪的主题之一就是安塞腰鼓剪纸。

  李秀芳曾任安塞民间美术家协会主席,是安塞著名的民间艺术家,1996年荣获陕西省民间“美术家”称号,2006年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民间美术大师”的称号。同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人”。我曾两次到安塞采风,并到李秀芳大姐家住的窑洞中做客,我收藏有她十多幅剪纸作品,其中就有她的代表作“安塞腰鼓”等。

  另外,中国邮政从2003年开始,在每年农历的小年发行的一套年画邮票。其中2011年1月10日发行《凤翔木版年画》邮票,图案上有春节时要贴的年画门神 “敬德”,加上《杨家埠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门神邮票,正是执锏的秦琼。秦琼和敬德都是在唐代长安太极宫成门神的,以及《杨柳青木版年画》邮票图案上的陕西终南山下人的《钟馗》,让你有天下门神出长安的感觉。

  还有中国邮政近年来发行的个性化服务邮票,诸如《如意》《花开富贵》《张灯结彩》《贺新禧》《五福临门》以及十二生肖剪纸图案的《岁岁平安》等,都属春节系列邮票。如此丰富多彩,品种齐全,蔚为大观,让人叹为观止。

  可以说这一枚枚的方寸邮票,浓缩了整个中国人欢度春节的美好景象,年味实足,非常之典型。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系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出版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 《长安回望》《吉祥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记忆老西安·第一卷》(上下册)。(焦点 荐)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行走,也是一场在经历中修行的过程,都是在人间烟火色中淬炼自我,也在四季轮回中诗意地栖息。 生活总是会让我们无奈,人生总会让我们感慨,面对现实的残酷,每

2025-01-09 11:42:40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首屈一指的节日,是最隆重、最光灿、最红火、最盛大的开年第一佳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春节就是过年,而百节年为首。《尔雅•释天》一书上有:尧舜时称年

2025-01-09 11:36:37

  一:心态好的人   看过这样一句话:“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仅要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也要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心态好的人,面对挫折,能够迅速调整,灵活应

2025-01-09 09:33:57

举世迎来新一年, 祝福在耳大联欢。 政要隔空念献词, 人民举杯笑聚餐。 惊闻跳楼现校园, 又叹地震伤亡惨。 俄乌争端结未解, 加沙仍难复平安。 商场顶推胖东来, 道德高标暖人间。

2025-01-09 09:30:42

  在岁月长河中艰难泅渡,那些看似寻常的经历,宛如夜空中的点点微光,在生命的幕布上闪烁。此次拔牙之旅,便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于痛苦的荆棘中,让我对生命的珍贵有了深刻的领悟

2025-01-09 09:30:24

  王满院,原咸阳市人大副主任,现任咸阳市黄研会会长,系西咸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在《延河》《陕西工人报》《世界文学》等报刊网站发表各类文章数十篇。  梦萌

2025-01-09 09:28:12

晨起先点香, 搏联旧梦长。 晚课贪太极, 残酒慕春光。 粥熬小碗饮, 煮肉微品尝。 身勤补虚度, 愿康好担当。

2025-01-08 22:27:4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