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我的文化表情

  我与祁吉寿老师认识,也不过十个年头。这得感谢组织里的某些达人,有机会去市政协工作。否则,祁先生在渭南文化界名气再大,我也无缘相识。原因很简单,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一个连自己都不自知的人。
  人这辈子都是缘分,认识与不认识都是几百年攒的。“缘为天定,分乃人为”。刚到政协这个团结与民主的大舞台,有幸从使了两年多文史工作,干上了一个需要文化人来干的事情。才知道政协文史工作,是当年伟人毛主席叫周恩来总理亲自抓的一件大事。也无意识地添加了一点工作的荣誉感和源动力。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没有文化的人,记得在上初中、高中的时候,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高考时作文。仅有的这点高中生水平,如何应对这弥足珍贵的文史工作。无奈之余,到了政协以后,自然而然地耳濡目染了许许多多文化界的人和事。也无意识地增强了自己干好文史工作的信心与耐心。特别是多次与祁吉寿老师的交谈中,感受到了文化潜在的魅力。也明白了如今孩子们为什么从小弹钢琴、练书法、学绘画的缘故,文化无时不在潜移默化。也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生活的孩童时代。六十年代是一个生活十分艰辛的年代,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已属不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苛求埋怨呢?奢望地去追寻生活的清福与享受。那个时代,文化的点滴举动,对于我这个在农村成长的孩子是多么的遥远和渴望。
  认识了祁吉寿老师,无论是渭南的文化活动,还是外出文史学习考察,只要是我组织的活动,都尽可能邀请祁老师参加。表面上是彰显一下文化的力量,给团队裝装门面;更重要的是为了渭南的对外形象,不要叫人家看不起这个文化之旅的团队。当然也有私心,对于我而言有了更多的向祁先生学习请教的机会。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年多的春秋岁月,先后组织了对古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唐十八陵保护、工业遗产保护、博物馆建设、文化与旅游融合等调研视察活动,足迹遍访了各种文化场所,客观上对自己的文化素养有了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大大提升了自己在台上装腔作势的底气和能力。两年来,负责编审了《天南地北渭南人》期刊,主编发行了《渭南美食文化》一书。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黄河金三角文史文化进行互动调研;组织部分文史文化学者沿海而下,从全国政协文史馆、黄河出海口滨州文史馆、大都市上海文史馆进行学习交流,创建了黄河金三角文史工作交流平台,发布了《黄河金三角文史宣言》。组织临渭、富平、澄城三县政协主席去广西、柳州、梧州等地考察文史馆建设,为渭南市文史临渭分馆建设拉开序幕。临渭文史分馆的建成,已成为渭南市一张亮丽的文史文化名片。2018年渭南市政协被评为全省文史工作先进单位。说心里话,没有与祁吉寿老师的相识相知,没有与众多文化人的相伴而行,我那有这个心劲在文化文史的浪潮中前行冲刺,那会人模人样地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喧闹张扬,那敢在文化波涛中振臂搏击。我不外乎是个在行政岗位上的万金油,无奈中经历了一县一市五个乡镇22个工作单位,三十多个行业,一个地地道道的粗人俗夫而已。“无奈而为,无能而终”。这是对自己工作44年的最好见证。
  退二线这几年,大凡有个文化活动,祁老师都要把我拉上,不自量力去站个台。祁老师是个十分挚爱生活,醉心文化,热爱家乡的人,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也是一个在文化沃土中不断深耕的儒者。“自知夕阳红,扬鞭更奋蹄”。每每参加家乡的文化活动,都是感情澎湃,活力四射,文彩飞扬。演讲家的气魄,文学家的豪迈,文化的韵味与感染,在场的人无不击掌声鸣。我总认为这是他挚热的心与乡情的一次次共震,对生养父母的一种念想馈赠,对富庶太平沃土的一种深深眷恋。在富平所有的文化活动场所都能见到祁先生学生的踪迹与赞美,知道了这块土地的文化气息与生活灵动,才知道祁先生每每慷慨激昂都是骨子里应有的,是几十年修行的结果。学生们告诉我,他们上小学的时候,祁老师在讲台上就是这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今,我去富平多次都是因祁先生结伴而行,一个富庶平安呈祥的地方。中华郡、金粟山、古怀德、唐五陵…为这些千年文脉的厚重深邃,而感怀激荡。一个地域文化的沉淀,一种精神的传承,一件件文化特质,那一个不是先贤们灵魂风骨的文化呈现!真是“墨玉之乡,人杰地灵”。2021年3月应邀参加的富平人原创文化论坛,2024年11月参加的频山文化论坛,那一个不是来自于民间文化使者的灵魂考问与时代召唤!认识了年轻的文化痴者孙文雄,艰难跋涉、豪情万丈,创办南湖书院,创建频山崇文馆,不移余力也要把富平这面文化大旗扛到底的新时代文化典范!认识了一代儒商房秋生先生,致富不忘家乡人,有钱就办正经事;情怀其深,悠远流长。认识了半辈子摸打滚爬的民营企业家郭炳行老总,西安创办中医馆,家乡兴办艾灸厂,一身手艺工匠画,一心为了大健康。认识了也算个红二代的奇人奇才周朴老师,一手飞龙书法字,纵横天下发明多;身居德国28年,初心不变爱国情。认识了刚退休的县人大副主任王全峰,文化自信守初心,笔耕不辍有贡献;赠送我的两本巨著,足以见证了他的文化心路。这就是近年来与祁吉寿老师参加富平文化活动,认识的几位文化达人。其格局之大,境界之高;韵味绵长,乡情悠远。
  守正创新,讴歌时代。这是一个文化人应有的使命和责任。对于我这个没有文化的人,何不挥笔赞美一曲呢?文化在人的骨子里,在人的血脉里,在人的良知里,在生你养你的丰硕大地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
  两年多的文史工作,造就了一个能拿得起笔,也能写点东西的凡人。感恩生活!感怀自己!感谢大自然!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肚子里仅有的这点摆件,还是一吐为快,随心随意而已。
  如今,已退休两载有余,父母在天上看着我也近二十个年头。对于父母而言,过去只知道儿女们整天忙于公差,总担心儿女们误了公干,有碍于社会。作为儿女难免尽孝不足,时有疏忽,回想起来惭愧之极,心扉阵阵作痛。
  文以化人,情为何物?疫情肆虐的两年旷世时光,给整个人类上了堂生命旅程的大课,也是自己有了更深刻的反醒空间,真正意义上明白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之路。整天困在房子里的我,无意间欣然提笔写了本小册子《致敬父母》,以告慰天上的至亲至爱,对自己余生有个交代,以此弥补这荒古与愧疚的心。
  青山问道,诗在远方。如果没有大雁塔、钟鼓楼、古城墙,西安何以为西安?渭南没有苍颉、杜康、司马迁,何以为三圣故里?面对时代与未来的种种考问?文化与灵魂何去何从?时下最好的去处莫过于书屋、山野、祠堂…
  作者简介:王建中,大秦王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西北大学中医药协同创新基地研究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陕西省市政协会特邀顾问。渭南市原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文史和港澳台侨委员主任。(吕东奇 荐)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殿嘴,是我老家最高的一座山,海拔大约有1500米,这次列上了镇上的考查项目。这山实在是奇特,山顶上从南向北有两间房大透穿的一个洞,从这边能看到那边的天。人们说那是当年二郎

2025-01-15 17:26:15

  我与祁吉寿老师认识,也不过十个年头。这得感谢组织里的某些达人,有机会去市政协工作。否则,祁先生在渭南文化界名气再大,我也无缘相识。原因很简单,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一个

2025-01-15 17:21:42

  “人真的不能太闲,地闲生杂草,人闲生烦恼,身闲生杂事,心闲生杂念。正所谓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乐多。”这简短数语,却蕴含着深邃的生活智慧,恰似一记晨钟,唤醒了在闲

2025-01-15 11:34:35

两山危危矗长河 残雪斑斑染高坡 俨冬正是养生季 华联纵横人天合 细讲荤素优选论 却说滋补应几何 品出健康大道理 乐在自谱福寿歌  冬季,是滋补养生最好的时节。甘肃陇菜产

2025-01-15 11:31:17

  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莫过于过年。那时候我的老家在秦岭深处,入冬后就去山上砍过年用的烧火柴,待到腊八节前,屋中就架起柴火,这火一直烧到来年二月二“龙抬头”才熄灭

2025-01-15 10:53:11

  沉淀与反思:人生的智慧   黄昏的余晖,如一层金纱,轻柔地披在大地上。我漫步于小径,四周静谧得只剩下自己的脚步声,思绪便在这宁静之中,飘向了关于人生的种种感悟。   人生

2025-01-15 10:52:37

  最近,“配得感”这个词很火。所谓“配得感”,就是相信自己配得上一切美好的信心。   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那些闪闪发光的人,身上往往就有这种“

2025-01-14 19:58:40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