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皇帝赐匾敬老美德耀山乡

  一块贺寿匾,一方盛世情,一段传奇史。
  我多次踏访于山清水秀的石泉县熨斗镇双坪村太白寨山野的农户家中,惊喜地端详着一块木制牌匾,其精美的书法技艺与丰富的文字内涵,足以惊叹脚下这片崇山峻岭的厚重沧桑和文化历史的辉煌荣光。
  题字赠匾,授牌挂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活动、盛事习俗。从先秦开始出现,历代盛行,至明清发展到鼎盛。每一块流传下来的古牌匾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独特的文化精品。明清时期,凡名门望族、官宦人家在大门或楼堂亭榭等处都要配上匾额和对联,波及到民间,也都热衷效仿推崇应用。
  牌匾文化是一种文化精神追求与社会身份标志,它融汉语言、汉字书法、中国传统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广泛地应用在公共机构、私人宅第、商号名胜等各类建筑的显著位置,表现出形式美、章法美、传统文化的价值美,用来传达主人的文化、信仰、历史、荣誉、祝福、情操、纪念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吉祥幸福的寄托,对子孙后辈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品貌端庄厚重
  牌匾种类丰富,文字因功能而异。或用于楼堂殿阁,或用于宫寺塔观,或用于商家号记,或用于表彰鼓励、歌功颂德;或用于开张庆典;或用于明志抒怀;或用于绘景抒情;或用于民居屋舍等。牌匾多为木质,也有石质、砖质和金属的。木质牌匾的漆地以黑色居多,也有红、棕、绿、蓝等色,字一般都敷贴金箔为金色,也有用其他颜色或螺钿、象牙等装饰的。题写牌匾的书法称为榜书、署书。文字多由文人或名人书写。牌匾上除了主体大字之外,左右的小字多撰写捐赠人、落款及年代,书体以正楷行书题写者最多,也有隶、篆诸体;匾框的纹饰,或浮雕,或透雕,图案华美,题写者都是达官显贵、饱学鸿儒、地方名流、名师学子匠心独运的杰作。字的大小疏密适当,体现高妙的书法艺术,典出辞赋诗文,书法镌刻和周边建筑融为一体。
  “年高德邵”这块横牌木匾是在石泉县熨斗镇双坪村退休教师张守让家中保存发现的。过去悬挂于张氏祠堂中堂处,后来沦落为楼板、案板、床板睡觉所用。在续修张氏家谱整理搜集资料过程中,张守让老师商议暂时收留保管到自己家中。
  此匾长240cm,宽110cm,厚5cm。为硬木质黑地,阳刻,采用“箔粉鎏金”工艺。文字雕刻工整精细,运笔端庄秀丽丰满,金光闪闪。因保管不善,边沿及版面略有损坏,刷金脱落,为纪念祖宗功德,进行了修补填充刷漆以还原状。需三、四个人方可搬动。
  文史内涵丰富
  牌匾由上款、下款和匾文三部分组成。从右至左、从上至下书有:钦命陕西省承宣布政使加五记录十次陈
  总理陕西塘政守府管文报事务加二记燕
  特授陕西兴安府正堂加二级记录十次王为
  宠锡寿官张文芳大清咸丰七年岁在丁巳秋七月吉日立。
  上款部分内容主要指明题匾者。也就是陕西省承宣布政使陈、总理陕西塘政守府燕、陕西兴安府正堂王三方长官要员接受朝廷旨意命令联合题字赠匾,非常难得,权威荣耀。布政使,一般称“藩司”,又称“方伯”。清代沿用明制,全国设布政使二十人,品级与巡抚同,是从二品官。掌一省之行政和财赋之出纳。国家政令由他向府州县宣布,故又称“承宣布政使司”。每十年将全省户籍、税役、民数、田数,汇报于户部。各项重要政务,报于督抚议行。
  “加五级纪录十次”、管文报事务加二记、加二级记录十次,则来源于清代对官员的一种考评制度,据《清会典·吏部》卷11记载:“凡议叙之法有二:一曰纪录,其等三(计以次,有纪录一次、纪录二次、纪录三次之别);二曰加级(计以级,有加一级、加二级、加三级之别),合之,其等十有二”。对官员的通常奖赏叫做“议叙”,分成“纪录”和“加级”两种,各有三等。最低的是“纪录一次”,累积三次,便算“加一级”,再上为“加一级纪录一次”,到“加一级纪录三次”晋升为“加二级”,依此类推累进,直到“加三级”为止,共有十二等。而官员得到议叙,遇有升迁可随带以示荣誉,对于考核也具有评定优劣等次的依据。官员因过受降级、罚俸处分时,可以本人所得之“加级、纪录”抵销。所以,在清代文献中,常见某某官员加若干级、纪录若干次的记载。由以上可以看出,纪录和加级都是用于议叙官员的考核评价,有具体政绩才能纪录,有纪录才能加级,有纪录、加级才能加衔。“加二级、五级纪录十次”说明官员政绩卓著,贡献突出,反响深远。
  由于资料所限,咸丰时期的陈、燕、王等三位官人的信息不详,期待考究。下款:宠锡寿官张文芳大清咸丰七年岁在丁巳秋七月立。即受匾人为张文芳,咸丰七年七月即1857年7月,此匾距今即将170年了。
  为啥是“宠锡寿官”呢。“锡”字,金字旁,在古代有“赐给”的意思,并且这个“赐给”是比较高级的赐给,一般是天子来给予。“宠锡”,就是非常得宠受到皇帝的恩准赏赐。“寿官”是明清两代养老制度中赐予老人冠带的一种名誉头衔。从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开始,整个明朝颁发过十九次。清代“寿官”,沿用明制,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这种“寿官”,是逢恩诏颁天下时,由地方逐级推举“德行著闻,为乡里所敬服者”,最后由皇帝钦封授予。在民间能获得此头衔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一是必须德高望重,二是年老。历代封建王朝都认为,一个国家的寿星多,是天下太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清朝的制度是,村民活过百岁,地方官员就题奏朝廷,赐给顶带花翎。后来年龄有所降低,但至少要六、七十岁以上。寿官虽无实职,却是德高望重健康长寿老人的至高荣誉。老人是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财富,老人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经济社会发展好坏的重要指标。而如何对待老人则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道德水平、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健康长寿,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孟子·梁惠王上》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而在秦汉之后的中国传统社会,历朝历代的政府也都十分重视尊老敬老,并相应的出台了许多政策,如汉代的颁王杖制度,清代“千叟宴”以及封典制度等等。尊老敬老仍然是现代文明社会风尚大力弘扬的主流核心价值观。
  主旨鲜明突出
  匾文主题内容“年高德邵”四个鎏金大字,在暗淡斑驳中熠熠生辉形容立牌人张文芳年岁已高,品德高尚,乡野贤达,声明远播,深受爱戴好评。
  张文芳,何许人也?我在查阅了熨斗松树沟张氏宗谱(咸丰老谱影印版)后得知。
  老三房朝凤公少五房,十六世祖廷英公,朝凤公五子,字文芳,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0]庚寅七月二十八子时生长四川渠县清河坝油榨嘴,咸丰八年【一八五八年】寿终陕西石泉县熨斗竹园觜[现双坪村三组],享寿八十八岁,葬喜河樟树河杉树梁,后迁葬熨斗蔡家沟小湾,与朱孺人合墓,卯山酉向。
  耆民张文芳,祖籍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古田镇小吴地村,自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戊戌由蜀迁秦,勤俭持家,读耕偕务,深得父欢心,嘉庆初年,父患叠疾,公负亲迁徙,备尝险阻,嗣后安静无事,男务耕读女勤纺织,续置樟树河田地一份,价重二千余金,继而构建房屋二院。胞弟廷桂中文庠,廷佐中武举,胞侄仕国、仕寿中文廪,仕清、仕鳌中文庠,仕杰、仕俊、仕铨中武庠,侄孙必星、必梁中文庠,均得公之相助勉教,其余耕田力作勤职,无一少懈。公居乡里,为人忠厚,无论贤愚,诚心悉待。修渡桥,补道路,以利行人,见有凌兢事不惜财力而为其排难解纷。张邦举借钱百余串做本贸易,朱富仁借钱数百串均未问伊偿还,年逾八旬,尤乐施善也。
  翻阅中国近代史,战火纷飞,乌云翻滚,动荡不安,是一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丧权辱国的血泪史。
  明末清初,川渝秦巴陕南区域一度荆棘密布,杂草丛生,十室九空,虎豹横行。四川省曾并入湖北省托管。在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官方组织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移民实川填陕浪潮。江南各省、中原大地流民从四面八方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接踵而至,垦荒开发,重建家园。
  在此历史大背景下,熨斗松树沟张氏,是江南移民开发陕南的先锋。十三世祖仲一公,子五:景上、景球、景鹏、景千、景万。康熙年间,携子由闽汀杭邑迁居蜀地,先后在南充县、渠县多个乡镇生活了几十年后,因连年水患,五年三迁,家业荡然无存。景鹏公曾氏婆子四:朝福、天、凤、万。曾氏祖母责成儿子朝凤多次往返,前来打探,决意迁秦,遂于乾隆四十八【一七八四】年,携子孙妻党,翻越巴山,跋涉汉江,来到熨斗坝,买田置地,卜吉而居。先后置业松树沟,樟树河,蔡家沟,枫香坡,沙湾。垫坝等地,崇文尚武,耕读传家,务本经营,繁衍发达。至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张氏族人文武奋搏,科甲连连,先后有十九人考取功名(二举四廪十三庠,见家谱贤能录)。
  张廷英,字文芳,弟兄八个,他为老五,有儿子十人。率领家族披荆斩棘,开荒垦壤,男耕女织,务农贸易,一边抓农商生产贸易积累钱粮,一边抓办学延师教学搏科考,终致家兴人旺,事业有成。有在宜君县任学正训导的,有在凤县、蓝田县、山阳县为官的,成为富甲一方的名门大户。
  此匾厚重端庄,出自于咸丰年间的一代官宦名流——从二品布政使、五品塘政守府、及兴安府正堂之手。应该说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它对于后世研究牌匾文化,解读清代石泉的历史文化信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是清代书法、雕刻艺术的集中展现,同时也是清代尊老敬老习俗的实物见证,十分珍贵。
  我曾驻足留恋汉阴县漩涡镇吴家花屋的匾牌生辉,我曾沉湎于汉中勉县武侯祠诸葛亮牌匾的琳琅满目,我曾品味宁陕县龙王镇柳家堡子的石刻牌匾“朴实遗风”。石泉县熨斗镇张氏家族的贺寿匾,百年移民文化的奋斗史,曾经辉煌灿烂的耕读传家崇文尚武的家风家训依然默默传承,人才辈出。对于160多年前的人们来说,能得到皇帝御赐的牌匾可是无上的荣耀,能得到显贵名流题字的牌匾可以说是家里最好的装饰品和传家宝,而书法名家所题的牌匾对于文人来说意义更加非同凡响,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生动彰显赓续绵延。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1月15日上午,《红刊》创办人黄光宇一行拜访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研究室,向澳门中联办研究室副主任黄智虎赠送《中国新闻发布》杂志。  黄智虎副主任

2025-01-15 17:31:44

  一块贺寿匾,一方盛世情,一段传奇史。   我多次踏访于山清水秀的石泉县熨斗镇双坪村太白寨山野的农户家中,惊喜地端详着一块木制牌匾,其精美的书法技艺与丰富的文字内涵,足

2025-01-15 17:29:32

  殿嘴,是我老家最高的一座山,海拔大约有1500米,这次列上了镇上的考查项目。这山实在是奇特,山顶上从南向北有两间房大透穿的一个洞,从这边能看到那边的天。人们说那是当年二郎

2025-01-15 17:26:15

  我与祁吉寿老师认识,也不过十个年头。这得感谢组织里的某些达人,有机会去市政协工作。否则,祁先生在渭南文化界名气再大,我也无缘相识。原因很简单,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一个

2025-01-15 17:21:42

  “人真的不能太闲,地闲生杂草,人闲生烦恼,身闲生杂事,心闲生杂念。正所谓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乐多。”这简短数语,却蕴含着深邃的生活智慧,恰似一记晨钟,唤醒了在闲

2025-01-15 11:34:35

两山危危矗长河 残雪斑斑染高坡 俨冬正是养生季 华联纵横人天合 细讲荤素优选论 却说滋补应几何 品出健康大道理 乐在自谱福寿歌  冬季,是滋补养生最好的时节。甘肃陇菜产

2025-01-15 11:31:17

  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莫过于过年。那时候我的老家在秦岭深处,入冬后就去山上砍过年用的烧火柴,待到腊八节前,屋中就架起柴火,这火一直烧到来年二月二“龙抬头”才熄灭

2025-01-15 10:53:1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