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我与一座城——宝鸡

  1980年9月16日我面带腼腆的表情,怀着胆怯、好奇的心情从老家坐绿皮火车来到这座城市,虽然当时的宝鸡并不繁华,但对于一直在农村成长的我而言,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到了宝鸡一辆军用大卡车拉着我们到了学校,从此开始了我在这座城市学习、生活、工作的岁月。
  时间一晃我已60有余,在这座城市已经生活工作40多年,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总书记2025年新年贺词中讲到: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何尊1963年出土在这座城市,是一件西周早期的铜器,“中国”二字首次以词组出现在国宝“何尊”的铭文中;在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国宝何尊更加广泛地为世界所熟知,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标识;“宅兹中国”更加深刻地滋润心田,成风化人,滋养着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宝鸡以此为契机,提出了“何以为尊,我有中国”、“看中国、来宝鸡”城市宣传的主题语,响彻大江南北。
  宝鸡,南、北、西三面环山,南有巍峨的秦岭,它见证了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兴衰荣枯,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它犹如万流之源,绵延不竭,祖先诞生于此,民族形成于此,历史开端于次。莽莽秦岭,人文悠悠,它庇护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北有粗犷雄浑的黄土高原,渭水穿越而过,将城市一分为二,从宝鸡峡到虢镇渭河上已建成24座桥梁,极大的方便了市民出行,目前已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依山傍水”水、塬、城、林融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从内心而言,我是从骨子里喜欢这座城市的,这里不仅有生我养我的故乡,而且有我的亲人、朋友、同学,在我年轻时代,应该说有多次机会离开这座城市,深圳当时是我首选的城市,我的家人在八十年代初就在哪里生活,我的孩子从初中到大学在深圳学习,但是南方的海洋性气候,使我这个西北人很不适应,于是就放弃了在那里生活。西安是西北重要的城市,我曾经有两次机会去省直机关工作,并且一次去了多半年,后来因为市里调整干部就回来了,说到底还是喜欢这座城市,这里不仅环境优美,民风朴实,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以下特点,吸引着我,使我无怨无悔的在这里扎根。
  悠久厚重的历史彰显这座城市的魅力。“宝鸡”古称陈仓,唐肃宗至德二年夜宿凤翔,因闻“神鸡鸣瑞”,将陈仓改名为宝鸡,至今已有1267年的历史。从北首岭人繁衍生息到炎帝教民稼穑,从周公制礼作乐到秦穆公春秋称霸,从陈仓暗度到五丈秋风,从法门舍利到神鸡鸣瑞,“宝地神鸡”自古就是耕耘桑田、启迪文明的肇始之地,“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它是尚书中”天下第一等是良田,“周原膴膴,堇图如饴”,它也是《诗经》中周人筑室于兹的安居之地。拥有8000年文明史、277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出土于唐贞观元年的国宝石鼓被称为“中华第一古物”“书家第一法则”,一代文豪郭沫若盛赞石鼓文是我国传世最早的石刻文字。5000多年前,炎帝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开启了灿烂的农耕文明。3000多年前,赫赫宗周立800年基业,肇华夏意识端倪,创华夏文化本体,成华夏社会基石。在此诞生的《周礼》《周易》《诗经》开启了影响中华文化3000多年的礼乐文明和我国诗歌之先河,滋养了德政思想,启迪了礼乐文明;千古名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讲的就是这座城市渭河之滨的故事。一代大儒张载创立关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浓缩了中国历代先贤的至高追求,蒙哥马利评述“张载是世界唯物主义哲学之父”。欧阳询手书的《醴泉铭》碑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楷书”。
  1987年,在扶风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这批琉璃珍宝,成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最好例证,也讲述了宝鸡由大汉到盛唐的丝路风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特别是这座城出土的青铜瑰宝,繁星璀璨,数量之巨,居全国之首,《汉书》就有宝鸡出土青铜器的明确记载,世界上还没有哪块土地如此密集、如此持久地出土过青铜器;精品之多,居全国之首,晚清“四大国宝”(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均出土于宝鸡,大克鼎庄严肃穆,逨鼎技艺精湛,折觥铸造精美,青铜马车纹饰豪华,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成就;铭刻内容之重要,居全国之首,铸有铭文青铜器700余件、近2万字,涉及政治谋划、征战杀伐、祭辞诰命、册赐宴飨、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盟誓契约、婚嫁礼俗等诸多方面,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有力佐证,可谓“青铜史书”。历史、考古学家们赞誉宝鸡是“德政思想之邦,礼乐文明摇篮”,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源头和根城市之一。
  基础雄厚的工业是这座城市的坚强后盾。宝鸡这座城市可以说因路而兴,因工而强,1938年宝鸡铁路的开通,随着抗战的紧迫,荣氏家族开办的申新公司由武汉迁至宝鸡的十里铺,新建了申新沙厂、申新面粉厂和申新机器厂。随着运输、纺织、机电、酒精以及采煤工业的发展,宝鸡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商业也活跃起来,十里铺成为宝鸡最兴盛的企业集聚地。于是1941年陕西省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从凤翔迁往宝鸡,从此拉开了宝鸡建设的步伐。从3000多年前西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铜马车,就足以佐证宝鸡古代制造业的辉煌,秦机弩更是当时兵器制造的巅峰之作。建国后,宝鸡的陇海铁路宝鸡机车修理厂改造一新成为宝鸡石油机械厂。1950年由上海迁来的西北石油机器厂,后改名渭阳柴油机器厂入住虢镇;“一五”国家在宝鸡投资建成了宝鸡仪表厂、长岭机器厂、宝鸡石油钢管厂、宝鸡酒精厂、烽无线电厂、群力无线电厂等企业,形成了以机械、电子工业为重点的西北工业基地;“三线”建设时期,新建了宝光电工厂、秦川机床厂、宝鸡桥梁厂、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关中工具厂、陕西红旗化工厂等企业,这些大型国企带动了宝鸡工业的蓬勃发展,之后陕西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齿轮厂、渭河工具厂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壮大。1956年陕西西凤酒厂在凤翔柳林镇建成,一批“大国重器”先后布局宝鸡,历经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机床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军工电子信息、石油铁路电力装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宝鸡制造”。
  今天的宝鸡,就像一座群星璀璨的“旗舰工厂”:既有陕汽、法士特、吉利等“汽车精英”,也有秦川、宝鸡机床、渭河工模具等“技术尖兵”;既有宝钛集团、国核锆业、力兴钛业等“材料达人”,也有烽火电子、宝成仪表、凌云电器、航天导航等“军工劲旅”;既有好猫烟、西凤酒、太白酒等“城市记忆”,也有以宝钛集团为代表,钛及钛合金产量占全国的80%、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国钛谷”;以秦川机床为代表,汇聚清华大学、西安交大的高端才智,高精度数控机床行业第一,宝鸡机床与中国工程院、华中科大联手,发力“柔性制造”,建立了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以陕汽、法士特、吉利为代表,宝鸡成为全国重要的重载军卡生产基地、整车制造基地;以石油机械、石油钢管为代表,陆地石油钻井平台、石油连续钢管等产品全球领先,为世界石油开采提供定制服务;以中铁宝桥、宝鸡中车时代为代表,铁路交通产品保障了中国25000公里的“高铁速度”;宝鸡工业涵盖38个门类、317个行业,40多种产品具有行业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中铁宝桥的高铁道岔,让中国高铁创造了“硬币不倒”的奇迹;宝和防务的旋翼机,飞出了“4200米”高原起降的世界纪录;宝钛集团的4500米深潜器载人球壳,打破了欧美对深海探索的技术垄断。《厉害了,我的国》纪录片中,宝鸡制造大放异彩,宝鸡企业频频亮相。宝鸡正在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开始装备中国、走向世界,宝鸡从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文明的工业城市。
  诗意栖居的山水美景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宝鸡也是一座山水城。《诗经•大雅》中“周原,堇荼如饴”,讲的就是这里土地肥沃,连堇荼这样的苦味野菜尝起来也是甘甜的。整个城市南依秦岭,渭水中流,“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山水画卷自然天成。秦岭是中华地理的自然标识,在宝鸡段尤为独特,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主峰太白山因“太白积雪六月天”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穿城而过,长江第二大支流嘉陵江发源于此。宝鸡兼具了山的雄伟、水的灵秀,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具有欧陆风情的关山大草原,为中国内陆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天然草原。宝鸡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20多项国家级殊荣。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让宝鸡不仅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更是现代农业的先行区。
  从炎帝在这里“树艺五谷”开始,农业就在这里薪火相传、发展壮大。全国四分之一的猕猴桃产自宝鸡,这里是全国猕猴桃物流集散中心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成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奶山羊养殖基地、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基地、西北最大的蜂产业基地和全国蜂产品集散地;还是“米奇啦”和“曹儒牌”苹果、长麟核桃、“绿丰源”和“太白山”牌蔬菜、大红袍花椒、三秦红辣椒的原产地。世界奶山羊大会、世界猕猴桃大会相继在这里举行。宝鸡的农产品,已经成为绿色、有机、生态的代名词。
  横跨渭河的桥是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2024年宝鸡的联盟桥成为了网红桥,源于一位摄影爱好者高超的摄影技术,巧妙地利用水面和光线,拍出了美轮美奂的的感觉,一下成为人们打卡留念的地方,一时间桥上桥下人山人海。由于渭河将城市一分为二,给居民出行和城市发展带来诸多不便,建桥就成为历届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成为世世代代宝鸡人的美梦。修路架桥,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宝鸡的修桥历史从1938年就开始了,但真正造福群众是1970年胜利桥的建成,这也是解放后在宝鸡市区地段修建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通车典礼在当年的国庆节,可以说是万人空巷,热闹空前。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暮然回首时,我们发现从宝鸡峡到虢镇,渭河上的桥梁已达24座,有联盟桥、金渭大桥、团结渭河大桥、蟠龙大桥、卧龙寺大桥、凤凰大桥、虢镇渭河大桥、钛谷桥、福谭大桥、植物园渭河大桥、神农大桥、胜利大桥等等,如果加上快速干道和市区其他各式桥梁,市区的桥梁数量已远超百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公路桥、铁路桥,高速公路桥、步行桥、吊桥、廊桥等等,桥宛如一条连接城市与自然的纽带,横跨在空间之中,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更重要是见证着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美景完美融合的艺术结晶。
  每到夜晚山城宝鸡的桥尤为壮观,桥上的灯光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气息,特别是在夏天、秋天,桥上人头攒动,桥下渭水滔滔,晚风吹拂,一对对情侣手牵着手,一对对老人相互搀扶着,享受这一刻的浪漫与美好,人们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仿佛进入到多彩的世界,桥下水面反射着灯光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气息;树木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让人感到一种自然的气息,山城宝鸡的桥已经成为人们享受快乐的地方,它不仅装点的城市,更是一种独特的美。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宝鸡,这座“周源秦根、山水美城”,虽跨越千年,却繁华永续,更舒展新颜。我喜欢这座城,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我喜欢它是因为它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我喜欢它是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美食和特色小吃,我更喜欢它在这里使我没有压力,自由悠闲而舒适的生活节奏。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欢迎海内外的朋友到宝鸡来,喝西凤酒,品“酸辣香、煎稀汪、薄筋光”的臊子面和擀面皮、豆花泡,吼一声秦腔,看传承千年的泥塑、社火、剪纸和刺绣。
  作者简介:退休公务员,高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年尽月满到除夕, 感谢四季同行人。 诗社旗帜飘商山, 情似江河流不尽。 旧历合上新历启, 花甲重开佳景美。 简朴生活轻松过, 充盈欢乐总歌吟。

2025-01-31 22:57:01

  1980年9月16日我面带腼腆的表情,怀着胆怯、好奇的心情从老家坐绿皮火车来到这座城市,虽然当时的宝鸡并不繁华,但对于一直在农村成长的我而言,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r

2025-01-31 22:56:08

柳梢未绽晓寒轻,爆竹声中岁又更。 试罢新衣辞旧影,慢舒老臂启朱棂。 揖深但觉春风近,联焕方知瑞气盈。 莫道霜丝添几缕,曙光到处尽欢声。

2025-01-31 18:54:02

  雨果曾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虚的。”在教育这条路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从来都是看不见的,那就是为师

2025-01-27 20:05:07

琼花飘舞弄轻狂,寒袭雪落寻常。 谁人欢歌唱吉祥,醉慰愁肠。 诗酒引得情长,唯看好客徜徉。 纵览秦地好风光,梅艳添香。​2024.1.24桃花潭

2025-01-27 19:59:24

  昨天晚上沙龙活动结束后拖着疲惫的身体以及没有能力思考的大脑回家了,在车上眯了一会儿,等到家的时候已经没有办法再去做其他任何事情,就得马上睡觉,因为10点多就睡了,所以早

2025-01-27 19:56:51

  2024年,文学大院在广大文友和读者的支持下,取得很好的成绩,特向各位表示由衷感谢并致以崇高敬礼!   2024年,文学大院公众号共发稿334篇,其中原创63篇,11万字;图片16篇,视频8篇;

2025-01-27 19:55:46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