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过年

  “娃娃娃娃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自从喝了腊八粥以后,仿佛精神焕发,往日的节俭似乎荡然无存了。人们匆匆奔忙于集市、商场,购置年货、买新衣服,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由腊月二十三开始,叫“过小年”即“祭灶"、扫舍、蒸谟、敬神、请先人、贴春联、“守岁”;正月初一即“过大年”放烟花、放鞭炮;正月初五挑灯笼;正月初十耍社火;正月十三看“烟火”;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挂灯笼即“元霄节”;下午送先人、上坟挂灯。这样的热闹一直持续到正月二十左右。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千里迢迢在外漂泊的游子,冒着大雪,不顾生命的危险,都要回家过年。所有的工厂都放假,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关门,所有的工人都停工。那年的味道,家的牵挂,时时撞击着人们的心扉。“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往日寂静的村庄一下子沸腾起来了,袅袅的炊烟飘荡在蓝天白云间,孩子们追逐声,嘻闹声,时而夹杂着鞭炮声,响成一片。街道上,人来人往,在外打工的人,三三两两提着包回家了。空气中弥漫着熟肉、蒸馒头的香味和火药味。彩色的半拱形的气门多起来了。
  几乎天天如此,热闹非凡。自从我打工回家,兴奋的神经一刻都没有歇息过,微笑时时地挂在脸上。那儿时关于年的记忆穿越过时光的隧道,仿佛电影般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1978年,大年三十日。
  二哥那时在部队,回家过年,刚好执行任务,把部队的一辆军车开回家。那时,汽车很少,方圆十几里的人们都来看汽车。那是一辆绿色的解放牌大卡车,草绿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车头两边呈“凸”字型,车头两侧有两个碗口大的圆圈内镶嵌着军用标志,调皮的孩子东摸摸,西揣揣,爬上去,爬在车边,右胳膊伸出去,“啪啪”用机枪扫射呢。车周围围了一圈人,惊愕的望着这个庞然大物,嘴巴长得老大,我和弟弟怕车被损坏,连忙赶跑捣蛋鬼,为此,打坏几根高粱杆呢。
  家里,父亲、母亲就忙活开了。父亲系上黑色的围裙,把前两天割好的肉放进盆子里,浸泡、洗净,然后把肉放在案板上,弯着腰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母亲拉开风箱烧锅,父亲给锅里倒上半碗油,油热后,放入葱丝,姜丝,等油在锅里噼里啪啦响起,把切好的小方块肉倒入锅里,随着“刺啦”一声,一股热气,腾空而起。随后,母亲又改成麦草火,等肉发白时,放入干的红辣椒,放入五香粉,翻炒均匀,撒入适量调料。十几分钟后,加大火,倒入自家酿好的醋,然后,小火煮十几分钟,香气便弥漫整个厨房、院落。此过程叫燣臊子。母亲便叫来我们兄弟姐妹,给每人一块小骨头,我们便狼吞虎咽般地啃起来,嬉笑着,满脸沾满发亮的油渍,嘴巴吃得很响。觉得父亲燣好的臊子实在是太好吃了。
  趁锅热,父亲便炸起豆腐来,将整块的豆腐切成手掌大的薄片,放进滚烫的油锅中,等黄生生的豆腐片漂浮起来,再用筷子打捞起,小山似的金黄色、亮晶晶的豆腐片一叠叠垒起放在笼屉上,这是臊子面的漂菜。
  将事先切好的蒜苗,红萝卜,木耳、倒进锅里,一会儿,底汤菜便炒好了。
  燣臊子,炸豆腐,炒底汤菜,这是做臊子面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午母亲舀半盆子面,倒半碗水,搅匀,等半小时后,面醒了,在压面机上压上三遍,切成细面,一尺来长一把,收放在簸箕里。夜幕降临,万家灯火。
  夜晚的天空更是绚烂多彩。时而随着一声钝响,繁星闪烁的天空便升腾起几十米高的彩花,向四周扩散开来,瞬间又变成无数朵万紫千红的小花朵,闪烁着、眨着眼,把夜晚的星空照得通透,顷刻间又消失得无踪无影了。犹如仙女撒花,天空那皎洁的月亮也驻足观看,月宫中的嫦娥也仿佛随之翩翩起舞了。人们呐喊着,喝彩着,欢呼着,议论着。
  柜上,母亲在供奉的菩萨神像前摆满了供果,点燃了香蜡,焚烧了一些纸钱,两个膝盖高的侄子、侄女跟着母亲跪下嗑头,母亲口中念念有词,一旁的侄儿、侄女还偷着笑呢。
  父亲和嫂子在厨房里忙活了大半天,准备着年夜饭。在屋子中间摆了一个大圆桌,大哥,三哥和在千里之外,赶回过年的二哥、二嫂围坐在一起,谈笑着。一会儿,桌上便摆满了热腾腾,冒着热气的八个菜,父亲拿来一瓶太白酒和儿女们喝酒、吃菜。
  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春晚。最快乐的是母亲给我们发压岁钱了,母亲从红色的柜子里取出提前准备好的零钱,用红手帕包着,给我们每人一角钱,把供果分给大家吃,我们家大人多,孙子争抢着,哄闹着。
  吃过饭后,一家人做在土炕上,母亲用柴火把炕烧的很热,盖着软软的被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二哥从部队带回的牛肉罐头,是铁盒子包装,哥哥用刀子缓缓打开,一股清香的牛肉味直钻鼻孔,每个人用勺子吃一大口。烟从炕烟门徐徐地冒出,一丝丝轻烟在屋里盘旋着,弥漫在整个屋子。嬉笑声在屋里飘荡着。
  午夜,零点的钟声敲响,噼里啪啦的一连串鞭炮声响起。
  大年初一清早,五点钟左右,父母亲便悄悄起床了。母亲点火,从水缸中舀了一大锅水,拉起凤箱烧锅了。水沸腾后,父亲往后锅里舀些水,放下盐、醋、味精等调料,舀一勺臊子,两勺底汤菜,把事先炸好的豆腐切成细条,把手指粗的大白葱切成粉末状,当做漂菜。再往翻滚的前锅中,下一把面,煮几分钟后,把面条捞到盆子凉水中,用筷子把细长的煮熟的面条捞进碗中,浇上一勺子汤,一碗碗清香四溢的臊子面便做好了。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我们被吵醒了,一碗碗香喷喷的臊子面放在厨房窗台上,我们兄弟姐妹津津有味地争着吃。
  吃过饭后,母亲便从炕头的箱子里取出她和姐姐做的新衣服,让我们穿上,那时衣服全部是手工做的,母亲和姐姐白天干活,晚上加班加点缝制衣服。穿上新衣服,拿着压岁钱,别提心里有多高兴!
  哥哥拎着我们去二妈家去拜年,二妈还要给我们糖果吃,还要给我们压岁钱。
  吃过饭后,穿着新衣服,兜里装着压岁钱,手里拿着放过未响过的鞭炮,用螺丝带帽,把鞭炮一层层敞开,把火药倒进螺丝帽里,旋上几圈,在石头上一甩,啪的一声响,吓得小伙伴远远地跑了。有时,不注意,把自己手都熏得黄黄的。
  上午,母亲领着我们去南宫看戏。
  出门向南,走二里地,便到南宫村戏台了。
  在露天一个偌大的广场上,人山人海,聚集了上千人。有大人、小孩,调皮的小孩,有的爬到树杈上;有的坐在篮球架上;摇晃着,也不害怕。有个孩子从树杈上掉在人头上,大人接住,他又跑出去,上到树上去了。戏台上,站着一个高个子,披着黄大衣的,讲话完毕后,锣鼓响起,开戏了,一阵喧闹声过后,唢呐声响起,几个好娃娃出来站在戏台两边,一个穿着黄袍,带着五顔六色的帽子大摇大摆走出来,开始吼起来,戏台下便稍微安静下来了。我挤在戏台前面,和一伙小孩子扒在戏台边,看花脸出出进进,也不知道他们唱什么,只看见他们很卖力,花脸老头脸上的青筋暴起,宛如条条蚯蚓在蠕动,长长的胡须在飘荡着。两个花脸还打起来了,有一个连翻十几个跟头,台下掌声、喝彩声、口哨声、喊叫声、鞭炮声,搅合在一起,响成一片。
  看完戏后,肚子饿了,用压岁钱买一截甘蔗,嚼着,和大人一块儿走回家。
  这儿时的记忆,伴随着亲人的爱的暖流,流淌在心田,折叠在岁月的时光里。那欢乐、那笑声、那一抹暖阳,映照着一张张可爱质朴、无比幸福的笑脸,仍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我耳边回荡着王安石《元日》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鞭炮声此起彼伏,伴随着漫天飞舞的瑞雪,蛇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河山添锦绣,星光映万家。我双手合十,衷心地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满怀希望,所愿皆成。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多喜乐,长安宁!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娃娃娃娃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自从喝了腊八粥以后,仿佛精神焕发,往日的节俭似乎荡然无存了。人们匆匆奔忙于集市、商场,购置年货、买新衣服

2025-01-31 22:59:32

岁末寒夕待新除, 烟花桃符入画图。 千户灯明照市井, 万家宴暖说江湖。 满屏春晚人亦看, 守夜屠苏酒再沽。 去日何如今日好, 春风习习启征途。 《清平乐·除夕》 爆竹声闹

2025-01-31 22:58:46

  欣逢乙巳蛇年,申遗成功后首个春节之际,吕东奇谨用嵌名小诗和春联恭祝您及家人蛇年吉瑞,事事胜意!!   (一)曦赞春节   东方欲晓晨曦现,   吕氏春秋福希传。   靖远迎新喜

2025-01-31 22:58:08

  辞旧迎新,展望未来。新的一年,如约而至。2025年的钟声敲响之际,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满怀期待地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辞旧迎新,不仅是时间的更迭,更是心灵的洗礼和希望的重生

2025-01-31 22:57:34

年尽月满到除夕, 感谢四季同行人。 诗社旗帜飘商山, 情似江河流不尽。 旧历合上新历启, 花甲重开佳景美。 简朴生活轻松过, 充盈欢乐总歌吟。

2025-01-31 22:57:01

  1980年9月16日我面带腼腆的表情,怀着胆怯、好奇的心情从老家坐绿皮火车来到这座城市,虽然当时的宝鸡并不繁华,但对于一直在农村成长的我而言,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r

2025-01-31 22:56:08

除夕之夜,福气滿堂! 除去烦恼,迎接希望! 《守岁》 唐. 李世民 暮景钭芳殿,年华丽绮宮。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2025-01-31 18:56:40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