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咸阳年俗:正月初八祭“谷神”

       “谷满仓,福满门;年初八,拜谷神。”这句在咸阳域内流传甚广的俗语,仿佛一幅温馨的画卷,描绘出大年初八这一天,咸阳民间家家户户“祭谷神”的热闹场景。
       据《方朔占书》记载:“岁后八日,初一鸡日,初二狗日,初三豕日,初四羊日,初五牛日,初六马日,初七人日,初八谷日。其日晴,所主之物育,晦则灾。故七日占人,八日占谷。
       谷本指谷子,大约在五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谷子了。由于谷是人类最早的粮食作物,相沿成俗,谷便成了一切粮食作物的代名词。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五谷的说法。五谷所指,有麻、黍、稷、麦、豆,的说法;古书中除五谷一词外,还有六谷、八谷、九谷、百谷等多种称呼。内容包括了所有农作物。用今天咸阳人的话来说就是“五谷杂粮”。

       古代人们对祭祀谷神非常重视,正月初八各村社精选能姑巧妇精心准备各种丰盛的供品,如五谷杂粮、瓜果蔬菜、肉类等,以示对谷神的敬重。精壮男子聚在村庙或祠堂院落搭建规模宏大的祭坛,摆放供品,焚香祭拜。然后由村社中德高望重的的长者或乡贤诵读祭文,表达对谷神的敬仰和祈愿,祈求谷神保佑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家宅平安‌‌:祭祀结束后,所有供品由全体村民们分而食之,寓意着分享丰收的喜悦和祝福。
       据《咸阳市民俗志》记载:“旬邑民间祭祀五谷之神,人们用五色彩纸,糊成粮食囤或瓮形,里面装满各种粮食,放入方盘,也有的人家用,头年专门保存下来的完整麦穗、谷穗、䵚黍穗、玉米棒等,正月初八太阳出山以前带田间地头摆供,上香吊裱,祭奠完毕后,端着盘子或拿着粮食穗穗回家,一边走,一边不停的嘴里念叨:‘五谷粮,回来啊,全都回来啊!’一直到家为止。淳化、彬州、永寿有些地方,每到正月初八,农民习惯在地头煨燃一堆火,称为‘炙地’也叫‘暖地’”(摘自《咸阳民俗志第244页》)。这种古老的火祭习俗随着环境保护宣传日益深入人心已彻底淘汰。
       咸阳民间传说,很早以前,人们吃的五谷杂粮,不是地里种的,而是天上掉下来的。由于粮食来得太容易,人们不知爱惜,浪费糟蹋的现象到处皆有。这是惹火了五谷之神,于是天降五谷变成了下雪、下雨、下冰雹。人想吃五谷,只好亲自下地耕种。为了汲取教训,爱惜粮食,获取农业丰收,便有了祭祀谷神的活动。我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特别重视这个节日。她会提前准备好各种食材,然后在正月初八那天,早早起床开始忙碌。我也会跟着她一起,帮忙摆放供桌,准备饭菜。虽然现在这些习俗看起来有点老派,但它们真的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正月初八咸阳人要尽量避免泼米撒面,浪费粮食,这不仅是对谷神的敬意,也是对辛勤耕作的农民的尊重。人们相信,珍惜粮食意味着珍惜生活的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福报,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将五谷丰登、生活富足。这一天咸阳人还要尽量避免和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大家普遍认为,和气生财,家庭和睦才能带来好运和幸福。这一天咸阳人早饭多吃杂粮粥,喝上一碗热腾腾的杂粮粥,不仅暖身暖胃,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午饭以吃面食主。面食寓意着团圆和美满,象征着家庭和睦、生活幸福。故《咸阳市民俗志》记载“是日,民间喜食烩麻食,因为搓成的麻食形状像谷穗(摘自《咸阳民俗志》第244页)”。这一天咸阳民间忌家中米缸无米,面缸无面。这一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粮食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期许。在农耕社会,粮食是家庭生活的基石,米面空缸意味着粮食短缺,预示着穷困和不安。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特别留意确保米面缸充实,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家庭粮食充足、生活无忧。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远离了传统的农耕生活,但正月初八祭谷神的习俗仍然在一些地方保留着。它不仅仅是对古代农耕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的体现。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传承这些美好习俗,为新的一年纳福纳财、家道兴旺祈愿。(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2025年2月7日,来自西安、咸阳等地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在中国大地原点泾阳县集结组成采访团,在团长成宏友的带领下驾车北上,按计划于当日中午准时抵达陕北延安南大门

2025-02-08 11:41:12

  第1集   浙江杭州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对联语言朴实,却富含哲理。这种“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

2025-02-08 09:36:17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这场独自的旅行中,学会取悦自己》非常治愈的一段话:不必左右逢源,一个人真正的觉醒,是对所有关系的绝望。生活中,人走茶凉是常态,物是人非是必然。

2025-02-08 09:35:39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走着走着,就到了2025的年。时光好不经用,从年少轻狂无所不能,到生命之轻之无力的颓态,走过的路,说过的话,转眼如云烟,随风消失在时

2025-02-08 09:34:20

  2025年蛇年初十日(2月7日)一场温暖人心的文化下乡演出活动在淳化县铁王镇安子洼村村中品生态农场,热烈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华孝道文化基金银发事业产业发展委员会精心筹备,主题

2025-02-08 09:31:02

  流年似水,四季更迭。仿佛昨日的天空还是雪花飞扬,今日的天气却是和风拂过脸庞。不禁感慨,该走的总会走,该来的谁也挡不住。那就让我们与冬别离,与春相拥吧!   冬天是漫长的,

2025-02-08 09:30:41

  人的生日,犹如树木的年轮,过生日就像是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年轮一样的标记而已。过生日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 小孩子期待过生日,过生日就是一次享受大爱

2025-02-07 17:06:2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