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探秘亚洲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遇见“何尊”,读懂中国

  “宅兹中国,何以为尊?”怀着对这句千古铭文的无限遐想,2024年11月,我陪从上海来的一位收藏家汪先生,踏入了享有“青铜器之乡”美誉的陕西省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这座国内首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宝鸡市更是生我养我过的故乡,自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后,更是备受瞩目,成为了无数历史文化爱好者心驰神往的圣地。
  一进博物院,我们就被展厅中独特的陈列布局吸引。宽敞的展厅中央,一座造型精美的青铜器静静伫立,正是那举世闻名的何尊。它被安放在独立展台上,周围留出足够空间,避免其他展品干扰,柔和的暖光灯聚焦在尊体,将它庄重神秘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
  凑近细看,何尊周身的纹饰精美繁复,每一处线条都蕴含着古人的匠心独运。一旁的专业讲解员适时上前,从何尊被农民偶然发现的传奇经历讲起,将晦涩的铭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故事,让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西周时期的风云变幻,理解了“宅兹中国”这四个字背后的深刻含义。除了现场讲解,博物院还提供了语音导览和APP讲解,我打开手机,通过APP上的3D模型,更细致地观察了何尊的构造,还观看了青铜器铸造过程的动画演示,收获颇丰。
 
  参观完何尊,我们沿着流线型的展厅布局,继续参观其他西周青铜器。途中,我们还参与了一场青铜器制作工作坊。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泥范铸造法,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对于我们这样渴望深入了解青铜文化的参观者来说,博物院举办的高端学术讲座和青铜器鉴赏课程,更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走着走着,我们仿佛穿越回了西周时代。原来,博物院精心复原了西周祭祀和贵族生活场景。高大的祭台、整齐的青铜礼器、栩栩如生的“祭祀人员”雕塑,还有布置精美的房屋、模拟的生活用具,配合烟雾和灯光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先进的VR、AR技术也让参观体验更加丰富。戴上VR设备,我们“置身”西周铸造作坊,目睹了青铜器的诞生过程;用AR扫描青铜器,手机屏幕上就会出现动态纹饰和铭文解读动画,古老的文物瞬间“活”了起来。展厅里的多媒体大屏幕还播放着西周历史文化纪录片,全方位展现了西周的社会风貌。
  互动装置区也充满了乐趣。我们在青铜器拼图区尝试拼接碎片,在触摸查询屏上查询文物资料,还参与了“青铜文化知识问答”游戏,赢得了一份小礼品。这些互动不仅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还让我们在玩乐中巩固了青铜文化知识。
  参观结束后,我的朋友毫不犹豫地办理了博物院的会员卡。成为会员后,不仅能享受优先参观和购票优惠,还能参加专家导览、与文物修复师交流等专属活动。此外,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也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各自挑选了何尊造型的书签和立体冰箱贴,这些精美的文创产品,将成为我们此次参观的美好纪念,也让青铜文化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回家后,我依然关注着博物院的社交媒体账号。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上,我能看到文物知识科普、展览信息和活动预告,还参与了线上互动话题,分享自己的参观感受。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这趟旅程,不仅让我近距离领略了何尊的魅力,感受了西周青铜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我深刻理解了“何以中国,我有何尊”的文化内涵。我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相遇,继续探索那些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宝藏。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鸡,因为鸡突然死了,我必须按时醒来!   每天叫醒我的也不是闹钟,因为闹钟突然坏了,我必须按时醒来!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他人,他人突然不叫我了,我必须按时醒

2025-03-17 22:10:17

  “宅兹中国,何以为尊?”怀着对这句千古铭文的无限遐想,2024年11月,我陪从上海来的一位收藏家汪先生,踏入了享有“青铜器之乡”美誉的陕西省宝鸡市青铜器

2025-03-17 22:09:34

  网络世界里最常见的就是加好友,有加当然就会有删,曾经有好多毫不保留互相交心的朋友,最后都变成了毫不客气互相删除。   实际上删除好友的动机不一而足,但是无论何种原因,

2025-03-17 14:13:32

  随着报刊直接把稿费汇到作者账号的实施,邮政储蓄银行汇款单与作者已渐行渐远,许多作者好几年都没有收到过纸质汇款单了。如今,这种直汇作者报酬的方法先进,省了为兑取现金去

2025-03-17 14:11:09

  我们一起分享非常通透的一段话: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以伤害到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内心的不甘、不愿、不舍、不弃。还有就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折磨和内耗。   人无完人,事无

2025-03-17 14:10:38

  3月16日,“银龄行动”大型公益活动以“尊老爱老,情暖莲湖”为主题,庆祝莲湖区老年协会成立十周年。活动旨在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提升老年人的幸福

2025-03-17 10:49:06

《柳》 唐. 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 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 千丝万絮惹春风。 2025《停暖》 长弓 寒来供暖今日停, 曲池似觉有蛙声。 燕子修补檐口巢, 柳绿杏

2025-03-16 16:28:48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