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阳区力推“伙场改革” “方寸闲地”变为“增收宝地”“末端阵地”
站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新庙滩村村民边海霞家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门前石柱上的家训牌“尊敬长辈 勤俭持家 和睦团结”,进门左手边是绿意融融的小菜园……边海霞边将记者迎进门,边说着“伙场改革”带来的变化:拆掉围挡串门更方便了,出门就是小公园,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
何为“伙场”?“伙场改革”给一家一户的村民生活乃至整个乡村建设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近日,记者跟随“2023全国农民报社长总编采访团”走进榆阳区,探寻榆阳区用“小伙场”链接乡村振兴“大战略”的现实答卷。

曾经沙地无人管理,村民谁先占谁使用、谁围得大谁用得多。因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村民在伙场内随意放牧、乱堆杂物,种植区、养殖区、生活区不分,环境卫生很差。不仅如此,有村民因用地产生纠纷,甚至还闹上了法庭。榆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伙场盘子成为北草地环境整治的难点、乡村治理的焦点、邻里关系的堵点。”
为破解难点、疏通堵点,2021年春季以来,榆阳区创新思路开展伙场综合治理,按照“统一标准、试点先行、全域推广”的思路,以“区统筹、镇指导、村主体”的角色定位,全面开展伙场小果园、小公园、小菜园、小花园“四园建设”,努力实现伙场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设施区“四区分离”,建设致富、干净、生态、文化、和谐“五类伙场”,打造“兴农驿站”销售平台,探索“5+1”伙场经济发展模式。
伙场打造 坚持因地制宜
改变伴着阵痛。“真舍不得拆,总感觉伙场地围起来才是自家的。”伙场整治初期,和边海霞有着同样顾虑的村民不在少数。镇村干部多次入户宣传劝说,同时动员党员带头示范,用实实在在的改变打消群众顾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加入。
“伙场建设的主体是群众,镇村干部主要充当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站在新庙滩村王家峁伙场的小公园里,巴拉素镇镇长杜梦晨介绍,王家峁伙场创建过程不搞大拆大建、没有破坏原有生态。“当时这里是一块空地,我们连一棵树都没有动。改造后的村庄干净整洁,村民都很满意。”
据介绍,巴拉素镇通过制定《巴拉素镇伙场改革十三条指导意见》,按照“议定基础伙场+人口变量伙场”的原则,通过“丈量面积-议定面积-签订承诺-退补并举-明确权属-合理规划”六步程序,科学确定每家每户伙场面积,同步腾退伙场公共空间。通过打开围栏网子、拆除废弃房子、建起蔬菜棚子等举措,因地制宜打造便民利民公共空间、发展伙场经济,既美了环境也富了百姓。
在伙场打造过程中,榆阳区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需施策。古塔镇古塔新村杭庄组采取“雨污回收利用”模式,有效解决灌溉难题,盘活“方寸闲地”;青云镇褡裢沟村采取“统一种植、集体管理、集中销售”模式,种植西梅等高价值经济作物;牛家梁镇什拉滩村采取“矿区综合开发”模式,利用移民搬迁腾退的废弃村落,实施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巴拉素镇同样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原则,统筹考虑农户意愿与市场需求,引导群众利用伙场发展“一伙场一产业”。杜梦晨介绍说,在规范提升农户原有养殖条件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共享圈舍、共享草棚,集约化发展传统优势养殖业,同时引导村集体利用公共伙场、农户利用自家伙场种植特色农产品。目前,村股份合作社相继打造出沙圪粱粱羊肉、伙场沙葱等一批伙场特色农产品品牌。
伙场整治逐渐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现实。“现在村里环境美了,设施更齐全了,一点也不比城里差。”看着家门口利用伙场建起的小公园和生活设施,边海霞觉得生活十分惬意。“现在节假日,孩子们也愿意回来住了,村里还来了许多游客,我准备开个农家乐。”边海霞和记者畅想着好前景。
“发展伙场经济,不仅可以倒逼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也可以带动农民增收;不仅可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也可以助推农旅融合发展;不仅可以留住乡思乡愁,也可以促进乡风文明。”谈及发展伙场经济以来的成效,榆阳区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榆阳区把发展伙场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收入”的思路,有效利用“半劳力”“弱劳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把“方寸闲地”变为“增收宝地”,将伙场和庭院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末端阵地”。


伙场整治 疏通治理堵点
伙场又被称为伙场盘子。在榆林,长城沿着毛乌素沙地边缘由东向西延伸。以长城为界,榆林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榆林人习惯把北部风沙草滩区称为北草地,农民把自家房前屋后自由圈占的土地叫伙场地。曾经沙地无人管理,村民谁先占谁使用、谁围得大谁用得多。因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村民在伙场内随意放牧、乱堆杂物,种植区、养殖区、生活区不分,环境卫生很差。不仅如此,有村民因用地产生纠纷,甚至还闹上了法庭。榆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伙场盘子成为北草地环境整治的难点、乡村治理的焦点、邻里关系的堵点。”
为破解难点、疏通堵点,2021年春季以来,榆阳区创新思路开展伙场综合治理,按照“统一标准、试点先行、全域推广”的思路,以“区统筹、镇指导、村主体”的角色定位,全面开展伙场小果园、小公园、小菜园、小花园“四园建设”,努力实现伙场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设施区“四区分离”,建设致富、干净、生态、文化、和谐“五类伙场”,打造“兴农驿站”销售平台,探索“5+1”伙场经济发展模式。
伙场打造 坚持因地制宜
改变伴着阵痛。“真舍不得拆,总感觉伙场地围起来才是自家的。”伙场整治初期,和边海霞有着同样顾虑的村民不在少数。镇村干部多次入户宣传劝说,同时动员党员带头示范,用实实在在的改变打消群众顾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加入。
“伙场建设的主体是群众,镇村干部主要充当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站在新庙滩村王家峁伙场的小公园里,巴拉素镇镇长杜梦晨介绍,王家峁伙场创建过程不搞大拆大建、没有破坏原有生态。“当时这里是一块空地,我们连一棵树都没有动。改造后的村庄干净整洁,村民都很满意。”

在伙场打造过程中,榆阳区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需施策。古塔镇古塔新村杭庄组采取“雨污回收利用”模式,有效解决灌溉难题,盘活“方寸闲地”;青云镇褡裢沟村采取“统一种植、集体管理、集中销售”模式,种植西梅等高价值经济作物;牛家梁镇什拉滩村采取“矿区综合开发”模式,利用移民搬迁腾退的废弃村落,实施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伙场经济 宜居又宜业
“这是我们郑家梁伙场的产品服务区,设置有废旧回收点、便民驿站、议事屋等……”在岔河则乡郑家梁村,岔河则乡副乡长朱新伟介绍,目前整乡规划“一轴五区五产业”,以石峁村石峁为起点,岔河则村蒋家湾为终点,通过公路为轴线,布局五个伙场功能区,发展鲜食蔬菜、家禽散养等特色产业。“村上卖得好的农特产品均来自伙场,发展伙场经济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巴拉素镇同样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原则,统筹考虑农户意愿与市场需求,引导群众利用伙场发展“一伙场一产业”。杜梦晨介绍说,在规范提升农户原有养殖条件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共享圈舍、共享草棚,集约化发展传统优势养殖业,同时引导村集体利用公共伙场、农户利用自家伙场种植特色农产品。目前,村股份合作社相继打造出沙圪粱粱羊肉、伙场沙葱等一批伙场特色农产品品牌。
伙场整治逐渐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现实。“现在村里环境美了,设施更齐全了,一点也不比城里差。”看着家门口利用伙场建起的小公园和生活设施,边海霞觉得生活十分惬意。“现在节假日,孩子们也愿意回来住了,村里还来了许多游客,我准备开个农家乐。”边海霞和记者畅想着好前景。
“发展伙场经济,不仅可以倒逼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也可以带动农民增收;不仅可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也可以助推农旅融合发展;不仅可以留住乡思乡愁,也可以促进乡风文明。”谈及发展伙场经济以来的成效,榆阳区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榆阳区把发展伙场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收入”的思路,有效利用“半劳力”“弱劳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把“方寸闲地”变为“增收宝地”,将伙场和庭院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末端阵地”。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俯瞰佛坪县。资料图片 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森林覆盖率达91.19%,境内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素有“大熊猫家园”“中国山茱萸之乡”&ldq
2024-05-23 09:29:11
5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县总河湖长黎建军到元墩镇、漆树坝镇、阜川镇开展巡河工作,调研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农旅融合、交通道路建设等工作。县委副书记
2024-05-23 09:26:04
方家沟村
为全面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营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近日,方家沟村开展村庄清洁活动。 方家沟村组织公益岗对主干道路进行环境美化,对
2024-05-23 09:17:23
当前,正值“三夏”农忙时节,秸秆禁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全面做好秸秆禁烧工作,防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陕西勉县镇川镇积极安排部署,强化镇村联动,多措并举全力推
2024-05-23 09:15:20
近日,同沟寺镇金光村智凤采摘园的大樱桃如红宝石般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是这片大樱桃种植基地第三年挂果,现已进入丰果期,虽比市面售卖时间稍迟10
2024-05-23 09:13:38
初夏时节,汉中乡间处处风光好。在汉中市宁强县汉源街道汉水源村,凉风习习,草木葱茏,白墙青瓦的院子坐落在山坡上。这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山村,已然隔绝了暑热。 5月17日,汉水
2024-05-23 08:54:34
5月21日,安康市宁陕县住建局组织召开金融银行机构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座谈会,邮储银行、龙泉建司、豪迈公司等10余家金融银行机构银行和企业参加会议。旨在进一步激发市场消
2024-05-22 16:59:36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