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榆阳区因地制宜打造伙场庭院经济——精耕庭院方寸地 巧写振兴大文章
农家小院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窑洞民宿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邂逅“诗和远方”,农家美食、乡土陈设透露着浓浓的黄土风情,景区串联起分布着多种业态的伙场庭院经济示范带……这些都是榆阳区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打造伙场庭院经济的生动实践。
“伙场+种养”“伙场+采摘”“庭院+康养”“庭院+民宿”……近年来,榆阳区聚焦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群众在家门口致富的目标,坚持依法依规和实事求是两项原则,探索因地制宜选择宜居、宜业、宜游“三条路径”,强化区统筹、镇负责、村组织、户主体“四级联动”,实现“方寸地”变为“增收园”、“废弃房”变为“聚宝盆”、“旧小院”变为“后花园”、“小业态”变为“大产业”、“小作坊”变为“大车间”“五个转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种养提质增效——“方寸地”变“增收园”
“别看这个院子小,辣椒、黄瓜、玉米、葡萄……能种十几种作物,一年算下来有几千元的收入。”古塔镇古塔新村村民徐海林介绍,近年来,村里鼓励村民有效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种植花卉、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收获后吃不完的果蔬可以分送给亲朋好友,还能拿去售卖。 为了发展庭院经济,古塔镇在古塔新村杭庄小组率先试点,给每家每户安装生活污水处理和雨水收集设施,满足了院内瓜果蔬菜和村里集体果园的灌溉需求。“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徐海林拧开小院菜地里的雨污水管道阀门,水汩汩涌出。 近年来,榆阳区以“4+2+X”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为基础,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思路,在全区发展伙场庭院经济种养殖户6.7万户,伙场庭院经济收益占群众总收入的比重达到90%以上。
资产盘活利用——“废弃房”变“聚宝盆”
在青云镇郑家川村“栖心川上”窑洞民宿,一处处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窑洞院落别具一格。2021年起,郑家川村以“村集体统一流转+集体一体打造+经营户经营”的模式,依照“传承陕北风俗、留住老家记忆、体验田园生活、实现农旅康养度假”的思路,全力打造体验型民宿。 “目前,村里已经打造了35个院落308孔窑洞,通过盘活闲置的资源发展庭院经济,不仅吸引了大量人才回乡发展,还吸引了社会资本、资金的投资,给村民直接带来的流转收益接近100万元,吸纳就业岗位300多个。”郑家川村党支部书记郑志雄表示,村民有了更多就业机会和致富门路,可以在家门口实现持续收益。 除了郑家川“栖心川上”,尤家湾“黄土人家”“拾光草堂”原生态民宿集群,朱寨村、王岗畔村等民宿集中村也应运而生。榆阳区正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全面启动古村落、旧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南部6个乡镇全域实施废弃窑洞改造,民宿经济让废弃窑洞重新焕发生机,带动群众户均增收近6000元。
环境整治提升——“旧小院”变“后花园”
“伙场”是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农户对房前屋后空闲地的俗称,也叫伙盘。这块自留地看似不大,但一度成为北草地环境卫生整治的难点、乡村治理的焦点、邻里关系的堵点。 为了将这些“弱点”变成“亮点”,榆阳区坚持把发展伙场庭院经济和生态宜居结合起来,按照“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要求,全方位开展“乡村大花园”建设,以产业生态化、伙场景观化、村组城镇化理念推动“产、景、村”融合发展。 站在巴拉素镇新庙滩村村民边海霞家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门前石柱上的家训牌“尊敬长辈 勤俭持家 和睦团结”,一条青砖铺成的小路直通到家,两侧的小栅栏围着四方形的小菜园,院墙外侧栽种着花草树木,不远处还建有共享草棚、公共水厕。
“过去,我家伙场里牲畜圈舍、旱厕、秸秆、菜园都圈在一块,木栅栏和铁丝网破破烂烂、东倒西歪。”边海霞说,现在,这里通过积极推进“打开围栏网子、拆除废弃房子、收回伙场盘子、摊好伙场份子、建起蔬菜棚子、饲草垛进棚子”六项举措,就地取材打造“伙场公园”。
据统计,2022年,榆阳区确定176个宜居示范村庄,实施改房、改圈、改厕“三改”工程8811户,砖硬化入户道路240公里,同时发展伙场经济,不仅为村民开拓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也让伙场变花园、村庄变景点。
农旅融合发展——“小业态”变“大产业”
郑家川村民宿不仅涵盖窑洞民宿、艺术主题院落、田园特色餐饮、农耕文化展示等,还在每年秋、冬季举办赏花月、冰雪节、陕北榆林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平均每年吸引20多万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尤家湾村先后引进黄土人家团队、拾光草堂集团公司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开发出特色餐饮、休闲农居、田园采摘、茶道等多种业态。2022年,为村集体带来近30万元收入。麻黄梁镇依托黄土地质公园景区,实施旧居改造和美丽田园建设,将农家院改造为“农家乐”,将葡萄园改造为采摘园,打造泛黄土地质公园伙场庭院经济示范带,进一步丰富了榆阳全域旅游新业态,让“方寸资源”真正变为“美丽经济”。 榆阳区坚持把培育文旅主导产业与发展伙场庭院经济结合起来,依托骨干型旅游景区,将周边和沿线伙场庭院升级改造,发展住宿、饮食等配套业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产学研”一站式服务。2022年,榆阳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47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8.2亿元。
利益联结共享——“小作坊”变“大车间”
近日,走进岔河则乡伙场经济产品交易大厅,展架上陈列着全乡各个农业企业的风干羊肉、沙地马铃薯、鲜羊肉、老酸奶、山药等农特产品,工作人员通过线上宣传营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岔河则乡以小产业培育大市场,与大地种业集团公司深度合作,把推进市场化、品牌化建设作为发展伙场经济的有力抓手,建成年产3万吨玉米籽粒加工厂2个,打造了岔河则伙场特色农产品展销厅,充分发挥品牌、渠道等优势,将手工酸奶、沙地马铃薯、草滩风干肉等30多类伙场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50多万元。 为了把农户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中,榆阳区还通过“政府搭台、商会助推、企业唱戏、群众参与”机制,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一体推进“沙地上郡”公共品牌运营和伙场庭院特色农产品展销,每年至少为镇级经济合作总社各分红10万元。镇级经济合作总社通过资源整合、项目引进、资金支持等方式,联合有条件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将现有玉米烘干、杂粮加工等小型加工作坊,整合为现代化加工厂,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抱团发展模式。
目前,榆阳区业态繁多的伙场庭院经济正在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伙场庭院经济示范户户均收入增幅比一般户高5000元以上,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更让群众在家里就可畅享伙场庭院经济带来的成果。
“别看这个院子小,辣椒、黄瓜、玉米、葡萄……能种十几种作物,一年算下来有几千元的收入。”古塔镇古塔新村村民徐海林介绍,近年来,村里鼓励村民有效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种植花卉、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收获后吃不完的果蔬可以分送给亲朋好友,还能拿去售卖。 为了发展庭院经济,古塔镇在古塔新村杭庄小组率先试点,给每家每户安装生活污水处理和雨水收集设施,满足了院内瓜果蔬菜和村里集体果园的灌溉需求。“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徐海林拧开小院菜地里的雨污水管道阀门,水汩汩涌出。 近年来,榆阳区以“4+2+X”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为基础,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思路,在全区发展伙场庭院经济种养殖户6.7万户,伙场庭院经济收益占群众总收入的比重达到90%以上。
资产盘活利用——“废弃房”变“聚宝盆”
在青云镇郑家川村“栖心川上”窑洞民宿,一处处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窑洞院落别具一格。2021年起,郑家川村以“村集体统一流转+集体一体打造+经营户经营”的模式,依照“传承陕北风俗、留住老家记忆、体验田园生活、实现农旅康养度假”的思路,全力打造体验型民宿。 “目前,村里已经打造了35个院落308孔窑洞,通过盘活闲置的资源发展庭院经济,不仅吸引了大量人才回乡发展,还吸引了社会资本、资金的投资,给村民直接带来的流转收益接近100万元,吸纳就业岗位300多个。”郑家川村党支部书记郑志雄表示,村民有了更多就业机会和致富门路,可以在家门口实现持续收益。 除了郑家川“栖心川上”,尤家湾“黄土人家”“拾光草堂”原生态民宿集群,朱寨村、王岗畔村等民宿集中村也应运而生。榆阳区正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全面启动古村落、旧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南部6个乡镇全域实施废弃窑洞改造,民宿经济让废弃窑洞重新焕发生机,带动群众户均增收近6000元。
环境整治提升——“旧小院”变“后花园”
“伙场”是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农户对房前屋后空闲地的俗称,也叫伙盘。这块自留地看似不大,但一度成为北草地环境卫生整治的难点、乡村治理的焦点、邻里关系的堵点。 为了将这些“弱点”变成“亮点”,榆阳区坚持把发展伙场庭院经济和生态宜居结合起来,按照“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要求,全方位开展“乡村大花园”建设,以产业生态化、伙场景观化、村组城镇化理念推动“产、景、村”融合发展。 站在巴拉素镇新庙滩村村民边海霞家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门前石柱上的家训牌“尊敬长辈 勤俭持家 和睦团结”,一条青砖铺成的小路直通到家,两侧的小栅栏围着四方形的小菜园,院墙外侧栽种着花草树木,不远处还建有共享草棚、公共水厕。
“过去,我家伙场里牲畜圈舍、旱厕、秸秆、菜园都圈在一块,木栅栏和铁丝网破破烂烂、东倒西歪。”边海霞说,现在,这里通过积极推进“打开围栏网子、拆除废弃房子、收回伙场盘子、摊好伙场份子、建起蔬菜棚子、饲草垛进棚子”六项举措,就地取材打造“伙场公园”。
据统计,2022年,榆阳区确定176个宜居示范村庄,实施改房、改圈、改厕“三改”工程8811户,砖硬化入户道路240公里,同时发展伙场经济,不仅为村民开拓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也让伙场变花园、村庄变景点。
农旅融合发展——“小业态”变“大产业”
郑家川村民宿不仅涵盖窑洞民宿、艺术主题院落、田园特色餐饮、农耕文化展示等,还在每年秋、冬季举办赏花月、冰雪节、陕北榆林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平均每年吸引20多万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尤家湾村先后引进黄土人家团队、拾光草堂集团公司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开发出特色餐饮、休闲农居、田园采摘、茶道等多种业态。2022年,为村集体带来近30万元收入。麻黄梁镇依托黄土地质公园景区,实施旧居改造和美丽田园建设,将农家院改造为“农家乐”,将葡萄园改造为采摘园,打造泛黄土地质公园伙场庭院经济示范带,进一步丰富了榆阳全域旅游新业态,让“方寸资源”真正变为“美丽经济”。 榆阳区坚持把培育文旅主导产业与发展伙场庭院经济结合起来,依托骨干型旅游景区,将周边和沿线伙场庭院升级改造,发展住宿、饮食等配套业态,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产学研”一站式服务。2022年,榆阳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47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8.2亿元。
利益联结共享——“小作坊”变“大车间”
近日,走进岔河则乡伙场经济产品交易大厅,展架上陈列着全乡各个农业企业的风干羊肉、沙地马铃薯、鲜羊肉、老酸奶、山药等农特产品,工作人员通过线上宣传营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岔河则乡以小产业培育大市场,与大地种业集团公司深度合作,把推进市场化、品牌化建设作为发展伙场经济的有力抓手,建成年产3万吨玉米籽粒加工厂2个,打造了岔河则伙场特色农产品展销厅,充分发挥品牌、渠道等优势,将手工酸奶、沙地马铃薯、草滩风干肉等30多类伙场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50多万元。 为了把农户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中,榆阳区还通过“政府搭台、商会助推、企业唱戏、群众参与”机制,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一体推进“沙地上郡”公共品牌运营和伙场庭院特色农产品展销,每年至少为镇级经济合作总社各分红10万元。镇级经济合作总社通过资源整合、项目引进、资金支持等方式,联合有条件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将现有玉米烘干、杂粮加工等小型加工作坊,整合为现代化加工厂,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抱团发展模式。
目前,榆阳区业态繁多的伙场庭院经济正在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伙场庭院经济示范户户均收入增幅比一般户高5000元以上,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更让群众在家里就可畅享伙场庭院经济带来的成果。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俯瞰佛坪县。资料图片 位于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森林覆盖率达91.19%,境内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素有“大熊猫家园”“中国山茱萸之乡”&ldq
2024-05-23 09:29:11
5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委书记、县总河湖长黎建军到元墩镇、漆树坝镇、阜川镇开展巡河工作,调研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农旅融合、交通道路建设等工作。县委副书记
2024-05-23 09:26:04
方家沟村
为全面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营造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近日,方家沟村开展村庄清洁活动。 方家沟村组织公益岗对主干道路进行环境美化,对
2024-05-23 09:17:23
当前,正值“三夏”农忙时节,秸秆禁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全面做好秸秆禁烧工作,防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陕西勉县镇川镇积极安排部署,强化镇村联动,多措并举全力推
2024-05-23 09:15:20
近日,同沟寺镇金光村智凤采摘园的大樱桃如红宝石般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是这片大樱桃种植基地第三年挂果,现已进入丰果期,虽比市面售卖时间稍迟10
2024-05-23 09:13:38
初夏时节,汉中乡间处处风光好。在汉中市宁强县汉源街道汉水源村,凉风习习,草木葱茏,白墙青瓦的院子坐落在山坡上。这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山村,已然隔绝了暑热。 5月17日,汉水
2024-05-23 08:54:34
5月21日,安康市宁陕县住建局组织召开金融银行机构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座谈会,邮储银行、龙泉建司、豪迈公司等10余家金融银行机构银行和企业参加会议。旨在进一步激发市场消
2024-05-22 16:59:36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