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黄芪采挖时——甘肃通渭县黄芪产业发展观察
立冬前后,是黄芪收购的黄金时节。11月8日,记者来到通渭县黄芪种植大镇什川镇,在甘肃襄福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偌大的院子里堆满了刚收购的黄芪,数十名妇女正在加紧分拣。公司管理人员吴建兵说,现在是用工高峰期,每天的务工人员达100多人。
通渭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气温适宜,适合大宗中药材仓储保管,自古以来就是中药材的“天然药仓”和集散地。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中药材主要品种中通渭有72种、占19.8%,常用的130个品种中通渭有36种、占27.7%。黄芪种植是通渭的主导产业之一,“通渭黄芪”2023年通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有效提升了通渭中医药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甘肃襄福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院内堆满了刚收购的黄芪,数十名妇女正在分拣。俞树红摄
在通渭,无论黄芪的种植面积,还是产业发展水平,什川镇都排在了第一方阵。
2022年12月,什川镇大湾村与陇润源中药材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了甘肃襄福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黄芪加工厂总投资500万元,其中政府投资260万元、企业自筹240万元。
甘肃襄福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韩凤翔介绍,2024年公司流转土地3000余亩,其中育苗1000亩、大田种植2000余亩。预计收购、加工干(鲜)黄芪1200余吨,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公司常年务工35人,人均年收入3.5万元;季节性务工120余人,人均收入1.2万元以上。去年公司发放劳务费用160余万元,并带动全镇1200余户农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公司每年给大湾村村集体经济分红7.8万元。
采访中,什川镇地八村村民陈俊杰开着农用车拉了一车黄芪前来出售。“一车能卖4100元,这是第五车。”陈俊杰今年种植黄芪30亩,两亩黄芪挖一车,还能卖10车。
近年来,什川镇依托甘肃襄福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碎片化种植、个体化经营资源,打破资金、技术、加工销售等壁垒,推行“党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6+”中药材产地加工管理模式,建立统一规划布局、技术培训、管理服务、金融保险、政策支持、收购加工以及农户分户种植的“六统一分”运行机制,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实施黄芪规范化、标准化种植。
“今年镇上以地八村为中心,在泰山、山坡、崖边4村11社打造万亩中药材黄芪种植基地。”什川镇副镇长卢天云说,同时,在全镇打造了16个接地气、有潜力、收效好的“村党支部领建黄芪种植示范田”,示范推广适宜、先进、实用的绿色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提高黄芪种植水平。 年均种植10万亩以上,黄芪已成为通渭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俞树红摄
放眼全县,“风景”同样美丽。近年来,通渭县坚持新建和改造齐抓,培育中药材仓储物流企业3家,静态仓储能力达到3.5万吨,中药材及饮片年交易量达到6万吨,市场交易额达到12亿元以上。
通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尚平告诉记者,近三年,通渭县累计投入资金2.06亿元,种植、改造提升金银花4.5万亩,年均种植黄芪10万亩以上。投入资金4023万元,发展黄芪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1万亩、大田种植面积10万亩。
张尚平说,今年通渭投资1.24亿元启动了中药材产业园建设,新建中药材交易市场、仓储中心和标准化厂房。目前正在加快施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中药材仓储规范化、规模化水平。
谈到下一步发展时,张尚平满怀信心地说,聚焦种苗繁育,加快健全黄芪产业链。通渭将通过推广新技术和典型示范带动,逐步改变过去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中药材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依托省市中医药资源优势和环境条件,积极打造中药材产业“绿色品牌”“生态品牌”“特色品牌”,提高中药材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普及推广,提高种植效益,降低种植风险。加快中药材延伸产品开发,鼓励医药企业开发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进一步提高黄芪产品附加值。(李鹏 荐)
通渭气候干而不燥、凉而不阴、气温适宜,适合大宗中药材仓储保管,自古以来就是中药材的“天然药仓”和集散地。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中药材主要品种中通渭有72种、占19.8%,常用的130个品种中通渭有36种、占27.7%。黄芪种植是通渭的主导产业之一,“通渭黄芪”2023年通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有效提升了通渭中医药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甘肃襄福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院内堆满了刚收购的黄芪,数十名妇女正在分拣。俞树红摄
在通渭,无论黄芪的种植面积,还是产业发展水平,什川镇都排在了第一方阵。
2022年12月,什川镇大湾村与陇润源中药材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了甘肃襄福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黄芪加工厂总投资500万元,其中政府投资260万元、企业自筹240万元。
甘肃襄福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韩凤翔介绍,2024年公司流转土地3000余亩,其中育苗1000亩、大田种植2000余亩。预计收购、加工干(鲜)黄芪1200余吨,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公司常年务工35人,人均年收入3.5万元;季节性务工120余人,人均收入1.2万元以上。去年公司发放劳务费用160余万元,并带动全镇1200余户农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同时,公司每年给大湾村村集体经济分红7.8万元。
采访中,什川镇地八村村民陈俊杰开着农用车拉了一车黄芪前来出售。“一车能卖4100元,这是第五车。”陈俊杰今年种植黄芪30亩,两亩黄芪挖一车,还能卖10车。
近年来,什川镇依托甘肃襄福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碎片化种植、个体化经营资源,打破资金、技术、加工销售等壁垒,推行“党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6+”中药材产地加工管理模式,建立统一规划布局、技术培训、管理服务、金融保险、政策支持、收购加工以及农户分户种植的“六统一分”运行机制,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实施黄芪规范化、标准化种植。
“今年镇上以地八村为中心,在泰山、山坡、崖边4村11社打造万亩中药材黄芪种植基地。”什川镇副镇长卢天云说,同时,在全镇打造了16个接地气、有潜力、收效好的“村党支部领建黄芪种植示范田”,示范推广适宜、先进、实用的绿色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提高黄芪种植水平。 年均种植10万亩以上,黄芪已成为通渭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俞树红摄
放眼全县,“风景”同样美丽。近年来,通渭县坚持新建和改造齐抓,培育中药材仓储物流企业3家,静态仓储能力达到3.5万吨,中药材及饮片年交易量达到6万吨,市场交易额达到12亿元以上。
通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尚平告诉记者,近三年,通渭县累计投入资金2.06亿元,种植、改造提升金银花4.5万亩,年均种植黄芪10万亩以上。投入资金4023万元,发展黄芪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1万亩、大田种植面积10万亩。
张尚平说,今年通渭投资1.24亿元启动了中药材产业园建设,新建中药材交易市场、仓储中心和标准化厂房。目前正在加快施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延长中药材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中药材仓储规范化、规模化水平。
谈到下一步发展时,张尚平满怀信心地说,聚焦种苗繁育,加快健全黄芪产业链。通渭将通过推广新技术和典型示范带动,逐步改变过去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中药材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依托省市中医药资源优势和环境条件,积极打造中药材产业“绿色品牌”“生态品牌”“特色品牌”,提高中药材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普及推广,提高种植效益,降低种植风险。加快中药材延伸产品开发,鼓励医药企业开发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进一步提高黄芪产品附加值。(李鹏 荐)
责任编辑:韩雪
相关阅读
秋风吹动玉米穗,在田野上勾勒出层层金色波浪。眼下,宽州镇郝家沟村的600多亩玉米迎来丰收时刻,机械化收割作业更为玉米收割按下“快进键”,确保颗粒归仓。 走
2024-11-14 12:38:58
立冬前后,是黄芪收购的黄金时节。11月8日,记者来到通渭县黄芪种植大镇什川镇,在甘肃襄福本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偌大的院子里堆满了刚收购的黄芪,数十名妇女正在加紧分拣
2024-11-14 12:09:55
近年来,宽州镇下七里湾村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整合利用乡村“沉睡资源”,将村民闲置房屋改成兼具“颜值”与“气质”的特色民宿,让闲置资源活起
2024-11-14 10:28:57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柞水县应急管理局坚持把集中整治工作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与队伍建设相结合、与转变作风相结合、的
2024-11-13 22:29:09
今年以来,长武县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立县”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各级环保部门的工作部署,以改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把推进治
2024-11-12 22:01:13
清涧县宽州镇下七里湾村位于清涧县城南3公里处,全村常住户47户145人,脱贫户40户141人。近年来,在该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村内基础设施和村民整体收入显著提升,村集体产业有桶装
2024-11-12 17:04:34
初冬的早晨,在陕西省宁陕县城关镇渔湾村,鸡已打鸣,太阳微露,家家户户刚刚升起袅袅炊烟,宁陕县住建局驻渔湾村工作队早已出门,走在洁净的小路上,穿梭在村户之间,宣传城乡居民养老
2024-11-12 10:26:57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