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十年 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 ——2023欧亚经济论坛综述
茫茫的戈壁沙漠,壮观的楼兰古城,玉门关和嘉峪关似乎遥遥在望,疏勒河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天蓝,沙黄,草绿,花红,远处传来了驼铃声响,中国商人的驼队,满载丝绸、瓷器和布匹等前往中亚、西亚。
张骞凿空西域后,“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古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连通东西,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欧亚经济论坛以“创合作机遇 谋发展未来”为主题,必将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推动中国—中亚峰会成果落实、推动亚欧国家深化交流注入崭新的活力。
9月22日,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开幕。人民网记者 孙挺摄
十年探索 践行一条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从谋篇布局“大写意”到精耕细作“工笔画”的历史转变。
经过十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已经携手成为应对世界经济挑战、推动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
“我们与上海合作组织于2016年签署了备忘录,亚美尼亚成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这为亚美尼亚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在重要经济领域多边合作奠定了基础。通过交流合作,2022年,亚美尼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2.6%,极大提振了经济改革信心。此次参与论坛,我们将继续寻找与各国的发展机遇,希望通过一系列合作项目,与欧亚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亚美尼亚国民会议副主席、亚中议员友好小组主席哈科布·阿尔沙江,与参会嘉宾分享亚美尼亚近年来与上合组织的合作成果。
以亚欧大陆为重点,以中欧班列为旗舰,持续扩大朋友圈,目前我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号称“钢铁驼队”的中欧班列已经通达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还有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赛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成功建设,为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至2023年6月底,我国“一带一路”进出口总额累计近14万亿美元,双向投资在2022年底就累计超过了2700亿美元。
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投融资支持。
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与29个共建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17个共建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随着共识扩大、合作走深走实,上合组织已有9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囊括了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覆盖了世界近一半的人口。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潜力巨大,成员国之间贸易关系正蓬勃发展,并扩大和深化在金融、投资、工业、交通、能源、农业、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希望各位企业家和投资者,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深化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经济和投资合作中来,在发展中互利共赢。”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尼亚扎利耶夫在演讲中说。
民心相通,互学互鉴。共建“一带一路”民意基础。
目前,我国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中外教育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卫生、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数百个“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和减贫项目落地生根。
欧亚经济论坛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如今的“一带一路”,已成为一条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欧亚青年观看秦腔演员的基本功展示。主办方供图
“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
今年8月3日,随着一辆满载隆基绿能20MW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长安号”首发,再次吹响了“一带一路”经贸与能源合作的号角。
满载“中国制造”的“长安号”,如同一匹奔腾的骏马,不仅成为贯通欧亚贸易的使者,更彰显了中国作为开放大国的气象。过去一年,在中亚五国的光伏项目中,隆基绿能提供了其中1/3的核心设备。
截至目前,隆基组件出口已发货超过100列“长安号”,共计5000个高柜,分别运往荷兰、德国、比利时等不同国家。
欧亚同顶一片蓝天,能源转型,任重道远。随着“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欧亚之间必将围绕绿色低碳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等议题展开越来越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欧亚国家合作不断深入,各国的法律服务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和发展空间。加强法律服务领域交流合作是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欧亚地区关系的重要一环。”9月22日,在2023欧亚经济论坛“一带一路”商事法律服务分论坛上,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表示。
“‘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是交流的平台,肩负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法律服务领域交流合作的使命与责任。”不断推动在法律服务领域互通互信互鉴,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共商共享共赢。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我非常荣幸参加这次圆桌会。西安市和安东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韩国安东市市长权奇菖说,只有将历史、文化和旅游深度结合,才能成为面向未来的城市。在他看来,此次圆桌会有助于架起人与人之间更加畅通的沟通桥梁,推动人们携手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
以“旅游合作推动城市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暨文旅局长会议在西安举行。
来自韩国、尼泊尔、塞尔维亚、越南、意大利、美国、马来西亚、俄罗斯共8个国家的10个友好城市及机构代表、荣誉市民代表,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会员城市代表、文旅企业代表共100余位嘉宾,就加强国际旅游城市互动合作、共建旅游新格局开展深入探讨,为全球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3欧亚经济论坛智库分会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新愿景”“新倡议” 丝路启新程
“创合作机遇,谋发展未来”。
近年来,西安大力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等平台载体建设,与各方一道共建开放平台、共享开放成果,携手共筑陆空海多式联运的亚欧贸易大通道。
“强引擎”,促进产业协同。
国际产业协作的空间潜力巨大,亚欧国家各城市加强交流合作,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本土优势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同建厂,共建产业链、供应链、运输链,加快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合作发展“新愿景”,促进贸易繁荣。
当前,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各国各地对扩大国际贸易的预期更加强烈。
西安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加快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离岸贸易、保税研发、数字贸易等国际贸易新业态,创新推出更多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务实举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的保障。
共画人文交流“同心圆”,促进民心相通。
2010年4月,应陕西师范大学邀请,娜塔莉·察廖娃从莫斯科来到西安,成为一名俄语教师。“这些年,我看到中国很多城市新建了漂亮的高楼,路变宽了,景色美了,交通也更便利了。”在西安生活10余年,娜塔莉·察廖娃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化,也感受到了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日益频繁。
“西安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娜塔莉·察廖娃说。
眼下,娜塔莉·察廖娃希望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让人才愿意留下来,提升西安国际城市竞争力。
文化共融、民心相通是开放合作最深厚的力量。
力生于团结,事成于和睦。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健全区域合作机制,拓宽互利合作领域,不断提高合作水平,已成为欧亚论坛与会者的共同期盼,更是欧亚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西安已将丝路精神发扬光大,欧亚经济论坛达成的各项成果如星辰大海般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李欢颜
2024-05-22 08:36:06
2024-05-21 14:41:38
2024-05-21 12:08:15
2024-05-18 20:54:43
2024-05-16 23:43:44
2024-05-16 23:42:04
2024-05-16 11:14:1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