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将从六个方面着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和云计算、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所谓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和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以数字赋能为显著特征的新经济形态。如今,数据在我国已被定义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第五大生产要素,数字产业化水平也决定着一个地区数字经济的辨识度、增长性和竞争力。
在陕西,数字技术正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省数字经济拔节而上。据初步测算,陕西2022年数字经济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排名全国第五;2023年,陕西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1.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0%。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也为加强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是如何为陕西千行百业赋能的?大数据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究竟有多么重要?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了法士特西安高智新智慧工厂、科大讯飞丝路总部。
西安法士特高智新工厂
生产效率提高72%
可实现6小时无人黑灯生产
4月11日,在西安法士特高智新公司的智慧工厂,33000平方米的机加车间里,无人看管、贴有5G标志的AGV小车正往来穿梭运送物料和成品;工位上,灵活的机械臂时而动作、时而静止,和数控机床配合默契;大数据分析室和联合会议区的大屏幕上,各种实时数据直观又清晰。
机加车间负责人常恒臣介绍,这个车间主要生产重型汽车的变速箱和离合器箱。在毛坯上料区,AGV小车把毛坯运送到这儿,机器人识别后会给打码确认身份,后面所有工序就都根据这个码来识别身份,到了哪个工序需要做什么一扫码就知道。在生产条件具备、现场没有异常的情况下,生产线可以实现数小时无人操作,即所谓“黑灯工厂”。一条线上只有几个员工,最大作用就是处理异常、换刀、系统操作,搬运等工作全都交给AGV等机器人和智能机械臂了。当成品出来后,AGV小车会把它送往物流中心的传送带,然后经直梯、连廊直接入库进入装配。最后,所有数据全部自动汇总到大数据分析处。
“传统生产模式是有多少个品种,每个品种提前做一大批,要用啥从库里去拿,占了一个大库房和好多资金。我们这里是严格按照排产计划生产,明天要的东西,今天才生产,最多提前两天,不压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常恒臣说,“原来生产过程中,中间过程还要检验,最终入库前也要检验。现在中间环节都取消了,因为我们有自动化检验设备,可实时采用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立马报警,随时解决问题。”
那么装配车间是如何实现数字化赋能的?工程师于明介绍:“首先我们在研发平台上面将生产需求、设计需求、工艺需求转换成数字语言,下发到生产执行系统。生产环节接到数据,比如说变速器上有一个摇臂角度需要为30度,工艺文件会写30度下发到设备端,设备端据此会有一个工业指导,首先红外指示线会转到30度,然后在后一个工位会通过拍照识别是否装配到了30度,就这样来通过数字来驱动生产。”
“不仅驱动生产,而且还驱动了物流。生产时把零件清单下发到下游系统时,总控也接收到了。系统根据我们的清单进行配送,完了以后会把这些零件信息和实际配送的信息做扫码比对以防出错。最后将这些零件批次信息和生产过程信息存储起来,以完成追溯。我们的订单进度也是全透明化的,上下游的供应链,也可以在我们这些数据里面进行查询。”
西安法士特高智新公司总经理赵建林介绍,工厂涵盖齿轮、壳体、装配三大核心工艺,其中齿轮、壳体线自动化率达100%,装配线实现自动化率71.5%。
工厂实现了工艺规划、智能生产、设备管理、智慧物流、质量追溯等核心业务数字化。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集合数字化业务构建智能化场景,形成了“数字孪生、黑灯生产、万物互联、智能决策、绿色制造、数据闭环”六大核心技术。
“与传统工厂相比,这里实现了数据和业务融合,通过信息系统把各个业务环节打通了,整个业务以数据为载体实现了闭环。我们还是制造变速箱的,但通过数字化转型把变速箱做得更好,做到了提质、增效、降成本。”
“如果全部满产运行,我们的人均产出是传统工厂的5倍多。我们现在在编140多人,如果传统工厂要实现同样规模产出可能得七八百人。智慧工厂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72%,能源消耗降低14%,交付周期降低20%,可实现6小时无人黑灯生产。同时还建立了生产质量的分级管控新模式,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流程质量追溯。”
“同时我们的能耗也降低了,用能比传统工厂下降15%左右,整个园区工厂建筑上面都有光伏发电设备,天气好时一天能发七八万度电,基本就能满足白天的生产需求。综合计算,去年全年绿电所占比例大概在40%。法士特高智新智慧工厂也是陕西省首家零碳工厂。”
“我们尽可能立足自主开发,整个工厂的规划、设计、实施落地,都是法士特团队在做,这些核心技术完全在自己手里。在设备包括系统的使用上,尽可能国产化。我们使用的是秦川机床,这是国内同类项目第一次大批量使用国产核心设备。机加车间齿轮生产线的28台机床,22台是国产,车间内的机器人也有一部分是国产品牌的。这体现的正是产业链协同,法士特是汽车产业链链主,秦川是陕西装备制造业链主,通过链合发展不仅可提升我们自身,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整个产业链带动起来。”
科大讯飞丝路总部
用认知大模型助力赋能千行百业
4月12日,在西安高新软件新城科大讯飞丝路总部,科大讯飞陕西分公司演示经理尹岚介绍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最新进展,“这是基于完全国产化算力底座平台的核心研发成果,我们致力于使用这样的通用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用这样的大模型如何助力赋能各行各业呢?尹岚分别演示了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赋能教育。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份英文作文试卷,使用大模型去进行智能批改。“这涉及两项关键核心能力:一个是OCR识别,也就是说机器是否能读懂学生书写的内容,目前科大讯飞在中英文以及公式识别当中已经拿到了全球领先的成绩;一个是机器阅读理解能力,要对作文进行智能批改,不仅要能读懂,还要能理解会思考,科大讯飞在全球最权威的SQuAD2.0认知能比赛中,已超过了人类平均水平。”尹岚边演示边介绍,屏幕上很快便展示了十几种错误,包括一些句子的不完整性搭配等。
第二个场景是助力医疗。尹岚介绍,基于讯飞星火大模型的认知能力,2017年“智医助理机器人”首次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测试,并超过了96.3%的人类考生。讯飞为此打造了一套辅助诊疗系统,在不改变基层医生工作流程和习惯的前提下,为医生提供辅助诊疗、用药建议等服务。她现场模拟基层医生为患者录入一份病历。系统自动进行病历质检,很快便弹出了红色弹窗,标注出现病史与主诉时间矛盾,提醒修改。修改完成后,需要医生为患者下达诊断,这时辅助诊疗系统在右侧给出了一系列推荐诊断列表,按置信度做了排名。提示信息中,还包含了常见用药推荐检查、专业指南文献等。若医生此时还拿不准最终诊断意见,系统推荐的进一步问诊建议可以帮医生多次问诊。据介绍,这一系统已在全国400多个区县进行了应用。
第三个场景是利用“AIUI全双工语音交互系统”模拟在嘈杂环境进行语音订票。尹岚介绍,在这个过程当中她只进行了一次唤醒,中间多次交互及打断,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因为系统对于指令声源位置进行了精准识别和定位,所以可以应用在嘈杂的场景下,非常有利于提升交互效率和效果。
科大讯飞陕西分公司执行总经理方满介绍,2018年5月科大讯飞落地西安高新区,在这里打造了科大讯飞丝路总部、西安人工智能研究院、西安产业加速中心。西安人工智能研究院主要聚焦声学的主动降噪、芯片及降噪解决方案,以及多语种识别等研究领域,助力一带一路发展;双创基地基于人工智能开放通信平台,服务了陕西数万开发团队,持续进行引育孵化和产业赋能,同时在行业应用方面服务了陕西的教育、医疗、智慧城市等众多行业赛道和应用场景。
在智慧城市领域,重点围绕的是城市大脑以及政务服务等。在西安、铜川、延安已落地了一批标杆,通过人工智能助力产业发展、城市运营及公共服务。
在教育领域,积极参与陕西省的教育数字化及智慧校园建设,服务陕西全省十地市千所学校110万师生。
在产业赋能和国际合作方面,截至2024年2月29日,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开放创新平台已对外开放650项AI产品和能力,集聚了611.5万的开发团队,不仅是陕西本地,也包括全球各种开发者。平台现在开发的应用将近225.4万,应用覆盖的终端数大概有40亿个。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
数字赋能场景未来会更多
在陕西,类似的数字赋能场景远不止这些,比如——
在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秒能运算30亿亿次,相当于1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同时运算,24小时可处理数十亿张图像、数千万人的DNA、10年左右的自动驾驶数据;
在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榆林,一键可“唤醒”埋深500米的掘进机,可可盖煤矿创造月进尺812.6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农科新城杨凌,轻点手机屏幕就能实时查看大棚蔬菜生长情况,利用定位软件便可规划管理合作社土地……
而在数字赋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同时,支撑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三秦大地上目前以秦创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等为着力点的科技创新,正在释放巨大能量,这必将催生陕西数字经济在厚积薄发之后的持久绽放。
2024年陕西将从六个方面
着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华商报记者从省政府相关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培壮数字经济,2024年我省将狠抓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着力推进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推动数字基建扩容提速。按照适度超前、高效实用、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打造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不断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二是狠抓数字技术自主创新。着眼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培壮数字经济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融合应用创新为牵引、新前沿技术抢占为目标,组织实施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工程。
三是拓展数实融合广域空间。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赋智、赋值作用,以智能制造、智慧能源和数字文旅为主攻方向,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抓好行业平台和示范项目建设,以数字化巩固发展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四是加快数字产业集群成势发展。巩固发展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等具有规模优势的千亿级核心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国内领先的光子、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卫星等新兴产业集群,前瞻性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未来产业。
五是提升数字治理质量效率。以数字化促进社会治理科学化、高效化和公共服务便利化、均等化。加快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政府运行等六大领域创新应用。以“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为牵引,加快政府核心业务流程再造。
六是塑强支撑保障体系。发挥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作用,贯彻落实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精神任务清单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建立重点事项推进台账,明确任务清单,加强督导考核,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陕西数字经济更加美好的未来,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必将更加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李欢颜
2024-05-22 08:36:06
2024-05-21 14:41:38
2024-05-21 12:08:15
2024-05-18 20:54:43
2024-05-16 23:43:44
2024-05-16 23:42:04
2024-05-16 11:14:1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