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绿三角”走上发展新赛道
镇坪县华坪镇尖山坪村黄连产业园区(资料照片)。
镇坪县地处大巴山腹地,与重庆市、湖北省接壤,境内森林幽密,生态资源富集,被誉为“绿三角”。
眼下,正是春耕春播关键时期,镇坪的山乡田野处处洋溢着希望。4月3日,记者走进华坪镇团结村中药材基地,一股沁人心脾的药草香气扑鼻而来,眼前连片的黄连长势喜人。
华坪镇党委书记王玉龙介绍,黄连是镇上的主导产业。镇上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并在黄连温室育苗、林下育苗、标准化种植以及林下移栽等环节雇佣当地村民,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在产业基地种黄连,一天有100元工资,加上村集体经济分红,补贴家用没问题。”团结村村民侯长平介绍,他和老伴儿在产业园务工,日子过得很滋润。
镇坪地属全国四大药带之一,纬度、海拔、温差、植被、土壤等条件与黄连生长习性高度吻合,为黄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近年来,镇坪县依托生态优势,将中药材定位为“一县一策”首位产业,实施“七镇十村万顷药”工程,建设七镇十园百基地,全县中药材(草、木本)种植总面积达17.1万亩,总产值达1.97亿元,实现了“药”产业、“药”致富、“药”发展。
在发展首位产业的同时,镇坪县兼顾烤烟、水稻种植和中蜂养殖等传统农业发展,走上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新赛道。
“一定要注意,烤烟育苗大棚的湿度要保持在70%至80%,温度要保持在7.5摄氏度至25摄氏度。这样,种子发芽率才高。”在团结村,技术员朱宝平给村民讲解烤烟育苗的技术要领。
“自育苗开始,我就在这里打工,活儿不重,一天能挣150元。村上的黄连、葛根中药材基地都需要用工,只要勤快点,不愁挣不到钱。”团结村村民史少毕干劲十足、信心十足。
“我们通过‘企业(或大户)+农户’模式,建设温室育苗大棚13座,整地起垄覆膜523亩,辐射带动84户农户增收5000元以上。”王玉龙介绍。
以良好生态支撑乡村振兴发展。镇坪县各地结合优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融合发展药旅、农旅、茶旅等产业。
在上竹镇湘坪村百合园,“美丽经济”则为村民拓宽了致富路。
新翻耕的土地刚刚种下了花苗。“一亩地能收450公斤鲜百合,毛收入在1.9万元左右。目前,我们已经种植了200余亩,收入很可观。”湘坪村村民彭信锋介绍。
“不仅如此,通过政府搭台,我们公司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了‘百合面膜’‘百合面条’等15款产品,获得5项专利认证,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经济效益。”南山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小燕说。
发展产业既要立足乡土特色,又要切合市场需求。谢小燕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景观打造了“百合拾光高品质民宿+露营基地”,将产业从“种风景”延伸到“卖风景”。
靠山吃山,曾家镇向阳村则是另一种“吃法”。
走进向阳村高山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紧密相连,清风徐来,茶香悠悠。
“采茶有讲究,根据明前茶的特性,要选取‘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的鲜叶,这样的叶子鲜嫩且营养丰富。”基地里,农业科技指导员教茶农如何采出好茶。
茶园负责人陈显军表示:“新茶农接触种茶和采茶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农技专家不定期的技术指导能够有效帮助村民更好地掌握种茶、采茶技术,提高收入。”
“学到了技术,我采茶更熟练了,除了采茶还能去工厂炒茶,一天能挣200多元,比出门打工强。”向阳村村民李美丽说。
高海拔、不使用农药、施用有机肥、套种绿肥,生态茶园的良好环境成就了向阳茶的好品质。如今,向阳村拥有茶园面积1100亩,茶产业年综合产值280万元,周边400多户农户从茶产业中直接获益。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技术是关键。为更好地引导农民开展春耕备耕作业,镇坪县抽调农技专家组建7个农技服务团分赴各镇释疑解惑。村民根据需要“点菜”,技术人员因需施教,现场解答。
“我们以种植业、养殖业、果业为主,开展田间管理、畜禽管理等指导服务,开春以来,累计下田指导80余次,推广农业新技术10多项。”镇坪县委农办主任、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德山介绍。
“下一步,镇坪县将以‘聚力打造生态经济引领区’为引领,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标杆,做大做强现代中药、富硒食品、文旅康养等产业,最大限度提升生态价值转化效率。”镇坪县副县长陈玮玮说。
责任编辑:李欢颜
2024-05-23 09:35:00
2024-05-23 09:25:15
2024-05-23 08:43:15
2024-05-22 11:41:38
2024-05-22 11:36:14
2024-05-22 11:35:54
2024-05-22 08:29:4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