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陕西养老生活报告》发布 聚焦智慧养老新模式
我国主要推行的是“9073”结构养老模式: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多数老年人还是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安享晚年,而不是去陌生的养老院。在居家养老环境下,智能养老产业得到率先发展。
随着智能养老设备走进千家万户,智能监测、远程看护等技术与服务的广泛使用,最大程度实现了安全看护,而老人床、智能监测床垫等智能器械的推广应用,使失能半失能群体得到了更全面的监护照料。不少智慧养老的产品正在成为家庭的“一份子”。
近日,华商网城事智库与陕西银龄会携手推出《2025陕西养老生活报告》,聚焦智慧养老领域,在梳理老年人口状况和养老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经过社会调研与意见征集,落地性探讨适老化智能应用在各个维度的真实诉求,并提出现阶段切实适用于银龄群体的适老化智慧生活意见。
智慧养老是对传统养老方式的一种革新,是指利用数智化技术对涉老信息进行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实现技术与老年人的友好交互,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更有价值。
报告对智慧养老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
适老化产品与服务的改造:改善智慧养老平台使用界面、交互方式、操作方式,提升产品的适用性和舒适度,降低设施设备的操作难度、减少操作步骤,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打造“智慧养老+数字安全”体系:进行老年智能设备使用科普、网络安全普及活动,开展各类社会、家庭活动,带领老年人学习基础的金融知识,增强法律观念和防范意识,警惕网络诈骗、理财投资诈骗,保障老年人财产及信息安全。
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鸿沟:将现代技术与本土传统文化相结合,避免技术鸿沟对于老年人的驱逐和变相歧视,让老年人从心底里接受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与好处。通过社区社团、老年大学、智慧助老课堂等,为老年人无障碍的数字环境建设提供帮助支持。
促进行业人才结构的搭建:养老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开拓市场、开创运营模式、信息技术研发方面的人才,基础的养老服务人才(如一线护理人员),更是养老服务需求最强劲的人群。提升养老产业对于护理人员的吸引力,进行高校相关专业的资源匹配,提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和尊重。
>>陕西数据
截至2023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853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1.6%,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目前,陕西已建成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40个,打造居家社区养老示范县区11个,6个市获得民政部、财政部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支持,日间照料中心覆盖93.8%的城镇社区,82%的行政村建有农村互助幸福院,全省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广覆盖。
>>链接:智慧养老相关政策
●启蒙期(2011—2016年)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
●探索期(2017—2022年)
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成长期(2023—2028年)
《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责任编辑:李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