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建设

人才也能“共享”?西安先行先试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当下,共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才是否也能共享?

  答案是肯定的。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

  “校招共用”引才模式便是西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干举措。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西安正抓住“人才”这个生产力生成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创新推动“共享”人才,引导紧缺人才向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流动集聚,打破学科壁垒、领域隔阂等限制,实现靶向引才、以产引才,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的“雨林生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打破“围墙” “共享”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教师王文毅就是一位“共享”人才。不久前,记者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见到王文毅时,他正带着一支由西安交大师生和陕汽集团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技术团队,在新能源重卡热管理系统试验台前忙碌着。

  为什么说王文毅是“共享”人才?谁在“共享”他?

  答案藏在“校招共用”这四个字中。

  王文毅曾留学美国,是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后进入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担任博士后,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热管理系统智能控制开发及智能电网频率调节的控制算法开发研究。

  这样一位高层次人才,正是高校和企业都迫切需求的。

  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和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按照“校招共用”模式,共同选拔引进了王文毅。入职西安交大后,他便前往陕汽集团驻企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企业攻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方面的技术难点,提升产品竞争力。

  像王文毅这样的“共享”人才,在西安并不少见。

  去年3月,2023秦创原人才高峰论坛暨秦创原人才活动周开幕式上,西安交通大学、西咸新区管委会、沣西新城管委会共同签订了《西安交通大学 西咸新区管委会 沣西新城管委会“三池一机制”建设先行先试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西安交通大学、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共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共建“人才池、项目池、资金池”,并为“三池”建立互联互通、匹配对接机制,推动“校招共用”人才落地,为人才找项目、以项目招人才。

  人才聚则产业兴,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池”是“三池一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校招共用”按照“高校聘、企业用、政府助”的思路引才聚才,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动打破大学“围墙”,将人才“蓄水池”向各领域、各市场主体、用才主体开放,通过对接机制的纽带与桥梁连接,实现“人才+项目”或“项目+资金”的精准匹配。

  “校招共用”西安先行先试

  先行先试“校招共用”,西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解决了共同破解关键核心技术的难题。

  西安拥有众多的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及科技产业,科教人才优势显著,但高校研究常以学术为导向,企业研究则以实际应用及效益为导向,两者之间有一定鸿沟。

  “校招共用”实现人才培养的产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要素全方位融合,推动更多关键性技术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成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眼”,也是让产业满盘皆活的“棋子”。

  “校招共用”的关键词之一是“校招”,对于科研人才而言,西安交通大学在人才、教育、科研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力巨大,高校作为招聘主体,更容易招引高层次人才。

  “校招”并不是无的放矢,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招引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的拔尖人才。人才需求清单由企业确定,西安交通大学按照清单发布招聘公告,并由校企双方共同对推荐人选组织评议。

  “校招共用”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共用”,指的是面向各领域市场主体、用才主体开放,按市场规则进行“人才与项目”的投放匹配。招引来的人才,可直接派驻企业一线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针对企业具体需求的创新研究工作。

  “按照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传统合作模式,因为双向研究的导向不同,可能会导致企业期盼的创新成果对于高校来说不是一个前沿的研究方向,而高校的创新成果难以被企业所认同和接受。‘校招共用’机制则解决了这些问题。”王文毅说。

  王文毅带领的技术团队由高校博士生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几个月的驻企工作让王文毅收获满满:“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适应产业实际需求的学习中,同时也可以带动企业技术团队成长,共同推动创新技术的转化和实际应用。”

  企业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人事部部长孙丕武说,通过“校招共用”机制引进人才,使企业在热管理领域理论计算和仿真基础理论计算能力得到提升,现有的新能源重卡集成热管理系统实现全面升级。不仅如此,这一机制还充分促进了高校和企业在多个项目上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多方共赢。

  为西安“双中心”建设提供支撑

  “校招共用”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招才引智,还要聚焦陕西省24条重点产业链和西安市19条重点产业链,校企联合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科研成果到生产线的跨越。

  “校招共用”运作以来,支持企业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既包括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谋划中长期科技事业发展的战略科学家,也包括具有领导力、在重大前沿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行业突出贡献者,还包括具有示范作用、针对全省重要科技短板,能够解决全省重要或关键科技问题的技术专家,以及具有省内一流水平,围绕全省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能够带来重要推动促进力的创新人才、创造人才、发明人才和创业人才。

  目前,“校招共用”已初见成效,人才项目市场化匹配对接实现高效运转。校地双方建立多方会商机制,定期梳理人才清单、技术清单、项目清单。通过定期发布人才和项目清单,加强各类科技人才交流,用好用活各类高精尖人才,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高层次人才汇聚、创新资源聚集的创新驱动引擎,服务高端人才落户秦创原总窗口,推动了全国首辆镁合金轻量化挂车等一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完美跨越。

  2023年12月,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会议,审议了《陕西省“校招共用”引才用才实施办法(试行)》,强调要强化系统观念、优化人才生态,全链条悉心育才、全方位倾心引才、全要素精心用才,切实打好“组合拳”、建设“强磁场”,努力在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上实现更大突破。

  这也意味着,未来校招共用机制将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实现推广和应用,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构建硬科技催生、转化、产业化的良好环境,也为西安“双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共享”人才也将助力西安打造出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池”,充分发挥科教优势,使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更好协同起来,不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先进优质的人才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营造更加开放包容、多元共生的创新生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为了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群众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和文明素质提高,5月22日上午,商南县在县城文化广场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暨垃

2024-05-23 09:37:04

  党旗领航谱新篇,奋楫扬帆启新程。5月22日,中国共产党渭南市市直离退休干部委员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市老年大学召开。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局局长张永清出席会议。 

2024-05-23 09:27:19

  图为西安地铁3号线列车从广运大桥呼啸而过。 通讯员 甘达摄  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持续加快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助力研发成果转化

2024-05-23 08:39:41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广泛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呼吁更多的市民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来,5月22日上午,市城管局在丹江公园望

2024-05-22 16:56:38

  伴随着夏日骄阳,各田间地头披上了层层的金黄,油菜和小麦争先在张张笑脸上书写丰收的喜悦。旬阳市早已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燃”,分别从安排部署、责任夯实、宣传

2024-05-22 11:33:05

  5月11—17日是第33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为“推进城市节水,建设美丽城市”。各县区水利局积极组织开展城市节约用水宣传活动,营造全面节约用水的浓

2024-05-22 11:30:42

  5月18日,西咸新区联通南北向交通的主干道——复兴大道市政工程项目通车。  此次开放路段全长3.5千米,为双向8车道,单幅道路宽30米,中央绿廊宽70米,包含中央绿廊

2024-05-22 08:59:41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