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建设

创新潮涌 千帆向“新” ——西安“双中心”建设激扬活力

  7月6日,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记者 陈志涛摄

  盛夏的西安,创新热潮持续涌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目、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提速;

  新材料陕西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科创城等中试平台(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有序推进;

  长安先导生命科学产业创新中心陕西生物样本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基地等科技产业化项目加快落地;

  ……

  近年来,西安市建好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双中心”)建设写下了生动注脚。

  强化龙头引领

  培育产业集群

  7月1日,在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的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平台配套产线为光子器件进行刻蚀、蒸镀、清洗、检测等全流程技术服务。

  作为一家集研发、中试、检测等服务于一体的光电芯片领域专业服务企业,近年来,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利用“技术服务+工程代工”模式,为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打通了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化批量供货的完整链条,推动光子产业进一步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作为光子产业的行业引领者,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目前已培育、聚集了近百家光子产业企业。

  光子产业技术壁垒高、产业带动强,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少数”,是陕西布局的重点产业之一。当前,陕西光子技术企业有300余家,初步形成光子产业生态体系。2023年,全省光子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今年3月,西安市对全市19条重点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认定了首批49家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名列其中。

  “未来,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夯实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光子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光子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加速陕西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杨军红说。

  以此次认定“链主”企业为契机,西安市实施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服务,加快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培育机制,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聚集区,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

  在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所在的丝路科学城,聚焦全省、全市重点产业链进行延链补链强链的行动仍在持续。

  7月6日,丝路科学城未来之瞳区域。记者 陈志涛摄

  丝路科学城是西安“双中心”核心承载区。2021年6月启动建设以来,丝路科学城以“硬科技”为特色,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带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100余家企业入驻,建成全球最重要的闪存芯片生产基地之一;推动新能源汽车年产能提升至百万辆,建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构建完整的金属3D打印产业生态链,打造全球最大的金属3D打印全产业链基地……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丝路科学城集聚了一大批领军企业,蓄积了强大的发展动能。

  日新月异的丝路科学城,是西安市加快“双中心”建设、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

  西安市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优势,加速高端科技创新资源要素聚集,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搭建孵化平台

  加速成果转化

  今年3月,随着秦创原·西安未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揭牌,未央大学城拥有了西安市首个秦创原总窗口卫星岛。

  在这个办在高校门口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政府、高校、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走下“书架”,走向市场。

  7月3日,快谱深光基地产业转化负责人罗朝在调试400纳米—1000纳米成像高光谱相机的参数。记者 陈志涛摄

  陕西快谱深光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该基地的企业之一。作为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快谱深光脱胎于西安工业大学教授梁海锋团队的研究成果,其产品在农作物健康评估、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石油和矿产勘探等领域都有广泛运用。

  借助秦创原·西安未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这一平台,快谱深光的科技成果被更多人“看见”,从而与市场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7月3日,记者见到快谱深光基地产业转化负责人罗朝时,他正在和团队成员调试400纳米—1000纳米成像高光谱相机的参数。

  “这是我们和武汉红星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一款产品,可高精度高效率检测水稻的粒数、重量、水分、营养成分等指标,为水稻育种、分子研究提供便利。目前,产品已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明年有望实现量产。”罗朝介绍。

  最近,经秦创原·西安未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牵线搭桥”,快谱深光又开辟了一条市场化运作的新赛道。

  “我们和电信学院教授樊高峰团队的成员交流后,发现目前市场上还缺少对食品废油排放进行有效监测的设备。于是,我们两个团队一拍即合,决定联合开发一款双自净隔油设备控制柜监测排放情况。现在,我们已经研制出了样机。”罗朝说。

  “尽管两个团队都来自西安工业大学,但在校园内,大家对彼此了解得并不多。入驻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后,各个科研团队可以充分地交流市场需求、行业动态,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促成了一批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罗朝说。

  快谱深光加快推动科研和市场“双向奔赴”,体现了秦创原·西安未央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的初衷。

  “我们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就是要充分激发高校创新潜能和活力,将基地打造成具有招才引智、创业孵化、成果转化、服务保障功能的综合性创新平台,为培育一批瞪羚、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创造条件。”西安市未央区科技局局长刘刚说。

  市场出题,高校院所破题,科技型企业答题。近年来,西安市持续推动秦创原平台提质升级,搭建校企需求对接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持续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集聚。

  今年以来,西安市已有有效发明专利96676件,同比增长24.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4.39件,同比增长23.6%。今年前5月,西安市加快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组织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35场,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153个,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87.93亿元。

  丰富金融供给

  优化创新生态

  近年来,西安市强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财政等部门沟通联动,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强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宣传引导,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高含金量、高附加值、高知识产权产量的行业领域,帮助更多创新创业型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如今,在西安,凭借知识产权获取金融贷款已成为现实。

  2.5%!

  6月5日,西北地区首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发行利率创下全市场同品种、同期限新低。

  该产品获批储架规模3亿元,首期发行1亿元,期限2年,成功助力11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市场融资。

  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西安格润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凭借着持有的知识产权,西安格润牧业成功获批信托贷款1000万元,有效降低了融资的隐性成本,稳定了企业的资金预期和发展预期。

  包括西安格润牧业在内,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涉及11家高新技术企业的659项知识产权,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重要领域。利用该产品,相关企业可有效盘活存量知识产权资产,将科技专利、知识产权等信用价值转换为市场资本,从而开展直接融资,为创新发展增添动能。

  为了给创新型企业提供更普惠、更可靠、更多元的融资渠道,西安市打好“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组合拳,持续优化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

  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便是其中重要一环。

  2022年设立以来,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坚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全周期发展需求的基金投资生态链,助力构建企业成长全链条培育体系。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成功吸引21家外地科技型企业落户西安。该基金成立两年来,子基金累计决策项目434个、投资落地项目429个,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日前发布的《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2024年子基金申报指南》再度聚焦关键性、创新型行业和薄弱环节,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行业,投向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等领域,支持西安市产业链协同、创新创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金融服务为企业创新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今年1月至5月,西安市以科技金融服务企业320家次,实现贷款额14亿元,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升规”164家,完成全年指标80%以上;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1月至4月营收287.3亿元,同比增长17.8%。

  今年,西安市还将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优化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构建科技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激活陕西股权交易所交易功能,持续推行技术交易信用贷,深化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000亿元以上。(记者 陈志涛)

  数据链接

  2023年,西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23%,居副省级城市第二;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900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1.53件,同比增长25.1%。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市在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位列第19位,首次进入“全球科研城市”前20.

  截至目前,西安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占比超过42%。

  截至目前,秦创原总窗口与商洛、宝鸡、咸阳等6市建立“双向飞地”,与各市县共建协同创新基地25个;各市(区)吸纳西安地区科技成果957项、落地企业646家,有力牵引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支撑形成“一总多区”的发展格局。

  (记者 陈志涛整理)

  记者手记 | 以创新促发展

  陈志涛

  2022年底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双中心”)以来,西安市全面增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牵引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步伐。

  当前,在“双中心”建设的引领带动下,西安市持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集聚”相互支撑的创新生态,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进一步高水平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仍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加快校地、校企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创新驱动发展,要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托良好的科创禀赋,西安应不断强化基础研究的优势,聚集更多力量、资源和要素,推动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优化调整产业链、创新链布局提供有力支撑,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夯实科学之基。

  创新驱动发展,要加快校地、校企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为此,要瞄准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用好秦创原总平台和“三项改革”点火器,以更大力度推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校招共用”引才模式等成熟做法,在科研攻关、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投资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设一批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市场。

  创新驱动发展,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科研和市场“双向奔赴”的一线,西安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为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要瞄准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环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责任编辑:李欢颜

相关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政协力量,助推宁商协作高质量发展,7月4日至6日,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蒋跃建率考察组到商

2024-07-09 23:30:13

  7月6日,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记者 陈志涛摄  盛夏的西安,创新热潮持续涌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

2024-07-09 10:04:16

  7月5日至6日,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

2024-07-08 23:23:19

  7月4日,市长陈晓勇深入华州区、临渭区调研水利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省部署要求,高效推进

2024-07-06 00:15:56

  近年来,商洛立足自然生态禀赋,紧扣“一都四区”建设目标,在拆违治乱、城市更新、品质提升的基础上,以创建“干净商洛”为抓手,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共富共

2024-07-05 18:48:05

  为切实做好防汛防灾工作,7月5日,双照街道网格中心紧密结合“防风险、除隐患、保平安”工作,开展汛期安全检查,切实筑牢安全“防汛墙”,确保人民群众生命

2024-07-05 18:45:27

  7月4日,省委书记赵一德在西安市调研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工作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

2024-07-05 09:50:0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国家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国家备案许可证编号:陕ICP备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