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连续3年荣登中国地级市传播热度百强榜
7月16日,汉中市举行“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汉中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博物馆负责同志发布相关情况。汉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博学主持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称,以“两汉三国”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朱鹮IP”为特征的生态文化、“汉中非遗”为代表的秦巴民俗文化、“川陕革命”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去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时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这为汉中市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汉中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中共汉中市委理论讲师团副团长李超介绍说,汉中市先后印发《加强汉文化传承发展打造“两汉三国”文化研究高地的实施方案》《支持汉中藤编等非遗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实施意见》《汉中市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不断完备顶层设计,书写了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汉中答案”。
完成秦蜀古道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申报,争取上级文保资金2994万元,实施重点文保项目14个,申报国家级文保项目10个,让文化遗产传下去、活起来。市博物馆创成国家一级博物馆,创成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3名非遗传承人跻身国家首批乡村工匠名师,“守艺人”技艺主题展等活动呈现非遗之美,藤编等“老手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新亮点,非遗为汉中发展注入鲜明人文底色。
建立汉文化人才智库,从中国社科院等研究机构选聘37位专家学者。加强史前文明和断代史研究攻坚,推动形成《汉中编年史》《汉中通史》《典籍里的汉中》等一批初步研究成果。先后举办汉中蜀道及石门石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周年纪念等学术交流活动,汉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勃勃。
紧贴百姓需求,64个颜值高、内容多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人们身边的文化客厅,5个县镇跻身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镇),“村晚”“乡村阅读”“戏曲进乡村”等活动点亮群众精神家园。文艺工作者扎根天汉大地,小说《魏紫的春天》获柳青文学奖,小说《太阳地》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汉调桄桄3次亮相央视舞台,《汉江绝唱》《流动的金石》等一批“汉中原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西郊记忆”非遗工坊、“国潮汉风”熊猫集市等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成为休闲消费好去处。据统计,2023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发展至8358个,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30.61亿元。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新业态竞相涌现,文旅融合日渐成为富民乐民的幸福产业。
大力传承弘扬汉文化,“汉风年·老家过”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兴汉胜景汉风秋月国庆盛典等活动频频出圈,天汉长街、市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汉文化成为追捧“顶流”,17期“汉风古韵”汉文化系列讲座浸润人心,汉中藤编、汉调桄桄、羌绣等非遗项目进校园深受师生欢迎,中小学临创石门十三品书法展等文化研学活动走深走实,汉中历史文化正以生动可感的面貌走进公众视野。
率先在全省建成海外传播矩阵、粉丝量居全省第2位。大力开展“外国人眼中的汉中”活动,邀请法国姑娘戴安娜拍摄了《戴安娜在汉中》系列短视频,海外触达量超6亿人次,助推中国故事“出圈出海”。精心开展“生态汉中·鹮美天下”朱鹮文化交流活动、天坑国际联合科考、“一带一路”汉字发布大会等活动,“石门十三品”“朱鹮”文创展品随兰花奖全球巡展,“汉文化”“张骞故里”“朱鹮家园”“世界天坑”“汉中非遗”等文化标识愈发靓丽,汉中连续3年荣登中国地级市传播热度百强榜。
责任编辑:李欢颜
2024-07-24 22:53:17
2024-07-24 18:03:45
2024-07-24 17:45:01
2024-07-24 13:50:16
2024-07-24 13:39:17
2024-07-23 11:42:26
2024-07-22 17:32:47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