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渭:我所认识的梦萌
我和梦萌先生认识很早,那时我在省作协创联部,有一天他送我新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绿太阳》,揭开首页,指着序言,感激而稍显夸张地对我说:看看,这序言出至你父亲的手笔,真是三生有幸,天赐福分!说着他又掏出两本书交给我,要我转给我父亲,感谢的话说了一大堆。其实我已知道,父亲的那篇序言已在《延河》发表,所以对他和他的小说我已有所了解,从此相互也活络了起来。
后来好长时间没见过他,听说他去了南方生活和工作,几乎断了联系。我记得,直到2016年前后,他回陕西探亲,来作协创联部找我,说他出了一部长篇小说《金喽啰》,当时想开个研讨会,希望作协能够支持。当时就我所知,在此之前,他已出版了长篇小说《爱河》《悲喜娱乐城》,而且省作协为他在宝鸡召开了研讨会,省广播电台还历时一个多月长篇连播了《爱河》,一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所以我当时对他的请求很支持,立即与相关领导和部门取得联系,决定以陕西省作家协会名义在上海书展期间如期召开梦萌长篇小说《金喽啰》首发式和研讨会。
王海主席刚才专门给我强调,是他亲自到上海主持了研讨会。 我还记得贾平凹主席和当时的党组书记黄道俊书记很重视,还发了贺信,对首发式和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表示了祝贺。
在我的印象里梦萌先生数十年来,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寓居江南,都始终没中断对家乡、对生活、对人性、对文学的深度探索、思考和倾诉。特别是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令我肃然起敬。他每出版一部书都给我送,我不是搞专业的,所以读得很少。唯有《金喽啰》我基本读完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有着十分丰厚的生活储备和艺术积累,特别是对陕西关中和西南边地人情事相的描写,非常真实精彩,对各色人物的心理和思维刻画,对人性和感情最敏感脆弱之处的深刻剖析,对商业社会种种信誉和诚信危机的点击等都很稔熟和把控到位。这些优长,早被我省多位文学前辈言中而给以鼓励,希望梦萌先生在后续力所能及的创作中发扬光大。
这次座谈会前,我拿到了梦萌先生寄来的两本书,一个是他的文集,还有一本诗集叫《诗角》。这里面有不少前辈作家,包括一些大咖,对他的肯定和鼓励,也有文友的评价和褒扬。我觉得这不只是一个总结,而更是一个回顾。今天梦萌老师在80岁高龄之际召开这个座谈会,我觉得包括文集里面所收纳的这些作品也罢,专家的评价也罢,都是对梦萌老师50年文学创作的一个回顾。
首先,我要对梦萌老师从事文学创作50年暨作品研讨会表示由衷的祝贺!
第二,说到行业文学,行业作家,因为我在作协从事创联工作很多年,情况比较了解。刚才有老师也谈到了行业作家,说的有根有据,很有道理。陕西有一大批在基层行业担任职务或从事某种职业的文学爱好者,或者说是一些作家,实际上这也是陕西的一个好传统,全国也有很多行业作家做出了非常大的成绩。比如说,陕西老一辈作家中,李若冰写石油,魏钢焰写大庆,杜鹏程写铁路,柳青写农村,也包括全国的如刘庆邦写煤炭,蒋子龙写工厂等等,这些作家最初大多都在各行各业工作,基层的火热生活淬炼和成就了他们。
那么在咱们陕西像梦萌老师这样早期的一些作品,刚才说到像《爱河》等都是反映行业方面的好作品。我个人认为,在陕西,梦萌老师的作品,实际上是被低估了,没有人很好的去研究它,使其成为一个显性的文学创作样态。
在此我还有一个感受,我看了一下今天参会的,当然大多数都是梦萌老师的老朋友,老文友,在座的100多人中,好像50岁以下的人不多,青年作家还是比较少的,。我觉得像这么一次难得的文学盛会,我们应该多邀请一些年轻的作家来体会一下,向梦老师学习他这种对文学的爱,对文学的执着。当然文学不是唯一,但是只要你爱它, 要多多感受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有这样的感受体会,才能激发你更好的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第三,看到梦萌老师的诗集,因为我也不太懂诗,我只是谈一点感受。其中有借花喻人,抒发情怀的“十三花”;有抚今追昔,恋乡恋土,情真意切的“家乡恋”;有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志存高远,体现了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的“红色之旅”等等内容。无论古体诗还是现代诗,读来意蕴深厚,语言优美,很经典,也很感人。读后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梦萌老师在他50年的文学创作中,始终不忘初心,忠于生活,忠于人民,忠于时代,始终奋进在正确的文学道路上。同时,我也觉得梦萌老师的这种创作精神,充分地体现了文学是人类精神活动以及深刻反映时代现实、传承文化经典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下,尽管碎片化阅读盛行,但是只有能称之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学才可以锤炼我们的思维,滋养人们的心灵。
最后我希望梦萌老师多多保重,再出佳作,再延高寿!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
作者简介
王晓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陕西文学基金会理事长、省作协二级巡视员。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秘书长等职。(来源:文学大院)
责任编辑: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