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雷涛:洒向人间都是爱

  陕西省作协长篇小说创作委员会和西咸新区作协、咸阳作协联袂为老作家梦萌先生举办“梦萌文学创作50周年座谈会”,意义深远,值得赞赏。为什么呢?因为当下的社会,文学艺术有被边缘化的趋向,老作家们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加上网络文学的勃兴,网络写作和传播的迅猛发展产生扩容,纸质阅读似乎要被淘汰,甚至过去被公认的文学经典也被束之高阁。有的评论家痛心疾呼:如今全民族对文学的鉴赏力正在下降;有水平、有品位的文学作品对人们的精神滋养正在减弱;文化文学沙漠化、庸俗化的倾向有所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们陕西,在古都咸阳,文学的追随者和无私奉献者还能记起一位老作家,并为其举办如此隆重的座谈会,起码说明陕西、咸阳的文学根脉依然粗壮,良好的文学传统仍然在发酵,我们的文学队伍还依然挺拔。从这个侧面看,陕西文学前浪汹涌,后浪澎湃,大有可为,前景看好。

  人常说,陕西人的最大优点是老实,而最大的缺点是“太老实”。对“太老实”三个字,我的理解就是三个“不”:不愿离开故乡故土在外边闯荡;不愿与外界交流沟通或戏称为“闷骚”;不愿大胆地实事求是的说出自己的优长和与众不同,太过谦逊和低调。我觉得,这种现象在文学界也存在。但梦萌老先生不是这样,他身上散发着一种“反叛精神”。说具体些,就是挣脱了“太老实”的羁绊,表现出陕西人,尤其是陕西作家的不同性格与创造精神。他在文学实践上不但出道早,而且在暮年时还能在大上海继续从事自己的神圣事业,并且取得崭新的艺术收获,这是很不简单的事。据我所知,在上海生活并在文学创作中收获颇丰的有陈仓、李春平、王晓云等人,而梦萌老先生是先行者,就凭这一点而言,老先生是敢于和善于“吃螃蟹”之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今天,我们为他召开“50年创作座谈会”是题中应有之意,理所当然。顺便说一下,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作家们走出去,获取新的生活养分,产生新的创作灵感,用事实改变陕西人“太老实”的印象,也让文学界吹起一阵新风。

  品读老先生的作品,包括他的小说、散文、随笔,还有诗歌,我总被一种爱的力量所打动、所冲击,从而倍增我对其作品的阅读快感。笼统的讲,他超常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展开来讲,他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爱华夏的历史与现实,爱身边的人和事,爱过往的经历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然,也爱家庭,爱子女。我常想,每个作家在创作时都有一股感情冲动,或悲愤,或激越,或惆怅,或迷茫。而梦萌老先生从年轻时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爱河》开始,到新近结集出版的《梦萌文集》和《诗角》,变的是切入生活的视角、描写的对象和写作方式,而未变的还是一个“爱”字。况且,如今已年届八旬的他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文学创作的劲头不减当年。能和这个大爱脱钩吗?梦萌老先生以他的人格和文学成就践行了这个美誉。他这一生就是为爱而活着。也因为爱,才有了他精彩的人生。

  再回到主题上。梦萌老先生的50年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给我们的启示多多。我认为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

  第一,为“文学陕军”的崛起,发挥了链接和助推的作用。人们惯常把文学陕军挂在嘴上,也书写在文字里,不少耀眼的文学代表人物也被全社会所颂扬,这当然是我们陕西人引以为豪的名片,也于我们深厚的历史文明、地域文化悠长相映衬。然而,这背后如果没有庞大的文学创作队伍作为基础,作为一种烘托,甚至作为一个幕僚团体,冒尖的人物是很难涌现的。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创作氛围。无疑,梦萌老先生是这个链接和助推团体的优秀代表之一。从这一点讲,他既是一名优秀作家,又是一位无名英雄。我们在颂扬“英雄”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众多的幕后英雄。

  第二,走出去进行省际间的文学交流,不但是文学自信的表现,也是互相学习与借鉴的好方式。梦萌老先生在这方面发挥着榜样的作用。我前边说过,陕西人自古爱守故土,不愿在外面闯世界。文化人、文学人也是如此。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机遇,北京聚集了一大批陕西的文化人、文学人,并形成了一个不容小觑的文学现象。像阎刚、周明、何西来、雷抒雁、白描、白烨、陈彦、李建军、鬼子等。除了北京,陕西作家在外地安家、搞创作就很少了。我特别欣赏老先生能以年迈之躯再闯文学“江湖”,到海派的中心地带上海开辟新天地。从某种意义上看,去上海搞文学比上北京还要难一些。究竟难在哪里,我一时也理不出个条条儿来。梦萌老先生不但在那里耕耘,而且和当地作家们能融为一体,又独树一帜,实属不易。

  第三,梦萌老先生的写作态度和创作精神有启迪和昭示作用。为文学立命,甚至为文学殉道是陕西文学人的一种精神坐标。路遥、邹志安、王宝成、红柯等作家就是代表人物。我们并不提倡“殉道”,但执著的文学追求精神却是值得弘扬的。梦萌老先生以80岁的高龄,仍然把文学创作视为生命之托和精神之重,为之奋斗到底,这种态度和精神令人动容。作为年轻的文学人,应该向他学习,让这样的文学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第四,文学和养生到底有无关联,梦萌老先生的经验已经做出了回答。这里边的奥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过去,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文学可以养人”,有人赞同,也有人认为这是自己给自己解困,甚至以为这句话是心灵鸡汤,可以欣赏,但无实用价值。在文学养生方面,梦萌老先生肯定有说不完的体味和经验。我希望有兴趣的同道以后多和老先生交流,取得真经。尤其是一方面要进行艰辛的写作,一方面还要保持开心、快乐、平和、向上、向善,确实需要深入研究。 莫言曾经说过,文学没有什么用处,比起自然科学,如造飞机、火车、轮船,还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作显得很乏力。同时,他又说,好的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的灵魂,引导人们精神指向方面又产生着特殊的作用。我是同意他后者的学术观点的。而他前面的观点只是随便调侃而已。纵观陕西文学队伍,从“新文化”运动到现在,多数作家的写作初衷并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精神追求,即试图通过写作在充实自己的生存意义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给读者以精神愉悦。换句话说,好的文学作品首先在于它的审美功能,其次才是教育功能和精神指向作用。

  今天,我们常说“文学陕军东征”“文学大省、重镇”云云,岂不知它有一个因果关系。在我看来,现当代陕西文学的发展壮大,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的30年代,陕西的代表是郑伯奇,他和鲁迅是同时代,是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第二个阶段是柯仲平、马建翎、黄俊耀、胡征等人。第三个阶段是解放后17年以柳青为代表,包括王汶石、李若冰、杜鹏程、魏钢焰等。第四个阶段就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陈彦等一大批人,恕我不一一列举。当然,咸阳这块地方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王海和杨焕亭从写作和评论两个方面组织并服务着在陕西举足轻重的咸阳作家群。这个作家群有众多的老一辈作家,也有为数不少的文学新秀,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又扎实的梯次结构,很令人感奋!下一个阶段陕西能不能形成一个新的群体,或者是以新陕军的新面目在全国亮相,并得到圈内圈外人承认,尚有待观察。我说这些话的目的,无非是想阐明一个道理:现当代的陕西文学其所以呈现出耀眼的光泽,这是几代人奋斗的结果,有辅垫,才有发展;有底座,才有高标。金字塔很美、很壮观,因为基础大而很牢靠。梦萌老先生也是夯实这一基础的有功之人。

  2025年7月27日

  雷涛,陕西武功人,中国当代作家、文化学者。197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陕西文学基金会理事长等职。曾获俄罗斯“契诃夫文学奖”及“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勋章,积极参与两岸文化交流,提出“康乐养生法”与“三远离”原则,倡导代际平等对话。(来源:文学大院)

责任编辑:林白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

  • 官方微信

. . . .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