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志社公告 投稿来信

国际华文媒体与记者联盟发起单位

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凝智赋能 聚力提质 助推石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石泉县鬼谷子文化研究会召开2025年工作总结座谈会

  如何深入挖掘鬼谷子文化内涵元素,怎样创新性转化鬼谷子文化研究成果,如何传承充分利用发挥鬼谷子文化价值赋能当今社会发展。回望饱经风霜荆棘路,展望继往开来新征程,11月22日,石泉县鬼谷子文化研究会在县城区商会(原县信用联社办公楼)七楼会议室召开2025年工作总结座谈会。

  石泉县鬼谷子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刘宇星主持会议,研究会班子成员,县文化前辈,县文联负责人,全县鬼谷子文化研究会会员,县道教协会、县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县作家协会、诗词协会等社团会员五十多人参加会议。

  会长王友芝全面总结回顾年度工作时指出,2025年石泉县鬼谷子文化研究会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夯基,围绕“研究挖掘、传承弘扬、融合发展”三大主线,在合力探讨,组织活动,开放交流,服务大局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文化品牌持续擦亮,组织活力不断增强,为石泉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劲的精神动力。

  研究会多次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开展实地考察与文献比对,进一步厘清鬼谷子文化脉络。先后举办鬼谷子文化专题研讨会3场,坚持春秋两季公祭传统,组织会员赴高德昌鬼谷子腊肉厂、云雾山铜钱峡风景区开展实地采风,持续开展鬼谷子文化“六进”活动11场,开设鬼谷子文化讲堂5场,面向高校师生、招商团队开展专题宣讲6次,举办云雾山鬼谷子纵横七子棋赛事,吸引百余名会员及中小学生参与。资助10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热情接待伍惠芝一行来石朝拜云雾山鬼谷子并回访,赴铜川市宜君县云梦山景区开展对标学习,组团回访河南淇县云梦山景区;集中梳理、整合近十年研究成果,在《石泉文化》汇编推出2期鬼谷子文化专刊,切实推动鬼谷子文化从学术走向大众,让鬼谷子从传说之“神”回归历史之人,让先秦智慧走出“象牙塔”惠及大众。

  座谈会上,支部书记何江传达了赴河南鹤壁市淇县及云梦山风景区观摩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

  11月15日至17日,县鬼谷子文化研究会一行5人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云梦山景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得到鹤壁市鬼谷子文化研究会及淇县方面热情接待与周密安排,大开视野,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鹤壁市淇县作为鬼谷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持续加强对鬼谷子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建设,领导高度重视,支持不遗余力,投入持续保障,对云梦山景区升级改造,常态化举办“鬼谷子文化节”,全力打造文化品牌,不断提升鬼谷子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让中华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通过考察学习淇县云梦山的成功实践,对石泉县鬼谷子文化事业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一 是文化组织再加强,提升格局,凝聚合力,争取县委、县政府更大支持,吸纳更多有影响力,有资源的退休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入会,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内核。争取政府支持,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鬼谷子文化发展更深入地纳入全县文旅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在政策、资金、人才上给予倾斜。

  创新作为。探索研究会与相关产业联盟、智库“合二为一”或紧密协作的管理运营模式,增强其市场运作与自我造血能力。鼓励研究会在遵守法规前提下,更主动地策划项目、引进资源、开展合作。

  二是 文旅开发再提升:对标一流,精细运营。系统性提升景区景观与文化注入。对现有景点进行深度文化解读和场景再造,规划建设能集中展示鬼谷子智慧文化的标志性项目或体验区。

  优化运营管理。引入或培育专业运营团队,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与管理效率。强力推进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完善官方新媒体矩阵运营,精准营销引流。

  强化系统的品牌传播宣传营销。加大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上的投入,讲好“石泉·鬼谷子故里”故事。精心设计四季旅游主题和品牌节庆活动,保持市场热度。

  三是文化研究再深入:聚焦特色,拓展应用。在继续深化鬼谷子地望、生平考证的同时,更加聚焦于“鬼谷子智慧” 的研究与阐释,研究当代价值与应用,推动研究成果向旅游产品、研学课程、文创设计、影视剧本、智慧体验项目转化,让学术研究真正服务于地方发展和社会需求。

  四 是文旅活动再创新:高端引领,精品办会,繁荣创作,影视赋能,文旅融合,融合发展,开放合作,共建联盟,加强文化交流,整合资源,共拓市场,提升鬼谷子文化整体影响力,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座谈会上,邀请的嘉宾分享了鬼谷子文化的养生智慧与当代价值。

  会议总结号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与历史担当,正视差距,明确方向,凝聚共识,为推动石泉鬼谷子文化事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

西北建设网是《西北建设》杂志社的新闻门户网站;《西北建设网》是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主办、西北建设杂志社编印出版、陕西省三秦市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西北建设 ”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交流与合作

合作:029-33567925

热线:029-33567925

传真:029-33567925

  • 官方微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957-938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 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33567925 举报信箱:xbjs#vip.qq.com 西北建设杂志社客服:029-33567925

关于杂志 关于网站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广告合作 章程 标签云 人员查询 网站地图
许可证编号:HK18005866号 @版权所有 西北建设杂志社 HK 610402020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