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用方言土语讲好“情理法理”
“你和茶企签订了购销合同,茶叶还能卖给别人吗?”
“老年人能选择自己的监护人吗?”
“土地经营权能否向他人流转?”
12月9日,紫阳县春堰村的茶农剪完茶树枝子,三三两两坐在石坎上歇息,有的端起茶缸喝水。57岁的村干部程国章笑着掏出口袋里装着的《民法典100问》,用方言土语跟大家聊了起来。
“老程这‘方言普法队’又要给我们说法了。”远远坐着的村民姚富明打趣道,“以前到村上给我们讲话的,都是城里来的干部,说普通话,讲大道理,我们怎么听得懂嘛!还是像老程这样土生土长的人,说着土里土气的家乡话,让人听着舒服,听得明白。”
中宣部、司法部等部门要求,全国每个行政村至少培养3名“法律明白人”。可地处巴山北麓、汉江上游的紫阳县,地理环境独特,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甚至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方言土语。县上干部去普法,常常遭到群众吐槽,“听不懂、不实用”。这严重影响了普法工作的开展。
2022年,紫阳县成立“方言普法队”,在全县培养选拔了1965名乡村“法律明白人”,旨在促进社会和谐,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瓦庙镇瓦庙社区的仇爱侠,就是其中的一员。
仇爱侠13年前从咸阳市嫁到了紫阳县瓦庙镇。从小在关中城市里长大的她,来到陕南小山村,总显得和当地人格格不入,一口普通话就让她没法与群众正常交流。
“瓦庙社区实际上是由山上搬迁群众组建起来的一个人口聚集区,常年在家的都是一些老人,他们大多只能听懂当地方言。”仇爱侠说。
于是,仇爱侠先从学习当地方言开始,慢慢学着和群众交流,逐步建立起感情。2021年,仇爱侠当选瓦庙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2022年,她被培养选拔为“法律明白人”,走街串巷、敲门入户,一口流利的紫阳话和群众沟通起来毫无障碍。
“仇书记说话群众都听得懂,也愿意听。”瓦庙司法所干部董习华说。
今年以来,紫阳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分批组织“法律明白人”开展培训,切实提升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能力水平,同时要求他们学会用方言俗语解释专业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内容都是我们平时身边发生的事、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学会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讲出来。”紫阳县城关镇会仙桥社区巾帼“法律明白人”沙波深有感触。
“过去我们处理纠纷,特别是涉及村民邻里之间的纠纷问题很不好处理,现在不一样了,有‘法律明白人’参与,他们又普法又处理事,作用很明显。”毛坝司法所干部冯圣国说。
“法律明白人”都是群众熟悉的身边人,他们说着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把专业的法律法规知识,用通俗易懂、群众听得懂的方言土语讲给群众。
10月29日,城关镇东城门社区“法律明白人”刘霞正在办公室抄写材料,突然有人闯进来,一把拉住她,边哭边说:“请你帮帮我,日子真的没法过了。”仔细一看,原来是社区居民魏某某。
原来,魏某某离婚后带两个孩子,但前夫却不给孩子生活费。她平时经常和刘霞在社区里碰见,所以来找刘霞求助。
第二天一早,刘霞把魏某某和她前夫喊到一起,面对面打比方、举例子,背靠背说利害、讲后果,当天,便将这一起因孩子抚养费问题引起的纠纷妥善化解。
“今天要把工资给我们结清。”今年3月5日一大清早,55名前来讨要说法的群众,来到毛坝司法所接待室。
2年前,55名毛坝镇的群众为某公司提供劳务,但该公司负责人张某却一直拖欠工资,引发群众投诉。毛坝镇上的10名“法律明白人”接到投诉后,立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进行调解。
这10位“法律明白人”都是毛坝镇各村退休下来的村支书,他们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组成的“老支书调解团”专解群众的“疑难杂症”。群众信得过他们。
经过反复协商沟通,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由当事企业30日内筹措18万余元,一次性履行支付义务。至此,一起时间跨度长、案情复杂、人员众多的群体性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紫阳县司法局局长罗彬表示:“‘法律明白人’既是法律的明白人,也是群众的贴心人。我们要让普法工作‘看得到’又‘听得懂’,‘接地气’更‘聚人气’。”
责任编辑:李欢颜
2024-12-19 17:58:57
2024-12-16 14:26:27
2024-12-09 11:33:07
2024-12-09 11:32:27
2024-12-05 15:56:26
2024-12-05 11:03:36
2024-12-03 13:52:17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