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龙蛇,气贯长虹——记陕西气功书法家赵新民
十年前一场公益活动中,七旬的赵新民身着红色练功服,武术气功的表演赢得满堂喝彩。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是退休干警赵新民——一位将武魄内化为墨魂的独特书者。他的书法作品,恰如他的人生:静水深流处藏有雷霆之力,质朴无华中蕴藏高远境界。
赵新民书法的魂魄,深植于他数十年习武练气的精诚求索。自幼浸淫于中华武术的刚柔之道与气功的吐纳玄机,使他对“力”与“气”的流转拥有了血肉相连的体悟。当这股内在能量汇入笔端,书法便不再是简单的点画经营,而升华为一种生命能量的艺术外化。他笔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雄浑气象,转折处似拳法发力,蕴藏千钧;其“结庐在人境”的行书,气脉贯通如导引之术,墨痕在纸上呼吸吐纳,静穆中饱含奔涌不息的生命节律——此乃“以意领气,气到力到”的至高境界,墨迹间奔流着一位武者对宇宙脉动的感应。
在广纳博采、遍临名帖的深厚根基上,赵新民的书法亦闪耀着创新的光芒。他尤其专注于隶、篆古体,其隶书沉雄而灵逸,篆书则在古拙中透出生机。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独创的象形书法作品,如“金文寿”、“金文舞”。观其“金文寿”,结构如沉稳的太极桩功,笔势却又似灵动的白鹤亮翅,抽象符号与具象神韵在纸上奇妙交融,古文字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姿态。这种将古老文字化为生命图景的探索,赋予传统以现代温度。
赵新民的艺术人生,始终与深沉的社会情怀同频共振。他绝非书斋里的独善者:慰问老人院、探望智障儿童、义卖书法救助病童,公益足迹遍布四方。其作品“全运飞龙”在赛事中获奖,正是其家国情怀的艺术投射。那幅“公正考恪爱国武装”的墨迹,笔力如铁画银钩,饱含一名老共产党员对信念的执着书写。这份“铁肩担道义”的赤诚,使其书艺在技艺之上更添人格的厚重,墨香中沁润着无言大爱。
追溯其艺术之缘,七十年代与鸡毫书法大师王守一的相遇相知尤为关键。王守一不仅常在他家盘桓切磋,更在书法技艺上给予他珍贵指引。王守一夫人与赵家的远亲之谊,更为这段亦师亦友的翰墨情增添了温暖的底色。这份在时光中沉淀的师友情谊,如同滋养其书艺的一道活水,在交流砥砺中拓宽了赵新民的艺术视野。
赵新民以“静中有动”四字精妙概括其书学要旨。此语不仅点墨之法门,更是生命修为的结晶——武术的刚健化作笔锋的骨力,气功的绵长转为墨韵的呼吸,公益的仁厚凝为文字的温泽。在他身上,武学与书道不再是彼此孤立的星辰,而化为同一条奔涌不息的精神长河。
笔锋流转间,赵新民先生以数十年修为,将武术的力道、气功的绵长与为人的仁厚凝练于墨痕之中。当古老书法在当代常显孤高,赵新民以武魄墨魂的独特交融,在刚柔相济的挥毫间为传统续写了鲜活的生命力——这不仅是艺术的创造,更是对中华文化血脉的深情守护与开拓。(许衙评)
赵新民,笔名新一,1946年9月生于陕西咸阳。1971年参加工作,长期服务于陕西省铜川监狱系统。在职期间,因表现突出,曾连续13年获评陕西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文明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06年光荣退休。
赵新民先生自幼习武练气,尤酷爱书法,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潜心钻研历代名家碑帖,尤擅隶书、篆书。他勇于探索创新,将中华传统武术、气功的意蕴与技法巧妙融入书法创作,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其作品讲究“静中有动,以意领气”,追求“气到力到,笔随意行”,线条灵动多变,富有韵律与生命力。
其书法造诣深受社会认可,作品屡获好评,被多家媒体刊物报道,广为海内外书法爱好者收藏。主要艺术成就包括:
2014年:获陕西省农业书法大赛优秀奖、第三届西安碑林书法艺术节优秀奖。
2015年:被授予北京人和书画院书法创作师荣誉,并在该院首届全国书法艺术网络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2018年:于“书写十四运”大奖赛中,作品《全运飞龙》获优秀奖。
2019年:作品入选公祭轩辕黄帝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
2022年:在陕西省名人字画书画展中荣获三等奖。
赵新民先生早年曾与著名鸡毫书法大师王守一先生(时任职于食品厂)结下深厚友谊,常于铜川相聚,切磋书艺,得其指点,受益匪浅。他始终致力于弘扬中华书法艺术,常与同道交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现任社会职务:
咸阳市渭城博翠书画院副院长
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员
中国孟子书画院西北分院副院长
咸阳秦汉风韵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admin
2025-07-04 15:56:29
2025-07-04 11:41:52
2025-07-02 09:43:10
2025-07-01 17:50:52
2025-06-30 14:35:40
2025-06-29 11:49:21
2025-06-29 11:47:02
新闻动态
公益明星
榜样人物
草根故事
热门标签